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恩削藩

推恩削藩的同义词反义词
tuī ēn xiāo/xuē fān汉武帝削弱诸侯王国势力的措施。汉初诸侯王国势力强大。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于公元前127年采纳大臣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准许诸侯王把自己的封地再分给子弟,建立侯国。一个王国分出许多小侯国,直属领地小了,就无力再与中央对抗了。

李斯(?-前208)

李斯(?-前208)的同义词反义词
lǐ sī (?-qián 208)秦代政治家。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曾跟随荀子求学。后为秦王嬴政的谋士,曾建议对六国采取各个击破的政策。秦统一六国后担任丞相,主张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并以“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建议秦始皇焚《诗》、《书》,禁私学。始皇死后,他与赵高合谋伪造遗诏,迫令始皇长子扶苏自杀,立少子胡亥为帝。后被赵高谋杀。

桑海王国

桑海王国的同义词反义词
sāng hǎi wáng guó西非古国。约公元7世纪桑海人所建。1009年迁都加奥,又称加奥王国。接受伊斯兰教。14世纪初被马里王国征服,不久又独立。15世纪下半期桑尼·阿里统治时,大力对外扩张,先后占领重镇廷巴克图和杰内,形成疆域广阔的大国。1493-1528年穆罕默德·杜尔在位时国势最盛,建立中央集权制。1591年灭亡。

汉景帝(前188-前141)

汉景帝(前188-前141)的同义词反义词
hàn jǐng dì (qián 188-qián 141)即“刘启”。西汉皇帝。文帝子。公元前157年继位。继续推行“与民休息”政策,改田赋十五税一为三十税一。为巩固和加强中央集权进行“削藩”。平定吴楚七国之乱后,把诸侯王任免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他同文帝统治时期历史上并称为“文景之治”。

王氏高丽

王氏高丽的同义词反义词
wáng shì/zhī gāo lì/lí通常称“高丽”。朝鲜封建王朝。公元918年,王建推翻泰封统治者后建立。都于开京(今开城)。935和936年先后合并新罗和后百济,重新统一朝鲜半岛。建立中央集权体制,实行田柴科制,以佛教为国教。统治后期内部争斗不断,外族入侵。1392年被李朝取代。

田柴科制

田柴科制的同义词反义词
tián chái kē zhì朝鲜王氏高丽实行的田制。“田”指耕地,“柴”指山林,“科”指官吏等级。即将国家田地、山林按领受人等级分配,领受人对田地、山林只有收租权,租税额由国家规定,死后还田。从而建立起封建土地国有制,加强中央集权。后王公权贵不断侵夺公田,12世纪后已无法实施。

藩镇割据

藩镇割据的同义词反义词
fān zhèn gē jù/jú唐代安史之乱后出现的中央集权削弱、藩镇强大、互相争战的局面。当时节度使独揽一方军政财权,其职位由子弟或部将承袭,不受中央政令管辖。至9世纪初,全国藩镇达四十余个,他们互相攻伐,或联合对抗中央。唐代中央政府屡图削弱藩镇,收效甚微。此局面延续近两个世纪,至北宋初结束。

诛鼌错

诛鼌错的同义词反义词
zhū zhāo cuò1.亦作"诛晁错"。 2.汉景帝时﹐鼌错为加强中央集权统治﹐请削诸侯之地﹐于是吴楚七国以诛鼌错为名反叛。见《史记.吴王濞列传》﹑《袁盎鼌错列传》。后以"诛鼌错"为清君侧之典。

输籍法

输籍法的同义词反义词
shū jí fǎ1.隋代制定各户等级和纳税标准的办法。利用这一手段,搜刮隐藏户口,以防止人民逃税和抑制士族﹑豪强占有劳动人口,从而确保政府收入,加强中央集权。

韩非

韩非的同义词反义词
hán fēi①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末哲学家,法家主要代表人物。他综合了商鞅的“法”治,申不害的“术”治,慎到的“势”治,提出以“法”为中心的“法、术、势”三者合一的君主统治术,强调加强中央集权,对后世影响很大。在哲学上发展了荀子的唯物主义。著作有《韩非子》。②韩非(1919-1985)。电影演员。原名幼止,浙江宁波人。1941年从影,先后在国华、文华、中电等电影公司任演员。1949......更多
123 共27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