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本纪·秦始皇本纪

作者: 司马迁 史记

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

庄襄王为秦质子於赵,见吕不韦姬,悦而取之,生始皇。

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於邯郸。

及生,名为政,姓赵氏。

年十三岁,庄襄王死,政代立为秦王。

当是之时,秦地已并巴、蜀、汉中,越宛有郢,置南郡矣;

北收上郡以东,有河东、太原、上党郡;

东至荥阳,灭二周,置三川郡。

吕不韦为相,封十万户,号曰文信侯。

招致宾客游士,欲以并天下。

李斯为舍人。

蒙骜、王齮、麃公等为将军。

王年少,初即位,委国事大......更多

作者: 佚名 百家姓

历史来源渊源(1)源于芈姓,出自春秋时期楚国若敖的后代斗班,属于以传说为氏。

若敖的儿子名叫斗伯比,斗伯比的儿子名叫令尹子文。

令尹子文,是春秋时期楚国名相,他为楚国的强大和北上争霸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令尹,是楚国的官名,相当于宰相。

令尹子文姓斗,名豰於菟(gōuwútù),字子文。

他是楚国贵族若敖氏斗伯比和表妹邙子之女偷情所生,生下后弃在云梦泽北(今湖北天门),被母虎抚养,当时楚国称老虎为“於菟”,把......更多

魏书·二李臧文吕许典二庞阎传

作者: 陈寿 三国志

李典字曼成,山阳巨野人也。

典从父乾,有雄气,合宾客数千家在乘氏。

初平中,以众随太祖,破黄巾于寿张,又从击袁术,征徐州。

吕布之乱,太祖遣乾还乘氏,慰劳诸县。

布别驾薛兰、治中李封招乾,欲惧叛,乾不听,遂杀乾。

太祖使乾子整将乾兵,与诸将击兰、封。

兰、封破,从平兖州诸县有功,稍迁青州刺史。

整卒,典徙颍阴令,为中郎将,将整军,迁离狐太守。

时太祖与袁绍相拒官渡,典率宗族及部曲输谷帛供军。

绍破,以典为裨将军,......更多

魏书·桓二陈徐卫卢传

作者: 陈寿 三国志

桓阶字伯绪,长沙临湘人也。

仕郡功曹。

太守孙坚举阶孝廉,除尚书郎。

父丧还乡里。

会坚击刘表战死,阶冒难诣表乞坚丧,表义而与之。

后太祖与袁绍相拒于官渡,表举州以应绍。

阶说其太守张羡,曰:“夫举事而不本于义,未有不败者也。

故齐桓率诸侯以尊周,晋文逐叔带以纳王。

今袁氏反此,而刘牧应之,取祸之道也。

明府必欲立功明义,全福远祸,不宜与之同也。

”羡曰:“然则何向而可?

”阶曰:“曹公虽弱,仗义而起,救朝廷之危,奉王......更多

魏书·王毋丘诸葛邓钟传

作者: 陈寿 三国志

王淩字彦云,太原祁人也。

叔父允,为汉司徒,诛董卓。

卓将李傕、郭汜等为卓报仇,入长安、杀允,尽害其家。

淩及兄晨,时年皆少,逾城得脱,亡命归乡里。

淩举孝廉,为发干长,稍迁至中山太守,所在有治,太祖辟为丞相掾属。

文帝践阼,拜散骑常侍。

出为兖州刺史,与张辽等至广陵讨孙权。

临江,夜大风,吴将吕范等船漂至北岸,淩与诸将逆击,捕斩首虏,获舟船,有功,封宜城亭侯,加建武将军,转在青州。

是时海滨乘丧乱之后,法度未整......更多

作者: 佚名 百家姓

历史来源一、出自姜姓,是因功获赐的姓氏。

相传,炎帝神农氏的子孙伯陵,同民人吴权的妻子阿女缘妇一见钟情,两人便私下结合了。

缘妇后来为伯陵生了三个儿子。

第三个儿子名叫殳,是箭靶的发明者,因此,帝尧封他为殳侯,赐他以殳为姓,称殳氏。

二、以兵器名作为姓氏的姓。

古代时,每逢一年开始的第一天,要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

在这一活动中,有殳仗队和兵甲游行接受检阅。

每队各设有将军一人指挥队伍。

所谓殳仗队,即后来的仪仗队......更多

十二本纪·项羽本纪

作者: 司马迁 史记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

初起时,年二十四。

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项氏世世为楚将,封於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项梁怒之。

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於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

项梁杀人,与籍避仇於吴中。

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

每吴中有大......更多

作者: 佚名 百家姓

历史来源 「常」源出 ; 一;出自「姬」姓,以邑名为氏。

据《通志.氏族略》所载,武王克商后,文王子于康国,世称康叔,武庚叛乱被平定后,康叔又被转封于卫国。

后来,康叔又分封其子于常邑,其后逐为常氏。

二﹕因避讳而改,《世本》载春秋时楚国公族恒惠公之后有恒氏,一度改为常氏。

来避宋真宗赵恒的名讳。

「恒」和「常」义相同。

三﹕又据《路史》云,战国时吴国公族之后亦有常氏。

神话中黄帝大臣常先与常曦之后。

......更多

作者: 佚名 百家姓

历史来源 源流一颛顼号称高阳氏,后分衍有八个氏族,活动中心在帝丘一带(今河南濮阳),曾在夺权斗争中击败共工氏。

颛顼重视人事治理,努力发展农业,曾命南正重、火正黎“绝天地通”,实行人神分职,标志着原始宗教向神权的过渡。

据史籍《三郡记》和《姓氏考略》记载,上古帝颛顼造鄚阳城(今河北任丘、平乡一带),其支庶子孙定居于鄚阳城,后人去“邑”为“莫”,以地名为姓氏,世代称莫氏至今,史称莫氏正宗。

莫氏族人皆奉颛......更多

作者: 佚名 百家姓

历史来源1、出自姒姓。

相传尧时中原洪水泛滥,尧派鲧治水,鲧采用堵的方法,结果失败了。

递舜即位后任用鲧的儿子禹治水。

据说鲧的妻子梦食薏苡,醒来后有了身孕,生下了禹。

禹治水成功后,舜赐姒姓于禹。

周初大封诸侯时,姒姓的一支被封于谭国(今山东省章丘县西),爵位为子。

谭国国势一直不盛,不久就沦为齐国的附庸。

到了春秋初期,齐桓公称霸诸侯,于周庄王四年(公元前683年)吞并了谭国。

谭国国君之子逃亡到莒国(今山东......更多

12345 共44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