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萧斋 文
过曹氏园马上作 文
和同行潘生悒悒悠悠二首之一 文
半死桐·重过阊门万事非 文翻注译赏
重过阊门万事非。
同来何事不同归。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
旧栖新垅两依依。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重过阊门万事非。
同来何事不同归。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再次来到苏州,只觉得万事皆非。
曾与我同来的妻子为何不能与我同归呢?
我好像是遭到霜打的梧桐,半生半死;
又似白头失伴的鸳鸯,孤独倦飞。
原上草,露初晞。
旧栖新垅两依依。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原野上,绿草上的露珠刚刚被晒干。
我流连于旧日同栖的居室,又徘徊于垄上的新坟。
躺在空荡荡的床上,听着窗外的凄风苦雨,平添几多愁绪。
今后还有谁再为我深夜挑灯缝补衣衫!
参考资料: 1、 李静 等.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275-276
重过阊(chāng)门万事非。
同来何事不同归。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阊门:苏州城西门,此处代指苏州。
何事:为什么。
梧桐半死:枚乘《七发》中说,龙门有桐,其根半生半死(一说此桐为连理枝,其中一枝已亡,一枝犹在),斫以制琴,声音为天下之至悲,这里用来比拟丧偶之痛。
清霜后:秋天,此指年老。
原上草,露初晞(xī)。
旧栖新垅两依依。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原上草”二句,形容人生短促,如草上露水易干。
语出《薤露》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
晞:干。
旧栖:旧居,指生者所居处。
新垅:新坟,指死者葬所。
参考资料: 1、 李静 等.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275-276
重过阊(chāng)门万事非。
同来何事不同归。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再次来到苏州,只觉得万事皆非。
曾与我同来的妻子为何不能与我同归呢?
我好像是遭到霜打的梧桐,半生半死;
又似白头失伴的鸳鸯,孤独倦飞。
阊门:苏州城西门,此处代指苏州。
何事:为什么。
梧桐半死:枚乘《七发》中说,龙门有桐,其根半生半死(一说此桐为连理枝,其中一枝已亡,一枝犹在),斫以制琴,声音为天下之至悲,这里用来比拟丧偶之痛。
清霜后:秋天,此指年老。
原上草,露初晞(xī)。
旧栖新垅两依依。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原野上,绿草上的露珠刚刚被晒干。
我流连于旧日同栖的居室,又徘徊于垄上的新坟。
躺在空荡荡的床上,听着窗外的凄风苦雨,平添几多愁绪。
今后还有谁再为我深夜挑灯缝补衣衫!
“原上草”二句,形容人生短促,如草上露水易干。
语出《薤露》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
晞:干。
旧栖:旧居,指生者所居处。
新垅:新坟,指死者葬所。
参考资料: 1、 李静 等.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275-276
重过阊门万事非。
同来何事不同归。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
旧栖新垅两依依。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这是一首情真意切、语深辞美、哀伤动人的悼亡词,是中国文学史上与潘岳《悼亡》、元稹《遣悲怀》、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等同题材作品并传不朽的名篇。
上片开头两句用赋,直抒胸臆,写作者这次重回苏州经过阊门,一想起和自己相濡以沫的妻子已长眠地下,不禁悲从中来,只觉得一切都不顺心,遂脱口而出道:“同来何事不同归?
”接以“同来何事不同归”一问,问得十分无理,实则文学往往是讲“情”而不讲“理”的,极“无理”之辞,正是极“有情”之语。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两句,借用典故,用半死梧桐和失伴鸳鸯比喻自己知天命之年却成为鳏夫,孑身独存的苦状,寂寞之情,溢于言表。
“清霜”二字,以秋天霜降后梧桐枝叶凋零,生意索然,比喻妻子死后自己也垂垂老矣。
“头白”二字一语双关,鸳鸯头上有白毛(李商隐《石城》:“鸳鸯两白头。
”),而词人此时已年届五十,也到了满头青丝渐成雪的年龄。
这两句形象地刻画出了作者的孤独的凄凉。
过片“原上草 ,露初晞“承上启下,亦比亦兴,既是对亡妻坟前景物的描写,又借露水哀叹妻子生命的短暂。
同时这里也是用典,汉乐府丧歌《薤露》:“薤上露,何易晞!
