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荷有赠 文翻注赏
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
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
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
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
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
划船到江中去荡漾秋天的江水,更喜爱这荷花的鲜艳。
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
拨弄那荷叶上为水珠,滚动着却总不成圆。
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
美好的佳人藏在彩云里,要想赠给她鲜花,又远在天际。
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
苦苦相思而相见无期,惆怅遥望在凄凉的秋风里。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885-892
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qú)鲜。
涉:本义是步行渡水,这里有泛舟游历之意。
玩:赏玩、欣赏。
秋水:秋天的江湖水,雨水。
唐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红蕖:荷花盛开的样子。
蕖:芙蕖,荷花的别名。
攀荷弄其珠,荡漾(yàng)不成圆。
弄:有把玩、欣赏之意。
荡漾:水波微动。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 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
佳人:美女。
远天:遥远的天宇,说明空间距离之远。
相思无因见,怅(chàng)望凉风前。
相思:彼此想念。
后多指男女相悦而无法接近所引起的想念。
无因:没有门径,没有办法。
凉风:秋风。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885-892
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
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
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
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
这首诗与李白的《拟古十二首》其十一很相似。
《拟古十二首》其十一曰:“涉江弄秋水,爱此荷花鲜。
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
佳期彩云重,欲赠隔远天。
相思无由见,怅望凉风前。
”除六字不同外,余皆相同。
这或许是由于传抄之误的缘故。
“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
”芙蕖即荷花,所以《拟古》中又作“爱此荷花鲜”。
秋高气爽,秋水浩淼,首先就给人以清新、凉爽及高雅、纯洁之感。
此时江上弄舟,领略一番江水秋色,已是够惬意的了,然而最引人入胜、最逗人喜爱的,还是那婷婷玉立的鲜红的荷花。
从字面上看,这是通过写景而点明了时间地点。
但从诗歌意象的沉积所蕴含的内容看,这已不是单纯描景,而是暗含了这位女子如花似玉的体貌及纯洁高雅,坚贞自守的品格。
“涉江”一词,最早见于《楚辞·九章》,那是屈原借以抒发愤世忧国之情并表现其纯洁高雅、坚贞自守的品格。
这里虽无愤世忧国之意,但借以表现女子纯洁高雅,坚守贞操的品格和向往专一的爱情,也是未尝不可的。
梁元帝《赋得涉江采芙蓉》诗云:“叶卷珠难溜,花舒红易倾。
”孔德昭同上题诗云:“朝来采摘倦,讵得久盘桓。
”辛德源《芙蓉》诗亦云:“涉江良自远,托意在无穷。
”就都是借以表现女子对专一爱情的渴望与向往。
当然,这一点还需结合下句的“爱此红蕖鲜”理解。
梁吴均《拟古四首》其三《采莲曲》云:“锦带杂花钿,罗衣垂绿川。
问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莲。
辽西三千里,欲寄无因缘。
愿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鲜。
”“荷花鲜”,就已完全象征着年轻貌美的女子及其纯洁坚贞的品性。
可见李白《拟古》中作“爱此荷花鲜”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可以说,李白的这首诗,与上引吴均诗有着极为密切的内在联系。
从整首诗的布局来看,首二句还只是兴起,但它在感情的抒发与意境的创造上,已为整首诗奠定了基调。
“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
”圆大的绿荷之上,滚动着颗颗晶莹的水珠,仔细把玩之中,才突然发现荡漾中的水珠并不是圆的。
这只是字面上的理解,实际上,这两句诗巧妙地暗寓了这位女子细微的内心活动。
这里,既受到梁元帝“叶卷珠难溜,花舒红易倾”的启发,同时与南朝民歌《西洲曲》中“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的诗句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诗人运用了南朝民歌中常用的叶音与双关的艺术手法,“荷”谐音合,“攀荷”即有希望匹合成双之意。
“不成圆”的“圆”,又双关为团圆之圆。
那么由“攀荷”到“不成圆”,已非简单的动作与物象描写,而是重在刻画这位女子由对专一爱情的渴望而感发的焦虑与苦闷的心态。
诗歌由开始轻松愉快的赏秋玩荷,到感物而发后的焦虑苦闷,这在意脉上是一次转折,在情感上是一次跌宕。
因而,下面便很自然地过渡到直抒对“佳人”的思念之情:“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
