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饮酒 文翻注译赏
秦王骑虎游八极,剑光照空天自碧。
羲和敲日玻璃声,劫灰飞尽古今平。
龙头泻酒邀酒星,金槽琵琶夜枨枨。
洞庭雨脚来吹笙,酒酣喝月使倒行。
银云栉栉瑶殿明, 宫门掌事报一更。
花楼玉凤声娇狞,海绡红文香浅清, 黄鹅跌舞千年觥。
仙人烛树蜡烟轻,清琴醉眼泪泓泓。
秦王骑虎游八极,剑光照空天自碧。
秦王骑着猛虎般的骏马,巡游八方,武士们的宝剑照射得天空一片碧光。
羲和敲日玻璃声,劫灰飞尽古今平。
命令羲和敲着太阳开道,发出玻璃声响,劫火的余灰已经散尽,国家太平呈祥。
龙头泻酒邀酒星,金槽琵琶夜枨枨。
大壶的龙头倾泻着美酒,请来了酒星,弦架镶金的琵琶夜间弹得枨枨响。
洞庭雨脚来吹笙,酒酣喝月使倒行。
像落在洞庭湖上的雨点,那是乐人吹笙,秦王酒兴正浓,喝令月亮退行。
银云栉栉瑶殿明, 宫门掌事报一更。
银白色的浮云辉映得整齐的宫殿亮晶晶,宫门上报时的人已经报了一更。
花楼玉凤声娇狞,海绡红文香浅清, 灯火辉煌的楼上,歌女们的声音娇弱乏困,绡纱红衣轻轻飘动,散发出淡淡的清芬。
黄鹅跌舞千年觥。
一群黄衣女郎舞蹈着,高举酒杯祝寿歌颂。
仙人烛树蜡烟轻,清琴醉眼泪泓泓。
仙人形的烛树光芒四射,轻烟濛濛,嫔妃们心满意足,一双双醉眼清泪盈盈。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975 2、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286-287
秦王骑虎游八极,剑光照空天自碧。
秦王:一说指唐德宗李适(kuò),他做太子时被封为雍王,雍州属秦地,故又称秦王,曾以天下兵马元帅的身份平定史朝义,又以关内元帅之职出镇咸阳,防御吐蕃。
一说指秦始皇,但篇中并未涉及秦代故事。
一说指唐太宗李世民,他做皇帝前是秦王。
“秦王”二句:写秦王威慑八方,他的剑光把天空都映照成碧色。
羲和敲日玻璃声,劫灰飞尽古今平。
羲和:传说中为太阳驾车的神。
《淮南子·天文训》:“爰止羲和,爰息六螭。
”注释说:“日乘车,驾以六龙,羲和御之。
”敲日:说他敲打着太阳,命令太阳快走。
因太阳明亮,所以诗人想象中的敲日之声就如敲玻璃的声音。
劫灰:劫是佛经中的历时性概念,指宇宙间包括毁灭和再生的漫长的周期。
劫分大、中、小三种。
每一大劫中包含四期,其中第三期叫做坏劫,坏劫期间,有水、风、火三大灾。
劫灰飞尽时,古无遗迹,这样一来无古无今,所以称之为“古今平”。
王琦认为这里是借指“自朱泚、李怀光平后,天下略得安息”。
龙头泻酒邀酒星,金槽琵琶夜枨枨。
龙头:铜铸的龙形酒器。
据《北堂书钞》载:唐太极宫正殿前有铜龙,长二丈。
又有铜樽,容积四十斛。
大宴群臣时,将酒从龙腹装进,由龙口倒入樽中。
酒星:一名酒旗星。
《晋书·天文志》说天上下班酒旗星,主管宴饮。
金槽:镶金的琵琶弦码。
枨枨:琵琶声。
洞庭雨脚来吹笙,酒酣喝月使倒行。
雨脚:密集的雨点。
这句说笙的乐音像密雨落在洞庭湖上的声音一样。
银云栉栉瑶殿明, 宫门掌事报一更。
银云:月光照耀下的薄薄的白云朵。
栉栉:云朵层层排列的样子。
瑶殿:瑶是玉石。
这里称宫殿为瑶殿,是夸张它的美丽豪华。
宫门掌事:看守宫门的官员。
一更:一作“六更”。
花楼玉凤声娇狞,海绡红文香浅清, 花楼玉凤:指歌女。
娇狞:形容歌声娇柔而有穿透力。
狞字大约是当时的一种赞语,含有不同寻常之类的意思。
海绡:鲛绡纱。
《述异记》云出于南海,是海中鲛人所织。
红文:海绡上绣的红色花纹。
香浅清:清香幽淡的气息。
黄鹅跌舞千年觥。
黄娥跌舞:可能是一种舞蹈。
千年觥:举杯祝寿千岁。
仙人烛树蜡烟轻,清琴醉眼泪泓泓。
仙人烛树:雕刻着神仙的烛台上插有多枝蜡烛,形状似树。
⒁清琴:即青琴,传说中的神女。
这里指宫女。
泪泓泓:眼泪汪汪,泪眼盈盈。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975 2、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286-287
秦王骑虎游八极,剑光照空天自碧。
秦王骑着猛虎般的骏马,巡游八方,武士们的宝剑照射得天空一片碧光。