”用原草之露初晞暗指夫人的新殁,是为比,紧接上片,与“梧桐半死”共同构成“博喻”;
同时,原草晞露又是荒郊坟场应有的景象,是为兴,有它寻夫先路,下文“新垅”二字的出现就不显得突兀。
下片最后三句复用赋体。
“旧栖新垅两依依。
"因言“新垅”,顺势化用陶渊明《归园田居五首》其四“徘徊丘垅间,依依昔人居”诗意,牵出“旧栖”。
居所依依,却天人永隔。
下文即很自然地转入到自己“旧栖”中的长夜不眠之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夜间辗转难眠中,昔日妻子挑灯补衣的情景历历在目,却再难重见。
这既是抒情最高潮,也是全词中最感人的两句。
这两句,平实的细节与意象中表现妻子的贤慧,勤劳与恩爱,以及伉俪间的相濡以沫,一往情深,读来令人哀惋凄绝,感慨万千。
这首词在艺术构思上最突出之处在于将生者与死者紧密联系在一起,作者词笔始终关合自己与妻子双方,其情之深已侵入文章构思当中,如: “重过阊门万事非 ,同来何事不同归。
”此处上半句写自己所见,下半句抒发对亡妻的思念。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这是写作者自身。
“原上草 ,露初晞“这是写妻子。
“旧栖新垄两依依。
"这是两个人在一起写。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与开头一样,前一句写自己,后一句写妻子。
以夫妻间体贴关怀、情感交融的温馨生活为基础写成;
”旧坟新垄“句有夫妻感情已经超越时间,超越生死之感。
“重过阊门万事非 ,同来何事不同归”借叙事抒情;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借比喻抒情;
“原上草 ,露初晞,旧栖新垄两依依"借景物抒情;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借行为举止抒情;
语言上两次运用反诘句,把情感推向高潮,动人心弦。
参考资料: 1、 李静 等.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275-276 2、 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885-888
六州歌头·少年侠气 文翻注译赏
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
肝胆洞。
毛发耸。
立谈中。
死生同。
一诺千金重。
推翘勇。
矜豪纵。
轻盖拥。
联飞鞚。
斗城东。
轰饮酒垆,春色浮寒瓮。
吸海垂虹。
闲呼鹰嗾犬,白羽摘雕弓。
狡穴俄空。
乐匆匆。
(闲呼 一作:间呼)似黄粱梦。
辞丹凤。
明月共。
漾孤篷。
官冗從。
怀倥偬。
落尘笼。
簿书丛。
鹖弁如云众。
供粗用。
忽奇功。
笳鼓动。
渔阳弄。
思悲翁。
不请长缨,系取天骄种。
剑吼西风。
恨登山临水,手寄七弦桐。
目送归鸿。
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
肝胆洞。
毛发耸。
立谈中。
死生同。
一诺千金重。
推翘勇。
矜豪纵。
轻盖拥。
联飞鞚。
斗城东。
轰饮酒垆,春色浮寒瓮。
吸海垂虹。
闲呼鹰嗾犬,白羽摘雕弓。
狡穴俄空。
乐匆匆。
少年时一股侠气,结交各大都市的豪雄之士。
待人真诚,肝胆照人,遇到不平之事,便会怒发冲冠,具有强烈的正义感。
站立而谈,生死与共。
我们推崇的是出众的勇敢,狂放不羁傲视他人。
轻车簇拥联镳驰逐,出游京郊。
在酒店里豪饮,酒坛浮现出诱人的春色,我们像长鲸和垂虹那样饮酒,顷刻即干。
间或带着鹰犬去打猎,霎那间便荡平了狡兔的巢穴。
