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红梅花得“红”字 文注
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喜笑东风。
魂飞庾岭春难辨,霞隔罗浮梦未通。
绿萼添妆融宝炬,缟仙扶醉跨残虹。
看来岂是寻常色,浓淡由他冰雪中。
(出自《红楼梦》第五十回。
)
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喜笑东风。
芳菲:花草香美。
“冲寒”句:意即“先喜(红梅)冲寒迎东风而笑”。
魂飞庾岭春难辨,霞隔罗浮梦未通。
“魂飞”句:意思是红梅若移向大庾岭,其景色就与春天很难区别了。
大庾岭即梅岭,盛植梅花。
借“庾岭”点出梅花,借“春”点出色红。
“霞隔”句:用隋代赵师雄游罗浮山梦见梅花化为“淡妆素服”的美人与之欢宴歌舞的故事。
见《龙城录》。
用“霞”喻花红。
用“隔”、“未通”,因赵师雄所梦见的罗浮山梅花是淡色的,与所咏的红梅不同。
绿萼添妆融宝炬,缟仙扶醉跨残虹。
“绿萼”二句:意思是红梅似燃着红烛、添加了红妆的萼绿仙子,又如喝醉了酒在跨过赤虹的白衣仙女。
绿萼,梅花绿色的称绿萼梅,这里借梅拟人,说“萼绿”,即仙女萼绿华,所以说“添妆”,与下句取喻相类。
《增补事类统编·花部·梅》“萼绿仙人”注引《石湖梅谱》:“梅花纯绿者,好事者比之九嶷仙人萼绿华云。
”妆,指红妆,红衣、胭脂等皆属。
宝炬,指红烛。
宋代范成大《梅》诗:“午枕乍醒铅粉退,晓妆初罢蜡脂融。
”缟仙,原本比喻梅花。
扶醉,醉须人扶。
以“醉”颜点出花红。
残虹,虹以赤色最显,形残时犹可见。
南朝江淹《赤虹赋》:“寂火灭而山红,余形可览,残色未去。
”也借以喻花红。
看来岂是寻常色,浓淡由他冰雪中。
“看来”句:包含二义:一、花色美丽,不同寻常;
二、梅花一般都是淡色的,用“岂是”来排除,是为了说红梅。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香菱咏月·其二 文翻赏
非银非水映窗寒,试看晴空护玉盘。
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
只疑残粉涂金砌,恍若轻霜抹玉栏。
梦醒西楼人迹绝,余容犹可隔帘看。
非银非水映窗寒,试看晴空护玉盘。
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
不象银不似水月华把窗户映得寒凉,抬头远望这晴朗的夜空护托着一轮玉盘。
月光中疏淡的梅花散发出浓郁的芳香,银色里丝丝的柳枝又似带露初干。
只疑残粉涂金砌,恍若轻霜抹玉栏。
梦醒西楼人迹绝,余容犹可隔帘看。
自以为淡淡的白粉涂上那金色的阶砌,仿佛如薄薄的轻霜飞洒在玉栏。
一梦醒来西楼里已是一片静寂,只有中天里的残月还可隔帘遥观。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非银非水映窗寒,试看晴空护玉盘。
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
只疑残粉涂金砌,恍若轻霜抹玉栏。
梦醒西楼人迹绝,余容犹可隔帘看。
这是香菱写的第二首咏月诗。
在这首诗的创作中,香菱菱牢牢记住黛玉的话:“只管放开胆子去作”。
结果,“放开”倒是做到了,却又偏偏走向另一个极端——“过于穿凿”。
诚如宝钗所评论的。
“不像吟月诗了,月字底下添一‘色’字倒还使得,你看句句倒是月色。
” 诗的首联首句:“非银非水映窗寒”,写的便是月色,并未真正切题。
只有到了次句:“试看晴空护玉盘”才正式进入咏月本意。
这一句的“护玉盘”之喻,是较为形象生动的。
然而这种比况并非始于香菱,在李白《古朗月行》一诗中,就已有“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之句,只不过香菱在这里把它借用过来罢了。
较之前诗“玉镜”、“冰盘”等词,这一借用显然要高明一些,表达的意思也就雅致一些。
诗的颌联以烘染的手法,用“淡淡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这一清新素雅的语言,来状写柔和而湿润的月色,的确是颇具情韵的。
但是由于写的是月色而非月轮,故仍不免又离开本题。