秦王:一说指唐德宗李适(kuò),他做太子时被封为雍王,雍州属秦地,故又称秦王,曾以天下兵马元帅的身份平定史朝义,又以关内元帅之职出镇咸阳,防御吐蕃。
一说指秦始皇,但篇中并未涉及秦代故事。
一说指唐太宗李世民,他做皇帝前是秦王。
“秦王”二句:写秦王威慑八方,他的剑光把天空都映照成碧色。
羲和敲日玻璃声,劫灰飞尽古今平。
命令羲和敲着太阳开道,发出玻璃声响,劫火的余灰已经散尽,国家太平呈祥。
羲和:传说中为太阳驾车的神。
《淮南子·天文训》:“爰止羲和,爰息六螭。
”注释说:“日乘车,驾以六龙,羲和御之。
”敲日:说他敲打着太阳,命令太阳快走。
因太阳明亮,所以诗人想象中的敲日之声就如敲玻璃的声音。
劫灰:劫是佛经中的历时性概念,指宇宙间包括毁灭和再生的漫长的周期。
劫分大、中、小三种。
每一大劫中包含四期,其中第三期叫做坏劫,坏劫期间,有水、风、火三大灾。
劫灰飞尽时,古无遗迹,这样一来无古无今,所以称之为“古今平”。
王琦认为这里是借指“自朱泚、李怀光平后,天下略得安息”。
龙头泻酒邀酒星,金槽琵琶夜枨枨。
大壶的龙头倾泻着美酒,请来了酒星,弦架镶金的琵琶夜间弹得枨枨响。
龙头:铜铸的龙形酒器。
据《北堂书钞》载:唐太极宫正殿前有铜龙,长二丈。
又有铜樽,容积四十斛。
大宴群臣时,将酒从龙腹装进,由龙口倒入樽中。
酒星:一名酒旗星。
《晋书·天文志》说天上下班酒旗星,主管宴饮。
金槽:镶金的琵琶弦码。
枨枨:琵琶声。
洞庭雨脚来吹笙,酒酣喝月使倒行。
像落在洞庭湖上的雨点,那是乐人吹笙,秦王酒兴正浓,喝令月亮退行。
雨脚:密集的雨点。
这句说笙的乐音像密雨落在洞庭湖上的声音一样。
银云栉栉瑶殿明, 宫门掌事报一更。
银白色的浮云辉映得整齐的宫殿亮晶晶,宫门上报时的人已经报了一更。
银云:月光照耀下的薄薄的白云朵。
栉栉:云朵层层排列的样子。
瑶殿:瑶是玉石。
这里称宫殿为瑶殿,是夸张它的美丽豪华。
宫门掌事:看守宫门的官员。
一更:一作“六更”。
花楼玉凤声娇狞,海绡红文香浅清, 灯火辉煌的楼上,歌女们的声音娇弱乏困,绡纱红衣轻轻飘动,散发出淡淡的清芬。
花楼玉凤:指歌女。
娇狞:形容歌声娇柔而有穿透力。
狞字大约是当时的一种赞语,含有不同寻常之类的意思。
海绡:鲛绡纱。
《述异记》云出于南海,是海中鲛人所织。
红文:海绡上绣的红色花纹。
香浅清:清香幽淡的气息。
黄鹅跌舞千年觥。
一群黄衣女郎舞蹈着,高举酒杯祝寿歌颂。
黄娥跌舞:可能是一种舞蹈。
千年觥:举杯祝寿千岁。
仙人烛树蜡烟轻,清琴醉眼泪泓泓。
仙人形的烛树光芒四射,轻烟濛濛,嫔妃们心满意足,一双双醉眼清泪盈盈。
仙人烛树:雕刻着神仙的烛台上插有多枝蜡烛,形状似树。
⒁清琴:即青琴,传说中的神女。
这里指宫女。
泪泓泓:眼泪汪汪,泪眼盈盈。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975 2、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286-287
秦王骑虎游八极,剑光照空天自碧。
羲和敲日玻璃声,劫灰飞尽古今平。
龙头泻酒邀酒星,金槽琵琶夜枨枨。
洞庭雨脚来吹笙,酒酣喝月使倒行。
银云栉栉瑶殿明, 宫门掌事报一更。
花楼玉凤声娇狞,海绡红文香浅清, 黄鹅跌舞千年觥。
仙人烛树蜡烟轻,清琴醉眼泪泓泓。
李贺写诗,题旨多在“笔墨蹊径”之外。
他写古人古事,大多用以影射当时的社会现实,或借以表达他的郁闷的情怀和隐微的意绪。
没有现实意义的咏古之作,在他的集子里是很难找到的。
这首诗题为“秦王饮酒”,却“无一语用秦国故事”(王琦《李长吉诗歌汇解》),因而可以判定它写的不是秦始皇。
诗共十五句,分成两个部分,前面四句写武功,后面十一句写饮酒,重点放在饮酒上。
诗人笔下的饮酒场面是“恣饮沉湎,歌舞杂沓,不卜昼夜”(姚文燮《昌谷集注》)。
诗中的秦王既勇武豪雄,战功显赫,又沉湎于歌舞宴乐,过着腐朽的生活,是一位功与过都比较突出的君主。
唐德宗李适正是这样的人。
这首诗是借写秦王的恣饮沉湎,隐含对德宗的讽喻之意。
前四句写秦王的威仪和他的武功,笔墨经济,形象鲜明生动。
首句的“骑虎”二字极富表现力。
虎为百兽之王,生性凶猛,体态威严,秦王骑着它周游各地,人人望而生畏。
这样的词语把抽象的、难于捉摸的“威”变成具体的浮雕般的形象,使之更具有直观性。
次句借用“剑光”显示秦王勇武威严的身姿,十分传神,却又如羚羊挂角,香象渡河,无形迹可求。