虽然欢快,可惜时间太过短促。
似黄粱梦。
辞丹凤。
明月共。
漾孤篷。
官冗從。
怀倥偬。
落尘笼。
簿书丛。
鹖弁如云众。
供粗用。
忽奇功。
笳鼓动。
渔阳弄。
思悲翁。
不请长缨,系取天骄种。
剑吼西风。
恨登山临水,手寄七弦桐。
目送归鸿。
就像卢生的黄粱一梦,很快就离开京城。
驾孤舟飘流于水中,唯有明月相伴。
散职侍从官品位卑微,事多繁忙,情怀愁苦。
陷入了污浊的官场仕途,担任了繁重的文书事物工作。
像我这样成千上万的武官,都被支派到地方上去打杂,劳碌于文书案牍,不能杀敌疆场、建功立业。
笳鼓敲响了,渔阳之兵乱起来了,战争爆发了,想我这悲愤的老兵啊,却无路请缨,不能为国御敌,生擒西夏酋帅,就连随身的宝剑也在秋风中发出愤怒的吼声。
怅恨自己极不得志,只能满怀惆怅游山临水,抚瑟寄情,目送归鸿。
参考资料: 1、 钟振振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 :939-942
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
肝胆洞。
毛发耸。
立谈中。
死生同。
一诺千金重。
推翘勇。
矜豪纵。
轻盖拥。
联飞鞚(kòng)。
斗(dǒu)城东。
轰饮酒垆(lú),春色浮寒瓮(wèng)。
吸海垂虹。
闲呼鹰嗾(sǒu)犬,白羽摘雕(diāo)弓。
狡穴俄空。
乐匆匆。
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化用李白“结发未识事,所交尽豪雄”及李益“侠气五都少”诗句。
五都:泛指北宋的各大城市。
一诺千金:喻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诺言极为可靠。
语出《史记·季布列传》引楚人谚曰:“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盖:车盖,代指车。
飞:飞驰的马。
鞚:有嚼口的马络头。
斗城:汉长安故城,这里借指汴京。
嗾:指使犬的声音。
似黄粱梦。
辞丹凤。
明月共。
漾孤篷。
官冗(rǒng)從(cóng)。
怀倥(kǒng)偬(zǒng)。
落尘笼。
簿书丛。
鹖(hé)弁(biàn)如云众。
供粗用。
忽奇功。
笳(yīng)鼓动。
渔阳弄。
思悲翁。
不请长缨(yīng),系取天骄种。
剑吼西风。
恨登山临水,手寄七弦桐。
目送归鸿。
冗从:散职侍从官。
倥偬:事多、繁忙。
鹖弁:本义指武将的官帽,指武官。
笳鼓:都是军乐器。
渔阳:安禄山起兵叛乱之地。
此指侵扰北宋的少数民族发动了战争。
七弦桐:即七弦琴。
桐木是制琴的最佳材料,故以“桐”代“琴”。
参考资料: 1、 钟振振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 :939-942
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
肝胆洞。
毛发耸。
立谈中。
死生同。
一诺千金重。
推翘勇。
矜豪纵。
轻盖拥。
联飞鞚(kòng)。
斗(dǒu)城东。
轰饮酒垆(lú),春色浮寒瓮(wèng)。
吸海垂虹。
闲呼鹰嗾(sǒu)犬,白羽摘雕(diāo)弓。
狡穴俄空。
乐匆匆。
少年时一股侠气,结交各大都市的豪雄之士。
待人真诚,肝胆照人,遇到不平之事,便会怒发冲冠,具有强烈的正义感。
站立而谈,生死与共。
我们推崇的是出众的勇敢,狂放不羁傲视他人。
轻车簇拥联镳驰逐,出游京郊。
在酒店里豪饮,酒坛浮现出诱人的春色,我们像长鲸和垂虹那样饮酒,顷刻即干。
间或带着鹰犬去打猎,霎那间便荡平了狡兔的巢穴。
虽然欢快,可惜时间太过短促。
