渌水曲 文翻注译赏
渌水明秋月,南湖采白蘋。
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
渌水明秋月,南湖采白蘋。
清澈的湖水在秋夜的月亮下发着亮光,我到洞庭湖采白蘋。
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
荷花姿态娇媚好像有话要对我说,却愁坏了我这个摇船人。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134
渌(lù)水明秋月,南湖采白蘋(pín)。
渌水曲:古乐府曲名。
渌水:即绿水,清澈的水。
明秋月:在秋夜的月亮下发光。
“明”字是形容词用如动词。
月:一作“日”。
南湖:即洞庭湖。
白蘋:一种水生植物,又称“四叶菜”“田字草”,是多年生浅水草本,根茎在泥中,叶子浮在水面之上。
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
欲语:好像要说话。
愁杀:即“愁煞”,愁得不堪忍受的意思。
杀:用在动词后,表示极度。
荡舟人:这里指思念丈夫的女子。
《史记·齐太公世家》:“桓公与夫人蔡姬戏舟中。
蔡姬习水,荡公,公惧,止之,不止,出船,怒,归蔡姬,弗绝。
”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134
渌(lù)水明秋月,南湖采白蘋(pín)。
清澈的湖水在秋夜的月亮下发着亮光,我到洞庭湖采白蘋。
渌水曲:古乐府曲名。
渌水:即绿水,清澈的水。
明秋月:在秋夜的月亮下发光。
“明”字是形容词用如动词。
月:一作“日”。
南湖:即洞庭湖。
白蘋:一种水生植物,又称“四叶菜”“田字草”,是多年生浅水草本,根茎在泥中,叶子浮在水面之上。
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
荷花姿态娇媚好像有话要对我说,却愁坏了我这个摇船人。
欲语:好像要说话。
愁杀:即“愁煞”,愁得不堪忍受的意思。
杀:用在动词后,表示极度。
荡舟人:这里指思念丈夫的女子。
《史记·齐太公世家》:“桓公与夫人蔡姬戏舟中。
蔡姬习水,荡公,公惧,止之,不止,出船,怒,归蔡姬,弗绝。
”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134
渌水明秋月,南湖采白蘋。
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
此诗描写的是一幅迷人的胜似春光的秋景。
首句写景,诗人就其所见先写渌水,南湖的水碧绿澄彻,一至映衬得秋月更明。
一个“明”字,写出南湖秋月之光洁可爱。
次句叙事,言女子采白苹。
三、四两句构思别致精巧,“荷花”不仅“娇”而且“欲语”,不特“欲语”而且十分媚人,一至使荡舟采苹的姑娘对她产生妒意。
这两句诗,选词甚妙,设境奇绝,把荷花写活了,把境界写活了。
末两句诗写出典型的南方秋景,不仅无肃杀之气,无萧条之感,而且生气勃勃,胜似春日;
从景色的描写,表现出诗人愉悦的情绪。
对此诗的理解,也有人认为是写一位男子在劳作中对爱人的思念。
按这样理解,这首诗就与《诗经》开篇《国风·周南·关雎》极为相似,它们都选择了渌水荡舟的背景。
不过《关雎》中或愁或思,或得或喜,都溢于言表;
而这首《渌水曲》虽也直言“愁杀”,但语气隐忍克制,如雾里看花,热泪欲零还住。
《关雎》中由思而愁,由得而喜,情节十分完整,意态高雅,从容而颇具富贵气象;
而《渌水曲》则似唯有无边愁怨,不着际涯,正是抉择其寂寞凄凉之状。
《关雎》中,哀止于“反侧”;
《渌水曲》中,心含悲凄仍不忘劳作,都可谓哀而不伤。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赤壁歌送别 文翻注译赏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君去沧江望澄碧,鲸鲵唐突留馀迹。
一一书来报故人,我欲因之壮心魄。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犹如二龙争战以决雌雄,赤壁一战,曹操的楼船被一扫而空。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烈火熊熊焰烟冲天,照耀云海,周瑜于此地大破曹公。
君去沧江望澄碧,鲸鲵唐突留馀迹。
君去大江观看青碧澄明的江水,看到了当时留下的大鲸演行争斗的遗迹。
一一书来报故人,我欲因之壮心魄。
