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红快绿 朝代: 清 作者: 曹雪芹 深庭长日静,两两出婵娟。绿蜡春犹卷,红妆夜未眠。凭栏垂绛袖,倚石护青烟。对立东风里,主人应解怜。 智通寺对联 朝代: 清 作者: 曹雪芹 体裁: 对联 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注释注释:[评介]这副对联是封建官僚的一幅肖像画,它揭露了统治者贪得无厌,爱财如命,他们对金钱的欲望和聚敛是永远不会停止的。这种贪得无厌的剥削阶级的阶级本性必然加剧地主阶级和劳动人民以及地主阶级内部的斗争。这个斗争的持续进行,不仅影响着统治者内部个人沉浮荣枯的动荡命运,而且促成了整个封建社会的瓦解和崩溃。 出处《红楼梦》第二回 望江南 祝祭晴雯二首 朝代: 清 作者: 曹雪芹 随身伴,独自意绸缪。谁料风波平地起,顿教躯命即时休。孰与话轻柔?东逝水,无复向西流。想象更无怀梦草,添衣还见翠云裘。脉脉使人愁!注释注释:[说明]天气转冷,茗烟到学房给宝玉送衣,拿来了晴雯补过的雀金裘。宝玉见物伤感,关了门,点了香,摆好果品,拂开红笺,口祝笔写道:“怡红主人焚付晴姐知之:酌茗清香,庶几来飨!”接着写了这两首词。[注释]1.绸缪——情意深长。这两句头三字相连,容易产生歧义,使人误以为......更多 杏帘在望 朝代: 清 作者: 曹雪芹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注释注释:1.“杏帘”二句——帘,酒店作标志的旗帜。“杏帘”从唐诗“红杏梢头挂酒旗”来,见前宝玉题额注。招,说帘飘如招手。这一联分题目为两句,浑成一气,以下六句即从“客”的所见所感来写。2.“菱荇”二句——种着菱荇的湖水是鹅儿戏水的地方,桑树榆树的枝叶正是燕子筑巢用的屋梁。荇,荇菜,水生,嫩叶可食。没有......更多 正册判词 朝代: 清 作者: 曹雪芹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注释注释:此为迎春的判词。迎春生性懦弱,出嫁后不久就被其夫折磨至死。 正册判词 朝代: 清 作者: 曹雪芹 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注释注释:此为巧姐儿的判词。巧姐生于七月七日,故刘氏为其取名为巧姐,后又因刘氏,使其免了被卖为奴的命运。 琴曲四章 朝代: 清 作者: 曹雪芹 风箫箫兮秋气深, 美人千里兮独沉吟。 望故乡兮何处? 倚桂杆兮涕沾襟。 山迢迢兮水长, 照轩窗兮明月光。 耿耿不寐兮银河渺茫, 罗衫怯怯兮风露凉。 子之遭兮不自由, 予之遇兮多烦忧。 之子与我兮心焉相投, 思古人兮俾无尤。 人生斯世兮如轻尘, 天上人间兮感夙因。 感夙因兮不可惙, 素心如何天上月! 石上偈 朝代: 清 作者: 曹雪芹 体裁: 偈 无才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注释注释:[评介]这是《红楼梦》开卷的第一首诗,起序诗的作用。它提纲挈领地点明了作者的写作意图。《红楼梦》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作品中最的一部长篇小说。二百多年来,它在人民中间广为泛淬,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线索,以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腐朽、奢侈、残酷、贪婪、虚伪等形形色色的罪恶真实地表现出来,在我们面前展现出一幅......更多 秋窗风雨夕 朝代: 清 作者: 曹雪芹 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绿。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泪烛。泪烛摇摇爇[1]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罗衾不奈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连宵脉脉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注释注释:注一:燃点之意。第四十五回写到黛玉值秋分时节又犯了咳嗽病,一天比......更多 第七回回前诗 朝代: 清 作者: 曹雪芹 体裁: 七绝 十二花容色最新,不知谁是惜花人。相逢若问名何氏,家住江南姓本秦。 12345 共93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