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化用李白“结发未识事,所交尽豪雄”及李益“侠气五都少”诗句。
五都:泛指北宋的各大城市。
一诺千金:喻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诺言极为可靠。
语出《史记·季布列传》引楚人谚曰:“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盖:车盖,代指车。
飞:飞驰的马。
鞚:有嚼口的马络头。
斗城:汉长安故城,这里借指汴京。
嗾:指使犬的声音。
似黄粱梦。
辞丹凤。
明月共。
漾孤篷。
官冗(rǒng)從(cóng)。
怀倥(kǒng)偬(zǒng)。
落尘笼。
簿书丛。
鹖(hé)弁(biàn)如云众。
供粗用。
忽奇功。
笳(yīng)鼓动。
渔阳弄。
思悲翁。
不请长缨(yīng),系取天骄种。
剑吼西风。
恨登山临水,手寄七弦桐。
目送归鸿。
就像卢生的黄粱一梦,很快就离开京城。
驾孤舟飘流于水中,唯有明月相伴。
散职侍从官品位卑微,事多繁忙,情怀愁苦。
陷入了污浊的官场仕途,担任了繁重的文书事物工作。
像我这样成千上万的武官,都被支派到地方上去打杂,劳碌于文书案牍,不能杀敌疆场、建功立业。
笳鼓敲响了,渔阳之兵乱起来了,战争爆发了,想我这悲愤的老兵啊,却无路请缨,不能为国御敌,生擒西夏酋帅,就连随身的宝剑也在秋风中发出愤怒的吼声。
怅恨自己极不得志,只能满怀惆怅游山临水,抚瑟寄情,目送归鸿。
冗从:散职侍从官。
倥偬:事多、繁忙。
鹖弁:本义指武将的官帽,指武官。
笳鼓:都是军乐器。
渔阳:安禄山起兵叛乱之地。
此指侵扰北宋的少数民族发动了战争。
七弦桐:即七弦琴。
桐木是制琴的最佳材料,故以“桐”代“琴”。
参考资料: 1、 钟振振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 :939-942
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
肝胆洞。
毛发耸。
立谈中。
死生同。
一诺千金重。
推翘勇。
矜豪纵。
轻盖拥。
联飞鞚。
斗城东。
轰饮酒垆,春色浮寒瓮。
吸海垂虹。
闲呼鹰嗾犬,白羽摘雕弓。
狡穴俄空。
乐匆匆。
(闲呼 一作:间呼)似黄粱梦。
辞丹凤。
明月共。
漾孤篷。
官冗從。
怀倥偬。
落尘笼。
簿书丛。
鹖弁如云众。
供粗用。
忽奇功。
笳鼓动。
渔阳弄。
思悲翁。
不请长缨,系取天骄种。
剑吼西风。
恨登山临水,手寄七弦桐。
目送归鸿。
此词上片回忆青少年时期在京城的任侠生活。
“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是对这段生活的总括。
以下分两层来写:“肝胆洞,……矜豪纵”是一层,着重写少年武士们性格的“侠”。
他们意气相投,肝胆相照,三言两语,即成生死之交;
他们正义在胸,在邪恶面前,敢于裂眦耸发,无所畏惧;
他们重义轻财,一诺千金;
他们推崇勇敢,以豪侠纵气为尚。
这些都从道德品质、作人准则上刻划了一班少年武士的精神面貌。
由于选取了典型细节:“立谈中,死生同。
一诺千金重”等,写得有声有色,并不空泛。
“轻盖拥,……狡穴空”是又一层,侧重描写少年武士们日常行为上的“雄”。
他们驾轻车,骑骏马,呼朋唤友,活跃在京城内外。
斗城:汉代长安按南斗,北斗形状建造,故名;
此指北宋东京。
他们随时豪饮于酒肆,且酒量极大,如长虹吸海。
“春色”此处指酒。
有时,他们又携带弓箭,“呼鹰嗾犬”,到郊外射猎,各种野兽的巢穴顿时搜捕一空。
武艺高强,更衬托出他们的雄壮豪健。
这两层互相映衬,写品行的“侠”寓含着行为的“雄”,而写行为的“雄”时又体现了性情的“侠”,非自身经历难写得如此真切传神。
