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调】清江引_碧山丹房早 文
碧山丹房早起翠蓬一壶天地小,又是邯郸道。
寻真客到来,梦短人惊觉,冷冷玉望松月晓。
张子坚运判席上三首功名壮年今皓首,拣得溪山秀。
清霜紫蟹肥,细雨黄花瘦,床头一壶新糯酒。
去来去来归去来,菊老青松在。
生前酒一杯,死后名千载,淮阴侯不如彭泽宰。
云岩隐居安乐窝,尽把陶诗和。
村醪蜜样甜,山栗拳来大,梅窗一炉松叶火。
【双调】殿前欢_次韵桂婆婆 文
次韵桂婆婆,云娘行酒雪儿歌。
倚南楼唤起东山卧,同入无何。
停杯问素娥,芳年大,不嫁空担阁。
朱颜去了,还再来么?
春情话相思,晓鸟啼在绿杨枝。
起来搔首人独自,谩写乌丝。
和梨园乐府诗,代锦帕回文字,诉玉女伤心事。
刘郎去后,燕子来时。
秋思写新愁,一声羌管满天秋。
骨崖崖人比山容瘦,孤倚南楼。
珠帘上玉钩,宝篆销金兽,画鼓催银漏。
关心渭水,回首并州。
归山伯人嫌,休官归去效陶潜。
山房幸有猿鹤占,试卷疏帘。
池边翠藓,......更多
【越调】霜角 文
新安八景花屏春晓初日沧凉,海霞摇曙光。
几招好山如画,晴蔼蔼,郁苍苍。
众芳,云景香,道人眠石床。
唤起南华梦蝶,莺啼在,绿垂杨。
练溪晚渡淡烟微隔,几点投林翮。
千古澄江秀句,空感慨,有谁索?
拍拍,水光白,小舟争过客。
沽酒归来樵叟,相随到,许仙宅。
南山秋色华盖亭亭,向阳松桂荣。
背立夜坛朝斗,直下看,老人星。
地灵,风物清,众峰环翠嬴。
千古仙山道气,谁高似,许宣平。
王陵夕照暮蝉声咽,几树白杨叶。
细细看云岚旧隐......更多
【越调】寨儿令_九日登高过 文
九日登高过柳洲,唤兰舟,长空雁声啼暮愁。
樽俎风流,笑语温柔,乘兴的三瓯。
带黄花人质红楼,整乌纱自笑白头。
归期何太晚,醉舞老来羞。
幽,谁唱楚天秋?
游春即景二首蔌绛纱,按红牙,金鞍半攲玉面马。
仙洞青霞,老树乌鸦,山一点暮天涯。
翠交加夹竹桃花,锦模糊照水山茶。
闹竿儿乔傀儡,舰船上小琵琶。
他,醉卧美人家。
锦水笺,绣鞍鞯,曲江醉题三坠鞭。
帘底婵娟,月下姻缘,此地遇神仙。
有花有酒梁园,无风无雨春天。
盈盈小玉梅......更多
【双调】清江引_独酌玉笛一 文
独酌玉笛一声天地愁,便觉梅花瘦。
寒流清浅时,明月黄昏后,独醉一蹲桑落酒。
夜景醺醺绮罗欢笑彻,檀板歌声歇。
宝鼎串香绝,银烛灯花谢,玳筵前酒阑人散也。
情描金翠钿侵鬓贴,满口儿喷兰麝。
檀板撒红牙,皓齿歌白雪,定不定百般娇又怯。
【正宫】小梁州_春夜 文
春夜玉箫吹断凤钗分,瘦损真真。
小词空制锦回文,孤眠恨,翠被宝香温。
【幺】故人一去无音信,望蓬莱隔几重云。
燕未归,春将尽,梨花庭院,和月掩朱门。
秋思难斋索赋鸳鸯飞起藕花洲,碧水明秋。
王人天际认归舟,秋来后,樵怀见花羞。
【幺】黄昏又是愁时候,柳梢头新月如钩。
成间阔,添消瘦,新书裁就,一雁过妆楼。
郊行即事小桥流水落红香,两两鸳鸯。
当炉艳粉倚明妆,深深巷,酒旆绿垂杨。
【幺】新诗欲写东墙上,奈桃花未识刘郎。
卖花声·怀古 文翻译赏
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
不堪回首,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
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
不堪回首,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
阿房宫内罗袖翻飞,歌舞升平;
金谷园里玉楼拔地,再添新景;
隋堤上古柳葱郁,江中龙舟显威名。
往事难回首,东风又起,暮春时候一片凄清。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
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美人虞姬自尽在乌江岸边,战火也曾焚烧赤壁万条战船,将军班超徒然老死在玉门关。
伤心秦汉的烽火,让百万生民涂炭,读书人只能一声长叹。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阿(ē)房(fáng)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suí)堤(dī)古柳缆龙舟。
不堪回首,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
阿房宫内罗袖翻飞,歌舞升平;
金谷园里玉楼拔地,再添新景;
隋堤上古柳葱郁,江中龙舟显威名。
往事难回首,东风又起,暮春时候一片凄清。
阿房: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征发刑徒七十余万修阿房宫及郦山陵。
阿房宫仅前殿即“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
