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合套
南北合套的同义词反义词
nán/nā běi/bèi hé/gě tào将南曲和北曲组合在一个套曲里的戏曲音乐结构形式。最初南北曲的曲牌不能混用在一个套曲中,如元杂剧只用北曲,南戏只用南曲。元代中叶以后,出现在同一宫调内南北曲交替使用、联成套曲的形式。南北合套是戏曲音乐的一个发展。
南曲
南曲的同义词反义词
nán/nā qū/qǔ宋元时期流行在南方的戏曲、散曲所用的音乐。与北曲相对。渊源于唐宋大曲、宋词、诸宫调、唱赚和南方民歌、小调。盛行于元明。音乐上用五声音阶,以箫笛伴奏为主。节奏较舒缓,声调绵联婉转。采用多种曲牌相连贯的联曲体音乐结构。宋元南戏和明清传奇都主要用南曲。
合头
合头的同义词反义词
hé/gě tóu/tou1.方言。里头,当中。 2.戏曲﹑音乐名词。南曲曲牌最后几句,往往由数人合唱,在南戏和传奇中写作"合",通称"合头"。 3.戏曲﹑音乐名词。乐队分段伴奏乐曲时,后段亦称"合头"。如统帅上场时吹奏《水龙吟》,入座时再接吹的《合头》。
拜月亭
拜月亭的同义词反义词
bài yuè tíng①全名《闺怨佳人拜月亭》。杂剧剧本。元代关汉卿作。金末战乱,少女王瑞兰在逃难中与书生蒋世隆相识,结为夫妇。后瑞兰父以门第差别,拆散婚姻。世隆得中状元,夫妻团圆。②又名《幽闺记》、《蒋世隆拜月亭》。南戏剧本。元代施惠作。今传本大多经明人改编。故事与同名元杂剧基本相同。
曲破
曲破的同义词反义词
qū/qǔ pò1.唐宋乐舞名。大曲的第三段称"破",单演唱此段称"曲破"。节奏紧促,有歌有舞。宋代甚为流行,宫廷大宴时常同其他节目轮番演出。宋元南戏中也有用曲破的,似仅有吹奏乐曲而无舞蹈。
潮剧
潮剧的同义词反义词
cháo jù戏曲剧种。流行于广东东部、福建南部和台湾。曾名“潮州戏”、“潮音戏”。由宋元南戏发展而成,明代已流行,当时称“潮调”、“潮腔”。唱腔有[黄龙滚]、[点绛唇]等曲牌和头板、二板、三板等板式。剧目有《苏六娘》、《陈三五娘》等。
王魁负桂英
王魁负桂英的同义词反义词
wáng kuí fù guì yīng一名《王魁》。南戏剧本。作于南宋光宗时。作者不详。是今知最早的南戏作品之一。仅存少数曲词。另元代尚仲贤有《海神庙王魁负桂英》杂剧,仅存曲词一折。取材于民间传说。叙妓女敫桂英资助书生王魁读书赴考,王得中状元后弃桂英另娶,桂英愤而自杀,死后鬼魂活捉王魁。现代有些剧种仍有此剧目。
生角
生角的同义词反义词
shēng jiǎo/jué1.戏剧角色之一。南戏,明清传奇多扮青壮年男子。今通常指老生。
白兔记
白兔记的同义词反义词
bái tù jì又名《刘知远》。南戏剧本。元代人作,姓名不详。今存明代人改本。叙五代时刘知远在李文奎家为佣,李以女三娘许配。文奎亡故,刘外出投军,三娘备受其兄折磨。她磨房产子,托人送到刘处抚养。十六年后,其子射猎,追踪白兔遇母,全家团圆。近代许多剧种有此剧目,其中《磨房产子》、《窦公送子》、《出猎回猎》等常作单出演出。
科介
科介的同义词反义词
kē jiè戏曲术语。古典戏曲剧本中对动作、表情、音响效果的舞台指示。元杂剧中多作“科”、“科泛”,如坐作“坐科”,笑作“笑科”;南戏、传奇多作“介”,如坐作“坐介”,笑作“笑介”。近代戏曲仍有沿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