诗的颈联同样有这种毛病,特别是这两句本应在意思上作一转折,才算符合律诗章法上的特点,但这一问题并未很好解决。
“只疑残粉涂金砌,恍若轻霜抹玉栏”,仍紧紧沾滞于月色不放。
这样,白粉之涂上台阶,轻霜之飘洒玉栏,虽然在形象上较为清晰,在诗境上也显得空灵而凄迷,但由于作者仍未能在寄情寓兴方面作深一层的拓展,因而诗的内容还不够深沉,意蕴还是不够醇厚。
诗的结联两句,是全诗的意思的总括,可这里只说得个西楼人物、夜色深沉、月轮高挂。
显然,由于前面内容不够充实,故诗的结穴仍不免分乏无力。
但因作者注意绾合开头所咏之月轮,因而从结构上看,全诗还算是首尾圆整的。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薛宝钗咏白海棠 文注赏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宜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珍重:珍视,看重。
芳姿:美好的姿态,指花容。
手瓮:可提携的盛水的陶器。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胭脂:即胭脂红色。
洗出:洗掉所涂抹的而想出本色。
北宋诗人梅尧臣《蜀州海棠》诗:“醉看春雨洗胭脂。
”秋阶:秋天的台阶。
影:指海棠花姿。
冰雪:比喻刚洗过的白海棠凝聚着露水像白雪一样。
露砌:洒满露珠的石砌台阶。
魂:指海棠花的品格。
这两句诗的大意是:刚浇上水的白海棠,像洗去胭脂的美女一样,在秋日的台阶上映出了她美丽的身影;
又好像在那洒满露水的台阶上招来洁白晶莹的冰雪做她的精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玉:指白玉一般的海棠。
痕:就玉说,“痕”是瘢痕;
以人拟,“痕”是泪痕;
其实就是指花的怯弱姿态或含露的样子。
此句的意思是花儿愁多怎么没有泪痕。
欲偿白帝宜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白帝:即西方白帝白招拒。
是神化传说中的五天帝之一,主管秋事。
《晋书·天文志》:“西方白帝,白招矩(矩亦作拒)之神也。
”秋天叫素秋、清秋,因为它天高气清,明净无垢,所以说花儿报答白帝雨露化育之恩,全凭自身保持清洁,亦就海棠色白而言。
凭:程乙本作“宜”,不及“凭”字能传达出矜持的神气。
婷婷:挺拔舒展、苗条秀丽的姿态。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宜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首联“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描绘出诗人端凝庄重的性格。
首句一语双关,因“珍重芳姿”而致白昼掩门,既写诗人珍惜白海棠,又写诗人珍重自我,刻画出封建时代贵族少女的矜持心理。
诗人用“手瓮”盛水亲自浇灌白海棠,亦是爱惜花儿,珍重自我的一种表现。
颔联“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使用倒装,即“秋阶洗出胭脂影,露砌招来冰雪魂”。
海棠色白,故云“洗出胭脂影”:洗掉涂抹的胭脂而现出本色,这正是宝钗性爱雅淡,不爱艳装的自我写照。
“露砌”和“秋阶”同指白海棠生长的环境。
“冰雪魂”指白海棠精魂如冰雪般洁白,亦是宝钗自写身份。
颈联“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进一步描写白海棠的色彩、丰韵之美。
上句承“胭脂”句发挥,谓白海棠一洗颜色,淡极更艳,颇合艺术辩证法,实写自我身份:安分随时,藏愚守拙,而更显淑女之端庄凝重。
下句承“冰雪”句开掘,谓白海棠清洁自励,宁静自安,岂如多愁之玉,留下瘢痕。
“愁多”句应是以宝黛之多愁善感反衬自己的宁静娴雅。
尾联“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白帝”在此实指自然,全联的意思是说:白海棠愿以其清洁之身回报自然,她婷婷玉立,默然不语,迎来了又一个黄昏。
这实际上是宝钗的内心独白和自我写照。
“不语”一词可见宝钗的稳重,“凭清洁”之语更可见她自誉自信的心理状态。
