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寺
柏林寺的同义词反义词
bǎi lín sì1.古寺名。在河北省赵县城内。始建于汉末。隋唐年间为观音院,金元时期改为柏林禅院。寺内原有大殿和彩色壁画,相传为吴道子真迹。 2.北京著名古寺之一。在北京东城区东北角。建于元至正七年(公元1347年),明清两代均有修葺和增建,清康熙帝曾题额"万古柏林"。寺内保存的《龙藏》经版,是我国释藏中现存的唯一木刻经版。
格林尼治
格林尼治的同义词反义词
gé lín ní zhì一译“格林威治”。在伦敦东南部、泰晤士河南岸。1675年设英国皇家天文台,1884年国际经度会议决定以经过此地的经线为本初子午线,并以此作为世界“时区”的起点。1953年天文台迁至赫斯特蒙苏,原址改为全国海洋博物馆、皇家海军学院等。
桂坊
桂坊的同义词反义词
guì fāng/fáng1.官署名。隋唐太子属官有司经局,掌太子宫中图籍等事,唐龙朔三年改为"桂坊",至咸亨中复旧。
棂星门
棂星门的同义词反义词
líng xīng mén1.旧时学宫孔庙的外门。原名灵星门。灵星即天田星。汉高祖命祭天先祀灵星,至宋仁宗天圣六年,筑郊台外垣,置灵星门,象天之体;旋又移用于孔庙,盖以尊天者尊圣。后人以汉祀灵星祈谷,与孔庙无涉,又见门形如窗棂,遂改为棂星门。参阅清袁枚《随园随笔·棂星门之讹》及清卢文弨《龙城杂记·棂星门》。
殿撰
殿撰的同义词反义词
diàn zhuàn1.宋代集英殿修撰﹑集贤殿修撰(后改为右文殿修撰)的省称。陆游诗有《送辛幼安殿撰造朝》﹐因辛弃疾曾任右文殿修撰及集英殿修撰﹐故称。后元代张起岩以进士第一名特授集贤院修撰﹐明清沿其制﹐"殿撰"遂成为状元的通称。
沈楼
沈楼的同义词反义词
shěn/chén lóu1.楼名。原名玄畅楼,又名八咏楼。后避清康熙玄烨讳又改为元畅楼。在浙江省金华市南隅,婺江北岸。南朝齐隆昌元年沈约为东阳太守时所建。崔融﹑崔颢﹑严维﹑李清照等都曾登楼揽胜,赋留名篇。宋元以来迭经毁建,现存建筑系清代重建。
泌阳
泌阳的同义词反义词
mì/bì yáng1. 河南省县名。在该省南部泌阳河流域。汉置泌县,明改为泌阳县。
洞霄宫
洞霄宫的同义词反义词
dòng xiāo gōng1.道观名。在今浙江省馀杭县南大涤天柱两山之间。汉元封(前110-前105年)时为祈福之处。唐建天柱观,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改为今名。元末毁,明初重建。因林壑深秀,名胜古迹甚多,道教列为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之一,称"大涤洞天"。宋代宰相大臣乞退或免官,常以提举临安府洞霄宫系衔。元邓牧撰有《洞霄图志》六卷,记当地宫观﹑洞府﹑古迹﹑人物﹑碑记等颇详。
琼州
琼州的同义词反义词
qióng zhōu1.地名。唐代设州,辖境相当今海南省海口市及琼山﹑定安﹑澄迈﹑临高﹑琼海等县。明代改为府名。辖境扩大至整个海南岛。 2.仙境。喻美好的社会。
白鹿洞书院
白鹿洞书院的同义词反义词
bái lù dòng shū yuàn原址在江西庐山五老峰东南。唐代李渤在此隐居读书,曾畜养一白鹿,人称“白鹿先生”,后任江州刺史时在旧居建台榭,遂以白鹿名洞。南唐时朝廷在此建庐山国学,宋初改名为白鹿洞书院,为当时四大书院之一。朱熹、陆九渊等曾在此讲学。元代时毁于兵火,明代重建。清末改为江西林业学堂。建国后逐步修整为白鹿洞书院文管所。1988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