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
” “佳人彩云里”,可以说是受到《西洲曲》“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的启发。
然而在李白的诗中,“彩云”,却带有一种虚无飘渺、行踪不定的意象,如其《宫中行乐词八首》其一:“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就有相似之处。
“欲赠隔远天”,则更明显是受到了《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又《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及吴均“辽西三千里,欲寄无因缘”等诗的影响,借以表现对远方情人无限思念而又无可奈何的强烈情感。
末二句是进一步抒发相思之苦与惆怅无奈的悲哀情思。
“怅望凉风前”,不仅有外貌的描写、心理的刻划,而且与首句“涉江玩秋水”遥相呼应,并与整首诗的情感、气氛相统一,这就使得诗歌意境自然浑成,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李白的这首诗所受前人的影响是不小的,把它归入“拟古”之组诗,亦不无道理。
但是,在完整、统一的意境创造上,这首诗却不为前人所囿,具有独自的风格特征。
其一,诗歌虽然始终并没有对女主人公作正面的描写,但从诗歌意象及意脉中可以看出,这位女主人公除具有年轻貌美的特征外,对专一爱情的追求与向往是执着的,其内心情感是细腻而又复杂的。
其二,在诗歌意脉的变化上,由赏秋玩荷经情因物牵到相思苦闷的过程,过渡自然巧妙,毫无人工的痕迹。
诗歌紧紧围绕“攀荷”这一短暂的细节,把女主人公由“爱此红蕖鲜”到“相思无因见”的整个内心的细微变化,揭示得一览无余。
这与前人相比,就显得更为凝炼、更为集中。
全诗运用委婉含蓄的艺术手法,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人物的内心情感。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885-892
早春寄王汉阳 文翻注译赏
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寒梅访消息。
昨夜东风入武阳,陌头杨柳黄金色。
碧水浩浩云茫茫,美人不来空断肠。
预拂青山一片石,与君连日醉壶觞。
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寒梅访消息。
听说春天已经回还我还未识其面,前去依傍寒梅访寻消息。
昨夜东风入武阳,陌头杨柳黄金色。
昨夜东风吹入江夏,路边陌上的杨柳冒出嫩芽一片金黄。
碧水浩浩云茫茫,美人不来空断肠。
碧水浩浩云雾茫茫,王汉阳您啊不来令我空白断肠。
预拂青山一片石,与君连日醉壶觞。
我已预先拂净青山上一片石摆下酒宴,要与您连日连夜醉在壶觞之中。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 .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518-519 . 2、 刘忆萱 王玉璋 .李白诗选讲 :辽宁人民出版社 ,1985年06月第1版 :402-405 .
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bàng)寒梅访消息。
走傍:走近。
昨夜东风入武阳,陌(mò)头杨柳黄金色。
武阳:此指江夏。
陌:田间东西方向的道路,泛指田间小路。
陌头:街头。
碧水浩浩云茫茫,美人不来空断肠。
美人:古人往往以美人、香草比君子,此指王汉阳。
预拂青山一片石,与君连日醉壶觞(shāng)。
预拂:预先拂拭。
壶觞:酒器。
壶:盛液体的容器。
觞:古代酒器;
欢饮,进酒。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 .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518-519 . 2、 刘忆萱 王玉璋 .李白诗选讲 :辽宁人民出版社 ,1985年06月第1版 :402-405 .
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bàng)寒梅访消息。
听说春天已经回还我还未识其面,前去依傍寒梅访寻消息。
走傍:走近。
昨夜东风入武阳,陌(mò)头杨柳黄金色。
昨夜东风吹入江夏,路边陌上的杨柳冒出嫩芽一片金黄。
武阳:此指江夏。
陌:田间东西方向的道路,泛指田间小路。
陌头:街头。
碧水浩浩云茫茫,美人不来空断肠。
碧水浩浩云雾茫茫,王汉阳您啊不来令我空白断肠。
美人:古人往往以美人、香草比君子,此指王汉阳。
预拂青山一片石,与君连日醉壶觞(shāng)。
我已预先拂净青山上一片石摆下酒宴,要与您连日连夜醉在壶觞之中。
预拂:预先拂拭。
壶觞:酒器。
壶:盛液体的容器。
觞:古代酒器;
欢饮,进酒。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 .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518-519 . 2、 刘忆萱 王玉璋 .李白诗选讲 :辽宁人民出版社 ,1985年06月第1版 :402-405 .
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寒梅访消息。
昨夜东风入武阳,陌头杨柳黄金色。
碧水浩浩云茫茫,美人不来空断肠。
预拂青山一片石,与君连日醉壶觞。
诗的内容很简单,不过是邀请友人前来探春畅饮而已,但写得活泼自然,不落俗套。
细细吟味,作者那一颗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诗心,能给人以强烈的感染。
诗的前四句主要是围绕着“春还”二字细腻生动地描写了早春的气息,写春天是怎样悄然回归的,表达了诗人终于迎来了春天的那种喜悦之情。
“闻道春还未相识”,是说只听到春天回来了,还没有见到她。
一开始就流露出急于看到春还的心情。
其实当寒凝大地的时候,春天的气息才刚刚萌动,哪里能亲眼见到她呢!
所以“闻到”二字表明春归的消息最先是从人们交谈中听到的。
如此生活细节,一经诗人捕入诗句便增加了诗的韵味。
既然是闻春未见春,就自然要去寻春、问春,于是引起了下面的诗句。
“走傍寒梅访消息”,梅是无生命的,怎么能够拜访、叩问呢?
