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旦杏

巴旦杏 释名:八担杏、忽鹿麻。气味:甘、平、温、无毒。 主治:止咳下气,消心腹逆闷。

巴豆

巴豆 释名:名巴菽、刚子、老阳子。气味:辛、温、有毒 主治:1、一切积滞。用巴豆一两、蛤粉二两、黄蘖三两,共研为末,调水做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五丸,水送下。  2、宿食不化,大便闭塞。用巴豆仁一升、清酒五升,同煮三日三夜,研烂,合酒微火煎至能团成丸子,做丸如豌豆大。每服一丸,水送下。想呕吐者服二丸。  3、水蛊大腹,皮肤色黑。用巴豆九十枚(去皮、心,炙黄)、杏仁六十枚(去皮、类,炙黄),共捣丸如......更多

白蒿

白蒿 释名:由胡、蒌蒿、蘩。气味:(苗、根)甘、平、无毒。 主治:风寒湿痹、恶疮癞疾、夏月暴痢等。能杀河豚鱼毒。

菊 释名:节华、女节、女华、女茎、日精、更生、傅延年、金蕊、阴成、周盈。气味:(花)苦、平、无毒。 主治:1、风热头痛。用菊花、石膏、川芎各三钱,共研为末。每服一钱半,茶调下。  2、膝风痛。用菊花、陈艾叶作护膝。  3、病后生翳。用白菊花、蝉蜕,等分为末,每用二、三钱,加蜜少许,水煎服。  4、妇女阴肿。用甘菊苗捣烂煎汤,先熏后洗。  5、眼目昏花。用甘菊花一斤、红椒(去目)六两,共研为末。加淅......更多

铅 释名:又名青金、黑锡、金公、水中金。气味:甘、寒、无毒。主治:      释名气味主治1、明目、固牙、乌须发。用铅半斤,熔成汁,趁热加桑条灰,同时以柳木搅拌,使成沙状细末,再筛过,用筛取的细末揩牙,揩后漱口,即又漱口水洗眼,有明目、固齿、乌须发之效。  2、肾气攻心,奔豚喘急,面黑欲死。用铅二两、石亭脂二两、木香一两、麝香一钱。先把铅熔化,加入石亭脂,急炒。焰起时,含醋喷之。炒毕,倾入先掘好的......更多

铅丹

铅丹 释名:又名黄丹、丹粉、朱粉、铅华。系用铅、硫磺、硝石等合炼而成。气味:辛、微寒、无毒 主治:1、消渴烦乱。用铅丹一钱,新汲水送下。服药后,宜吃荞麦粥。  2、吐逆不止。用铅丹四两,加米醋半斤,煎干,在炭火中煅红,冷定后,研为末,和米饭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七丸,醋汤送下。此方名“碧霞丹”。  3、小儿吐逆水上。用铅丹研末,加枣肉捣匀,做成丸子,如芡子大。针挑一丸,在灯上烧过,研为细末,乳汁......更多

栀子

栀子 释名:木丹、越桃、鲜支气味:苦、寒、无毒。 主治:1、鼻血。用山栀子烧灰吹入鼻中。屡试皆效。  2、小便不通。用栀子仁十四个、独头蒜一个、盐少许,俣捣烂贴脐上及阴囊,过一会即通。  3、血淋涩痛。用生栀子不、滑石等分,葱汤送服。  4、下泻鲜血。用栀子仁烧灰,水送服一匙。  5、热毒血痢。用栀子十四枚,去皮,捣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丸,一天服三次,疗效显著。亦可用水煎服。  6......更多

艾火

艾火 释名:气味: 主治:    主治艾火可灸治许多病。先点好麻油灯,取艾茎一条,沾油烧燃,在疮肿上方徐徐照射,有效。如治风湿痛,则取艾叶加少许硫磺,用纸包成捻子,沾油点燃,在患处照射。      

白及

白及 释名:连及草、甘根、白给。气味:(根)苦、平、无毒。 主治:1、鼻血不止。用口水调白及末涂鼻梁上低处(名“山根”);另取白及末一钱,水冲服。  2、心气疼痛。用白及、石榴皮各二钱,研细,加炼蜜和成丸子,如黄豆大。每服三丸,艾醋汤送下。  3、妇女阴脱。用白及、川乌药,等分为末,薄布包一钱,纳入阴道中,觉胜利内热即止。每天用一次。  4、疔疮、肿疮。用白及末半钱,澄水中,等水清后,去水,以药摊......更多

白石英

白石英 释名:甘、微温、无毒气味: 主治:          1、风虚冷痹,肾虚耳聋。取磁石五两,经火煅、醋淬各五次,加白石英五两,装入绢袋,浸一升酒中,过五、六天后,分次温取。酒尽,可再添酒。  2、惊悸善忘(上隔风热,心脏不安,宜化痰安神)。用白石英一两、朱砂一两,共研细。饭后煎金银汤送下。  3、石水肿坚(按:病象是四肢瘦,肚子大,腹水胀如坚石)。用白石英十两,捶成豆子大,装入瓷瓶,浸酒二斗......更多
12345 共76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