请您将实地的观感一一写信给我,使我看过信后也大快一下壮心。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394 2、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309-310 3、 裴 斐.李白诗歌赏析.成都:巴蜀书社,198:25-29
二龙争战决雌(cí)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二龙:指争战之双方。
此指曹操和孙权。
雌雄:指输赢。
“赤壁”句:建安十二年(208年),刘备与孙权联合与曹操在赤壁作战。
周瑜用黄盖诈降计,“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威猛,悉延烧岸上营落。
顷之,烟炎涨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见《三国志·吴书·周瑜传》。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君去沧江望澄碧,鲸鲵(ní)唐突留馀(yú)迹。
沧江:指长江,因古时长江较清澈呈青苍色,故称。
望:一作“弄”。
鲸鲵:大鱼名,比喻吞食小国的不义之人。
《左传·宣公十二年》“古者明王伐不敬。
取其鲸鲵而封之,以为大戮。
”杜预注:“鲸鲵,人鱼名,以喻不义之人吞食小国。
”此指曹操与孙刘联军鏖兵的军队。
一一书来报故人,我欲因之壮心魄。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394 2、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309-310 3、 裴 斐.李白诗歌赏析.成都:巴蜀书社,198:25-29
二龙争战决雌(cí)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犹如二龙争战以决雌雄,赤壁一战,曹操的楼船被一扫而空。
二龙:指争战之双方。
此指曹操和孙权。
雌雄:指输赢。
“赤壁”句:建安十二年(208年),刘备与孙权联合与曹操在赤壁作战。
周瑜用黄盖诈降计,“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威猛,悉延烧岸上营落。
顷之,烟炎涨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见《三国志·吴书·周瑜传》。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烈火熊熊焰烟冲天,照耀云海,周瑜于此地大破曹公。
君去沧江望澄碧,鲸鲵(ní)唐突留馀(yú)迹。
君去大江观看青碧澄明的江水,看到了当时留下的大鲸演行争斗的遗迹。
沧江:指长江,因古时长江较清澈呈青苍色,故称。
望:一作“弄”。
鲸鲵:大鱼名,比喻吞食小国的不义之人。
《左传·宣公十二年》“古者明王伐不敬。
取其鲸鲵而封之,以为大戮。
”杜预注:“鲸鲵,人鱼名,以喻不义之人吞食小国。
”此指曹操与孙刘联军鏖兵的军队。
一一书来报故人,我欲因之壮心魄。
请您将实地的观感一一写信给我,使我看过信后也大快一下壮心。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394 2、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309-310 3、 裴 斐.李白诗歌赏析.成都:巴蜀书社,198:25-29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君去沧江望澄碧,鲸鲵唐突留馀迹。
一一书来报故人,我欲因之壮心魄。
从此诗题目可以看出,诗人的创作意图在于把歌咏赤壁和送别友人这两个内容艺术地统一起来,并突出前者。
全诗八句,前四句讲的是赤壁之战的事迹,后四句则是送别时的有感而发,形式上组成两个相对独立的段落。
使人惊异的是,李白在前半短短四句中,就成功地完成了咏史的任务。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赤壁之战,曹操用大量军队,深入东吴国土,一心要同周瑜“决”战,“争”雌雄。
周瑜虽处于劣势,但能化不利为有利,以火攻取胜,曹操只落得全军溃败的下场。
上述内容在这两句诗里艺术地得到表现。
上句化用《周易》里“龙战于野”的典故。
“二龙争战”是魏吴相持的象征。
下句以突如其来之笔,直接写出了赤壁之战曹操水师以失败告终的结局。
“楼船扫地空”五字颇见妙思。
曹军楼船云集江面,构成庞大的水上阵地,自谓坚如金城。
不料这阵“地”顷刻间就被横“扫”一“空”。
