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舜臣(1545-1598)
李舜臣(1545-1598)的同义词反义词
lǐ shùn chén (1545-1598)朝鲜李朝爱国将领。在壬辰卫国战争中,创制新式战船--龟船,指挥水军多次打败日本侵略军。1598年与中国明朝水军配合,在露梁海战中,击败日军,使战争取得最后胜利。但他自己也在此战中殉国。
林凤祥(1825-1855)
林凤祥(1825-1855)的同义词反义词
lín fèng xiáng (1825-1855)太平天国将领。广西桂平人。1851年参加太平军,屡建战功。1853年与李开芳等率军北伐,因功封靖胡侯。不久攻克天津附近的静海。次年在东光连镇被围困,率部奋战九个月,受伤被俘遇害。
程潜(1882-1968)
程潜(1882-1968)的同义词反义词
chéng qián (1882-1968)爱国将领。湖南醴陵人。湖南武备学堂、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早年加入同盟会。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后参加讨袁护国、护法和讨伐陈炯明诸役。北伐战争时期任国民革命军第六军军长,与共产党人密切合作。后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军委会副总参谋长、长沙绥靖公署主任兼湖南省政府主席。1949年8月率部起义。建国后,任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革中央副主席。
赖文光(1827-1868)
赖文光(1827-1868)的同义词反义词
lài wén guāng (1827-1868)太平天国将领。广西人。参加金田起义。曾随陈玉成转战安徽、湖北等地,以功封遵王。天京(今南京)失陷后,会合捻军继续斗争。1865年歼灭清军僧格林沁部。次年在河南与张宗禹分领东、西捻军作战。后被清军围困,率部南下,在扬州被俘遇害。
适野谋
适野谋的同义词反义词
shì/kuò yě móu1.典出《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子产之从政也,择能而使之……裨谌能谋,谋于野则获,谋于邑则否。郑国将有诸侯之事,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为辞令。与裨谌乘以适野,使谋可否。"后以"适野谋"谓到郊野商议政事。
香港
香港的同义词反义词
xiāng gǎng1.中国广东省珠江口东侧半岛及岛屿。面积1074.3平方公里,人口584.1万(1990)。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1842年英国从中国手中割据了香港,按1984年中英关于香港的联合声明,中国将于1997年7月1日恢复对香港的主权。现为自由贸易港和世界第三金融中心。
关天培(1781-1841)
关天培(1781-1841)的同义词反义词
guān tiān péi (1781-1841)清末爱国将领。江苏山阳人。1839年在广东水师提督任内,协助林则徐查禁鸦片,积极备战。1841年英军进攻虎门,他坚守靖远炮台奋力抗敌,壮烈牺牲。
冯玉祥(1882-1948)
冯玉祥(1882-1948)的同义词反义词
féng yù xiáng (1882-1948)国民党爱国将领。安徽巢县(今巢湖)人。1924年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发动北京政变,将所部改为国民军,并电邀孙中山北上。1926年在五原誓师,脱离北洋军阀,加入国民革命军参加北伐。1930年与阎锡山、李宗仁等举兵反蒋(介石),先后爆发了蒋冯战争和中原大战。九一八事变后,积极主张抗日,曾任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抗日战争初期,任第三、第六战区司令......更多
壬辰卫国战争
壬辰卫国战争的同义词反义词
rén chén wèi guó zhàn zhēng16世纪末朝鲜人民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战争。1592年(农历壬辰年)4月,日本丰臣秀吉派军入侵朝鲜。李朝求助中国明朝。在明军援助下,1593年,两国联军击退日军。1597年,日军再次入侵。朝鲜爱国将领李舜臣率水军大败日军。1598年,明朝再度出兵相援,打败日军。丰臣秀吉死后,日本撤军。同年11月,在露梁海战中,朝、明联军又重创日军,取得战争胜利。
引渡
引渡的同义词反义词
yǐn dù①指一国将逃亡在其境内的外国罪犯转交给要求审判该罪犯的另一国的行为。国与国之间除非签订有相互引渡罪犯的协议,否则不承担引渡的义务。国际协定通常规定下列国家有权提出引渡要求:罪犯国籍所属国、罪行发生地国家、罪行受害国。②引导并渡过:用渡槽将对面的山泉引渡过来|造浮桥引渡兵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