这是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
“走”“访”二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急不可待地走出房舍,到梅树下去探究春天归否的一片诗情。
“昨夜东风入武昌”一句是写春归。
人们常说:一夜暖风就染绿了柳梢头。
这里“东风”之前冠以“昨夜”二字,意在形容久盼不归的春风,一夜之间就迅速而又静悄悄地来了。
然而这还仅仅是表现时节骤然暗换的特点,并没有写出春归的气势来,所以“东风”之后再缀一“入”字,表明春风的到来是排挞而入的。
这样就把春归的特点表现得维妙维肖了。
可见诗人炼字炼句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陌头杨柳黄金色”一句是写早春的动人景象。
全诗至此几经婉转方才暗暗点明诗人终于看到了“春还”这一层意思。
“黄金色”是一种嫩嫩的鸭黄之色。
春上柳梢,最初并不是绿色,那是因为细嫩的柳尖刚刚钻出,还没有饱受春光的沐浴,因而显得很幼稚,从远处看去便是一种朦胧的悦目的灿然金色。
近人刘永济说:“景物之接于人无私也,而慧眼词人独能得其灵妙,……然景物自有精、粗之不同,而感人最深,必其精者。
故当其由目入心之际,殆已加以拣择而遗其粗迹;
及乎由心出手之时,不过自写吾心之照耳。
”(《词论》)可见诗人写早春之色,不用“嫩绿”“新绿”等字,完全是出于细心观察又融进了自己喜悦之情所得。
总观如上四句,诗人先写“闻道”,再写“走”“访”,直至东风荡入之后,方才写所见到的焕然春景,这全是紧扣“春还”二字娓娓写来,细如抽丝地再现了早春姗姗来迟的脚步儿声。
诗的后四句是邀请友人前来醉饮赏春。
五六两句是全诗的承转机杼之句。
“碧水浩浩云茫茫”是比兴用法,没有更多的意思,不过是用景语虚引而已。
从而自然贯通到“美人不来空断肠”一句上来。
既然春已回归,而美人未至,岂不辜负了一片融融春光!
为此诗人才说他有“断肠”之恨。
称友人为“美人”,亦不过是言思念之切,用这样戏谑俏皮的诗句寄给友人更见友情的亲密。
“预拂青山一片石,与君连日醉壶觞”,是说自己已经预先将青山中一片石拂拭干净,只等友人来此痛饮一番。
这两句写得尤为精采。
诗人不直言说透“邀请”二字,而是通过丰富的想象,运用了一个动人的细节,便把邀请的殷切之情表达出来了,同时还含有共赏春光之意,这样便与前四句所婉转写出的盼春、迎春之意暗暗沟通了。
古人作诗,结句大体不出景结、情结两法。
本诗当属予情结。
全诗结末一股按撩不住的赏春激情全从“连日醉壶觞”数字一涌而出,足以荡人心魄。
清代袁枚提倡诗要有“性灵”,他在《随园诗话》中曾说:“牡丹芍药,花之至富丽者也,剪彩为之,不如野蓼山葵矣。
味欲其鲜,趣欲其真,人必知此而后可与论诗。
”本诗之妙,即在于写阳春之气不落俗套。
比如诗中“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寒梅访消息”,就完全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话虽然说得通俗,但是新鲜活泼,全似从心里流出,饶有情致。
又比如“预拂青山一片石,与君连日醉壶觞”也一是出于一片真情。
这就证明:只有情真,才有诗人自己的个性。
参考资料: 1、 刘忆萱 王玉璋 .李白诗选讲 :辽宁人民出版社 ,1985年06月第1版 :402-405 .
南轩松 文翻注译赏
南轩有孤松,柯叶自绵幂。
清风无闲时,潇洒终日夕。
阴生古苔绿,色染秋烟碧。
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
南轩有孤松,柯叶自绵幂。
窗南有棵孤傲的青松,枝叶是多么茂密。
清风无闲时,潇洒终日夕。
清风时时摇着它的枝条,潇洒终日是多么惬意。
阴生古苔绿,色染秋烟碧。
树阴下老早以前就长满绿苔,秋日的云雾到此也被它染碧。
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
何时才能枝叶参天长到云霄外面,直上千尺巍然挺正。
参考资料: 1、 赵志凡 .中国历代咏物诗选注 :河南大学出版社 ,1989年10月第1版 :1-2 . 2、 陈文新 .历代草木诗选 :云南人民出版社 ,1988年12月第1版 :77-78 . 3、 詹福瑞 等 .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921 .
南轩有孤松,柯叶自绵幂(mì)。
南轩:轩原本指多窗的长廊,这里泛指当南的窗外。
柯叶:枝叶。
绵幂:密密层层的样子,枝叶稠密而相覆之意。
清风无闲时,潇(xiāo)洒终日夕。
潇洒:洒脱,无拘束貌。
此以形容松树枝叶在清风中摆动的样子。
日夕:早晚。
“终日夕”与上句“无闲时”对举。
阴生古苔(tái)绿,色染秋烟碧。
“阴生”句:阴凉处生出的青苔颜色深绿。
“色染”句:苍翠的青松似乎将秋一的烟岚都染绿了。
何当凌云霄(xiāo),直上数千尺。
何当:犹言何日、何时。
凌云霄:直上云霄。
参考资料: 1、 赵志凡 .中国历代咏物诗选注 :河南大学出版社 ,1989年10月第1版 :1-2 . 2、 陈文新 .历代草木诗选 :云南人民出版社 ,1988年12月第1版 :77-78 . 3、 詹福瑞 等 .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921 .
