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色诗

作者: 范云 朝代: 南北朝

乌林叶将霣。

墨池水就干。

玄豹藏暮雨。

黑豹凌夜寒。

述行诗

作者: 范云 朝代: 南北朝

振策出燕代。

驱车背朔幷。

翩翩朱盖转。

萧萧良马鸣。

四色诗

作者: 范云 朝代: 南北朝

折柳青门外。

握兰翠疏中。

绿苹骋春日。

碧渚澹时风。

江南曲

作者: 柳恽 朝代: 南北朝
汀洲采白苹,日落江南春。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故人何不返,春华复应晚。不道新知乐,只言行路远。
汀洲采白苹,日落江南春。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故人何不返,春华复应晚。不道新知乐,只言行路远。  这是一首清丽委婉的诗。前两句仅凭“采苹”即可想见这是一位秀丽的江南女子,在落日余晖的江南采着白苹。其中“日落”另有版本为“日暖”。三、四句写女子遇到洞庭归客,而他曾在潇湘遇到了“故人”——即女子的丈夫。后四句是对答。女子问归客,她的丈夫为何不回家。女子以春花自比,一个“复”字写出了与丈夫久别的怅惘,“应”字写出青春虽然未逝,女子却已先开始忧愁。后两句是归客宽慰女子,也许他早已知道丈夫有了新欢,却故意隐瞒说行路太远,更也许只是女子自己的猜测而已。   全诗简洁流畅,写出思妇对丈夫的期盼,更以细微心理的刻画,写出她珍惜生命,爱惜青春不愿虚度而盼望家庭美满的心情。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七夕穿针

作者: 柳恽 朝代: 南北朝

代马秋不归,缁纨无复绪。

迎寒理衣缝,映月抽纤缕。

的皪愁睇光,连娟思眉聚。

清露下罗衣,秋风吹玉柱。

流阴稍已多,馀光亦难取。

捣衣诗

作者: 柳恽 朝代: 南北朝

孤衾引思绪。

独枕怆忧端。

深庭秋草绿。

高门白露寒。

思君起清夜。

促柱奏幽兰。

不怨飞蓬苦。

徒伤蕙草残。

行役滞风波。

游人淹不归。

亭皋木叶下。

陇首秋云飞。

寒园夕鸟集。

思牖草虫悲。

嗟矣当春服。

安见御冬衣。

鹤鸣劳永欢。

采菉伤时暮。

念君方远游。

望妾理纨素。

秋风吹绿潭。

明月悬高树。

佳人饰净容。

招携从所务。

步栏杳不极。

离堂肃已扃。

轩高夕杵散。

气爽夜碪鸣。

瑶华随步响。

幽兰逐袂生。

踟蹰理金翠。

容与纳宵清。

泛艳回烟彩。

渊旋......更多

嵇中散

作者: 颜延之 朝代: 南北朝

中散不偶世,本自餐霞人。

形解验默仙,吐论知凝神。

立俗迕流议,寻山洽隐沦。

鸾翮有时铩,龙性谁能驯。

中散不偶世,本自餐霞人。

形解验默仙,吐论知凝神。

立俗迕流议,寻山洽隐沦。

鸾翮有时铩,龙性谁能驯。

  这是颜延之《五君咏》中的第二首,歌咏的对象是魏晋间的名士嵇康。

嵇康因曾作过中散大夫,故世称嵇中散,他是曹魏宗室的女婿,故于当时司马氏的政治集团抱不合作的态度。

他虽崇尚老庄,喜言养生服食之事,但富于正义感和反抗性,曾勇敢地抨击虚伪的礼法与附炎趋势之士,最后被司马昭所杀。

此诗就是通过对嵇氏不谐流俗的倔强性格的歌颂,表现了颜延之本人的人生态度。

  “中散不偶世,本自餐霞人”两句是对嵇康个性的总述。

嵇康不能与世俗之人和谐相处,他自己的《与山巨源绝交书》说自己想学习阮籍的口不论人之过,“然未能及”,就说明了他禀性的刚直,又说自己“性有所不堪,真不可强”,都体现了他不谐流俗,孤高自傲的品格。

又据《黄庭经》注中说,餐霞是神仙家的一种修炼方法,指在幻觉中感到日中五色流霞环绕,于是便蒋甘光流霞吞入口中,是一种得道的途径。

诗中说嵇康天生具有成仙得道的禀性,自然已高出众人之上。

《晋书》本传中说他:“常修养性服食之事,弹琴咏诗,自足于怀,以为神仙禀之自然,非积学所得。

”可知嵇氏本人重视自然的禀赋,以为这是得道的根本。

  “形解验默仙,吐论知凝神”两句从“餐霞人”三字而来,说嵇康的学道求仙,“形解”就是“尸解”,指学仙者遗弃形体而羽化飞升。

《文选》李善注中引顾恺之的《嵇康赞》云,南海太守鲍靓是个有道之士,东海徐宁师事之,徐宁半夜听到室内有美妙的琴声,很是奇怪,便跑去问鲍靓,鲍氏以为是嵇康在操琴,徐宁问道:“嵇康已被杀,何以还在这里?