诗人不说楼船在水上安营,而说在“地”上扎寨,这既是对曹操水师在吴地彻底完蛋的如实刻画,也是对他吞并东吴土地梦想落空的含蓄讽刺。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前面诗人用“楼船扫地空”五字预示了战争的结局。
这两句才把造成这结局的缘由具体说出。
但“烈火”句绝不仅仅是对“楼船扫地空”的原因的说明,更重要的是对古战场上赤焰烧天,煮水蒸云,一片火海的景象的真实写照。
上句“张”“照”二字,极大地渲染了吴军的攻势。
诗人把因果关系颠倒处理,既起到了先声夺人的作用,也显示了诗人对稳操胜券者的辉煌战果的深情赞许。
赤壁之战的胜败,成因固然是吴方采用火攻法,但归根到底取决于两军统帅在战略战术上的水平。
下句诗人以凝重之笔指出:善于决战决胜的周瑜,就是这样从容不迫地在赤壁山下击破曹操几十万大军的。
这句虽然加入了议论成分,但周瑜的儒将风度,却朴实自然地表现出来了。
后半的送别,是在咏史的基础上进行的。
字数虽与前半相等,实则等于前半的附庸。
“君去沧江望澄碧”,这位友人就要离他而去,望着清澄碧绿的江波,少不了要兴起南浦送别的感伤。
但古战场上“二龙争战”的“馀迹”还在脑际留存。
“鲸鲵唐突留馀迹。
”“鲸鲵”,是由《左传》上的典故引起的联想。
“鲸鲵”是“大鱼名”,以喻那“吞食小国”的“不义之人”。
“唐突”义同触犯。
这里李白大约是喻指曹操倚仗权势,想吞食东吴。
李白在送别的诗行中,并没有完全割裂咏史的情感线索。
但诗人又立即回到现实中来,“一一书来报故人”,希望友人走后经常来信报告佳音。
这友人想必是一位有功业抱负的人物。
所以诗人在结尾写道:“我欲因之壮心魄。
”诗人能从友人那里得到鼓舞人心的信息,可以因之而大“壮”自己的“心”胆与气“魄”。
李白早年就有“大定”“寰区”(《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的政治抱负,这首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他壮年时代济世救民的思想感情。
此诗把咏史与送别结合起来并特别突出前者,原因就在这里。
此诗韵脚“平仄相半”,在形式上与王勃《滕王阁诗》一类“初唐短歌”相似。
但避用律体,变婉丽和平之调为慷慨雄壮之声,这又是与王勃异趣的。
参考资料: 1、 裴 斐.李白诗歌赏析.成都:巴蜀书社,198:25-29
秋思 文翻注译赏
燕支黄叶落,妾望自登台。
海上碧云断,单于秋色来。
胡兵沙塞合,汉使玉关回。
征客无归日,空悲蕙草摧。
燕支黄叶落,妾望自登台。
海上碧云断,单于秋色来。
燕支的叶子枯黄而落下,女子独自登台远望。
看到天空中青云纷散,单于带着秋色到来。
胡兵沙塞合,汉使玉关回。
征客无归日,空悲蕙草摧。
胡人的兵队在沙漠边塞集合,汉使往玉门关折回。
在他乡的客人还没有归期,徒然为蕙草的摧折感到悲伤。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方相氏译注,作者邮箱:1572076419@qq.com
燕支黄叶落,妾望自登台。
海上碧云断,单于秋色来。
碧云:青云,碧空中的云。
单于:外族首领。
胡兵沙塞(sài)合,汉使玉关回。
征客无归日,空悲蕙(huì)草摧。
沙塞:沙漠边塞。
玉关:即玉门关。
蕙草:一种香草。
征客:做客他乡的人。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方相氏译注,作者邮箱:1572076419@qq.com
燕支黄叶落,妾望自登台。
海上碧云断,单于秋色来。
燕支的叶子枯黄而落下,女子独自登台远望。
看到天空中青云纷散,单于带着秋色到来。
碧云:青云,碧空中的云。
单于:外族首领。
胡兵沙塞(sài)合,汉使玉关回。
征客无归日,空悲蕙(huì)草摧。
胡人的兵队在沙漠边塞集合,汉使往玉门关折回。
在他乡的客人还没有归期,徒然为蕙草的摧折感到悲伤。
沙塞:沙漠边塞。
玉关:即玉门关。
蕙草:一种香草。
征客:做客他乡的人。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方相氏译注,作者邮箱:1572076419@qq.com
网页发生错误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m.baidu.com/hm.js?04660099568f561a75456483228a9516";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网页发生错误,请联系网站管理员:service@gushiwen.org
冬日归旧山 文翻注赏
未洗染尘缨,归来芳草平。
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
