江南曲 文翻注译赏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
我真悔恨嫁做瞿塘商人妇,他天天把相会的佳期耽误。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早知潮水的涨落这么守信,还不如嫁一个弄潮的丈夫。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
江南曲:古代歌曲名。
乐府《相和歌》曲名。
这是一首拟乐府,写得很有民歌色彩。
瞿塘贾:在长江上游一带作买卖的商人。
瞿塘:指瞿塘峡,长江三峡之一。
贾:商人。
妾:古代女子自称的谦词。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潮有信:潮水涨落有一定的时间,叫“潮信”。
弄潮儿:潮水涨时戏水的人,获指潮水来时,乘船入江的人。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
我真悔恨嫁做瞿塘商人妇,他天天把相会的佳期耽误。
江南曲:古代歌曲名。
乐府《相和歌》曲名。
这是一首拟乐府,写得很有民歌色彩。
瞿塘贾:在长江上游一带作买卖的商人。
瞿塘:指瞿塘峡,长江三峡之一。
贾:商人。
妾:古代女子自称的谦词。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早知潮水的涨落这么守信,还不如嫁一个弄潮的丈夫。
潮有信:潮水涨落有一定的时间,叫“潮信”。
弄潮儿:潮水涨时戏水的人,获指潮水来时,乘船入江的人。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这首诗吸取了乐府民歌的长处,语言明白如话,却又耐人寻味。
诗歌以白描的手法叙述了一位商人妇的心声。
诗歌前两句以平实见长,后两句则想落天外,出语惊人:“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夫婿无信,而潮水有信,早知如此,应当嫁给弄潮之人。
“弄潮儿”至少会随着有信的潮水按时到来,不至于“朝朝误妾期”啊!这是思妇在万般无奈中生发出来的奇想。
“早知”二字写出她幽怨的深长,不由得自伤身世,悔不当初。
“嫁与弄潮儿”,既是痴语,也是苦语,写出了思妇怨怅之极的心理状态,虽然是想入非非,却是发乎至情。
这首诗运笔自然,但内在的逻辑很严密。
思妇由夫婿“朝朝”失信,而想到潮水“朝朝”有信,进而生发出所嫁非人的悔恨,细腻地展示了由盼生怨、由怨生悔的内心矛盾。
全诗感情真率,具有浓郁的民歌气息。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夜上西城听梁州曲二首 文
寄许炼师(一作戎昱诗) 文
回军行 文
长社窦明府宅夜送王屋道士常究子 文
校书郎杨凝往年以古镜贶别今追赠以诗 文
登天坛夜见海日 文
朝游碧峰三十六,夜上天坛月边宿。
仙人携我搴玉英,坛上夜半东方明。
仙钟撞撞近海日,海中离离三山出。
霞梯赤城遥可分,霓旌绛节倚彤云。
八鸾五凤纷在御,王母欲上朝元君。
群仙指此为我说,几见尘飞沧海竭。
竦身别我期丹宫,空山处处遗清风。
九州下视杳未旦,一半浮生皆梦中。
始知武皇求不死,去逐瀛洲羡门子。
塞下曲·其一 文翻译赏
蕃州部落能结束,朝暮驰猎黄河曲。
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
蕃州部落能结束,朝暮驰猎黄河曲。
西北部的军队士兵会整理戎装,打扮自己,早晚在黄河转弯的地方奔驰狩猎。
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
在不绝的豪壮燕歌声中,边塞的鸿雁高飞,放牧的马儿叫着。
春天快到了,地上的草开始转绿。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方相氏译注,作者邮箱:1572076419@qq.com
蕃(fán)州部落能结束,朝暮驰猎黄河曲。
西北部的军队士兵会整理戎装,打扮自己,早晚在黄河转弯的地方奔驰狩猎。
蕃州:泛指西北地区。
结束:装束,打扮。
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sī)边草绿。
在不绝的豪壮燕歌声中,边塞的鸿雁高飞,放牧的马儿叫着。
春天快到了,地上的草开始转绿。
燕歌:泛指悲壮的燕地歌曲。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方相氏译注,作者邮箱:1572076419@qq.com
蕃州部落能结束,朝暮驰猎黄河曲。
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
唐代边塞诗不乏雄浑之作,然而毕竟以表现征戍生活的艰险和将士思乡的哀怨为多。
即使一些著名的豪唱,也不免夹杂危苦之词或悲凉的情绪。