“剑光照天天自碧”,运用夸张手法,开拓了境界,使之与首句中的“游八极”相称。
第三句“羲和敲日玻璃声”,注家有的解释为“日月顺行,天下安平之意”;
有的说是形容秦王威力大,“直如羲和之可以驱策白日”。
因为秦王剑光照天,天都为之改容,羲和畏惧秦王的剑光,惊惶地“敲日”逃跑了。
第四句正面写秦王的武功。
由于秦王勇武绝伦,威力无比,战火扑灭了,劫灰荡尽了,四海之内呈现出一片升平的景象。
天下太平,秦王洋洋得意,不再励精图治,而是沉湎于声歌宴乐之中,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
从第五句起都是描写秦王寻欢作乐的笔墨。
“龙头泻酒邀酒星”极言酒喝得多。
一个“泻”字,写出了酒流如注的样子;
一个“邀”字,写出了主人的殷勤。
“金槽琵琶夜枨枨”形容乐器精良,声音优美。
“洞庭雨脚来吹笙”描述笙的吹奏声飘忽幽冷,绵延不绝。
“酒酣喝月使倒行”是神来之笔,有情有景,醉态可掬,气势凌人。
这位秦王饮酒作乐,闹了一夜,还不满足。
他试图喝月倒行,阻止白昼的到来,以便让他尽情享乐,作无休无止的长夜之饮。
这既是显示他的威力,又是揭示他的暴戾恣睢。
“银云栉栉瑶殿明,宫门掌事报一更”。
五更已过,空中的云彩变白了,天已经亮了,大殿里外通明。
掌管内外宫门的人深知秦王的心意,出于讨好,也是出于畏惧,谎报才至一更。
过去的本子都作“一更”,清代吕种玉《言鲭》引作“六更”,“六更”似太直,不如“一更”含义丰富深刻,具有讽刺意味。
尽管天已大亮,饮宴并未停止,衣香清浅,烛树烟轻,场面仍是那样的豪华绮丽,然而歌女歌声娇弱,舞伎舞步踉跄,妃嫔泪眼泓泓,都早已不堪驱使了。
在秦王的威严之下,她们只得强打着精神奉觞上寿。
“青琴醉眼泪泓泓”,诗歌以冷语作结,气氛为之一变,显得跌宕生姿,含蓄地表达了惋惜、哀怨、讥诮等等复杂的思想感情,余意无穷。
参考资料: 1、 朱世英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006-1008
古悠悠行 文翻译赏
白景归西山,碧华上迢迢。
今古何处尽,千岁随风飘。
海沙变成石,鱼沫吹秦桥。
空光远流浪,铜柱从年消。
白景归西山,碧华上迢迢。
太阳天天落下西山,月亮夜夜升上高天。
今古何处尽,千岁随风飘。
古往今来哪儿有尽头,千年的时光随风飘散。
海沙变成石,鱼沫吹秦桥。
海中是沙粒慢慢变成岩石,如今的秦桥只见鱼儿吹沫戏玩。
空光远流浪,铜柱从年消。
时光像流水不断逝去,汉武帝的铜柱也随着岁月更移早已不在人间。
参考资料: 1、 冯浩非 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66-67
白景归西山,碧华上迢迢。
太阳天天落下西山,月亮夜夜升上高天。
白景:太阳。
王琦《李长吉歌诗汇解》:“白景,日也。
”碧华:皎洁的月亮。
迢迢:高貌。
晋陆机《拟西北有高楼》诗:“高楼一何峻,迢迢峻而安。
”这里指天空。
今古何处尽,千岁随风飘。
古往今来哪儿有尽头,千年的时光随风飘散。
今古:谓古往今来,从古到今。
千岁:千年,年代久远。
《荀子·非相》:“欲观千岁,则数今日;
欲知亿万,则审一二。
” 海沙变成石,鱼沫吹秦桥。
海中是沙粒慢慢变成岩石,如今的秦桥只见鱼儿吹沫戏玩。
“海沙”句:海里的沙变成了石头,意思是说年代久远,自然界变化巨大。
鱼沫:鱼所吐之水沫。
秦桥:相传秦始皇东游时所造的石桥。
王琦《李长吉歌诗汇解》引《初学记》:“《三齐记》曰:‘青城山,秦始皇登此山筑城,造石桥,入海三十里。
’” 空光远流浪,铜柱从年消。
时光像流水不断逝去,汉武帝的铜柱也随着岁月更移早已不在人间。
空光:阳光。
宋王安石《昆山慧聚寺次孟郊韵》:“扫石出古色,洗松纳空光。
”铜柱:铜制的支撑建筑物的柱子。
《史记·孝武本纪》:“其后则又作柏梁、铜柱、承露仙人掌之属矣。
” 参考资料: 1、 冯浩非 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66-67
白景归西山,碧华上迢迢。
今古何处尽,千岁随风飘。
海沙变成石,鱼沫吹秦桥。
空光远流浪,铜柱从年消。
李贺常常用他的诗歌去探究宇宙的奥秘,人生的真谛,写下了一曲曲带有哲理意味的咏叹调。
这首《古悠悠行》就是这样的作品。
“今古何处尽?
