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行
纪行的同义词反义词
jì/jǐ xíng/háng记载旅行见闻的文字、图画(多用于标题):《延安~》。
艾青(1910.3.27—)
艾青(1910.3.27—)的同义词反义词
ài qīng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1928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国立杭州西湖艺术院。1929年在林风眠校长的鼓励下到巴黎勤工俭学,在学习绘画的同时,接触欧洲现代派诗歌。比利时诗人凡尔哈仑给他的影响最大。1932年创作第一首诗《会合》,此诗以笔名“莪伽”发表于同年七月出版的《北斗》第2卷第3、4期合刊。1932年5月回到上海,加人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并组织春地画社。7月,被捕入狱,在狱中翻译凡尔哈仑的......更多
范文澜(1893-1969)
范文澜(1893-1969)的同义词反义词
fàn wén lán (1893-1969)史学家。浙江绍兴人。毕业于北京大学。曾在南开大学、北京大学等校任教。1940年到延安,主编有《中国通史简编》,是最早运用马克思主义系统论述中国历史的通史著作;又撰有《中国近代史》(上编)。建国后,长期从事《中国通史简编》的修订工作。曾当选为中共中央委员。
范长江(1909-1970)
范长江(1909-1970)的同义词反义词
fàn cháng jiāng新闻工作者。原名希天,四川内江人。1931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35年以《大公报》特约通讯员名义到西北地区采访,公开报道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1936年西安事变后到延安。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后任《新华日报》华中版社长、华中新闻学校校长。建国后,历任新闻总署署长、《人民日报》社长。著有《中国的西北角》、《塞上行》等。
解放社
解放社的同义词反义词
jiě/jiè/xiè fàng shè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在延安创办的出版机构。前身为1937年1月成立的解放周刊社,1938年1月改名解放社。除继续编辑出版《解放》周刊外,还出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党的政策文件。1949年结束。
记一辆纺车
记一辆纺车的同义词反义词
jì yī liàng fǎng chē/jú散文。吴伯箫作。1962年发表。作者通过回忆在延安时代用过的一辆纺车,描绘当年纺线比赛的欢快场面,叙写艰苦岁月中劳动生活的乐趣,颂扬了抗日军民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描写细腻,语言质朴,感情深沉。
陕北说书
陕北说书的同义词反义词
shǎn běi/bèi shuō/shuì/yuè shū曲艺曲种。流行于陕西延安、榆林等地。演员自弹三弦或琵琶自唱,同时操纵梆子、耍板、蚂蚱板、水镲等乐器。唱腔有“九腔十八调”之称。传统书目以民间故事为多。陕北成为革命根据地后,出现了许多宣传革命的新书目。
韩起祥(1915-1989)
韩起祥(1915-1989)的同义词反义词
hán qǐ xiáng (1915-1989)陕北说书演员。陕西横山人。盲人。十三岁学艺,1940年到延安,参加陕甘宁边区说书组,自编自演歌颂新人新事的曲目五百多个,大多生活气息浓郁,唱腔质朴流畅。曾任中国曲艺研究会、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代表作有《刘巧团圆》、《翻身记》等。
鲁迅艺术学院
鲁迅艺术学院的同义词反义词
lǔ xùn yì shù xué yuàn全名“鲁迅艺术文学院”,简称“鲁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培养革命艺术干部的学校。1938年创立于延安。初设音乐、美术、戏剧、文学等系。1939年改设普通部、专修部、研究部,另设艺术指导科。1943年归入延安大学。1945年迁东北,改名为东北鲁迅文艺学院。抗日战争时期,曾在苏北设鲁艺华中分院,在晋绥边区设鲁艺晋西北分院,在山东区设鲁艺学校。
魏巍(1920- )
魏巍(1920- )的同义词反义词
wèi wēi (1920- )作家。河南郑州人。1938年入延安抗大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八路军团政委等职。建国后历任《解放军文艺》副主编、北京军区宣传部副部长及文化部部长等。曾三次到抗美援朝前线采访。著有散文通讯集《谁是最可爱的人》、长篇小说《东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