地冷叶先尽,谷寒云不行。
嫩篁侵舍密,古树倒江横。
白犬离村吠,苍苔壁上生。
穿厨孤雉过,临屋旧猿鸣。
木落禽巢在,篱疏兽路成。
拂床苍鼠走,倒箧素鱼惊。
洗砚修良策,敲松拟素贞。
此时重一去,去合到三清。
未洗染尘缨,归来芳草平。
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
地冷叶先尽,谷寒云不行。
嫩篁侵舍密,古树倒江横。
白犬离村吠,苍苔壁上生。
穿厨孤雉过,临屋旧猿鸣。
木落禽巢在,篱疏兽路成。
拂床苍鼠走,倒箧素鱼惊。
洗砚修良策,敲松拟素贞。
此时重一去,去合到三清。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未洗染尘缨(yīng),归来芳草平。
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
染尘缨:沾满灰尘的帽子。
芳草平:即芳草坪。
地冷叶先尽,谷寒云不行。
嫩篁(huáng)侵舍密,古树倒江横。
篁:竹子。
白犬离村吠,苍苔壁上生。
穿厨孤雉(zhì)过,临屋旧猿鸣。
雉:野鸡。
木落禽巢在,篱疏兽路成。
拂床苍鼠走,倒箧(qiè)素鱼惊。
洗砚(yàn)修良策,敲松拟素贞。
此时重一去,去合到三清。
素鱼:白色的蛀虫。
素贞:指清操。
这两句的意思是要发愤读书,养成青松一样高尚的品格。
三清:最高的神仙境界,比喻朝廷。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未洗染尘缨,归来芳草平。
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
地冷叶先尽,谷寒云不行。
嫩篁侵舍密,古树倒江横。
白犬离村吠,苍苔壁上生。
穿厨孤雉过,临屋旧猿鸣。
木落禽巢在,篱疏兽路成。
拂床苍鼠走,倒箧素鱼惊。
洗砚修良策,敲松拟素贞。
此时重一去,去合到三清。
这首诗收录在《文苑英华》、《李太白全集》及《彰明县志》,是李白出游成、渝等地,返回匡山时所作。
“旧山”就是大匡山,《敕赐中和大明寺住持记》碑载:“太白旧山大明古寺,靠戴天之山”。
“冬日”,一般学者认为是公元721年(唐玄宗开元九年)冬天。
这首诗首先写冬归旧山的急切心情,再写归山所见景象。
虽然时值寒冬,地冷谷寒,但难掩诗人对旧山的喜爱:万点雪峰,在阳光下闪烁;
爬满青藤的山间小路,依然充满生机。
接着近距离描写旧居的荒凉破败。
由于离居时久,诗人居所已成雉飞,猿啼、鼠走、兽奔之地。
铺陈描写中诗人难以掩饰的叹惋之情表露无遗。
最后诗人表示要重新振作,发愤读书,以求闻达于当世,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这首诗采用移步换形之法,铺陈描写旧山景象和旧居的荒败,实际上表达了一种即将告别隐居读书生活的留恋之情。
结尾两句收束有力,正是年轻诗人又一次整装待发前的坚定誓言。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赠裴十四 文翻注译赏
朝见裴叔则,朗如行玉山。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身骑白鼋不敢度,金高南山买君顾。
徘徊六合无相知,飘若浮云且西去!
朝见裴叔则,朗如行玉山。
见君如见晋人裴叔则,如行玉山之上,朗然照人。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君之胸怀之阔大,如黄河落天,直入东海,当纳入其间矣;
身骑白鼋不敢度,金高南山买君顾。
君之浩瀚,即使是河伯也不敢骑白鼋冒然横渡;
君之高大,即使是金高南山买君一顾,也是值得的。
徘徊六合无相知,飘若浮云且西去!
君徘徊于六合之中,而无相知之人,如今看天上的浮云,即将飘然西去矣。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349-350 2、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157-158
朝见裴(péi)叔则,朗如行玉山。
裴叔则:即晋朝的裴楷,尝任中书令,人称裴令公,仪容儁伟。
《世说新语·容止》:“裴令公有俊容仪,脱冠冕,粗头乱服皆好。
时人以为玉人。
见者曰:‘见裴叔则如玉山上行,光映照人。
’”此以裴叔则喻裴十四。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黄河”二句:以黄河入海喻裴十四胸怀的阔大。
身骑白鼋(yuán)不敢度,金高南山买君顾。
白鼋:指白色的大鳖。
徘(pái)徊(huái)六合无相知,飘若浮云且西去!
