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作者: 杜审言 朝代: 唐代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只有远离故里外出做官之人,特别敏感自然物候转化更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海上云霞灿烂旭日即将东升,江南梅红柳绿江北却才回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和暖的春气催促着黄莺歌唱,晴朗的阳光下绿萍颜色转深。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忽然听到你歌吟古朴的曲调,勾起归思情怀令人落泪沾襟。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 :28-29 .

独有宦(huàn)游人,偏惊物候新。

宦游人:离家作官的人。

物候:指自然界的气象和季节变化。

云霞出海曙(shǔ),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pín)。

淑气:和暖的天气。

绿蘋:浮萍。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古调:指陆丞写的诗,即题目中的《早春游望》。

巾:一作“襟”。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 :28-29 .

独有宦(huàn)游人,偏惊物候新。

只有远离故里外出做官之人,特别敏感自然物候转化更新。

宦游人:离家作官的人。

物候:指自然界的气象和季节变化。

云霞出海曙(shǔ),梅柳渡江春。

海上云霞灿烂旭日即将东升,江南梅红柳绿江北却才回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pín)。

和暖的春气催促着黄莺歌唱,晴朗的阳光下绿萍颜色转深。

淑气:和暖的天气。

绿蘋:浮萍。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忽然听到你歌吟古朴的曲调,勾起归思情怀令人落泪沾襟。

古调:指陆丞写的诗,即题目中的《早春游望》。

巾:一作“襟”。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 :28-29 .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这首一首和诗,作者是用原唱同题抒发自己宦游江南的感慨和归思。

江南早春天气,和朋友一起游览风景,本是赏心乐事,但诗人却像王粲登楼那样,“虽信美而非吾土”,不如归去。

所以这首和诗写得别有情致,惊新而不快,赏心而不乐,感受新鲜而思绪凄清,景色优美而情调淡然,甚至于伤感,有满腹牢骚在言外。

  诗一开头就发感慨,说只有离别家乡、奔走仕途的游子,才会对异乡的节物气候感到新奇而大惊小怪。

言外即谓,如果在家乡,或是当地人,则习见而不怪。

在这“独有”、“偏惊”的强调语气中,生动表现出诗人宦游江南的矛盾心情。

这一开头相当别致,很有个性特点。

  中间二联即写“惊新”。

表面看,这两联写江南新春伊始至仲春二月的物候变化特点,表现出江南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水乡景色;

实际上,诗人是从比较故乡中原物候来写异乡江南的新奇的,在江南仲春的新鲜风光里有着诗人怀念中原暮春的故土情意,句句惊新而处处怀乡。

  “云霞”句是写新春伊始。

在古人观念中,春神东帝,方位在东,日出于东,春来自东。

但在中原,新春伊始的物候是“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礼记·月令》),风已暖而水犹寒。

而江南水乡近海,春风春水都暖,并且多云。

所以诗人突出地写江南的新春是与太阳一起从东方的大海升临人间的,像曙光一样映照着满天云霞。

  “梅柳”句是写初春正月的花木。

同是梅花柳树,同属初春正月,在北方是雪里寻梅,遥看柳色,残冬未消;

而江南已经梅花缤纷,柳叶翩翩,春意盎然,正如诗人在同年正月作的《大酺》中所形容的:“梅花落处疑残雪,柳叶开时任好风。

”所以这句说梅柳渡过江来,江南就完全是花发木荣的春天了。

  接着,写春鸟。

“淑气”谓春天温暖气候。

“黄鸟”即黄莺,又名仓庚。

仲春二月“仓庚鸣”(《礼记·月令》),南北皆然,但江南的黄莺叫得更欢。

西晋诗人陆机说:“蕙草饶淑气,时鸟多好音。

”(《悲哉行》)“淑气催黄鸟”,便是化用陆诗,而以一个“催”字,突出了江南二月春鸟更其欢鸣的特点。

  然后,写水草。

“晴光”即谓春光。

“绿苹”是浮萍。

在中原,季春三月“萍始生”(《礼记·月令》);

在江南,梁代诗人江淹说:“江南二月春,东风转绿苹.”(《咏美人春游》)这句说“晴光转绿苹”,便是化用江诗,也就暗示出江南二月仲春的物候,恰同中原三月暮春,整整早了一个月。