南轩有孤松,柯叶自绵幂(mì)。
窗南有棵孤傲的青松,枝叶是多么茂密。
南轩:轩原本指多窗的长廊,这里泛指当南的窗外。
柯叶:枝叶。
绵幂:密密层层的样子,枝叶稠密而相覆之意。
清风无闲时,潇(xiāo)洒终日夕。
清风时时摇着它的枝条,潇洒终日是多么惬意。
潇洒:洒脱,无拘束貌。
此以形容松树枝叶在清风中摆动的样子。
日夕:早晚。
“终日夕”与上句“无闲时”对举。
阴生古苔(tái)绿,色染秋烟碧。
树阴下老早以前就长满绿苔,秋日的云雾到此也被它染碧。
“阴生”句:阴凉处生出的青苔颜色深绿。
“色染”句:苍翠的青松似乎将秋一的烟岚都染绿了。
何当凌云霄(xiāo),直上数千尺。
何时才能枝叶参天长到云霄外面,直上千尺巍然挺正。
何当:犹言何日、何时。
凌云霄:直上云霄。
参考资料: 1、 赵志凡 .中国历代咏物诗选注 :河南大学出版社 ,1989年10月第1版 :1-2 . 2、 陈文新 .历代草木诗选 :云南人民出版社 ,1988年12月第1版 :77-78 . 3、 詹福瑞 等 .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921 .
南轩有孤松,柯叶自绵幂。
清风无闲时,潇洒终日夕。
阴生古苔绿,色染秋烟碧。
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
安旗《李白全集编半注释》云,此诗于开元十五年(727)而作。
“南轩有孤松,柯叶自绵幂”运用铺叙的手法,描绘出一幅松树苍劲挺拔、松树枝叶稠密昂首天外的景致。
诗一开头,就说这是一棵“孤松”,突出了它的不同凡俗。
接着写松树枝叶繁茂、生机勃勃、四季常青,塑造出松树郁郁苍苍、古朴高洁的形象。
“清风无闲时,潇洒终日夕”,风吹劲松,更觉松树苍劲。
古人有诗云:“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清风”、“潇洒”、“日夕”等有巨大气势的事物和表现大起大落的动词,使得诗意具有飞扬跋扈、迅猛阔大的气势。
风因松而见其盛,松因风而见其劲,为下文期盼“孤松”向往着“直上数千尺”的凌云之势作铺垫。
“阴生古苔绿,色染秋烟碧”两句,再对松树生长的环境进行描写,来烘托松树高大苍翠。
“阴生古苔绿”,是说由于松树高大,在它的阴处长出了碧绿的古苔。
既言“古苔”足见这棵松树的年岁之长。
半空中松树茂密的枝叶,一片浓密翠绿,而地上的古苔也呈现出一片绿色,上下辉映,似乎将周围的空气都要染绿了似的。
“色染秋烟碧”,形象地描绘了这一迷人景象。
其中一个“染”字用得妙,将景物都着上了宜人的色彩。
“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以夸张的口吻极言其高。
正是抒写的诗人见“孤松”而生的感叹,但不是以上所说的那种感觉,却是一种因不满足于眼前之景而萌生的期待、盼望之情。
此诗的前六句,重在描绘诗人所见“孤松”之景,写“孤松”枝叶繁茂、清风中显得那样潇洒自得;
“孤松”苔绿叶翠,秋烟中更添膘胧之美。
这给人以孤傲自恃,超然物外的感觉。
末二句,侧重体现出诗人不满足于“孤松”的潇洒自得,向往着“直上数千尺”的凌云之势。
(唐)范传正《李白新墓碑》所谓:“常欲一鸣惊人,一飞冲天”之意。
这种情感,显然是诗人虽来得重用,却时时怀有凌云壮志渴望施展的内心情怀的一种“借越发挥”。
此诗借用“孤松”、“清风”、“游云”、“日夕”、“苔绿”、“秋烟”、“苔绿”、“云霄”、“染”、“凌”等有巨大气势的事物和表现大起大落的动词,使得诗意具有飞扬跋扈、不可一世的气势,易使读者产生激昂振奋的感觉,侧面衬托出“孤松”潇洒高洁、顽强挺拔的品性,表现出诗人不满足于“孤松”的潇洒自得,向往着“直上数千尺”的凌云之势,表达了诗人刚正不阿的高尚品格,道明诗人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抱负。
参考资料: 1、 陈文新 .历代草木诗选 :云南人民出版社 ,1988年12月第1版 :77-78 . 2、 詹福瑞 等 .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921 .