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
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史记·秦始皇本纪》)。
但实际上没有全部完工。
全句大意是说,当年秦始皇曾在华丽的阿房宫里观赏歌舞,尽情享乐。
金谷名园:在河南省洛阳市西面,是晋代大官僚大富豪石崇的别墅,其中的建筑和陈设异常奢侈豪华。
隋堤古柳:隋炀帝开通济渠,沿河筑堤种柳,称为“隋堤”,即今江苏以北的运河堤。
缆龙舟:指隋炀帝沿运河南巡江都(今扬州市)事。
东风还又:现在又吹起了东风。
这里的副词“又”起动词的作用,是由于押韵的需要。
美人自刎(wěn)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
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美人虞姬自尽在乌江岸边,战火也曾焚烧赤壁万条战船,将军班超徒然老死在玉门关。
伤心秦汉的烽火,让百万生民涂炭,读书人只能一声长叹。
“美人”句:言楚汉相争时项羽战败自刎乌江。
公元前202年,项羽在垓下(今安徽灵璧县东南)被汉军围困。
夜里,他在帐中悲歌痛饮,与美人虞姬诀别,然后乘夜突出重围。
在乌江(今安徽和县东)边自刎而死。
这里说美人自刎乌江,是这个典故的活用。
“战火”句:言三国时曹操惨败于赤壁。
公元208年,周瑜指挥吴蜀联军在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大军。
“将军”句:言东汉班超垂老思归。
班超因久在边塞镇守,年老思归,给皇帝写了一封奏章,上面有两句是:“臣不敢望到酒泉郡(在今甘肃),但愿生入玉门关”。
见《后汉书·班超传》。
秦汉:泛指历朝历代。
涂炭:比喻受灾受难。
涂,泥涂;
炭,炭火。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
不堪回首,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
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这组曲子由两首小令曲组成。
下面是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周啸天先生对这组曲的赏析。
令曲与传统诗词中的绝句与令词,有韵味相近者,有韵味全殊者。
这两首怀古的令曲,前一首便与诗词相近,后一首则与诗词相远。
第一首曲子开头先用三个典故。
一是秦始皇在骊山建阿房宫行乐,二是西晋富豪石崇筑金谷园行乐,三是隋炀帝沿运河南巡江都游乐。
这三个典故都是穷奢极欲而不免败亡的典型。
但这组仅仅典出事情的发端而不说其结局。
“不堪回首”四字约略寓慨,遂结以景语:“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
”这是诗词中常用的以“兴”终篇的写法,同时,春意阑珊的凄清景象和前三句所写的繁华盛事形成鲜明对照,一热一冷,一兴一衰,一有一无,一乐一哀,真可兴发无限感慨。
这与刘禹锡的七绝《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有异曲同工之妙。
而这首曲子的长短参差,奇偶间出,更近于令词。
不过,一开篇就是鼎足对的形式,所列三事不在一时、不在一地且不必关联(但相类属),这是它与向来的“登临”怀古诗词有所不同之处。
相比较而言,第二首更有新意。
这首在手法上似乎与前首相同,也是列举三事:一是霸王别姬的故事,二是吴蜀破曹的故事,三是班超从戎的故事。
看起来这些事彼此毫无逻辑联系,拼凑不伦。
然而紧接两句却是“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说到了世世代代做牛做马做牺牲的普通老百姓,可见前三句所写的也有共通的内容。
那便是英雄美人或轰烈或哀艳的事迹,多见于载籍,但遍翻二十四史,根本就没有普通老百姓的地位。
这一来,作者揭示了一个严酷的现实,即不管哪个封建朝代,民生疾苦更甚于末路穷途的英雄美人。
在这种对比上,最后激发直呼的“读书人一声长叹”,也就惊心动魄了。
这个结尾句意义深刻且耐人回味。
“读书人”可泛指当时有文化的人,也可特指作者本人,他含蓄地要表达这样的含义:其一,用文化人的口吻去感慨历史与现实,寄寓着丰富的感情,有对“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叹惋,有对“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的责难,有对“争强争弱,天丧天亡,都一枕梦黄梁”的感伤。
其二,用文化人的思想眼光去理解看待历史与现实,能加深作品的思想深度,显得真实准确。