”鲍氏说:“叔度迹示终,而实尸解。

”这就是所谓嵇康“形解”之说的依据。

由“形解”而可以证明他已默然仙去。

嵇康曾作《养生论》,专论修身养性,长生久视之道。

孙绰的《嵇中散传》中说:“嵇康作《养生论》,入洛,京师谓之神人。

”《晋书》本传上也说他以为“至于导养得理,则安期、彭祖之伦可及,乃著《养生论》。

”都指出《养生论》一文是嵇氏的力作,这里所谓的“吐论”即指此。

“凝神”二字语本《庄子》,如《逍遥游》中说:“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其神凝。

”又《达生》中说:“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凝神”即指精神达到宁静专一的境界。

这里说由嵇康的《养生论》一文即可看出他的精神面貌与深厚的修养。

  如果说“形解”二句主要是说嵇氏的学仙出世思想,那么“立俗迕流仪,寻山洽隐沦”二句则是说他处世的经历。

嵇康是个桀骜不驯的人,对当时的政治黑暗深表不满,曾当面奚落过司马昭的心腹钟会,他在思想上非汤武而薄周孔,大异于世俗之人的见解。

故诗中说他身在俗世却与流俗之见相背。

史传上又载嵇康曾采药入山泽,乐而忘返,樵者见之,以为神人。

又说他曾入山与隐士孙登、王烈等游,过往甚契,故此诗中说他居于山中能与隐者融洽相处。

这两句表现了他与世俗相违而希企隐逸的思想祈尚。

  “鸾翮有时铩,龙性谁能驯”两句则是对嵇氏遭诬被害的解释和总结。

据《晋书·嵇康传》中说,嵇康得罪钟会,钟会就在晋文帝司马昭面前进谗道:“嵇康,卧龙也,不可起。

公无忧天下,顾以康为虑耳。

”又说康曾助毋丘俭,遂遭到杀戮。

然可见当时已有人将嵇氏比作龙,《晋书·嵇康传》中还说“人以为龙章凤姿”。

故颜延之也以鸾、龙比喻嵇氏,以为它们虽然时常受到摧残,但其不屈的本性却是任何人也不能使之驯服的。

言外之意是说嵇康虽时时受人诋淇甚至惨遭杀身之祸,然其不受世俗束缚的本性是不会改变的,这也正是他受害的真正原因。

作者以此歌颂了嵇氏的人品精神,同时也表示了他本人不肯屈从世俗的个性。

  颜延之的这组《五君咏》各诗在结构上相当严密而且一致。

起二句为概述一人平生最重要之活动或思想核心如阮籍之韬晦隐沦,嵇康之不谐流俗,刘伶之寄情于酒,阮咸之高材美质,向秀之甘心淡泊,都于首二句中道出。

后四句则叙述人物的主要行事与个性,往往取诸史传,择其典型,令人物的品行于数言之中揭出。

最后两句则能在咏史的基础上翻出新意,以古证今,借古人之事而表现出自家怀抱。

何焯评这组诗说:“既能自叙,仍不溢题。

”就指它们能在紧扣论史题目的同时而自叙心迹,如此诗中“鸾翮”二句即表达了颜延之本人对人生与时事的态度。

  这组诗的结构也颇类似于后来的律诗。

首二句总领起势,后四句铺填,最后议论作结,含不尽之意在于言外。

对于颜诗结构的精严前人也已道及,如沈约的《宋书·谢灵运传论》中说:“爰逮宋氏,颜、谢腾声,灵运之兴会标举,延年之体裁明密,并方轨前秀,垂范后昆。

”就指出了颜氏体裁上的明晰与缜密,《五君咏》便是极好的例证。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向常侍

作者: 颜延之 朝代: 南北朝

向秀甘淡薄,深心托豪素。

探道好渊玄,观书鄙章句。

交吕既鸿轩,攀嵇亦凤举。

流连河里游,恻怆山阳赋。

阮步兵

作者: 颜延之 朝代: 南北朝

阮公虽沦迹,识密鉴亦洞。

沉醉似埋照,寓词类托讽。

长啸若怀人,越礼自惊众。

物故不可论,途穷能无恸。

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

作者: 陶宏景 朝代: 南北朝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

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121122123124125 共1634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