此诗有意以白海棠关合自己,以花写人,反映出薛宝钗以稳重、端庄、淡雅、宁静、清洁自诩的内心世界。
李纨评此诗第一,就是因为“这诗有身份”。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咏红梅花得“花”字 文注
疏是枝条艳是花,春妆儿女竞奢华。
闲庭曲槛无余雪,流水空山有落霞。
幽梦冷随红袖笛,游仙香泛绛河槎。
前身定是瑶台种,无复相疑色相差。
(出自《红楼梦》第五十回。
)
疏是枝条艳是花,春妆儿女竞奢华。
“春妆”句:为红梅花设喻。
春妆,亦即红妆之意。
闲庭曲槛无余雪,流水空山有落霞。
“闲庭”二句:通过写景含蓄地说梅花不是白梅,而是红梅。
余雪,喻白梅。
唐代戎昱《早梅》诗:“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春雪未消。
”落霞,喻红梅。
宋代毛滂《木兰花·红梅》词:“酒晕晚霞春态度,认是东君偏管顾。
”闲庭,幽静的庭院。
幽梦冷随红袖笛,游仙香泛绛河槎。
“幽梦”句:意思是随着女子所吹的凄清的笛声,梅花也做起幽梦来了。
以“冷”、“笛”烘染梅花,以“红袖”的“红”点出花的颜色。
“游仙”句:意思是梅花的香气使人如游仙境。
乘槎游仙的传说,见《博物志》记载:银河与海隔空相望,居住在海岛的人,年年八月定期可见有木筏从水上来去。
有人便带了粮食,登上木筏而去,结果碰到了牛郎和织女。
泛,飘浮,乘舟。
绛河,传说中仙界之水。
《拾遗记》:“绛河去日南十万里,波如绛色。
”乘槎本当用“天河”、“银河”,而换用“绛河”,是为了点出花的红色。
槎,木筏。
前身定是瑶台种,无复相疑色相差。
瑶台:仙境。
咏梅诗词多有此类比喻,如杜牧《梅》诗:“掩敛下瑶台。
”瑶台种,就是说它是“阆苑仙葩”。
“无复”句:不要因为红梅花不够艳丽而怀疑它曾是瑶台所种。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香菱咏月·其一 文
五美吟·虞姬 文注
肠断乌骓夜啸风,虞兮幽恨对重瞳。
黥彭甘受他年醢,饮剑何如楚帐中?
肠断乌骓夜啸风,虞兮幽恨对重瞳。
“肠断”句:夜间骏马嘶鸣,令人肠断。
乌骓,史载项羽有“骏马名骓”即是。
《红楼梦》程高本改作“乌啼”,完全错误,“夜啸风”必须解释成夜风如啸才能说通,但这一来这句全无史实根据了。
其实“啸风”是指马鸣,也常说“嘶风”。
虞兮:用项羽歌中原词。
重瞳,指项羽。
《项羽本纪》:“又闻项羽亦重瞳子(一只眼睛里有两个眸子)。
” 黥彭甘受他年醢,饮剑何如楚帐中?
“黥彭”句:意思是,黥布和彭越居然甘心将来被剁为肉酱而投降了刘邦。
黥布、彭越原来都是项羽部将,降刘邦后破楚有功,黥布被封为淮南王,彭越被封为梁王。
后来黥布举兵叛变,被刘邦所杀;
彭越野心搞分裂,也被诛,剁尸。
醢,肉酱。
这里指剁尸剐肉的酷刑。
饮剑:自刎。
虞姬自刎于楚帐,当是《楚汉春秋》等书据《史记》中基本史实加以敷演的。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菊梦 文翻译
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
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
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
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
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
东篱的菊花下,酣梦一觉方醒,只觉得天上的云与月混在一起,还看不分明。
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
如此花下飘飘欲仙的酣眠,不是为了追寻庄子梦蝶的感觉,只是为回忆陶渊明爱菊、赏菊的风雅。
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
睡去以后,心思随着南归的大雁远去,美梦却被蟋蟀的鸣叫声每每惊醒。
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
醒来以后,我的幽怨还能找谁去诉说?