笔法上极尽铺叙,如数家珍,接着仅用“乐匆匆”三字即轻轻收束上片,贺铸不愧大手笔。
下片开头“似黄粱梦”过渡自然。
既承接了上片对过去的回忆,又把思绪从过去拉回到今天的现实中来。
过去的生活虽快乐,然过于匆匆,如梦一样短暂。
离开京城已经十多年过去了,如今已是中年,自己的境况又不如意。
长期担任相当汉代冗从的低微官职,为了生存,孤舟飘泊,只有明月相伴。
岁月倥偬,却像落入囚笼的雄鹰,一筹莫展。
每天只能做些案头打杂的粗活,其保家卫国的壮志,建立奇功的才能完全被埋没了。
而且像这样郁郁不得志的下层武官并非词人一个,“鹖弁如云众”。
这就找出了造成这种现象的社会原因,指责了浪费人才、重文轻武的北宋当权者。
“笳鼓动,渔阳弄”,点明宋朝正面临边关危机。
“思悲翁”,一语双关;
既是汉代有关战事的乐曲名,又是词人自称。
四十岁不到,他却感到自己老了,一个“思”字,写尽了对自己被迫半生虚度、寸功未立的感慨。
当年交结豪杰、志薄云天的少年武士,如今锐气已销磨许多,然而也成熟许多。
其内心深处仍蕴藏着报国壮志,连身上的佩剑也在西风中发出怒吼。
然而,在一派主和的政治环境中,他“请长缨,系取天骄种”的心愿只能落空。
不是“不请”,而是“不能请”,或“请而不用”。
于是词人只有满怀悲愤,恨恨地登山临水,将忧思寄于琴弦,把壮志托付给远去的鸿雁。
词人的万千感慨都寄托在这有声的琴韵和无声的目光之中了,其哀、其愤非常幽深。
因为这是一个忧国忧民、报国无门的志士的无奈与悲愤,这是那个时代的悲哀。
此词塑造的游侠壮士形象,在唐诗中屡见不鲜,但在宋词中则是前所未有的。
此词第一次出现了一个思欲报国而请缨无路的“奇男子”形象,是宋词中最早出现的真正称得上抨击投降派、歌颂杀敌将士的爱国诗篇,起到了上继苏词、下启南宋爱国词的过渡作用。
全词风格苍凉悲壮,叙事、议论、抒情结合紧密,笔力雄健劲拔,神采飞扬,而且格律谨严,句短韵密,激越的声情在跳荡的旋律中得到体现,两者臻于完美的统一。
参考资料: 1、 钟振振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 :939-942
浪淘沙·一叶忽惊秋 文翻
一叶忽惊秋。
分付东流。
殷勤为过白苹洲。
洲上小楼帘半卷,应认归舟。
回首恋朋游。
迹去心留。
歌尘萧散梦云收。
惟有尊前曾见月,相伴人愁。
一叶忽惊秋。
分付东流。
殷勤为过白苹洲。
洲上小楼帘半卷,应认归舟。
看到叶子落下忽然惊觉秋天到了,这秋色交给了东去的流水。
流水殷勤地流过白苹洲,沙洲上有帘幕半卷的小楼,楼中的人应该在识别返回的小舟。
回首恋朋游。
迹去心留。
歌尘萧散梦云收。
惟有尊前曾见月,相伴人愁。
回望之前和友人出游心里依然怀恋,出游的痕迹消失了那份心情却保存了下来。
动听的歌曲消散了,美人也不见了,只有饮酒时看到的月亮和以前一样,和人交相愁苦。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方相氏译注,作者邮箱:1572076419@qq.com
凤求凰 文
园林幂翠,燕寝凝香。
华池缭绕飞廊。
坐按吴娃清丽,楚调圆长。
歌阑横流美眄,乍疑生、绮席辉光。
文园属意,玉觞交劝,宝瑟高张。
南薰难销幽恨,金徽上,殷勤彩凤求凰。
便许卷收行雨,不恋高唐。
东山胜游在眼,待纫兰、撷菊相将。
双栖安隐,五云溪是故乡。
陌上郎·西津海鹘舟 文翻
西津海鹘舟,径度沧江雨。
双舻本无情,鸦轧如人语。
挥金陌上郎,化石山头妇。
何物系君心,三岁扶床女。
西津海鹘舟,径度沧江雨。
双舻本无情,鸦轧如人语。
丈夫乘着海鹘船离开渡口,径自穿越沧江,消失在茫茫烟雨中。
连那本没有情感的双橹,似乎也在感叹他们的分别,鸦轧地响个不停。
挥金陌上郎,化石山头妇。
何物系君心,三岁扶床女。
丈夫在外挥金如土,妻子苦苦等待,几乎要成了山头望夫的石头。
究竟什么能拴住他的心?