千岁随风飘。
”这两句虽然很简短,但却是经过高度浓缩写出来的具有丰富内涵的诗句。
这两句用粗线条勾画了一幅绵延无尽的时间和广袤无限的空间背景。
“千岁”句表面上虽然只是指时间,“千岁”,在漫长的时间长河里像一阵风那样飘忽而过。
但是“千岁”又不仅仅是指时间,也指千岁之内的一切事物。
这千岁内的人、事、物,也和时间一样随风飘荡而逝,无影无踪了。
诗的前四句是说,日入西山,夜色深远,昼夜循环,今古如此,无有穷尽,本是大自然的规律;
即使是千岁之久,在历史的发展中,亦如风飘之疾速,匆忽即逝。
诗人此种感系,曾在许多篇什中抒发,如“王母桃花千遍红,彭祖巫咸几回死?”(《浩歌》)。
以仙人比凡人,足见年命之短促。
但日月递更、今古无尽的道理,联系实际,并不是人人都能悟得。
这是前面四句蕴含的无比深厚的内容。
这当中有诗人在时间消逝时心灵颤震的音符,有悠远的时间广阔的空间背景。
“千岁随风飘”一句又带起了下面四句。
诗的后四句,则进一步写大自然的变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求仙不老,终难实现。
君不见海沙虽细,经年变化,也可以长大为石。
诗人在《梦天》中曾写道:“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人间的沧海桑田之变,犹如千年走马,说的是变化迅速。
海沙成石说的是变化巨大。
日久天长,人间万物都会发生变迁。
秦王石桥,群鱼吹沫;
汉武铜柱,流光销磨,至今已不复存在。
这说明代更年远,必然发生陵谷之变,此为万物消长的常理。
看来“莫高如秦桥,而鱼沫可吹;
莫坚如铜柱,而流浪可消。
是知世间未有久而不化之事。
谁谓长生真可致乎?”(姚文燮《昌谷集注》) 此诗通篇富于哲理,充满理趣,不生枝蔓,纯乎理喻,这在李贺诗中是罕见的。
在结构笔法上,先写日月如梭,反复更替,流光迅速,无有终期,是为不变之道;
再写海沙变石,鱼沫吹桥,流光消柱,无法阻止,是为万变之理。
变与不变,对比写来,深化主题,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量。
李贺善解乐府遗法,“设色浓妙,而词旨多寓篇外,刻于撰语,浑于用意。
”(毛驰黄《诗辩坻》)这正是此诗的特点。
设色浓妙如“鱼沫吹桥”;
刻于撰语如“空光流浪”(形容时光);
浑于用意如“铜柱年消”;
而寓词旨于篇外者,则是诗中不言当朝惑于神仙之风,但句句对如此时弊隐含深刺。
诗人处于元和政治混乱之时,为防不测,不得不深自弢晦,或藏孤愤之思于片章短什,或设弦外之音,感讽诽怨,还应看作是很自然的事情。
参考资料: 1、 冯浩非 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66-67
绿水词 文翻注译
今宵好风月,阿侯在何处。
为有倾人色,翻成足愁苦。
东湖采莲叶,南湖拔蒲根。
未持寄小姑,且持感愁魂。
今宵好风月,阿侯在何处。
清风朗月之夜,心爱的人儿在哪里呢?
为有倾人色,翻成足愁苦。
正因为她长得实在太美了,反令我苦苦相思不已。
东湖采莲叶,南湖拔蒲根。
也许她正在东湖采莲叶吧?
又可能她在南湖拔蒲葵根吧?
平野漠漠,她究竟在哪里呢?
她采的莲叶会给哪个人呢?
未持寄小姑,且持感愁魂。
可不要先送给她的姐妹们,要是她知道我在如此苦苦地思念她,为了她而忧愁,她该先拿来送给我,一慰我的愁怀。
参考资料: 1、 宋绪连 初旭.三李诗鉴赏辞典.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798-801
今宵好风月,阿侯在何处。
风月:清风明月。
泛指美好的景色。
阿侯:相传为古代美女莫愁的女儿。
梁武帝诗:“十五嫁为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
” 为有倾人色,翻成足愁苦。
倾人色:一作“倾城人”。
李延年歌:“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 东湖采莲叶,南湖拔蒲根。
“东湖”二句:古《采莲童曲》:“东湖扶菇童,西湖采莲芰。
”拔:一作“折”。
根:一作“茸”。
未持寄小姑,且持感愁魂。
小姑:此泛指少女。
愁魂:一作“秋风”。
参考资料: 1、 宋绪连 初旭.三李诗鉴赏辞典.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798-801
今宵好风月,阿侯在何处。
清风朗月之夜,心爱的人儿在哪里呢?
风月:清风明月。
泛指美好的景色。
阿侯:相传为古代美女莫愁的女儿。
梁武帝诗:“十五嫁为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
” 为有倾人色,翻成足愁苦。
正因为她长得实在太美了,反令我苦苦相思不已。
倾人色:一作“倾城人”。
李延年歌:“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 东湖采莲叶,南湖拔蒲根。
也许她正在东湖采莲叶吧?
又可能她在南湖拔蒲葵根吧?
平野漠漠,她究竟在哪里呢?
她采的莲叶会给哪个人呢?
“东湖”二句:古《采莲童曲》:“东湖扶菇童,西湖采莲芰。
”拔:一作“折”。
根:一作“茸”。
未持寄小姑,且持感愁魂。
可不要先送给她的姐妹们,要是她知道我在如此苦苦地思念她,为了她而忧愁,她该先拿来送给我,一慰我的愁怀。
小姑:此泛指少女。
愁魂:一作“秋风”。
参考资料: 1、 宋绪连 初旭.三李诗鉴赏辞典.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798-801
后园凿井歌 文翻注译
井上辘轳床上转。
水声繁,弦声浅。
情若何,荀奉倩。
城头日,长向城头住。
一日作千年,不须流下去。
井上辘轳床上转。
水声繁,弦声浅。
情若何,荀奉倩。
汲水辘轳井台上转,滴水声响亮,绳索声低慢。
细语缠绵像何人?
