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谒
噶举派
拼音:ɡá jǔ pài 首字母大写:GJP五笔:kaj igwg ire 噶举派的同义词反义词
1.喇嘛教派之一。"噶举",藏语意为"口授传承",谓其传承金刚持佛亲口所授密咒教义,故名。又因该派喇嘛穿白色裙子和上衣,故俗称"白教"。十一世纪时,由西藏僧人玛尔巴创立。一传弥拉惹巴,再传达波拉结。该派以苦修为特色,曾融合噶当派教义,成为有势力的教派。支系众多,其中帕竹噶举﹑噶玛噶举的上层曾受元明两朝册封,相继执掌西藏地方政权。格鲁派得势后,噶举派中仅止贡﹑噶玛﹑达垅﹑主巴四支系尚保持一定宗教势力......更多
关通
黄金符
宣达
信使
拼音:xìn shǐ 首字母大写:XS五笔:wy wgk 信使的同义词反义词
1.使臣,使者。奉派担任使命或传达消息﹑递送书信的人。
2.外交信使的简称。指由一国政府派遣而持有特别护照的递送外交邮袋或外交文件的人员。
乡约
谒者
拼音:yè zhě 首字母大写:YZ五笔:yjq ftj 谒者的同义词反义词
1.官名。始置于春秋﹑战国时﹐秦汉因之。掌宾赞受事﹐即为天子传达。南朝梁置谒者台﹐掌朝觐宾飨及奉诏出使。陈及隋皆因之。唐改为通事舍人。
2.官名。东汉大长秋属官﹐有中宫谒者二人﹐主报中章。后魏﹑北齐有中谒者仆射﹐隋唐改称内谒者﹐概以宦官充任。宋以后废。
3.官名。使者的别称。汉哀帝置河堤谒者﹐即派往地方主管水利的官吏。
4.古时亦用以泛指传达﹑通报的奴仆。
5.星名。
中山舰事件
拼音:zhōnɡ shān jiàn shì jiàn 首字母大写:ZSJSJ五笔:k mmm tum gk wtg 中山舰事件的同义词反义词
1926年3月18日,蒋介石指使亲信传达命令,调中山舰到黄埔待命。当中山舰抵黄埔后,国民党右派分子即散布谣言,说海军局代理局长李之龙(共产党员)擅调中山舰至黄埔“阴谋暴动”。3月20日,蒋以此为借口,实行戒严,扣留中山舰,逮捕李之龙等,并派兵包围省港罢工委员会,拘捕黄埔军校和国民革命军第一军中的全体共产党员。时称“三·二事件”。由于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陈独秀、张国焘妥协退让,使蒋的阴谋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