别忘了,家中还有扶床行走、刚刚三岁的幼女!
参考资料: 1、 刘乃昌 朱德才选注,宋词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01月第2版,第289页 2、 诸葛忆兵编著,宋词品鉴 插图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03,第109页 3、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897页
阳羡歌·山秀芙蓉 文注
山秀芙蓉,溪明罨画。
真游洞穴沧波下。
临风慨想斩蛟灵。
长桥千载犹横跨。
解佩投簪,求田问舍。
黄鸡白酒渔樵社。
元龙非复少时豪,耳根洗尽功名话。
山秀芙蓉,溪明罨画。
真游洞穴沧波下。
临风慨想斩蛟灵。
长桥千载犹横跨。
山秀芙蓉:形容阳羡山峦如花。
李白《望九华山赠青阳韦仲堪》诗:“秀出九芙蓉。
”溪明罨(yǎn)画:常州宜兴有罨画溪,溪水明净。
罨画:杂色彩画。
真游:犹仙游。
阳羡有张公洞,相传汉代天师张道陵曾修行于此。
斩蛟灵:西晋阳羡人周处,年少时十分勇敢,曾于长桥下挥剑斩蛟,为乡里除害,传为佳话。
长桥:《太平寰宇记》“常州宜兴”条:长桥在县城前,“晋周处少时斩长桥下食人蛟,即此处也。
” 解佩投簪,求田问舍。
黄鸡白酒渔樵社。
元龙非复少时豪,耳根洗尽功名话。
解组投簪(zān):解去绶带,投弃冠簪,指去官为民。
元龙:是三国名士陈登的字。
据《三国志·陈登传》所载,他当汉末天下大乱之时,忧国忘家,为天下所重。
他曾对来拜访他的许汜求田问舍、言无可采的行为表示鄙弃,会面之时,“久不相与语,自上大床卧,使客(许汜)卧下床”,这件事得到了刘备的激赏。
参考资料: 1、 方智范 李康化评注 .短篱残菊:闲逸集 :中国青年出版社 ,1997 :55-56 . 2、 程艳杰 靳艳萍编著 ..宋词三百首 精读·故事 (上册) :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4 :328-330 .