六合:上下四方谓之六合。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349-350 2、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157-158
朝见裴(péi)叔则,朗如行玉山。
见君如见晋人裴叔则,如行玉山之上,朗然照人。
裴叔则:即晋朝的裴楷,尝任中书令,人称裴令公,仪容儁伟。
《世说新语·容止》:“裴令公有俊容仪,脱冠冕,粗头乱服皆好。
时人以为玉人。
见者曰:‘见裴叔则如玉山上行,光映照人。
’”此以裴叔则喻裴十四。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君之胸怀之阔大,如黄河落天,直入东海,当纳入其间矣;
“黄河”二句:以黄河入海喻裴十四胸怀的阔大。
身骑白鼋(yuán)不敢度,金高南山买君顾。
君之浩瀚,即使是河伯也不敢骑白鼋冒然横渡;
君之高大,即使是金高南山买君一顾,也是值得的。
白鼋:指白色的大鳖。
徘(pái)徊(huái)六合无相知,飘若浮云且西去!
君徘徊于六合之中,而无相知之人,如今看天上的浮云,即将飘然西去矣。
六合:上下四方谓之六合。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349-350 2、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157-158
朝见裴叔则,朗如行玉山。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身骑白鼋不敢度,金高南山买君顾。
徘徊六合无相知,飘若浮云且西去!
裴十四,是一位超尘脱俗之士。
他即将离别李白而西去,诗人作这首诗赠别。
“裴叔则”,即晋朝的裴楷,尝任中书令,人称裴令公,仪容儁伟,“时人以为玉人,见者曰:‘见裴叔则如玉山上行,光映照人。
’”(《世说新语·容止》)因为与主人公同姓诗人借裴叔则代指裴十四,言裴十四仪表堂堂,清朗如玉山,光彩照人。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黄河水从西部飞流直下流向中原,一泻万里,奔流入东海。
此诗以奔腾的黄河水,象征裴十四宽阔宏大的襟怀。
诗人倒插喻意在前,一笔点醒于后,手法变幻矫健。
诗至五、六句,转入别意,叙写裴十四的遭际和他的不贪图富贵的性格。
“身骑白鼋不敢度”,骑白鼋,语出屈原《九歌·河伯》“乘白鼋兮逐文鱼”。
骑鼋的人,自然是裴十四。
诗人用汹涌的水势,比喻社会环境的险恶和人生道路的艰难,裴十四身骑白鼋,面对汹涌的江水,不敢度过。
“金高南山买君顾”句,借用郑子瞀的故事,见《列女传》卷五《节义传》,郑子瞀是楚成王的夫人,一日,与成王共登台,“王曰:‘顾,吾又与女千金,而封若父兄’,子瞀遂不顾。
子瞀曰:‘不顾,告以夫人之尊,示以封爵之重而后顾,则是妾贪贵乐利以忘义理也’。
”千金难买一顾,表现郑子瞀不贪贵乐利的品格;
高比南山的金银,定然也难买裴十四的一顾,运用郑子瞀的典故,是为了盛赞裴十四的高贵品格。
在那险恶的政治环境里,襟怀豪迈的裴十四不肯摧眉折腰,不肯为富贵而忘义;
在“众人皆醉”的庸俗的黑暗社会里,裴十四难觅知音,“徘徊六合无相知”句,揭示了品格磊落的人不容于世的生活真实。
结尾“飘若浮云且西去”,写裴十四即将西去,行踪飘忽不定,点到赠别上;
以飘若浮云状其人,也为裴十四涂上了灵异脱俗的光彩,与全诗诗意相吻合。
赠别诗,除了抒写离绪别情以外,还可以颂美离别者,描绘和刻画他们的形象、思想、品格、精神面貌,表达诗人对他们的钦慕、敬仰的感情。
《赠裴十四》就是如此。
李白用诗人的心灵,自己的品格和审美情趣,去感知对方,因此,在裴十四身上,读者看到了诗人的个性、气韵和精神,沈德潜说:“黄河落天二语,自道所得。
”(《唐诗别裁集》)李白也亲历“身骑白鼋不敢度”的社会环境,也同样具有“金高南山”难买一顾的品格,也同样为世俗所不容,甚至到达“世人皆欲杀”(杜甫语)的地步。
用颂美友人的诗赠给友人,引为知音,并在友人的精神风貌里,照见自己的襟怀和人格,是《赠裴十四》诗思想艺术的基本特征。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折杨柳 文翻注译赏
垂杨拂绿水,摇艳东风年。