  总之,新因旧而见奇,景因情而方惊。

惊新由于怀旧,思乡情切,更觉异乡新奇。

这两联写眼中所见江南物候,也寓含着心中怀念中原故乡之情,与首联的矛盾心情正相一贯,同时也自然地转到末联。

  “古调”是尊重陆丞原唱的用语。

诗人用“忽闻”以示意外语气,巧妙地表现出陆丞的诗在无意中触到诗人心中思乡之痛,因而感伤流泪。

反过来看,正因为诗人本来思乡情切,所以一经触发,便伤心流泪。

这个结尾,既点明归思,又点出和意,结构谨严缜密。

  前人欣赏这首诗,往往偏爱首、尾二联,而略过中间二联。

其实,它的构思是完整而有独创的。

起结固然别致,但是如果没有中间两联独特的情景描写,整首诗就不会如此丰满、贯通而别有情趣,也不切题意。

从这个意义上说,这首诗的精彩处,恰在中间二联。

  尾联点明思归和道出自己伤春的本意。

诗采用拟人手法,写江南早春,历历如画,对仗工整,结构细密,字字锤炼。

  这首诗造语警策。

体例上韵脚分明,平仄和谐,对仗工整,已是成熟的律诗作品。

结构上,首联一个意群,颔联颈联一个意群,尾联又一个意群,并且首尾呼应、中间展开。

这种行文方式是初唐律诗乃至此后的唐律中常用的格式。

因此,这首诗可谓初唐时期完成近体诗体式定格的奠基之作,具有开源辟流的意义。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 :28-29 . 2、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15-16 .

春日京中有怀

作者: 杜审言 朝代: 唐代

今年游寓独游秦,愁思看春不当春。

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

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今年游寓独游秦,愁思看春不当春。

今年外出游玩的时候,自己独自来到了长安,没有朋友同游心中带着春愁来看春天,没有了春天的感觉。

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

上林苑中的花白白地开放了,细柳营前的柳叶也徒有新芽。

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

朋友们这时在南桥应该玩得正是尽兴,将军府里朋友们欢聚都不愿散去。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我在这里向着遥远的洛阳,对着春天的景物说,等我和朋友再相聚的时候明年的春天一定要加倍地还给我一个更美的春色啊!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今年游寓独游秦,愁思看春不当春。

今年外出游玩的时候,自己独自来到了长安,没有朋友同游心中带着春愁来看春天,没有了春天的感觉。

游寓(yù):寓寄他乡。

秦:指长安。

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

上林苑中的花白白地开放了,细柳营前的柳叶也徒有新芽。

上林苑:汉武帝刘彻于建元二年(公元前138)在秦代的一个旧苑址上扩建而成的宫苑,规模宏伟,宫室众多,有多种功能和游乐内容,今已无存。

这里借指长安园林。

徒:徒然。

细柳:古地名,在今陕西省咸阳西南,渭河北岸。

汉文帝时周亚夫为将在此驻军,称为“细柳营”,这里借指军营。

漫:随意,没有约束。

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

朋友们这时在南桥应该玩得正是尽兴,将军府里朋友们欢聚都不愿散去。

南桥:洛阳城中一游览处。

西第:东汉外戚梁冀为大将军,起府第在洛阳城西。

因马融曾为写《大将军第颂》,后人称之为西第。

这里泛指豪华府第。

留宾:汉游侠陈遵,豪饮好客,宴会时常取客人车辖投入井中,以防客人中途离去,留宾即出自此曲故。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我在这里向着遥远的洛阳,对着春天的景物说,等我和朋友再相聚的时候明年的春天一定要加倍地还给我一个更美的春色啊!

风日:指洛阳的春日美景。

这里是借代在洛阳赏春的朋友。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今年游寓独游秦,愁思看春不当春。

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

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此诗以平缓的语气叙述起,“今年游寓独游秦”,扣住题目的“京中”简洁地交代了宦游的时间、地点,勾勒出了整首诗的背景。

宦游对诗人来说本为平常事,而今年所不同的是“独游秦”。

“独游秦”三字,将诗人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寂寥情怀表现得既充沛又含蓄。

  这平静的叙述中寓有潮涌般的思绪。

次句紧承前句的“独游秦”,顺流直下冲决了感情的闸门:“愁思看春不当春”,诗人直呼“这春天的景色多么美好,我却因为乡愁无心赏玩!