胡无人 文翻注
赠从兄襄阳少府皓 文翻注译赏
结发未识事,所交尽豪雄。
却秦不受赏,击晋宁为功。
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
当朝揖高义,举世称英雄。
小节岂足言,退耕舂陵东。
归来无产业,生事如转蓬。
一朝乌裘敝,百镒黄金空。
弹剑徒激昂,出门悲路穷。
吾兄青云士,然诺闻诸公。
所以陈片言,片言贵情通。
棣华倘不接,甘与秋草同。
结发未识事,所交尽豪雄。
我青少年的时候,对事理的认识不是特别通达,呼朋唤友,都是些热血豪迈人士。
却秦不受赏,击晋宁为功。
不为报酬而助人,并不把解人之难看作是多么了不起的功劳。
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
为朋友曾经不惜两肋插刀,红尘滚滚处也曾经手刃歹徒。
当朝揖高义,举世称英雄。
哥们肝胆意气天下闻名,官民同赏。
小节岂足言,退耕舂陵东。
当然,这些都是小节,不足言道,现在回到偏僻之处隐居。
归来无产业,生事如转蓬。
回家后是四壁空空,没有任何产业,为衣腹之累而忙个不休。
一朝乌裘敝,百镒黄金空。
身穿的狐裘破烂,腰里曾经的万贯黄金也用个精光(主要还是接济落魄文人)。
弹剑徒激昂,出门悲路穷。
也曾经去王公门前干谒,推荐自己,但是没有什么效果,悲日暮途穷。
吾兄青云士,然诺闻诸公。
老兄你可是官运通达,青云直上,一诺千金,名噪公卿。
所以陈片言,片言贵情通。
所以来与你告个急,你懂其中的意思就行了,贵在灵犀一点通。
棣华倘不接,甘与秋草同。
如果你也不顾兄弟情谊,不愿意帮助我,我也不说更多的话了,我准备像秋草蓬稞一样随风飘散吧。
参考资料: 1、 马茂元.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35
结发未识事,所交尽豪雄。
却秦不受赏,击晋宁为功。
却秦:使秦退兵。
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
当朝揖高义,举世称英雄。
小节岂足言,退耕舂陵东。
舂陵:在今湖北枣阳县。
归来无产业,生事如转蓬。
生事:生计。
一朝乌裘敝,百镒黄金空。
“一朝”二句:用苏秦事。
弹剑徒激昂,出门悲路穷。
吾兄青云士,然诺闻诸公。
青云士:品格高尚的人。
然诺:应许,许诺。
闻诸公:因重然诺而为诸公所知。
所以陈片言,片言贵情通。
陈片言:陈述简短的话。
棣华倘不接,甘与秋草同。
棣(dì)华:喻兄弟。
参考资料: 1、 马茂元.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35
结发未识事,所交尽豪雄。
我青少年的时候,对事理的认识不是特别通达,呼朋唤友,都是些热血豪迈人士。
却秦不受赏,击晋宁为功。
不为报酬而助人,并不把解人之难看作是多么了不起的功劳。
却秦:使秦退兵。
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
为朋友曾经不惜两肋插刀,红尘滚滚处也曾经手刃歹徒。
当朝揖高义,举世称英雄。
哥们肝胆意气天下闻名,官民同赏。
小节岂足言,退耕舂陵东。
当然,这些都是小节,不足言道,现在回到偏僻之处隐居。
舂陵:在今湖北枣阳县。
归来无产业,生事如转蓬。
回家后是四壁空空,没有任何产业,为衣腹之累而忙个不休。
生事:生计。
一朝乌裘敝,百镒黄金空。
身穿的狐裘破烂,腰里曾经的万贯黄金也用个精光(主要还是接济落魄文人)。
“一朝”二句:用苏秦事。
弹剑徒激昂,出门悲路穷。
也曾经去王公门前干谒,推荐自己,但是没有什么效果,悲日暮途穷。
吾兄青云士,然诺闻诸公。
老兄你可是官运通达,青云直上,一诺千金,名噪公卿。
青云士:品格高尚的人。
然诺:应许,许诺。
闻诸公:因重然诺而为诸公所知。
所以陈片言,片言贵情通。
所以来与你告个急,你懂其中的意思就行了,贵在灵犀一点通。
陈片言:陈述简短的话。
棣华倘不接,甘与秋草同。
如果你也不顾兄弟情谊,不愿意帮助我,我也不说更多的话了,我准备像秋草蓬稞一样随风飘散吧。
棣(dì)华:喻兄弟。
参考资料: 1、 马茂元.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35
结发未识事,所交尽豪雄。
却秦不受赏,击晋宁为功。
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
当朝揖高义,举世称英雄。
小节岂足言,退耕舂陵东。
归来无产业,生事如转蓬。
一朝乌裘敝,百镒黄金空。
弹剑徒激昂,出门悲路穷。
吾兄青云士,然诺闻诸公。
所以陈片言,片言贵情通。
棣华倘不接,甘与秋草同。
全诗前半部分诉说了:李白青少年的时候,对事理的认识不是特别通达,呼朋唤友,都是些热血豪迈人士。
为朋友曾经不惜两肋插刀,红尘滚滚处也曾经手刃歹徒。
哥们肝胆意气天下闻名,官民同赏。
不为报酬而助人,并不把解人之难看作是多么了不起的功劳。
说明了李白喜欢交朋友,豪气,喜欢帮助别人不求回报。
一直在帮助别人,但是自己却什么都没有,家徒四壁,还是个需要接济的落魄文人。
全诗后半部分诉说了:李白仕途非常不顺,在诗中也体现的淋漓尽致。
早年寓居安陆时,曾多次给地方官员写信自荐,但每次都以失败告终。
开元二十三年,不甘心失败的李白去了一趟襄阳,拜访时任襄州刺史兼山南东道采访使的韩朝宗。
韩朝宗素以爱惜人才闻名,因曾任荆州长史,故人称韩荆州。
但李白在呈给他的求职信中,又犯了一个严重错误——豪放不羁。
信中写道:“幸愿开张心颜,不以长揖见拒。
”长揖即拱手礼,通常用于平辈之间。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衷心地希望你能够敞开心怀,不会因为别人只作长揖而拒绝。
作为求职信,这句显然写得不太得体。
李白带着这种傲慢心态去求职,韩朝宗自然不会对他感兴趣。
虽是诗仙,但李白的这几封求职信写得实在让人不敢恭维。
也体现出了李白求职时傲慢的心态,这种故意贬低自己的比喻,或许能博取同情,却无法给人好感。
整首诗是对李白年轻时裘马轻狂,豪爽用事的真实写照。
看整首诗,可以知道李白的豪爽性格,所以会爱之者众,恨之者也众。
参考资料: 1、 裴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243-244 2、 周啸天.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245
梁甫吟 文翻注译赏
长啸梁甫吟,何时见阳春?
