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梆子
河北梆子的同义词反义词
hé běi/bèi bāng zǐ河北地方戏曲剧种之一,由清乾隆年间传入河北的秦腔和山西梆子逐渐演变而成。参看〖梆子腔〗。
潦倒梆子
潦倒梆子的同义词反义词
lǎo/lào/liáo dǎo/dào bāng zǐ1.方言。不成器的人。
老调
老调的同义词反义词
lǎo tiáo/diào①指说过多次使人厌烦的话;陈旧的话。②河北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保定地区。也叫直隶梆子。
严柝
严柝的同义词反义词
yán tuò1.戒夜的更柝。柝,打更用的梆子。
评剧
评剧的同义词反义词
píng jù戏曲剧种。流行于华北、东北各地。清末由河北莲花落在唐山发展而成。艺术上曾受京剧、河北梆子和话剧影响。初名“唐山落子”、“平腔子戏”、“蹦蹦”、“奉天落子”、“评戏”等。1935年定名“评剧”。板腔体结构,有慢板、二六板、垛板等。剧目有《杨三姐告状》、《花为媒》、《小女婿》等。
乱弹
乱弹的同义词反义词
luàn dàn/tán1.戏曲名词。自明至清初,陕西地方戏梆子腔(秦腔)因用弹拨乐器伴奏而被称为乱弹。 2.戏曲名词。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对昆腔以外各剧种的统称。 3.戏曲名词。指京剧。 4.乱说,胡扯。
韩世昌(1897-1977)
韩世昌(1897-1977)的同义词反义词
hán shì chāng (1897-1977)北昆演员。直隶高阳(今属河北)人。十二岁在昆弋班学艺,先习弋腔武生,后习昆旦。吸取弋腔、梆子腔的演法,丰富昆曲演技,以身段优美、神情逼真著称。擅演《闹学》、《思凡》、《痴梦》等。曾任北方昆剧院院长。
偃柝
偃柝的同义词反义词
yǎn tuò1.打更的梆子藏而不用,表示世道太平,无须警戒。
声腔
声腔的同义词反义词
shēng qiāng戏曲名词。戏曲艺术根据演唱的腔调来区别剧种及其音乐的归属。通常把音乐或演唱方式上具有较多共同特点的腔调归为一个声腔系统。明清以来,影响较大的有昆腔、高腔、梆子腔、皮黄等。
晋剧
晋剧的同义词反义词
jìn jù山西地方戏曲剧种之一,由蒲剧派生而成。流行于该省中部地区。也叫山西梆子、中路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