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同义词反义词
fǎ lán xī dì sān gòng/gōng hé/hè/huó/huò/hú guó法国历史上第三个资产阶级共和国。1870年9月,因拿破仑三世在普法战争中失败投降,巴黎爆发革命,宣布推翻第二帝国,建立第三共和国。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国被纳粹德国打败,1940年6月投降,第三共和国告终。
法国
法国的同义词反义词
fǎ guó西欧国家。西临大西洋,东南临地中海。面积55.16万平方千米。人口5800万(1995年)。首都巴黎。大部分为平原。地势东南高,西、北部低。大部分地区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东南沿海为地中海气候。经济发达。世界工业大国之一。核电和航空航天工业在世界领先。世界重要的农业大国和农产品出口国。小麦、甜菜、葡萄产量均居世界前列,肉、乳产量居西欧前列。世界重要的贸易大国。旅游业发达。
泰纳
泰纳的同义词反义词
tài nà(hippolytetaine,1828-1893)法国文学评论家。早年攻读哲学。曾任巴黎美术学院美术史和美学教授。信奉实证主义哲学,提出文学创作受种族、环境、时代影响的论点,对自然主义文学创作和理论发生过影响。著有《英国文学史》、《艺术哲学》、《十九世纪法国哲学家研究》等。
洛可可艺术
洛可可艺术的同义词反义词
luò kě kě yì shù洛可可(rococo),源于法文rocaille,意为贝壳形。指法国国王路易十五统治时期(1715-1774)所推崇的艺术风格。在工艺美术、绘画、建筑等方面尤为明显。以具有纤细、轻巧、华丽和繁琐的装饰性为其特征。洛可可艺术在形成过程中,曾受到中国明清工艺美术的影响。绘画方面,以法国画家布歇·弗拉戈纳尔等人为代表。建筑方面,以法国巴黎苏比斯府为代表。
流亡者同盟
流亡者同盟的同义词反义词
liú wáng/wú zhě tóng/tòng méng1834年侨居巴黎的德国政治流亡者建立的秘密组织。以推翻德国封建统治、实现资产阶级共和制度为宗旨。1836年其左翼分裂出来,建立正义者同盟。
海战法规
海战法规的同义词反义词
hǎi zhàn fǎ guī国际法关于在海上进行战争或武装冲突时,限制使用的作战手段、方法,以及保护平民、战争受难者和战斗人员的法律原则和规则的总称。1856年在巴黎签订的《关于海战法的宣言》是第一部海战法规。
白淑湘(1939- )
白淑湘(1939- )的同义词反义词
bái shū xiāng (1939- )舞蹈家。湖南莱阳人。女。1952年入东北人民艺术剧院儿童剧团。1954年入北京舞蹈学校学习芭蕾。毕业后任中央芭蕾舞团演员、副团长。曾主演《天鹅湖》、《红色娘子军》、《巴黎圣母院》等。
百日王朝
百日王朝的同义词反义词
bǎi rì wáng cháo拿破仑第二次统治法国时期的称谓。1815年3月,拿破仑从流放地厄尔巴岛逃出,20日重返巴黎再次登位。6月18日,他在滑铁卢战役失败后,于22日第二次宣布退位。这次复辟前后约一百天,史称“百日王朝”。
米制
罗亭
罗亭的同义词反义词
luó tíng长篇小说。俄国屠格涅夫作于1855年。外省一女地主家接待了一位贵族青年罗亭,他的举止谈吐令主人的女儿娜达丽亚倾心。她不顾母亲反对要随他出走,但罗亭却犹豫退缩。几年后,他仍一事无成。小说1860年新版本的结局则是罗亭在1848年的巴黎巷战中阵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