”长安古都风物形胜,又置冬去春来,节序的推移,自然容易引起异乡人感昔怀今触动愁思。

这联诗十四个字,生动地塑造出一个“相思不独欢,伫立空为叹”的诗人自我形象。

由于诗中错落有致地巧用重字,“游寓独游秦”,“看春不当春”,使气韵回环,节奏和谐,声情摇曳生姿。

  “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颔联描绘长安景色,上林苑里鲜花盛开却无人欣赏,细柳营前,柳枝新绿却无人看顾。

花木随着季节开花结果,是自然规律,本无所谓“徒发”或“漫新”,然而诗句中却以“徒”和“漫”,赋予景物以人性。

正应了清人吴乔所说:“景物无自生,惟情所化。

”绘景是为写情,这联是首联诗中“愁思看春不当春”的具体化描述,形象地表现诗人睹物感怀的惆怅心绪。

  “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颈联描绘的是诗人想象中洛阳友人赏春欢宴的情景。

他们在南桥群游兴尽而归,又在西第集宴豪饮。

这欢畅的场面,正与自己“独游秦”形成鲜明的对照。

诗人运用这一虚笔来反衬自己的孤寂,突出对友人怀念的深沉和思归之切。

由于其中化用了陈遵的典故,不仅表现了友人英侠豪爽的性格,而且使诗歌具有豪放的气势。

“公子南桥”句,虽没直接写景,然而景已自在其中,春游者风度翩翩,潇洒自得的神志跃然纸上。

诗写至此,似乎已完题中“有怀”。

但诗人犹觉未够,又引出尾联诗句。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尾联构思新颖,造语清新。