最后的“叹”字含义丰富,一是叹国家遭难,二是叹百姓遭殃,三是叹读书人无可奈何。
在语言风格上,此曲与前曲的偏于典雅不同,更多运用口语乃至俗语,尤其是最后一句的写法,更是传统诗词中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
这种将用典用事的修辞,与俚俗的语言结合,便形成一种所谓的“蒜酪味儿”和“蛤蜊风致”,去诗词韵味远甚。
两首相比,这一首是更为本色的元曲小令。
这两首怀古元曲,在内容上极富于人民性,无论是抨击社会现实,还是审视历史,都称得上是佳作。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清江引·秋怀 文赏
塞鸿秋·春情 文翻
疏星淡月秋千院,愁云恨雨芙蓉面。
伤情燕足留红线,恼人鸾影闲团扇。
兽炉沉水烟,翠沼残花片。
一行写入相思传。
疏星淡月秋千院,愁云恨雨芙蓉面。
疏疏的星,淡淡的月,冷冷清清秋千院,愁如云,恨似雨,布满芙蓉般的脸面。
伤情燕足留红线,恼人鸾影闲团扇。
寂寞伤心,深情在燕足上系红线,对镜照芳容,形影孤单好烦恼,百无聊赖摇团扇。
兽炉沉水烟,翠沼残花片。
看香炉里烟气低沉,池塘中落花成片。
一行写入相思传。
这些景物都像一行行字句写入了相思传。
参考资料: 1、 张文珍注析,元曲三百首,山东画报出版社,2013.05,第249页
人月圆·山中书事 文翻注译赏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
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
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
山中何事?
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
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
千古以来,兴亡更替就像繁华的春梦一样。
诗人用疲倦的眼睛远望着天边。
孔子家族墓地中长满乔木,吴国的宫殿如今荒革萋萋,楚庙中。
乌鸦飞来飞去。
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
山中何事?
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几间茅屋里,藏着万卷书,我回到了老村生活。
山中有什么事?
用松花酿酒,用春天的河水煮茶。
参考资料: 1、 蒋星煜 等.元曲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813-814 2、 (清)蘅塘退士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 两卷版 下:江苏美术出版社,2014.03:第522页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
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
诗眼:诗人的洞察力。
孔林:指孔丘的墓地,在今山东曲阜。
吴宫:指吴国的王宫。
也可指三国东吴建业(今南京)故宫。
楚庙:指楚国的宗庙。
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
山中何事?
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投老:临老,到老。
参考资料: 1、 蒋星煜 等.元曲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813-814 2、 (清)蘅塘退士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 两卷版 下:江苏美术出版社,2014.03:第522页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
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
千古以来,兴亡更替就像繁华的春梦一样。
诗人用疲倦的眼睛远望着天边。
孔子家族墓地中长满乔木,吴国的宫殿如今荒革萋萋,楚庙中。
乌鸦飞来飞去。
诗眼:诗人的洞察力。
孔林:指孔丘的墓地,在今山东曲阜。
吴宫:指吴国的王宫。
也可指三国东吴建业(今南京)故宫。
楚庙:指楚国的宗庙。
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
山中何事?
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几间茅屋里,藏着万卷书,我回到了老村生活。
山中有什么事?