当读者翻到李益这篇塞上之作,感觉便很不同,一下子就会被那天地空阔、人欢马叫的壮丽图景吸引住。
它在表现将士生活的满怀豪情和反映西北风光的壮丽动人方面,是比较突出的。
1.诗中“蕃州”乃泛指西北边地(唐时另有蕃州,治所在今广西宜山县西,与黄河不属),“蕃州部落”则指驻守在黄河河套(“黄河曲”)一带的边防部队。
军中将士过着“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的生活,十分艰苦,但又被磨炼得十分坚强骁勇。
首句只夸他们“能结束”,即善于戎装打扮。
作者通过对将士们英姿飒爽的外形描写,示意读者其善战已不言而喻,所以下句写“驰猎”,不复言“能”而读者自可神会了。
2.军中驰猎,不比王公们佚游田乐,乃是一种常规的军事训练。
健儿们乐此不疲,早晚都在操练,作好随时迎敌的准备。
正是“为报如今都护雄,匈奴且莫下云中”(同组诗其四)。
“朝暮驰猎黄河曲”的行动,表现出健儿们慷慨激昂、为国献身的精神和决胜信念,句中饱含作者对他们的赞美。
这两句着重刻画人物和人物的精神风貌,后两句则展现人物活动的辽阔背景。
西北高原的景色是这样壮丽:天高云淡,大雁群飞,歌声飘荡在广袤的原野上,马群在绿草地撒欢奔跑,是一片生气蓬勃的气象。
3.征人们唱的“燕歌”,有人说就是《燕歌行》的曲调。
目送远去的飞雁,歌声里诚然有北国战士对家乡的深切怀念。
然而,飞鸿望断而“燕歌未断”,这开怀放歌中,也未尝不包含歌唱者对边地的热爱和自豪情怀。
如果说这一点在三句中表现尚不明显,那么读末句就毫无疑义了。
4.“牧马群嘶边草绿”。
在赞美西北边地景色的诗句中,它几乎可与“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奇句媲美。
“风吹草低”句是写高原秋色,所以更见苍凉;
而“牧马群嘶”句是写高原之春,所以有油然生意。
“绿”字下得绝佳。
因三、四对结,上曰“塞鸿飞”,下对以“边草绿”,可见“绿”字是动词化了。
它不尽然是一片绿油油的草色,而且写出了“离离原上草”由枯转荣的变化,暗示春天不知不觉又回到草原上。
这与后来脍炙人口的王安石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都以用“绿”字见胜。
在江南,春回大地,是啼鸟唤来的。
而塞北的春天,则由马群的欢嘶来迎接。
“边草绿”与“牧马群嘶”连文,意味尤长;
似乎由于马嘶,边草才绿得更为可爱。
诗所表现的壮美豪情是十分可贵的。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夜上受降城闻笛 文翻注译赏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回乐峰 一作:回乐烽)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回乐峰 一作:回乐烽)回乐峰前的沙地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秋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年10月版 :第718页 . 2、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年12月版 :第316页 . 3、 蘅塘退士 .唐诗三百首 :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3 :309 .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回乐峰 一作:回乐烽)受降城:唐初名将张仁愿为了防御突厥,在黄河以北筑受降城,分东、中、西三城,都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
另有一种说法是:公元646年(贞观二十年),唐太宗亲临灵州接受突厥一部的投降,“受降城”之名即由此而来。
回乐峰:唐代有回乐县,灵州治所,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西南。
回乐峰即当地山峰。
一作“回乐烽”:指回乐县附近的烽火台。
城外:一作“城上”,一作“城下”。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芦管:笛子。
一作“芦笛”。
征人:戍边的将士。
尽:全。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年10月版 :第718页 . 2、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年12月版 :第316页 . 3、 蘅塘退士 .唐诗三百首 :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3 :309 .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回乐峰 一作:回乐烽)回乐峰前的沙地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秋霜。