夫妻恩爱恰似荀奉倩。
城头日,长向城头住。
一日作千年,不须流下去。
城头上的太阳啊,但愿能够长留住;
一天当作一千年,太阳不沉落,永远无昏暮。
参考资料: 1、 冯浩非 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57-158
井上辘轳床上转。
水声繁,弦声浅。
情若何,荀奉倩。
辘轳:装在井上用来绞起汲水斗的器具。
《广韵》:“辘轳,圆转木也。
”床:指安装辘轳的木架。
弦:指吊桶的绳索。
一作“丝”。
若何:怎样,怎么样。
荀奉倩:三国魏荀粲,字奉倩,因妻病逝,痛悼不能已,每不哭而伤神,岁余亦死,年仅二十九岁。
见《三国志·魏志·荀恽传》裴松之注引晋孙盛《晋阳秋》。
后成为悼亡的典实。
城头日,长向城头住。
一日作千年,不须流下去。
流:犹言沉、落。
参考资料: 1、 冯浩非 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57-158
井上辘轳床上转。
水声繁,弦声浅。
情若何,荀奉倩。
汲水辘轳井台上转,滴水声响亮,绳索声低慢。
细语缠绵像何人?
夫妻恩爱恰似荀奉倩。
辘轳:装在井上用来绞起汲水斗的器具。
《广韵》:“辘轳,圆转木也。
”床:指安装辘轳的木架。
弦:指吊桶的绳索。
一作“丝”。
若何:怎样,怎么样。
荀奉倩:三国魏荀粲,字奉倩,因妻病逝,痛悼不能已,每不哭而伤神,岁余亦死,年仅二十九岁。
见《三国志·魏志·荀恽传》裴松之注引晋孙盛《晋阳秋》。
后成为悼亡的典实。
城头日,长向城头住。
一日作千年,不须流下去。
城头上的太阳啊,但愿能够长留住;
一天当作一千年,太阳不沉落,永远无昏暮。
流:犹言沉、落。
参考资料: 1、 冯浩非 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57-158
伤心行 文翻注译
咽咽学楚吟,病骨伤幽素。
秋姿白发生,木叶啼风雨。
灯青兰膏歇,落照飞蛾舞。
古壁生凝尘,羁魂梦中语。
咽咽学楚吟,病骨伤幽素。
“咽咽”地效法楚辞吟咏着哀怨的诗句,我多病的身躯经受不住幽冷的侵袭。
秋姿白发生,木叶啼风雨。
年轻的躯体益现出衰飒白发早生的“秋姿”,只见风雨中残枝败叶纷纷飘落。
灯青兰膏歇,落照飞蛾舞。
灯油将尽的灯焰闪朔着宛如鬼火的青光,飞蛾在扑打着燃焰将熄灭的残光。
古壁生凝尘,羁魂梦中语。
背后古旧的墙壁上积满厚厚的尘灰,我这羁旅客之魂在幽梦中还喃喃自语。
参考资料: 1、 宋绪连 初旭.三李诗鉴赏辞典.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731-735
咽咽学楚吟,病骨伤幽素。
咽咽:呜咽哀切之声。
唐僧鸾《赠李粲秀才》诗:“愁如湘灵哭湘浦,咽咽哀音隔云雾。
”楚吟:指楚辞那忧愤深广的长吟。
《文选·谢灵运〈登池上楼〉》诗:“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
”病骨:指多病瘦损的身躯。
唐李贺《示弟》诗:“病骨犹能在,人间底事无。
”幽素:幽寂,寂静。
唐李商隐 《房中曲》:“蔷薇泣幽素,翠带花钱小。
” 秋姿白发生,木叶啼风雨。
秋姿:犹老态。
木叶:树叶。
《楚辞·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 灯青兰膏歇,落照飞蛾舞。
灯青:谓灯焰显出低暗的青蓝色。
王琦汇解:“灯久膏将尽,则其燄低暗作青色。
”兰膏:古代用泽兰子炼成的用来点灯的油脂。
《楚辞·招魂》:“兰膏明烛,华容备些。
”王逸注:“兰膏,以兰香炼膏也。
”落照:夕阳的余晖。
南朝梁简文帝《和徐录事见内人作卧具》:“密房寒日晚,落照度窗边。
” 古壁生凝尘,羁魂梦中语。
凝尘:积聚的尘土。
《晋书·简文帝纪》:“帝少有风仪,善容止,留心典籍,不以居处为意,凝尘满席,湛如也。
”羁魂:客死者的魂魄。
《南史·垣护之传》:“垣氏羁魂不返,而其孤藐幼。
” 参考资料: 1、 宋绪连 初旭.三李诗鉴赏辞典.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731-735
咽咽学楚吟,病骨伤幽素。
“咽咽”地效法楚辞吟咏着哀怨的诗句,我多病的身躯经受不住幽冷的侵袭。
咽咽:呜咽哀切之声。
唐僧鸾《赠李粲秀才》诗:“愁如湘灵哭湘浦,咽咽哀音隔云雾。
”楚吟:指楚辞那忧愤深广的长吟。
《文选·谢灵运〈登池上楼〉》诗:“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
”病骨:指多病瘦损的身躯。
唐李贺《示弟》诗:“病骨犹能在,人间底事无。
”幽素:幽寂,寂静。
唐李商隐 《房中曲》:“蔷薇泣幽素,翠带花钱小。
” 秋姿白发生,木叶啼风雨。
年轻的躯体益现出衰飒白发早生的“秋姿”,只见风雨中残枝败叶纷纷飘落。
秋姿:犹老态。
木叶:树叶。
《楚辞·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 灯青兰膏歇,落照飞蛾舞。
