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才常(1867-1900)

拼音:tánɡ cái chánɡ (1867-1900)首字母大写:TCC(1867-1900)五笔:ovh ft ipk (1867-1900) 唐才常(1867-1900)的同义词反义词
清末维新派。湖南浏阳人。与谭嗣同办时务学堂,并办报宣传变法维新。1900年在上海组织正气会(旋改名自立会),召开“中国国会”,拥护光绪帝当政,并在汉口组成自立军,定期起兵“勤王”。不久被杀害。

铜元

拼音:tónɡ yuán 首字母大写:TY五笔:qmgk fqb 铜元的同义词反义词
1.从清代末年到抗日战争前通用的铜质辅币﹐圆形。因与传统的圆形方孔钱不同﹐中间无孔﹐故俗亦称"铜板"。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在广东开始铸造。正面有"光绪元宝"四字﹐背面有蟠龙纹。每枚重库平二钱﹐当制钱十文﹐每百枚换银元一元。除当十铜元外﹐还有一文﹑二文﹑五文和二十文等面额。流通最广的是当十铜元﹐俗称"单铜板"﹔其次是当二十文的铜元﹐俗称"双铜板"。宣统年间(公元1909年-1911年)﹐铜......更多

题本

拼音:tí běn 首字母大写:TB五笔:jgh sg 题本的同义词反义词
1.明清时的一种奏章。明制:凡兵刑钱粮﹑地方民务等大小公事皆用题本,由官员用印具题﹐送通政司转交内阁入奏。私事则用奏本,不准用印。清初行题本与奏折制,科道及在京满汉官员奏折均可直达宫门陈奏;军机处设立后,内外官员有紧急事务悉具奏折﹐即送军机处﹐而送通政司转达内阁的题本却成例行公事。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遂废题本,专用奏折,通政司亦一并裁撤。 2.谓上奏章。

武科

拼音:wǔ kē 首字母大写:WK五笔:gah tufh 武科的同义词反义词
1.科举时代专为考试选拔武官而设的科目。唐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年)设武举,为武科之始。以后历朝皆因之,但不定期举行,至明代中期始定武乡试﹑武会试之制。清代沿袭,考试科目为马箭﹑步箭﹑弓﹑刀﹑石,均名外场,又以默写武经为内场。其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及童生﹑生员﹑举人﹑进士﹑状元等名目均与文科同,但加武字以别之。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废止。参阅《文献通考.选举七》﹑《明史.选举志二》。

戊戌六君子

拼音:wù xū liù jūn zǐ 首字母大写:WXLJZ五笔:dgty dgd uy vtk bb 戊戌六君子的同义词反义词
1898年(旧历戊戌年)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推翻新政,并搜捕维新派,将谭嗣同、林旭、杨锐、杨深秀、刘光第、康广仁等六人处死。史称“戊戌六君子”。

戊戌维新

拼音:wù xū wéi xīn 首字母大写:WXWX五笔:dgty dgd xwy usr 戊戌维新的同义词反义词
1. 指1898年(农历戊戌年)以康有为为首的变法活动。亦称“百日维新”,戊戌变法。改良派通过光绪皇帝所进行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主要内容是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这次运动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强烈反对,这年九月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囚禁光绪,维新派遭捕杀或逃亡国外。历时仅一百零三天的变法终于失败。

西陵

拼音:xī línɡ 首字母大写:XL五笔:sghg bfw 西陵的同义词反义词
1.古国名。 2.陵墓名。三国魏武帝陵寝。在河南省临漳县西。 3.陵墓名。清代帝王陵寝。在河北省易县西永宁山下﹐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有雍正泰陵﹑嘉庆昌陵﹑道光慕陵和光绪崇陵。因地在北京之西﹐总称"西陵"。 4.陵墓名。南朝齐钱塘名妓苏小小的墓。 5.峡名。长江三峡之一。 6.浙江省萧山市西兴镇的古称。 7.复姓。春秋有西陵高。

武会

拼音:wǔ huì 首字母大写:WH五笔:gah wfc 武会的同义词反义词
1.旧称祭神赛会时所组织的杂技表演活动。在清代同治﹑光绪年间极为盛兴。内容有狮子﹑开路﹑杠子﹑少林﹑双石头等,皆以武功胜。

洋务运动

拼音:yánɡ wù yùn dònɡ 首字母大写:YWYD五笔:iu te fcp fce 洋务运动的同义词反义词
旧称“同光新政”。同治、光绪年间清政府所进行的与外国资本主义有密切联系的军事、政治、经济、文教、外交等方面的活动。管理洋务的中央机关为总理衙门。奕fe54、曾国藩、李鸿章等以“自强求富”为名,先后兴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工矿、运输业,又购置军舰建立了南洋、北洋海军,并派遣留学生学习外国科学技术。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为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一些客观条件。经过中法战争、中日......更多

杨深秀(1849-1898)

拼音:yánɡ shēn xiù (1849-1898)首字母大写:YSX(1849-1898)五笔:snr ipws tb (1849-1898) 杨深秀(1849-1898)的同义词反义词
清末维新派。山西闻喜人。曾任刑部郎中、山东道监察御史。后在北京创立关学会并参加保国会。百日维新期间劾顽固派阻挠变法。戊戌政变时,上疏诘问光绪帝被废原因,坚请归政,以致被捕。与谭嗣同等同时被害,为戊戌六君子之一。
12345 共73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