受降城:唐初名将张仁愿为了防御突厥,在黄河以北筑受降城,分东、中、西三城,都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
另有一种说法是:公元646年(贞观二十年),唐太宗亲临灵州接受突厥一部的投降,“受降城”之名即由此而来。
回乐峰:唐代有回乐县,灵州治所,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西南。
回乐峰即当地山峰。
一作“回乐烽”:指回乐县附近的烽火台。
城外:一作“城上”,一作“城下”。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
芦管:笛子。
一作“芦笛”。
征人:戍边的将士。
尽:全。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年10月版 :第718页 . 2、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年12月版 :第316页 . 3、 蘅塘退士 .唐诗三百首 :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3 :309 .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回乐峰 一作:回乐烽)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乡情的诗作,从多角度描绘了戍边将士(包括吹笛人)浓烈的乡思和满心的哀愁之情。
诗歌的前两句描写了一幅边塞月夜的独特景色.举目远眺,蜿蜒数十里的丘陵上耸立着座座高大的烽火台,烽火台下是一片无垠的沙漠,在月光的映照下如同积雪的荒原。
近看,高城之外月光皎洁,如同深秋的寒霜。
沙漠并非雪原,诗人偏说它“似雪”,月光并非秋霜,诗人偏说它“如霜”。
诗人如此运笔,是为了借这寒气袭人的景物来渲染心境的愁惨凄凉。
正是这似雪的沙漠和如霜的月光使受降城之夜显得格外空寂惨淡。
也使诗人格外强烈地感受到置身边塞绝域的孤独,而生发出思乡情愫。
如果说前两句写景,景中寓情,蓄而未发;
那么后两句则正面写情。
在万籁俱寂中,夜风送来呜呜咽咽的芦笛声。
这笛声使诗人想到:是哪座烽火台上的戍卒在借芦笛声倾诉那无尽的边愁?
那幽怨的笛声又触动了多少征人的思乡愁?
在这漫长的边塞之夜,他们一个个披衣而起,忧郁的目光掠过似雪的沙漠,如霜的月地,久久凝视着远方······“不知何处”,写出了诗人月夜闻笛时的迷惘心情,映衬出夜景的空寥寂寞。
“一夜”和“尽望”又道出征人望乡之情的深重和急切。
从全诗来看,前两句写的是色,第三句写的是声;
末句抒心中所感,写的是情。
前三句都是为末句直接抒情作烘托、铺垫。
开头由视觉形象引动绵绵乡情,进而由听觉形象把乡思的暗流引向滔滔的感情的洪波。
前三句已经蓄势有余,末句一般就用直抒写出。
李益却蹊径独辟,让满孕之情在结尾处打个回旋,用拟想中的征人望乡的镜头加以表现,使人感到句绝而意不绝,在戛然而止处仍然漾开一个又一个涟漪。
这首诗艺术上的成功,就在于把诗中的景色、声音、感情三者融合为一体,将诗情、画意与音乐美熔于一炉,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意境浑成,简洁空灵,而又具有含蕴不尽的特点。
这首诗语言优美,节奏平缓,寓情于景,以景写情,写出了征人眼前之景,心中之情,感人肺腑。
诗意婉曲深远,让人回味无穷。
刘禹锡《和令孤相公言怀寄河中杨少尹》中提到李益,有“边月空悲芦管秋”句,即指此诗。
可见此诗在当时已传诵很广。
《唐诗纪事》说这首诗在当时便被度曲入画。
仔细体味全诗意境,的确也是谱歌作画的佳品。
因而被谱入弦管,天下传唱,成为中唐绝句中出色的名篇之一。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写情 文翻注译赏
水纹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水纹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
躺在精美的竹席上,思绪万千,久久不能平静。
期待已久的一次与恋人的约会,在这个晚上也无法实现。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从今以后再也无心欣赏那良辰美景了,管他明月下不下西楼。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 :317-318 .