灯油将尽的灯焰闪朔着宛如鬼火的青光,飞蛾在扑打着燃焰将熄灭的残光。
灯青:谓灯焰显出低暗的青蓝色。
王琦汇解:“灯久膏将尽,则其燄低暗作青色。
”兰膏:古代用泽兰子炼成的用来点灯的油脂。
《楚辞·招魂》:“兰膏明烛,华容备些。
”王逸注:“兰膏,以兰香炼膏也。
”落照:夕阳的余晖。
南朝梁简文帝《和徐录事见内人作卧具》:“密房寒日晚,落照度窗边。
” 古壁生凝尘,羁魂梦中语。
背后古旧的墙壁上积满厚厚的尘灰,我这羁旅客之魂在幽梦中还喃喃自语。
凝尘:积聚的尘土。
《晋书·简文帝纪》:“帝少有风仪,善容止,留心典籍,不以居处为意,凝尘满席,湛如也。
”羁魂:客死者的魂魄。
《南史·垣护之传》:“垣氏羁魂不返,而其孤藐幼。
” 参考资料: 1、 宋绪连 初旭.三李诗鉴赏辞典.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731-735
昆仑使者 文翻注译
昆仑使者无消息,茂陵烟树生愁色。
金盘玉露自淋漓,元气茫茫收不得。
麒麟背上石文裂,虬龙鳞下红枝折。
何处偏伤万国心,中天夜久高明月。
昆仑使者无消息,茂陵烟树生愁色。
西王母的神鸟,还没带回长生的信息,茂陵的烟树却已深染愁色。
金盘玉露自淋漓,元气茫茫收不得。
宫中的金盘仍在承接玉露,但茫茫的元气却收取不得。
麒麟背上石文裂,虬龙鳞下红枝折。
墓道上的石兽,背上早生裂纹,石雕虬龙的鳞片多半残缺。
何处偏伤万国心,中天夜久高明月。
让天下人伤心的不是别处,是陵墓上长夜高悬的明月。
参考资料: 1、 李贺,《三家评注李长吉歌诗》,王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8月,ISBN:9787532525218。
2、 滕学钦疏译.李贺诗歌全集简疏:中国书店,2010.09,:第319页
昆仑使者无消息,茂陵烟树生愁色。
昆仑使者:指为西王母当信使的青鸟。
《山海经·海内北经》载,西王母居昆仑山,有三只青鸟为她取食传信。
又据《汉武故事》,西王母遣使见汉武帝,约期相会,武帝曾向西王母求不死之药。
茂陵:汉武帝刘彻的陵墓,在今陕西兴平县。
烟树:云雾笼罩的繁茂树木,愁色:凄愁暗淡的气氛。
金盘玉露自淋漓,元气茫茫收不得。
金盘玉露:汉武帝晚年迷信神仙,在长安的宫中筑台,上铸一尊金钢仙人,手捧铜盘,用以承接露水。
按迷信说法.这种露水掺和玉屑服用,可以长生。
淋漓:指露珠沾湿或流滴的样子。
元气:指天地间之精气。
方士认为服吸它可长生不老。
麒麟背上石文裂,虬龙鳞下红枝折。
麒麟(qí lín):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珍异祥瑞之兽。
这里指陵墓前的石麒麟。
虬(qiú)龙:这里指寝殿丹漆柱上雕刻的龙。
虬:传说中的无角龙。
何处偏伤万国心,中天夜久高明月。
万国:即九州。
指中国各地。
中天:天中,指茂陵上空。
参考资料: 1、 李贺,《三家评注李长吉歌诗》,王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8月,ISBN:9787532525218。
2、 滕学钦疏译.李贺诗歌全集简疏:中国书店,2010.09,:第319页
昆仑使者无消息,茂陵烟树生愁色。
西王母的神鸟,还没带回长生的信息,茂陵的烟树却已深染愁色。
昆仑使者:指为西王母当信使的青鸟。
《山海经·海内北经》载,西王母居昆仑山,有三只青鸟为她取食传信。
又据《汉武故事》,西王母遣使见汉武帝,约期相会,武帝曾向西王母求不死之药。
茂陵:汉武帝刘彻的陵墓,在今陕西兴平县。
烟树:云雾笼罩的繁茂树木,愁色:凄愁暗淡的气氛。
金盘玉露自淋漓,元气茫茫收不得。
宫中的金盘仍在承接玉露,但茫茫的元气却收取不得。
金盘玉露:汉武帝晚年迷信神仙,在长安的宫中筑台,上铸一尊金钢仙人,手捧铜盘,用以承接露水。
按迷信说法.这种露水掺和玉屑服用,可以长生。
淋漓:指露珠沾湿或流滴的样子。
元气:指天地间之精气。
方士认为服吸它可长生不老。
麒麟背上石文裂,虬龙鳞下红枝折。
墓道上的石兽,背上早生裂纹,石雕虬龙的鳞片多半残缺。
麒麟(qí lín):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珍异祥瑞之兽。
这里指陵墓前的石麒麟。
虬(qiú)龙:这里指寝殿丹漆柱上雕刻的龙。
虬:传说中的无角龙。
何处偏伤万国心,中天夜久高明月。
让天下人伤心的不是别处,是陵墓上长夜高悬的明月。
万国:即九州。
指中国各地。
中天:天中,指茂陵上空。
参考资料: 1、 李贺,《三家评注李长吉歌诗》,王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8月,ISBN:9787532525218。
2、 滕学钦疏译.李贺诗歌全集简疏:中国书店,2010.09,:第319页
牡丹种曲 文翻译赏
莲枝未长秦蘅老,走马驮金斸春草。
水灌香泥却月盘,一夜绿房迎白晓。
美人醉语园中烟,晚华已散蝶又阑。
梁王老去罗衣在,拂袖风吹蜀国弦。
归霞帔拖蜀帐昏,嫣红落粉罢承恩。
檀郎谢女眠何处?