只有把无限的情思寄托于衰草寒烟。
参考资料: 1、 曹雪芹.红楼梦:人民文学,1981
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
东篱的菊花下,酣梦一觉方醒,只觉得天上的云与月混在一起,还看不分明。
秋酣一觉清:秋菊酣睡,梦境清幽。
“和云”句:唐代张贲以“和霜伴月”写菊,兹换一字,以写菊花梦魂高飞;
以“不分明”说梦境依稀恍惚。
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
如此花下飘飘欲仙的酣眠,不是为了追寻庄子梦蝶的感觉,只是为回忆陶渊明爱菊、赏菊的风雅。
“登仙”句:说梦魂翩跹,仿佛成仙,但并非是羡慕庄子变作蝴蝶。
庄周梦中化蝶事见《庄子·齐物论》。
这里引“庄生蝶”是为了点“梦”。
忆旧:实即“梦旧”,诗题中“梦”字句中不出现是咏物诗技巧上的讲究。
寻盟:表示结交友好,语出《左传》。
这一联构思或受元代柯九思“蝶化人间梦,鸥寻海上盟”诗句的启发。
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
睡去以后,心思随着南归的大雁远去,美梦却被蟋蟀的鸣叫声每每惊醒。
“睡去”句:意谓梦见归雁,依恋之心久久相随,直至它飞远看不见。
故故:屡屡,时时。
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
醒来以后,我的幽怨还能找谁去诉说?
只有把无限的情思寄托于衰草寒烟。
参考资料: 1、 曹雪芹.红楼梦:人民文学,1981
五美吟·红拂 文注
长揖雄谈态自殊,美人巨眼识穷途。
尸居余气杨公幕,岂得羁縻女丈夫?
长揖雄谈态自殊,美人巨眼识穷途。
“长揖”句:李靖谒杨素时,杨素态度倨傲,李靖长揖(拱拱手)不拜,并指责杨素待客不逊,杨素连忙谢罪,后来听了李靖的一番高谈雄辩更心悦诚服。
《红楼梦》程高本改“长揖”为“长剑”,误。
“美人”句:红拂能在李靖尚处卑贱地位时看出他今后必有一番作为,所以说她巨眼卓识。
尸居余气杨公幕,岂得羁縻女丈夫?
“尸居”二句:说红拂奔离杨府事。
尸居余气,用以说人将死,意思是虽存余气,而形同尸体。
《晋书》记载,李胜曾对曹爽说:“司马公(司马懿)尸居余气,形神已离,不足虑也。
”红拂投奔李靖,李靖恐杨素不肯罢休,红拂也说:“彼尸居余气,不足畏也。
”杨公幕,杨素的府署。
羁縻,束缚。
女丈夫,指红拂。
后人称她与李靖、虬髯客为“风尘三侠”。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五美吟·明妃 文
交趾怀古 文注赏
铜铸金镛振纪纲,声传海外播戎羌。
马援自是功劳大,铁笛无烦说子房。
铜铸金镛振纪纲,声传海外播戎羌。
交趾:公元前三世纪末,南越赵佗侵占瓯貉后所置的郡。
前111年,西汉并南越后交趾受汉统治。
40年,当地雒民在征侧、征贰领导下起而反抗汉朝统治,遭马援镇压。
三世纪以后辖境逐渐缩小。
589年废。
“铜铸”句:金镛,铜铸成的大钟。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曾收兵器铸金钟和铜人。
这里借指马援建立了战功。
“铜铸金镛”,《红楼梦》程高本改作“铜柱金城”以切合“交趾”之题,但从寓意来说不能改,故仍以脂砚斋版本为准。
程高本改文所依据的史实是:铜柱,东汉光武帝时,交趾郡女子征侧、征贰姊妺为反抗汉官吏苏定的暴虐,起而反抗,得到九真、日南、合浦等郡越人、俚人的群起响应,攻克六十五城,自立为王。
