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1587-1641)
徐霞客(1587-1641)的同义词反义词
xú xiá kè (1587-1641)明末旅行家、地理学家。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南直隶江阴(今属江苏)人。自青年时代起就开始旅行,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北至燕、晋(今河北、山西),南及云、贵和两广。前后三十余年,将其沿途所观情况,按日记载。有关喀斯特地貌的详细记述和探索居当时世界先进水平。著有《徐霞客游记》。
桂林
桂林的同义词反义词
guì lín1.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地级市。位于广西东北部漓江西岸,面积1983平方公里,人口69万。历来为南岭以南的交通要冲和军事重镇。同时也是著名的风景城市,以奇丽的喀斯特风光闻名于世,素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之称。
石林
石林的同义词反义词
shí lín喀斯特地貌的一种地表形态。由若干形体高大、相对高度达数十米的石芽组成。地表水沿可溶性岩石竖直裂隙溶蚀而成。中国云南路南石林十分典型。
石灰岩地貌
石灰岩地貌的同义词反义词
shí/dàn huī yán dì/de mào分布于石灰岩地区,是发育最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参见“喀斯特地貌”。
贵州
贵州的同义词反义词
guì zhōu1.中国西南部一省,简称黔。东临湖南,南界广西,西连云南,北接四川。面积17万平方公里,人口2856万,省会贵阳。全省为高原,喀斯特地形广布,乌江为最大河流,水力资源及矿产丰富,煤、铝、汞等储量居全国前列,经济以农业为主。
钟乳石
钟乳石的同义词反义词
zhōng rǔ shí/dàn喀斯特溶洞洞顶形状像钟乳的碳酸钙沉积物。含有碳酸钙的水从洞顶往下滴的过程中,碳酸钙在洞顶沉积而成。
岩溶地貌
岩溶地貌的同义词反义词
yán róng dì/de mào即“喀斯特地貌”。
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同义词反义词
guǎng xī zhuàng zú zì zhì qū别称“桂”。在中国南部,临北部湾。面积23.67万平方千米。人口4502.11万(1995年)。壮族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清代为广西省。1958年建立广西僮族自治区,1965年改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山地、丘陵广布,平地多分布在沿江。喀斯特地貌普遍发育。河流属西江水系。亚热带湿润区。甘蔗和蔗糖产量居全国首位。红水河建有梯级电站。锡、铝储量丰富。近海大陆架有石油。
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游记的同义词反义词
xú xiá kè yóu jì明代徐霞客著。原稿散佚,后经季梦良等编次,于1776年刊刻出版。是一部以日记体裁为主的地理名著,存有日记一千零五十天及专题论文和诗文。描述内容涉及地貌、地质、水文、气候、动植物、历史地理、社会、政治、经济、城镇聚落、民族风俗等。是世界上第一部广泛系统地记载和探索喀斯特地貌的巨著。
溶蚀
溶蚀的同义词反义词
róng shí水对可溶性岩石的化学侵蚀作用。往往形成各种喀斯特地貌。溶蚀作用在石灰岩地区最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