楼台月明燕夜语。
莲枝未长秦蘅老,走马驮金斸春草。
当莲花枝干还未长出,秦蘅已经衰老,人们赶着马,驮着金子,去买牡丹花苗。
水灌香泥却月盘,一夜绿房迎白晓。
把它栽在半月形的花盆里,培上香泥,浇上水,一夜间,绿色花苞欲放,迎着拂晓。
美人醉语园中烟,晚华已散蝶又阑。
美人们说话带着醉意,花园中轻烟缭绕,傍晚花瓣儿已经披散,蝴蝶也渐渐稀少。
梁王老去罗衣在,拂袖风吹蜀国弦。
老一代贵族渐渐逝去,但他们的后辈仍穿着罗衣,赏花玩乐合着《蜀国弦》的曲调。
归霞帔拖蜀帐昏,嫣红落粉罢承恩。
夜幕降临,遮花的帷帐渐渐昏暗,宴席已散,粉雕玉琢的花儿也开始蔫败萎凋。
檀郎谢女眠何处?
楼台月明燕夜语。
公子哥儿和小姐们都到哪儿去了,楼台上月光明亮,夜空中只有燕子叽叽叫。
参考资料: 1、 冯浩非 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54-156
莲枝未长秦蘅老,走马驮金斸春草。
当莲花枝干还未长出,秦蘅已经衰老,人们赶着马,驮着金子,去买牡丹花苗。
莲:指水中荷花。
秦蘅(héng ):香草名。
秦为香草,蘅为杜衡。
一说,秦为木名。
走马:骑马驰逐。
《诗经·大雅·緜》:“ 古公亶父 ,来朝走马。
”走:跑。
斸(zhú):挖掘,砍。
春草:指牡丹。
水灌香泥却月盘,一夜绿房迎白晓。
把它栽在半月形的花盆里,培上香泥,浇上水,一夜间,绿色花苞欲放,迎着拂晓。
香泥:芳香的泥土。
隋江总《大庄严寺碑铭》:“木密联绵,香泥缭绕。
”却月盆:半月形的花盆。
绿房:指含苞的花蕾。
花未开时,花苞为绿色,故称。
迎白晓:迎着黎明开放。
白晓,指天刚亮的时候。
美人醉语园中烟,晚华已散蝶又阑。
美人们说话带着醉意,花园中轻烟缭绕,傍晚花瓣儿已经披散,蝴蝶也渐渐稀少。
美人:指贵族男女。
醉语:醉后的胡言。
散:花开之后,花瓣松散。
阑:稀少。
梁王老去罗衣在,拂袖风吹蜀国弦。
老一代贵族渐渐逝去,但他们的后辈仍穿着罗衣,赏花玩乐合着《蜀国弦》的曲调。
梁王:指汉文帝的儿子梁孝王刘武,这里借指上文中“走马驮金”的老一代贵族。
一说梁王是当时牡丹名贵品种的名称。
罗衣:原指轻软丝织品制成的衣服。
此指牡丹的花叶。
拂袖:掠过衣袖;
舒展衣袖。
南朝梁元帝《玄圃牛渚矶碑》:“画船向浦,锦缆牵矶。
花飞拂袖,荷香入衣。
山林朝市,并觉忘归。
”蜀国弦:乐府相和歌辞名。
又名《四弦曲》《蜀国四弦》。
南朝梁简文帝、隋卢思道、唐李贺等均有此作。
唐薛涛《续嘉陵驿诗献武相国》:“蜀门西更上青天,强为公歌《蜀国弦》。
” 归霞帔拖蜀帐昏,嫣红落粉罢承恩。
夜幕降临,遮花的帷帐渐渐昏暗,宴席已散,粉雕玉琢的花儿也开始蔫败萎凋。
归霞:即晚霞,这是李贺特有的一种用词方式。
帔(pèi)拖:晚霞拖曳着的长长影子。
一说花瓣摇曳欲坠的样子。
帔,古代披在肩背上的服饰。
归霞帔拖,写残花之景,像衣帔下垂。
蜀帐:指用精美的蜀锦制成的护花帷幕。
嫣红:艳美的牡丹花。
唐李商隐《河阳诗》:“百尺相风插重屋,侧近嫣红伴柔绿。
”嫣,同蔫,指花凋萎。
落粉:卸妆。
指花朵枯萎。
承恩:受到恩宠,蒙受恩泽。
唐岑参《送张献心充副使归河西杂句》:“前日承恩白虎殿,归来见者谁不羡。
” 檀郎谢女眠何处?
楼台月明燕夜语。
公子哥儿和小姐们都到哪儿去了,楼台上月光明亮,夜空中只有燕子叽叽叫。
檀郎:指晋朝文人潘岳。
《晋书·潘岳传》、《世说新语·容止》载:晋潘岳小字檀奴,后因以“檀郎”为妇女对夫婿或所爱幕的男子的美称。
唐温庭筠《苏小小歌》:“吴宫女儿腰似束,家在钱唐小江曲,一自檀郎逐便风,门前春水年年绿。
”谢女:犹谢娘。
唐人惯用来泛指少女。
檀郎谢女:泛指游玩赏花的贵族青年男女。
楼台:当年观花处。
末二句大意:贵族的青年男女又有什么归宿呢,当年喧嚣一时的观花楼台只有燕子在明月下対语。
参考资料: 1、 冯浩非 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54-156
莲枝未长秦蘅老,走马驮金斸春草。
水灌香泥却月盘,一夜绿房迎白晓。
美人醉语园中烟,晚华已散蝶又阑。
梁王老去罗衣在,拂袖风吹蜀国弦。
归霞帔拖蜀帐昏,嫣红落粉罢承恩。
檀郎谢女眠何处?