花明玉关雪,叶暖金窗烟。
美人结长想,对此心凄然。
攀条折春色,远寄龙庭前。
垂杨拂绿水,摇艳东风年。
春天来了,垂杨荡漾在白云绿水间,它那美丽的枝条随着春风飘扬,好不娇美。
花明玉关雪,叶暖金窗烟。
这里适逢生机蓬勃的春天,花儿争相开放,但玉关边塞此时却是冰雪交加,美人每当想起这些,都会倍感惆怅。
她在金窗前独自凭依,看叶暖烟空,心中更有无限离愁。
美人结长想,对此心凄然。
她面对此景心中常会荡起一种凄凉之感。
攀条折春色,远寄龙庭前。
真想攀折柳条,以远寄到情郎所在的龙城前,让他明白她的一片相思。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垂杨拂绿水,摇艳东风年。
摇艳:美丽的枝条随风飘扬。
年:时节。
花明玉关雪,叶暖金窗烟。
美人结长想,对此心凄然。
长想:又作“长恨”。
攀(pān)条折春色,远寄龙庭前。
龙庭:又叫龙城。
是匈奴祭天、大会诸部之地。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垂杨拂绿水,摇艳东风年。
春天来了,垂杨荡漾在白云绿水间,它那美丽的枝条随着春风飘扬,好不娇美。
摇艳:美丽的枝条随风飘扬。
年:时节。
花明玉关雪,叶暖金窗烟。
这里适逢生机蓬勃的春天,花儿争相开放,但玉关边塞此时却是冰雪交加,美人每当想起这些,都会倍感惆怅。
她在金窗前独自凭依,看叶暖烟空,心中更有无限离愁。
美人结长想,对此心凄然。
她面对此景心中常会荡起一种凄凉之感。
长想:又作“长恨”。
攀(pān)条折春色,远寄龙庭前。
真想攀折柳条,以远寄到情郎所在的龙城前,让他明白她的一片相思。
龙庭:又叫龙城。
是匈奴祭天、大会诸部之地。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垂杨拂绿水,摇艳东风年。
花明玉关雪,叶暖金窗烟。
美人结长想,对此心凄然。
攀条折春色,远寄龙庭前。
《折杨柳》,乐府《横吹曲辞》旧题。
此首诗抒写的是女子在春光明媚的日子里,触景生情,引起了对征戍在外的丈夫的思念之情。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游洞庭湖五首·其二 文翻注译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秋天夜晚的南湖水面水澄澈无烟,(不由生出遗世独立、羽化登仙的“上天”之念),可怎么能够乘流上天呢?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姑且向洞庭湖赊几分月色,痛快地赏月喝酒。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耐可:哪可,怎么能够。
且就洞庭赊(shē)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赊:赊欠。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秋天夜晚的南湖水面水澄澈无烟,(不由生出遗世独立、羽化登仙的“上天”之念),可怎么能够乘流上天呢?
耐可:哪可,怎么能够。
且就洞庭赊(shē)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姑且向洞庭湖赊几分月色,痛快地赏月喝酒。
赊:赊欠。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江上吟 文翻注译赏
金陵新亭 文翻注译赏
金陵风景好,豪士集新亭。
举目山河异,偏伤周顗情。
四坐楚囚悲,不忧社稷倾。
王公何慷慨,千载仰雄名。
金陵风景好,豪士集新亭。
金陵人杰地灵,风光优美,豪强众集,今天会聚到新亭。
举目山河异,偏伤周顗情。
放眼中原,满目疮痍,河山不复繁荣如旧,周颐情结大伤。
四坐楚囚悲,不忧社稷倾。
大家坐在这里如同楚囚一样悲怨,谁真正为国家的命运着想。
王公何慷慨,千载仰雄名。
王导公何其慷慨激昂,千秋万代留下美名。
参考资料: 1、 《全唐诗》(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0月版,第432页 2、 钟尚钧 .中国名诗大观 :语文出版社 ,1997 .