用松花酿酒,用春天的河水煮茶。
投老:临老,到老。
参考资料: 1、 蒋星煜 等.元曲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813-814 2、 (清)蘅塘退士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 两卷版 下:江苏美术出版社,2014.03:第522页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
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
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
山中何事?
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序文 折一身瘦骨,踩雨后的虹桥,进山。
在山山与树树的夹缝间,辟半亩薄地,起一间柴屋,只栽松柏。
男松站远些,刚劲孔武,护塞戌边;
女松倚近些,端茶递水,红袖添香。
老松可对奕,小松可共舞。
酒醉茶酣也可“以手推松曰‘去’”。
山认樵夫给树,水认渔翁给鱼,我非樵非渔,便拥有一切,无路则处处是路。
山中何事?
闲闲地餐风饮露,忙忙地耕云种月。
写几行骈文骊句,用松针钉在篱笆上,花朵来读有花香,蝴蝶来读有蝶味,萤火虫来读有萤光,山鬼来读有鬼意,仙人来读有仙气……诗越读越厚,日子越读越薄,生命越读越轻。
明天有明天的飞花,后天有后天的落叶。
反正这山中没个忙人,反正这山中没个闲人。
蓄了一春的露,檐前的小瓴也该满个七八分了。
日头下端进新垒的红泥小炉。
用去岁晒干的花尸燃火,才不会把水煎老。
宠自己一回,今年就用那把不曾舍得用的养得釉亮的晚唐小壶。
一盏香茗、一柱檀香,一人独对一山,一心静面一世。
往日的尘缘都不得记不起来了,就喝眼前的茶吧。
茶要独品,酒需共酌。
这好山只归我一人所有。
让我如何能信?
可不,山中无甲子,大约在三个秋天之前就有山背后的白 飘胸的老翁来访,用一串铜钱来换我的松花酒。
我说如如今通用银子,他不懂。
好说歹说,用三双草鞋换去我两竹筒的酒。
并向我打探山外的世道,我故意很使劲地想,然后说是元。
他诡诡地一笑,笑得我心里发虚。
再问我进山的道,我指的东西南北,他丢下两句没头没脑的话,径自去了。
此后也就是隔山说些阴晴圆缺的话,也没什么来往。
年前找他对酌,只见两间茅屋,一间紧闭,草绳紧紧拴了门环,另一间住人,极其简陋。
奇的是窗上糊纸竟是三尺棉宣,依稀可辨三五字句:“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
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
”倒是好句,只是意未尽而气未结,加上无奈的沧桑像一件短衣,终究遮挡不住曾经的少年血气,不知那双倦了的诗眼在后句中将望向何处,无从寻觅。
更奇的是宣纸已泛黄,浮着一层虚幻的锈色,却明明白白一阵墨香。
再偷觑那间紧闭的屋,门缝里逼出来一股霉味,欲近还难,老翁面有愠色,边忙知趣告退,疑惑便自此悬于心头。
眼看秋叶落尽,陈酿也快见底。
日日忙着拾掇松花酿新酒,我叫它花雕它就叫花雕。
想着借开春送酒话个暖,再一探究竟。
孰料面对的竟是一堆废墟,老翁已绝了踪迹。
捡出一残破条幅。
却是新纸鲜墨写着:“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
山中何事……”紧接着是一枝疏笔墨梅。
想来或是一时无句信笔点梅;
或是墨尽而笔已秃,扔之不舍,意犹未尽,想想,也罢也罢,秃笔余墨画梅正好。
点点梅瓣,拙得很有逸气。
我心中悬石砰然而落,方知是我的眼拙了,那紧闭茅屋乃藏万卷诗书,山中潮气重,书霉得也重,而这布衣老者便是隔世的骚人墨客,隔世,隔几世?
唉,千古繁华原只是一道薄风,他在山中避过这道风。
于世间的缺漏与错过,究竟是遗憾还是那幅墨梅枝桠间的最好留白?
老翁与书此去何往?
山更远的山……天以外的天…… 若下一世能相遇,在红尘便罢了。
若还在山中,我必送他一壶花雕,外加两句:“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他自当会心一哂。
一盏淡茶,一壶薄酒。
山是空了的山,老翁是空了的人。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