水纹珍簟(diàn)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
水纹珍簟:编织着水纹花样的珍贵竹席。
思悠悠:思绪很多。
悠悠:漫长,遥远。
“水纹”句写独宿无眠,回忆往事。
佳期:本指好时光,引申为男女约会的好时机。
“千里”句是说,由于风云突变,千里佳期一下子破灭了。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 :317-318 .
水纹珍簟(diàn)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
躺在精美的竹席上,思绪万千,久久不能平静。
期待已久的一次与恋人的约会,在这个晚上也无法实现。
水纹珍簟:编织着水纹花样的珍贵竹席。
思悠悠:思绪很多。
悠悠:漫长,遥远。
“水纹”句写独宿无眠,回忆往事。
佳期:本指好时光,引申为男女约会的好时机。
“千里”句是说,由于风云突变,千里佳期一下子破灭了。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从今以后再也无心欣赏那良辰美景了,管他明月下不下西楼。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 :317-318 .
水纹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李益这首《写情》载于《全唐诗》卷二百八十三。
诗以“写情”为题,很像是写恋人失约后的痛苦心情。
此诗所写的时间是在女友失约后的当天晚上。
诗人躺在花纹精细、珍贵华美的竹席上,耿耿不寐,思绪万千。
原来期待已久的一次佳期约会告吹了。
对方变心了,而且变得如此之快,如此之突然,使人连一点思想准备也没有。
“佳期”而言“千里”,可见是远地相期,盼望已久,机会难得。
“休”而言“一夕”,见得吹得快,吹得彻底,吹得出人意外。
而这又是刚刚发生的,正是诗人最痛苦的时刻,是“最难将息”的时候。
夜深人静,想起这件事来,不禁失眠。
一、二两句从因果关系来看是倒装句法,首句是果,次句是因。
这个令人痛苦的夜晚,偏偏却是一个风清月朗的良宵,良夜美景对心灰意懒的诗人说来,不过形同虚设,根本没有观赏之心。
不但今夜如此,从此以后,他再不会对良夜发生任何兴趣了,管他月上东楼,月下西楼。
月亮是月亮,自己是自己,从此两不相涉,对失恋的人来说,冷月清光不过徒增悠悠的愁思,勾起痛苦的回忆而已。
这首诗艺术特点是以美景衬哀情。
在一般情况下,溶溶月色,灿灿星光能够引起人的美感。
但是一个沉浸在痛苦中的心灵,美对他起不了什么作用,有时反而更愁苦烦乱。
此诗以乐景写哀,倍增其哀。
用“良夜”“明月”来烘托和渲染愁情,孤独、怅惘之情更显突出,更含蓄,更深邃。
此诗艺术上的另一特点是用虚拟的手法,来加强语气,突出人物形象,从而深化主题。
三、四两句所表现的心情与外景的不协调,既是眼前情况的写照,更预设了今后的情景。
“从此无心”四字表示决心之大,决心之大正见其痛苦之深,终生难忘。
“任他”二字妙在既表现出诗人的心灰意懒,又描绘出主人公的任性、赌气的个性特点,逼真而且传神。
这种虚拟的情景,没有借助任何字面勾勒,而是单刀直入,直接表达虚拟的境界,与一般虚拟手法相比,又别具一格。
参考资料: 1、 刘文忠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719-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