金陵风景好,豪士集新亭。
豪士:指西晋灭亡后,从中原逃到江南的豪门士族、王公大臣。
新亭:又名中兴亭,三国时吴建,故址在今江苏省南京市南。
举目山河异,偏伤周顗(yǐ)情。
山河异:指西晋灭亡,晋元帝司马睿逃到金陵建立了东晋王朝,山河已经改变。
周颧:字伯仁,汝南安城即今河南省原武县东南人,官至尚书仆射,其父浚平吴有功封成武侯,颛袭父爵,人称周侯。
后被王敦所害。
四坐楚囚悲,不忧社稷(jì)倾。
社稷倾:国家灭亡。
西晋末年,五胡为乱,刘曜攻陷长安,晋愍帝被俘,西晋灭亡。
王公何慷慨,千载仰雄名。
王公:即王导。
参考资料: 1、 《全唐诗》(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0月版,第432页 2、 钟尚钧 .中国名诗大观 :语文出版社 ,1997 .
金陵风景好,豪士集新亭。
金陵人杰地灵,风光优美,豪强众集,今天会聚到新亭。
豪士:指西晋灭亡后,从中原逃到江南的豪门士族、王公大臣。
新亭:又名中兴亭,三国时吴建,故址在今江苏省南京市南。
举目山河异,偏伤周顗(yǐ)情。
放眼中原,满目疮痍,河山不复繁荣如旧,周颐情结大伤。
山河异:指西晋灭亡,晋元帝司马睿逃到金陵建立了东晋王朝,山河已经改变。
周颧:字伯仁,汝南安城即今河南省原武县东南人,官至尚书仆射,其父浚平吴有功封成武侯,颛袭父爵,人称周侯。
后被王敦所害。
四坐楚囚悲,不忧社稷(jì)倾。
大家坐在这里如同楚囚一样悲怨,谁真正为国家的命运着想。
社稷倾:国家灭亡。
西晋末年,五胡为乱,刘曜攻陷长安,晋愍帝被俘,西晋灭亡。
王公何慷慨,千载仰雄名。
王导公何其慷慨激昂,千秋万代留下美名。
王公:即王导。
参考资料: 1、 《全唐诗》(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0月版,第432页 2、 钟尚钧 .中国名诗大观 :语文出版社 ,1997 .
金陵风景好,豪士集新亭。
举目山河异,偏伤周顗情。
四坐楚囚悲,不忧社稷倾。
王公何慷慨,千载仰雄名。
李白在《金陵新亭》中,怀想东晋王导的爱国壮语,无限感慨,不禁对王导的英雄气概,表示由衷的赞美。
作品首二句“金陵风景好,豪士集新亭”,说明金陵的豪士们在新亭游览胜地聚会。
中四句“举目山河异,偏伤周颧情。
四坐楚囚悲,不忧社稷倾”,用极其简练的语言,概括了历史上的具体事实。
周颛眼看新亭风景没有变化而社会动乱,山河易色,悲从中来,大为哀叹。
参加饮宴的人都像被拘禁的楚囚那样,忧伤流泪,只有王导激愤地说:“我们应当共同努力建功立业,光复神州,怎么能如楚囚一般相对哭泣!”这些爱国壮语,李白并未写入诗中,却在末二句融合成真诚颂扬的话:“王公何慷慨,千载仰雄名。
”大诗人不轻易给人以高度赞语,这两句人物总评,是很有分量的。
诗的主线和核心是歌颂爱国志士王导,构成历史事件矛盾的焦点,是爱国思想和消极悲观情绪的斗争。
诗歌如果按照历史事件原型,全盘托出,那就成为平板叙述,缺乏艺术光彩。
李白选取了周额绝望哀鸣,众人相对哭泣这一典型场景,微妙地熔铸成为四行具有形象性的诗句:“举目山河异,偏伤周颉情。
四坐楚囚悲,不忧社稷倾。
”篇末把王导的爱国壮语“当共勤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泣耶”,曲折地化用成高度赞美爱国志士的诗句“王公何慷慨,千载仰雄名。
”可以看出李白在诗歌取材典型化上的功力。
这首怀古诗在感情的抒发方面,不是平铺直叙的,如果直白自述,则易陷入板滞。
作品感情显现的不同节奏是:首联淡淡引出,次联接触矛盾,三联矛盾有深化,末联解决矛盾。
达到审美高潮。
可以看出李白在诗歌内在思维布局上的功力。
参考资料: 1、 季伏昆主编 宙浩 张宏生副主编 .金陵诗文鉴赏 :南京出版社 ,1998年12月 .
