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同义词反义词
guǎng xī zhuàng zú zì zhì qū别称“桂”。在中国南部,临北部湾。面积23.67万平方千米。人口4502.11万(1995年)。壮族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清代为广西省。1958年建立广西僮族自治区,1965年改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山地、丘陵广布,平地多分布在沿江。喀斯特地貌普遍发育。河流属西江水系。亚热带湿润区。甘蔗和蔗糖产量居全国首位。红水河建有梯级电站。锡、铝储量丰富。近海大陆架有石油。

木豆

木豆的同义词反义词
mù dòu1.古代食器,形似高足盘,木制。亦用于祭祀。 2.常绿灌木,产于热带和亚热带。种子可食用及榨油,叶为饲料,根可入药。 3.指此种植物的种子。

枇杷

枇杷的同义词反义词
pí pa1.亚洲的一种常绿乔木,现被栽培于大部分热带或亚热带地区,其果实可用。

桉树

桉树的同义词反义词
ān shù双子叶植物,桃金娘科。常绿高大乔木。约六百余种。叶和小枝能提取芳香油或供药用。花有蜜腺,是蜜源植物。集中分布在澳大利亚,广泛引种于热带、亚热带地区,中国引种的有大叶桉、细叶桉、赤桉等。木材可用于建筑。

桫椤

桫椤的同义词反义词
suō luó俗称“树蕨”。蕨类植物,桫椤科。木本。茎干直立、粗壮,通常高3~8米。羽状复叶丛生茎顶。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中国南方各地也有。可供观赏。根、茎含淀粉,可食用。已列为中国一级保护植物。

棉花

棉花的同义词反义词
mián huā双子叶植物,锦葵科。一年生或多年生灌木。在热带、亚热带为多年生,在温带为一年生。花生于叶腋,颜色常变。蒴果成熟时自然开裂。种子密生长纤维和绒毛。有树棉、草棉、陆地棉、海岛棉四种。纤维为纺织工业主要原料。棉子绒可用来制造火药和塑料。种子能榨油。

棱皮龟

棱皮龟的同义词反义词
léng/lēng/líng pí龟1.也叫革龟。爬行纲,棱皮龟科。长达二米余,是现存龟鳖类中最大的一种。背面无角质板,被以柔软的革质皮肤,上面有七条纵棱;腹甲骨化不完全,有五条纵棱。四肢呈鳍足状,无爪;前肢甚长,后肢短。尾短。产于我国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江苏﹑山东﹑辽宁沿海及热带﹑亚热带沿海。肉粗,无实用价值,可制油;甲可制装饰品。

江西省

江西省的同义词反义词
jiāng xī shěng别称“赣”。在中国中部、长江中游。面积16.66万平方千米。人口3938万(1995年)。明代置江西布政使司(省级),清代为江西省。省会南昌。西、南、东三面山脉环绕,中部丘陵广布;北部有鄱阳湖,纳赣江等河流汇注长江,湖四周为平原。亚热带湿润区。有色金属工业发达,铜和钨的储、产量居全国前列。景德镇瓷器驰名中外,农作物以水稻、油菜为主。中国重点产粮省和淡水渔区。南方重要木材产区。

灵猫科

灵猫科的同义词反义词
líng māo/máo kē哺乳纲食肉目的一科。体形似猫,吻部较尖;四肢短,尾长;裂齿尖锐,上臼齿宽度大于长度。有些种类香腺囊发达。栖息于热带和亚热带。如大灵猫、小灵猫、果子狸、赤颊等。

照叶林

照叶林的同义词反义词
zhào yè lín又称“常绿阔叶林”。亚热带湿润地区的典型植被。叶子革质、具光泽,无茸毛,叶面向阳,故称。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大陆东岸。亚洲以中国分布面积最广。
12345 共7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