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八十西来钓渭滨。
宁羞白发照清水,逢时壮气思经纶。
广张三千六百钓,风期暗与文王亲。
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
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揖山东隆准公。
入门不拜逞雄辩,两女辍洗来趋风。
东下齐城七十二,指挥楚汉如旋蓬。
狂客落魄尚如此,何况壮士当群雄!
我欲攀龙见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
帝旁投壶多玉女,三时大笑开电光,倏烁晦冥起风雨。
阊阖九门不可通,以额扣关......更多
长啸梁甫吟,何时见阳春?
梁甫吟啊梁甫吟,自从诸葛亮唱响以来,多少志士吟颂过你,心中期盼着事业的春天。
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八十西来钓渭滨。
你知道周朝居住在棘津的姜太公吗?
七十岁的人了,清晨即起,边屠牛时边唱歌,为了做一番大事业,辞别故乡来到长安边的渭水河边,用直钩钓了十年鱼。
宁羞白发照清水,逢时壮气思经纶。
清澈的河水映照着他的白发,刺痛了他的心。
广张三千六百钓,风期暗与文王亲。
当风云际会的时候,当文王来拜师的时候,那是气如东海,势比泰山,治国方略,那是一套一套的。
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
小人们,别小看我现在普通人一个,机会来临,小猫也变大老虎!
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揖山东隆准公。
你知道秦末汉初居住高阳的酒鬼俪食其吗?
六十多岁了,草莽出身,见了刘邦硬是不跪拜,做个长揖就算给足面子了!
入门不拜逞雄辩,两女辍洗来趋风。
一阵雄辩就折服了他,让刘邦立即停止洗脚,马上放弃美女的按摩!
改为洗耳恭听了。
东下齐城七十二,指挥楚汉如旋蓬。
你看他就凭三寸不烂之舌,就攻下了齐国七十二座城市。
把刘邦和项羽玩得象呼啦圈一样的转啊转!
狂客落魄尚如此,何况壮士当群雄!
你看看,他那样的落泊之知识分子还云开雾散大干了一番,何况我身强力壮,智勇双全!
我欲攀龙见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
我胸有治国大略,我必须为国家担忧,我想见皇上!
可是皇上在干什么呢?
鼓声敲得震天响。
帝旁投壶多玉女,三时大笑开电光,倏烁晦冥起风雨。
皇上和宫女贵妃们做投壶的游戏忙又忙!
一脸的牙齿笑得多灿烂。
可是宫墙外已经危机四起,安禄山准备反叛,这些事情皇上你知道吗?
阊阖九门不可通,以额扣关阍者怒。
可是你周围的人却不容许我警告你,还责怪我打扰了你的雅兴。
说我是杞国之人无事担忧天倾塌。
白日不照我精诚,杞国无事忧天倾。
白日啊,你整天被乌云蒙蔽着啊,你怎么可以照到我忠诚忧国的心肠?
猰貐磨牙竞人肉,驺虞不折生草茎。
现在各地的军阀官僚一个个如同吃人的野兽——猰貐,阴险残暴。
我却是驺虞样的猛虎,羞与合流。
手接飞猱搏雕虎,侧足焦原未言苦。
目前形势危险如同焦原——周围深渊高千丈而方圆才几十米。
智者可卷愚者豪,世人见我轻鸿毛。
我却可以象姜太公和俪食其一样,斡旋处置游刃有余。
力排南山三壮士,齐相杀之费二桃。
别看他们力可拔山的外表,我要去除他们却只需要两三个桃子,知道晏婴杀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等三人的故事吗?
其关键是要利用他们之间的矛盾,别硬碰硬的乱整。
吴楚弄兵无剧孟,亚夫咍尔为徒劳。
我可是去探过安禄山的虚实,他手下根本没有象剧孟一样的智谋之士,匹夫一个,根本成不了什么大事。
梁甫吟,声正悲。
梁甫吟啊梁甫吟,心事重啊声音悲。
张公两龙剑,神物合有时。
古之名剑——干将和莫邪什么时候可以相合呢?
风云感会起屠钓,大人臲屼当安之。
那时候就会天下无敌,我什么时候才可以与皇上风云际会呢?