42年(建武十八年),刘秀派遣马援率汉兵八千人合交趾兵共二万余人前往镇压,击败了起义军,征氏姊妺在作战中壮烈牺牲。
马援便在交趾立两根铜柱为标志,作为汉朝的边界。
金城,前81年(西汉始元六年)所置郡名,辖境相当于今甘肃西南、青海东部一带。
郡之西南为我国少数民族羌族所居。
汉光武帝时,羌兵反汉人金城,35年(建武十一年),马援率军击破羌兵,把七千羌人迁徙到三辅。
振纪纲,所谓振兴国家力量,整顿法纪王纲。
海外:古代泛称汉政权统治区域之外的四邻为海外。
戎羌:羌族又称西戎。
马援自是功劳大,铁笛无烦说子房。
马援:(前14-49)汉将,字文渊,大畜牧主出身,王莽执政末期为汉中太守,后依附割据陇西的隗嚣,继归东汉光武帝刘秀,参加攻灭隗嚣、平定凉州的战争。
曾于金城击败先零羌兵,镇压交趾起义。
封伏波将军、新息侯。
后进击西南武陵少数民族时病死军中。
“铁笛”句:这是连着上一句说的,意思是论劳苦功高当数马援,有笛曲可征其事迹,用不着去说汉初的张良。
有谓张良曾吹笛作楚声,乱项羽军心于垓下,这其实是好事者的附会。
马援镇压了交趾后,闻刘尚进击武陵五溪西南夷军败安没,向刘秀请战。
刘秀怜其老,马援说自己尚能披甲上马,并当场试骑。
刘秀称赞说“矍铄哉,是翁也!
”(“精神真好啊,这老头子!
”)结果他在南征途中病死,留存其诗《武溪深行》一首,写武溪毒淫,征途艰险,“铁笛”所吹之曲即指此。
崔豹《古今注》:“《武溪深》,马援南征时作。
门生爰寄生善笛,援作歌以和之。
”子房,汉初张良的字。
张良为刘邦建立统一的汉帝国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刘邦曾称赞他说:“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
”所以举以比马援。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铜铸金镛振纪纲,声传海外播戎羌。
马援自是功劳大,铁笛无烦说子房。
薛宝琴对自己幼年经历的夸耀和这些怀古诗的总的情调比较低沉是一致的,都曲折地反映出她原先的家庭已经每况愈下了,否则她不会前来投靠贾府。
不过,她眼前所过的总还是贵族小姐的奢华生活,她真正悲哀的日子将随着四大家族的没落而到来,那时候她还会再一次走得远远的,而且将以十分感伤的心情来回忆大观园的生活。
这首《怀古绝句·交趾怀古》在小说中的寓意实际上是说贾元春的。
头四个字,《红楼梦》脂砚斋版本一律作“铜铸金镛”,这肯定是原文。
后人为切合“交趾”、“马援”,改成“铜柱金城”,这样改,以史实说是改对了,从寓意说是改错了,因为作者用“金镛”是为了隐指宫闱。
汉代张衡《东京赋》中有“宫悬金镛”的句子;
南朝齐武帝则置金钟于景阳宫,令宫人闻钟声而起来梳妆。
要宫妃黎明即起,就是为了“振纪纲”。
总之,首句与贾元春“册子”中所说的“榴花开处照宫闱”用意相同。
“声传海外”句与她所作灯谜中说爆竹如雷,震得人恐妖魔惧一样,都比喻贾元春进封贵妃时的煊赫声势。
马援正受皇帝的恩遇而忽然病死于远征途中,这也可以说是“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望家乡,路远山高”。
但由于贾元春之死详情莫知,诗末句的隐义也就难以索解了。
《怀古绝句》不是真正的咏史诗,也不是纯粹为了发思古之幽情而制的春灯谜。
它对历史人物、事件的某些鉴赏,并不一定代表作者或小说人物的历史观。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