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柝

烽柝的同义词反义词
fēng tuò1.烽火和打更梆子。谓发生战争。

秦腔

秦腔的同义词反义词
qín qiāng戏曲剧种。流行于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一般认为由陕西、甘肃、山西一带的民歌小曲发展而成。明代即已流行,清初至清中叶,流行全国各地,对许多剧种产生影响。在陕西省内,秦腔又发展成东(同州梆子)、西(西府秦腔)、中(西安乱弹)、南(汉调桄桄)四路。音乐以梆子击节,唱腔为板腔体。剧目有《游龟山》、《游西湖》、《赵氏孤儿》等二千七百多种。

豫剧

豫剧的同义词反义词
yù jù1.戏曲剧种名。也称河南梆子﹑河南高调。流行于河南全省及陕西﹑山西等省的部分地区,是梆子腔的一种。

边柝

边柝的同义词反义词
biān tuò1.边地军营巡夜打更的梆子声。

鸣柝

鸣柝的同义词反义词
míng tuò1.敲击梆子使发声。常用以巡夜和聚众。

传梆

传梆的同义词反义词
chuán/zhuàn bāng1.古官衙中敲击梆子,用以传报或集散人役。

击柝

击柝的同义词反义词
jī tuò1.亦作"击"。亦作"击"。 2.敲梆子巡夜。亦喻战事﹐战乱。

击梆

击梆的同义词反义词
jī bāng1.敲打梆子。用以宣告集散﹑表示有事申报或巡更示警等。

吹腔

吹腔的同义词反义词
chuī qiāng1.戏曲腔调之一。又称枞阳腔﹑石牌调﹑安庆梆子﹑芦花梆子等。明末清初从江西弋阳腔发展而来的四平腔,受昆腔影响,在安徽枞阳一带形成,为徽剧主要腔调之一。最初是曲牌体(长短句),后逐渐发展为七字句﹑十字句。用笛子伴奏。京剧﹑婺剧中都保存有吹腔,在湘剧﹑祁剧里则称为安庆调。

影调剧

影调剧的同义词反义词
yǐng tiáo/diào jù1.戏曲剧种。流行于河北唐山一带﹐以当地皮影戏的腔调为基础﹐吸取了京剧﹑河北梆子的表演艺术﹐于一九五八年后逐渐形成。
12345 共4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