语痴而情真。

诗人太熟悉洛阳的一切了,他思念洛城的人,也怀念洛城的风日,更留恋洛城的春光美景。

这首诗与一般“有怀”诗相比,它扩大了“有怀”的范围。

“诗贵出于自心”(《围炉诗话》),这联诗正是独出心裁,“言人之所不能言”。

  杜审言这首《春日京中有怀》,结构齐整平密,起承转合极其自然,虚实相生,波澜起伏。

其艺术手法对后世很有影响。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26-27

大酺

作者: 杜审言 朝代: 唐代

毗陵震泽九州通,士女欢娱万国同。

伐鼓撞钟惊海上,新妆袨服照江东。

梅花落处疑残雪,柳叶开时任好风。

火德云官逢道泰,天长日久属年丰。

毗陵震泽九州通,士女欢娱万国同。

毗陵:古地名。

本春秋时吴季札封地延陵邑。

西汉置县,治所在今江苏省常州市。

三国吴时,为毗陵典农校尉治所。

晋太康二年始置郡,治所移丹徒。

历代废置无常,后世多称今江苏常州一带为毗陵。

伐鼓撞钟惊海上,新妆袨服照江东。

梅花落处疑残雪,柳叶开时任好风。

火德云官逢道泰,天长日久属年丰。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都尉山亭

作者: 杜审言 朝代: 唐代

紫藤萦葛藟,绿刺罥蔷薇。

下钓看鱼跃,探巢畏鸟飞。

叶疏荷已晚,枝亚果新肥。

胜迹都无限,只应伴月归。

和韦承庆过义阳公主山池五首

作者: 杜审言 朝代: 唐代
野兴城中发,朝英物外求。情悬朱绂望,契动赤泉游。海燕巢书阁,山鸡舞画楼。雨余清晚夏,共坐北岩幽。 径转危峰逼,桥回缺岸妨。玉泉移酒味,石髓换粳香。绾雾青丝弱,牵风紫蔓长。犹言宴乐少,别向後池塘。 携琴绕碧沙,摇笔弄青霞。杜若幽庭草,芙蓉曲沼花。宴游成野客,形胜得山家。往往留仙步,登攀日易斜。 攒石当轩倚,悬泉度牖飞。鹿麛冲妓席,鹤子曳童衣。园果尝难遍,池莲摘未稀。卷帘唯待月,应在醉中归。 赏玩期他......更多
野兴城中发,朝英物外求。情悬朱绂望,契动赤泉游。海燕巢书阁,山鸡舞画楼。雨余清晚夏,共坐北岩幽。 径转危峰逼,桥回缺岸妨。玉泉移酒味,石髓换粳香。绾雾青丝弱,牵风紫蔓长。犹言宴乐少,别向後池塘。 携琴绕碧沙,摇笔弄青霞。杜若幽庭草,芙蓉曲沼花。宴游成野客,形胜得山家。往往留仙步,登攀日易斜。 攒石当轩倚,悬泉度牖飞。鹿麛冲妓席,鹤子曳童衣。园果尝难遍,池莲摘未稀。卷帘唯待月,应在醉中归。 赏玩期他日,高深爱此时。池分八水背,峰作九山疑。地静鱼偏逸,人闲鸟欲欺。青溪留别兴,更与白云期。  杜审言在狭窄的领域里是一个天才。如果他生活在诗歌范围较广阔的时代,或拥有反抗的、冒险的诗歌个性,那么他将可能成为一位重要的诗人。按照实际情况来说,他致力于将诗歌写得直率优美,这在当时的宫廷诗人中是罕见的。杜审言首先是一位文体家,他的作品具有特别的价值——精练的词语和轻度的句法转换,这是无法翻译出来的。甚至连他的正规宫廷应景诗,也闪耀着流畅的光芒,使其他宫廷诗人显得呆板。这组诗就是这样的典型例子。   其中,第一首诗的首联被《唐人句法》引为对句典范,保存在宋代的诗论集《诗人玉屑》中。这一联作为开头是突兀的,它的风格及自然景物支配人类建筑的主题,更适于放在中间部分。次联修正了开头的突兀,写进了宴会,描写酒杯正漂浮在溪水上,并表现求仙主题,正在烧煮石髓作为长生不老药,至少这是诗人闻到粳香后的联想。三联描写柳叶或虫丝垂挂在雾中,仿佛“绾”住了雾;悬挂的藤蔓在风中飘拂,似乎牵住了风。诗人将隐喻的因果关系倒置,这一手法后来在律诗中很流行,杜甫就经常运用。尾联是惋惜的传统结尾。除了尾联,每一联都是佳对,但互不关联,只是以韵脚和宴会的实际情况串联在一起。   第二首诗说作者跟韦承庆两个人在宴会后尽情欣赏美景,游玩享乐,辞句非常优美。   第三首诗说带着琴瑟,吟诗作画,野餐登山,一直玩到夕阳西下,非常尽兴。   第四首诗也是一首特别优美精巧的宫廷诗:这首诗也以一联适于中间位置的对句开头(应该指出,组诗之一的开头是恰当的),尾联将传统的“天已晚了,该回去了”的结尾翻新,写参与宴会者不愿意离开眼前的美景,虽然他们知道不能不离开。   第五首诗写参与宴会者对宴会周围的美景十分留恋,离开时还要相约他日重来游玩欣赏。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七夕

作者: 杜审言 朝代: 唐代

白露含明月,青霞断绛河。

天街七襄转,阁道二神过。

袨服锵环珮,香筵拂绮罗。

年年今夜尽,机杼别情多。

送和西蕃使

作者: 杜审言 朝代: 唐代

使出凤凰池,京师阳春晚。

圣朝尚边策,诏谕兵戈偃。

拜手明光殿,摇心上林苑。

种落逾青羌,关山度赤坂。

疆场及无事,雅歌而餐饭。

宁独锡和戎,更当封定远。

重九日宴江阴

作者: 杜审言 朝代: 唐代

蟋蟀期归晚,茱萸节候新。

降霜青女月,送酒白衣人。

高兴要长寿,卑栖隔近臣。

龙沙即此地,旧俗坐为邻。

扈从出长安应制

作者: 杜审言 朝代: 唐代

分野都畿列,时乘六御均。

京师旧西幸,洛道此东巡。

文物驱三统,声名走百神。

龙旗萦漏夕,凤辇拂钩陈。

抚迹地灵古,游情皇鉴新。

山追散马日,水忆钓鱼人。

禹食传中使,尧樽遍下臣。

省方称国阜,问道识风淳。

岁晚天行吉,年丰景从亲。

欢娱包历代,宇宙忽疑春。

春日江津游望

作者: 杜审言 朝代: 唐代

旅客摇边思,春江弄晚晴。

烟销垂柳弱,雾卷落花轻。

飞棹乘空下,回流向日平。

鸟啼移几处,蝶舞乱相迎。

忽叹人皆浊,堤防水至清。

谷王常不让,深可戒中盈。

12345 共5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