苏台览古 文翻注译赏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曾经的歌台,曾经的舞榭,曾经的园林,曾经的宫殿,如今都已经荒废,只有杨柳叶儿青青,还有那湖中的采菱女在清唱着青春永恒的歌谣。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谁还记得吴王夫差的事儿呢?
只有那城西河中的明月,曾经照耀过吴王宫殿,照耀过在宫中灯红酒绿的人。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旧苑(yuàn)荒台杨柳新,菱(líng)歌清唱不胜春。
旧苑:指苏台。
苑:园林。
菱歌:东南水乡老百姓采菱时唱的民歌。
清唱:形容歌声婉转清亮。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吴王宫里人:指吴王夫差宫廷里的嫔妃。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曾经的歌台,曾经的舞榭,曾经的园林,曾经的宫殿,如今都已经荒废,只有杨柳叶儿青青,还有那湖中的采菱女在清唱着青春永恒的歌谣。
旧苑:指苏台。
苑:园林。
菱歌:东南水乡老百姓采菱时唱的民歌。
清唱:形容歌声婉转清亮。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谁还记得吴王夫差的事儿呢?
只有那城西河中的明月,曾经照耀过吴王宫殿,照耀过在宫中灯红酒绿的人。
吴王宫里人:指吴王夫差宫廷里的嫔妃。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此诗兴由“苏台览古”而起,抒发古今异变,昔非今比的感慨,则今日所见之苑囿台榭,已非昔日之苑囿台榭;
今日苑囿台榭的杨柳青青,无边春色,不仅令人想起它曾有过的繁华,更令人想起它曾经历过的落寞。
起句的“旧苑荒台”,以极衰飒之景象,引出极感伤的心境;
而“杨柳新”,又以极清丽的物色,逗引起极愉悦的兴会。
前者包含着属于历史的巨大伤痛,让人不由去作深沉的反省;
后者又显示出大自然无私的赐予,召唤着人们去追求、去享受、及时行乐。
第二句,继续对这种感受作进一步烘托。
由柳岸湖中传来一曲曲悠扬悦耳的江南小调,更为这人世间不尽的春花春月增添了无限的柔情蜜意。
不胜,犹不尽。
“不胜春”三字,似乎将人们的欢乐推向了极致。
但此时此刻,正是这些歌声,勾引起诗人的无限怅惘:昔日的春柳春花,吴王的骄奢,西子的明艳,以及他们花前月下的歌舞追欢,馆娃宫中的长夜之饮,都不断在诗人的脑海中盘旋浮动,使诗人躁动不安。
由此,引出了三四两句。
这是经由“旧苑荒台”逗引起的情感体验的进一步升华。
人间没有不散的筵席,物是人非、江山依旧,昔日苏台富丽堂皇,歌舞升平,今天只剩下那斜挂在西江之上的一轮明月了。
这两句景色凄清,情感古今,以含蓄不尽的言外之意,味外之旨,使读者的情感体验产生了新的飞跃。
永恒的西江明月和薄命的宫中美人,作为一组具有特殊象征意义的语境,旨意遥深,感人肺腑。
此诗一上来就写吴苑的残破,苏台的荒凉,而人事的变化,兴废的无常,自在其中。
后面紧接以杨柳在春天又发新芽,柳色青青,年年如旧,岁岁常新,以“新”与“旧”不变,不变的景物与变化的人事,做鲜明的对照,更加深了凭吊古迹的感慨。
一句之中,以两种不同的事物来对比,写出古今盛衰之感,用意遣词,精练而自然。
次句接写当前景色,而昔日的帝王宫殿,美女笙歌,却一切都已化为乌有。
所以后两句便点出,只有悬挂在从西方流来的大江上的那轮明月,是亘古不变的;
只有她,才照见过吴宫的繁华,看见过像夫差、西施这样的当时人物,可以做历史的见证人罢了。
这首诗所表述的不仅有古今盛衰的历史喟叹,而且有执着强烈的生命意识。
因为,作为万物之灵的人,总是在不断追求着自由自在,追求着超越解脱。
但是,这种渴望与追求常常难以实现,人就常常难免陷入一种痛苦绝望的境地。
古今贤愚,莫不如此,英雄美人,无一例外。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