楼台月明燕夜语。
前四句写栽种、花开。
“莲枝未长秦蘅老”(秦蘅也是一种香草),点明是暮春时节,“走马驮金”是说牡丹价格之高,斸就是挖,春草就是牡丹。
“水灌香泥却月盆”是说牡丹的种植环境是“香泥”和“却月(半月形)盆”;
“一夜绿房迎白晓。
”绿房指花苞,迎白晓指迎着黎明开放。
中间四句既写花期不久,亦写贵族富贵不常在。
“美人醉语园中烟,晚花已散蝶又阑。
”一句写牡丹繁盛之时国色天香,美艳动人,像娇媚的美人在园中烟雾里嫣红若语。
但这个美景不常在,黎明开放晚上就花散蝶飞,极写繁荣之景之短促。
“梁王老去罗衣在,拂袖风吹蜀国弦。
”“梁王”指汉文帝的儿子梁孝王刘武,这里借指上文中“走马驮金”的老一代贵族。
“蜀国弦”乐府曲名,代指音乐。
全句说,老一代的贵族渐渐老死(势力渐微),但是他的下一代仍穿着罗衣,合着音乐赏花玩乐。
后四句接上文,继续借物寓人,以花写人。
“归霞帔拖蜀帐昏,嫣红落粉罢承恩。
” “归霞帔拖”写残花之景,像衣帔下垂,蜀帐即用蜀纸做的护花罩。
全句说,花儿凋零,花帐也失去了光彩,嫣红的花朵飘落,失去了主人的宠爱。
隐喻老一辈贵族老死,新一辈贵族失去了当权者(皇帝)的宠爱和恩泽。
“檀郎谢女眠何处?
楼台月明燕夜语。
”檀郎:潘岳,小名檀奴,谢女:谢安蓄妓;
檀郎谢女借指贵族青年男女。
楼台:当年观花处。
全句说:贵族的青年男女又有什么归宿呢,当年喧嚣一时的观花楼台只有燕子在明月下対语。
参考资料: 1、 《李贺诗选》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ISBN:7806093087,64页。
2、 李贺,《李贺诗歌渊源及影响研究》,李德辉,凤凰出版社,2010年10月,ISBN:9787550600157。
马诗二十三首·其九 文翻
飂叔去匆匆,如今不豢龙。
夜来霜压栈,骏骨折西风。
飂叔去匆匆,如今不豢龙。
养龙能手飂叔逝去匆匆不复返,如今已经没有人培养重用英贤。
夜来霜压栈,骏骨折西风。
寒夜里的霜雪把马棚压得坍塌,西风中骏马的脊骨已经被折断。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大堤曲 文翻注
妾家住横塘,红纱满桂香。
青云教绾头上髻,明月与作耳边珰。
莲风起,江畔春;
大堤上,留北人。
郎食鲤鱼尾,妾食猩猩唇。
莫指襄阳道,绿浦归帆少。
今日菖蒲花,明朝枫树老。
妾家住横塘,红纱满桂香。
我的家住在横塘大堤,红纱衣衫散发桂花香。
青云教绾头上髻,明月与作耳边珰。
青云发髻在头上扎起,明月耳饰在两边挂上。
莲风起,江畔春;
大堤上,留北人。
莲风轻轻吹来,江畔一派春光。
我站在大堤之上,挽留一心北去的情郎。
郎食鲤鱼尾,妾食猩猩唇。
郎君啊,你我同食鲤鱼尾,同食猩猩唇。
莫指襄阳道,绿浦归帆少。
不要思乡远想襄阳道,江面的归帆很少很少。
今日菖蒲花,明朝枫树老。
今日恰似菖蒲开花,明朝枫树易老红颜易凋。
参考资料: 1、 冯浩非 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25-27
妾家住横塘,红纱满桂香。
妾:古时女子的谦称。
横塘:地名,靠近大堤。
一说横塘是指建业淮水(今南京秦淮河)南岸的一个堤塘。
红纱:红纱衣。
青云教绾头上髻,明月与作耳边珰。
绾(wǎn):把头发盘绕起来打成结。
青云:喻黑发,髻如青云。
髻(jì):发髻。
明月:即“明月之珠”的省称。
珰(dāng):耳饰。
穿耳施珠为珰,即今之耳环。
莲风起,江畔春;
大堤上,留北人。
莲风:此指春风。
北人:意欲北归之人,指诗中少女的情人。
郎食鲤鱼尾,妾食猩猩唇。
鲤鱼尾、猩猩唇:皆美味,喻指幸福欢乐的生活。
《吕氏春秋》“肉之美者,猩猩之唇。
” 莫指襄阳道,绿浦归帆少。
襄阳道:北归水道必经之路。
浦:水边或河流入海的地区。
绿浦,这里指水上。
今日菖蒲花,明朝枫树老。
菖(chāng)蒲(pú):植物名。
多年生水生草本,有香气。
叶狭长,似剑形。
肉穗花序圆柱形,生在茎端,初夏开花,淡黄色。
全草为提取芳香油、淀粉和纤维的原料。
根茎亦可入药。
民间在端午节常用来和艾叶扎束,挂在门前。
枫树老:枫树变老,形状丑怪。
这里表示年老时期。
参考资料: 1、 冯浩非 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