蝶恋花·几许伤春春复暮 文注赏
几许伤春春复暮。
杨柳清阴,偏碍游丝度。
天际小山桃叶步。
白头花满湔裙处。
竟日微吟长短句。
帘影灯昏,心寄胡琴语。
数点雨声风约住。
朦胧淡月云来去。
几许伤春春复暮。
杨柳清阴,偏碍游丝度。
天际小山桃叶步。
白头花满湔裙处。
春复暮:春天又将尽。
游丝:空气中浮游的蜘蛛所吐之丝。
又,香炉中袅袅飘浮之烟亦称游丝。
天际小山:形容古代青年女子所画淡眉的颜色像远在天边的小山。
桃叶步:桃叶山,在今江苏六合。
桃叶,晋代王献之的妾名,后来成为女子的代称。
步,江边可以系舟停船之处,即“埠”。
湔(jiān)裙:洗裙。
湔,洗涤。
竟日微吟长短句。
帘影灯昏,心寄胡琴语。
数点雨声风约住。
朦胧淡月云来去。
竟日:整日,整天。
胡琴:唐宋时期,凡来自西北各民族的弦乐器统称胡琴。
风约住:指雨声被风拦住。
约,拦、束。
朦胧:模糊不清的样子。
参考资料: 1、 李森.精译赏析宋词三百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93-195 2、 林霄.唐宋元明清名家词选:贵州民族出版社,2005:122 3、 程帆.宋词三百首鉴赏辞典:湖南教育出版社,2011:175-176 4、 杨海明.宋词三百首新注:江苏大学出版社,2010:121-122
几许伤春春复暮。
杨柳清阴,偏碍游丝度。
天际小山桃叶步。
白头花满湔裙处。
竟日微吟长短句。
帘影灯昏,心寄胡琴语。
数点雨声风约住。
朦胧淡月云来去。
这是一首伤春怀人之作。
上片写暮春之景。
伤春偏逢春暮,浓密的柳荫,已阻碍了游丝的飞度,游丝这里喻指相思心绪。
桃花渡口、开满白蓣花的水边,那正是两人分手的地方。
下片抒写相思之情。
终日枯坐,难觅佳句,缭乱胡琴,夹杂风雨,长夜不成眠,惟有淡月相伴。
开篇词人即点明时令及自己的心情,为全词奠定了忧伤的感情基调。
暮春时节是多愁之人最难度过的时段之一,正是“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伤心人对伤心景,难免更增几分烦恼。
于是见杨柳柔条上缠绕着的几缕游丝,也会生出几许嗔怪,全忘了柳阴清凉的好处。
“偏”字把词人如游丝般浮动的烦恼意绪巧妙地寄寓在自然景物之中,是传神之笔。
“天际”二句,抒发了词人对恋人的思念。
这两句写天边的小山触发了词人的情思,同想起与恋人间发生的故事。
满怀着王献之对待爱妾桃叶般的深情,望着眼前铺满水面的白藏花,他的脑海中呈现出昔时上巳之日恋人水边湔裙的美好情景。
那时的大好春光和愉悦的心情是植根于词人心中的珍贵回忆,其情其景与下阌词人感伤春暮的情绪形成了鲜明对比。
上片眼前之景与旧日之事的巧妙融合,把词人多情善感的心绪及对恋人无处不在的思念细腻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
“桃叶步”典故的运用尤佳,今古相融、虚实相生中,巧妙而又含蓄。
下片“竞日”三句,词人把春日的感伤、相思的煎熬都寄托在了忧伤的小词和凄苦的胡琴声中。
“竞日微吟”道出了愁情的悠远绵长。
而当夜幕降临,伴着昏暗的孤灯和偶随风动的帘影,词人的心事逐渐凝重,胡琴如怨如慕的呜咽与敲窗的暮雨正是他心中愁思无言的诉说。
至此,全词的感情达到高潮,最为动人。
末二句感情色彩由浓变淡。
当清风送走凄雨,流云掩映淡月,作者的愁情也随着景物的变化呈现出月华般的朦胧与苍茫。
结尾二句,语虽淡而饶富情味,让人陷入一片清愁之中。
此词写景、叙事,把由日及夜所见之景、所做之事,与旧日之事和伤春之情、相思之苦相结合,跳跃的诗思中蕴涵着清新平淡的韵味和真挚深刻的情感,表达含蓄而见波澜,其寄情之景语尤其值得品读。
贺铸词多浓艳之语,多慷慨之词,而这首小词颇显清新淡雅,这正说明作者风格的多样性。
参考资料: 1、 刘石.宋词鉴赏大辞典:中华书局,2011:414-415 2、 刘卉宇.宋词菁华典评:太白文艺出版社,2009:16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