那时候天下将平安无事。
等待吧,安心地等待,等待最好的时机!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长啸梁甫吟,何时见阳春?
长啸:吟唱。
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八十西来钓渭滨。
朝歌屠叟:指吕尚(即吕望、姜太公)。
《战国策·秦策三》:“臣(范雎)闻始时吕尚之遇文王也,身为渔父而钓于渭阳之滨耳。
”又《秦策五》:“太公望,齐之逐夫,朝歌之废屠。
”《韩诗外传》卷七:“吕望行年五十,卖食棘津,年七十屠于朝歌,九十乃为天子师,则遇文王也。
”又《韩诗外传》:“太公望……屠牛朝歌,赁于棘津,钓于磻溪,文王举而用之,封于齐。
” 宁羞白发照清水,逢时壮气思经纶。
经纶:《易经·屯卦》:“君子以经纶。
”经纶:喻治理国家。
广张三千六百钓,风期暗与文王亲。
三千六百钓:指吕尚在渭河边垂钓十年,共三千六百日。
风期:风度和谋略。
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
大贤:指吕尚。
虎变:《易经·革卦》九五:“大人虎变。
”喻大人物行为变化莫测,骤然得志,非常人所能料。
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揖山东隆准公。
高阳酒徒:西汉人骊食其。
《史记·骊生陆贾列传》:“骊生食其者,陈留高阳人也。
好读书,家贫落魄,无以为衣食业,为里监门吏。
然县中贤豪不敢役,县中皆谓之狂生。
……沛公至高阳传舍,使人召骊生。
骊生至,入谒,沛公方倨床使两女子洗足,而见骊生。
骊生入,则长揖不拜。
”骊生尝自称高阳酒徒。
隆准:高鼻子。
隆准公:指刘邦。
《史记·高祖本纪》:“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
”趋风:疾行如风前来迎接。
《史记·骊生陆贾列传》载:楚、汉在荥阳、成皋一带相持,骊生建议刘邦联齐孤立项羽。
他受命到齐国游说,齐王田广表示愿以所辖七十余城归汉。
入门不拜逞雄辩,两女辍洗来趋风。
东下齐城七十二,指挥楚汉如旋蓬。
旋蓬:在空中飘旋的蓬草。
狂客:指骊食其。
狂客落魄尚如此,何况壮士当群雄!
我欲攀龙见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
攀龙:《后汉书·光武帝纪》:耿纯对刘秀说:“天下士大夫所以跟随大王南征北战,本来是希望攀龙鳞,附凤翼,以成就功名。
”后人因以攀龙附凤比喻依附帝王建立功业。
雷公:传说中的雷神。
砰訇:形容声音宏大。
帝旁投壶多玉女,三时大笑开电光,倏烁晦冥起风雨。
帝旁投壶多玉女:《神异经·东荒经》载:东王公常与一玉女玩投壶的游戏,每次投一千二百支,不中则天为之笑。
天笑时,流火闪耀,即为闪电。
三时:早、午、晚。
倏烁:电光闪耀。
晦冥:昏暗。
这两句暗指皇帝整天寻欢作乐,权奸和宦官弄权,朝廷政令无常。
阊阖九门不可通,以额扣关阍者怒。
阊阖:神话中的天门。
阍者:看守天门的人。
《离骚》:“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
”这两句指唐玄宗昏庸无道,宠信奸佞,使有才能的人报国无门。
白日不照我精诚,杞国无事忧天倾。
杞国无事忧天倾:《列子·天瑞》:“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二句意谓皇帝不理解我,还以为我是杞人忧天。
此自嘲之意。
猰貐磨牙竞人肉,驺虞不折生草茎。
猰貐:古代神话中一种吃人的野兽。
这里比喻阴险凶恶的人物。
竞人肉:争吃人肉。
驺虞:古代神话中一种仁兽,白质黑纹,不伤人畜,不践踏生草。
这里李白以驺虞自比,表示不与奸人同流合污。
手接飞猱搏雕虎,侧足焦原未言苦。
接:搏斗。
飞揉、雕虎:比喻凶险之人。
焦原:传说春秋时莒国有一块约五十步方圆的大石,名叫焦原,下有百丈深渊,只有无畏的人才敢站上去。
智者可卷愚者豪,世人见我轻鸿毛。
智者二句:智者可忍一时之屈,而愚者只知一味骄横。
世俗人看不起我。
力排南山三壮士,齐相杀之费二桃。
力排二句:《晏子春秋》内篇卷二《谏》下载:齐景公手下有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三勇士,皆力能搏虎,却不知礼义。
相国晏婴便向齐景公建议除掉他们。
他建议景公用两只桃子赏给有功之人。
于是三勇士争功,然后又各自羞愧自杀。
李白用此典意在讽刺当时权相李林甫陷害韦坚、李邕、裴敦复等大臣。
吴楚弄兵无剧孟,亚夫咍尔为徒劳。
吴楚句:汉景帝时,吴楚等七国诸侯王起兵反汉。
景帝派大将周亚夫领兵讨伐。
周到河南见到剧孟(著名侠士),高兴地说:吴楚叛汉,却不用剧孟,注定要失败。
咍尔:讥笑。
梁甫吟,声正悲。
张公两龙剑,神物合有时。
张公:指西晋张华。
据《晋书·张华传》载:西晋时丰城(今江西省丰城)县令雷焕掘地得双剑,即古代名剑干将和莫邪。
雷把干将送给张华,自己留下莫邪。
后来张华被杀,干将失落。
雷焕死后,他的儿子雷华有一天佩带着莫邪经过延平律(今福建南平市东),突然,剑从腰间跳进水中,与早已在水中的干将会合,化作两条蛟龙。
这两句用典,意谓总有一天自己会得到明君赏识。
风云感会起屠钓,大人臲屼当安之。
风云感会:即风云际会。
古人认为云从龙,风从虎,常以风云际会形容君臣相得,成就大业。
大人:有才干的人。
□(左山右皃)屼:不安。
此指暂遇坎坷。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长啸梁甫吟,何时见阳春?
梁甫吟啊梁甫吟,自从诸葛亮唱响以来,多少志士吟颂过你,心中期盼着事业的春天。
长啸:吟唱。
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八十西来钓渭滨。
你知道周朝居住在棘津的姜太公吗?
七十岁的人了,清晨即起,边屠牛时边唱歌,为了做一番大事业,辞别故乡来到长安边的渭水河边,用直钩钓了十年鱼。
朝歌屠叟:指吕尚(即吕望、姜太公)。
《战国策·秦策三》:“臣(范雎)闻始时吕尚之遇文王也,身为渔父而钓于渭阳之滨耳。
”又《秦策五》:“太公望,齐之逐夫,朝歌之废屠。
”《韩诗外传》卷七:“吕望行年五十,卖食棘津,年七十屠于朝歌,九十乃为天子师,则遇文王也。
”又《韩诗外传》:“太公望……屠牛朝歌,赁于棘津,钓于磻溪,文王举而用之,封于齐。
” 宁羞白发照清水,逢时壮气思经纶。
清澈的河水映照着他的白发,刺痛了他的心。
经纶:《易经·屯卦》:“君子以经纶。
”经纶:喻治理国家。
广张三千六百钓,风期暗与文王亲。
当风云际会的时候,当文王来拜师的时候,那是气如东海,势比泰山,治国方略,那是一套一套的。
三千六百钓:指吕尚在渭河边垂钓十年,共三千六百日。
风期:风度和谋略。
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
小人们,别小看我现在普通人一个,机会来临,小猫也变大老虎!
大贤:指吕尚。
虎变:《易经·革卦》九五:“大人虎变。
”喻大人物行为变化莫测,骤然得志,非常人所能料。
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揖山东隆准公。
你知道秦末汉初居住高阳的酒鬼俪食其吗?
六十多岁了,草莽出身,见了刘邦硬是不跪拜,做个长揖就算给足面子了!
高阳酒徒:西汉人骊食其。
《史记·骊生陆贾列传》:“骊生食其者,陈留高阳人也。
好读书,家贫落魄,无以为衣食业,为里监门吏。
然县中贤豪不敢役,县中皆谓之狂生。
……沛公至高阳传舍,使人召骊生。
骊生至,入谒,沛公方倨床使两女子洗足,而见骊生。
骊生入,则长揖不拜。
”骊生尝自称高阳酒徒。
隆准:高鼻子。
隆准公:指刘邦。
《史记·高祖本纪》:“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
”趋风:疾行如风前来迎接。
《史记·骊生陆贾列传》载:楚、汉在荥阳、成皋一带相持,骊生建议刘邦联齐孤立项羽。
他受命到齐国游说,齐王田广表示愿以所辖七十余城归汉。
入门不拜逞雄辩,两女辍洗来趋风。
一阵雄辩就折服了他,让刘邦立即停止洗脚,马上放弃美女的按摩!
改为洗耳恭听了。
东下齐城七十二,指挥楚汉如旋蓬。
你看他就凭三寸不烂之舌,就攻下了齐国七十二座城市。
把刘邦和项羽玩得象呼啦圈一样的转啊转!
旋蓬:在空中飘旋的蓬草。
狂客:指骊食其。
狂客落魄尚如此,何况壮士当群雄!
你看看,他那样的落泊之知识分子还云开雾散大干了一番,何况我身强力壮,智勇双全!
我欲攀龙见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
我胸有治国大略,我必须为国家担忧,我想见皇上!
可是皇上在干什么呢?
鼓声敲得震天响。
攀龙:《后汉书·光武帝纪》:耿纯对刘秀说:“天下士大夫所以跟随大王南征北战,本来是希望攀龙鳞,附凤翼,以成就功名。
”后人因以攀龙附凤比喻依附帝王建立功业。
雷公:传说中的雷神。
砰訇:形容声音宏大。
帝旁投壶多玉女,三时大笑开电光,倏烁晦冥起风雨。
皇上和宫女贵妃们做投壶的游戏忙又忙!
一脸的牙齿笑得多灿烂。
可是宫墙外已经危机四起,安禄山准备反叛,这些事情皇上你知道吗?
帝旁投壶多玉女:《神异经·东荒经》载:东王公常与一玉女玩投壶的游戏,每次投一千二百支,不中则天为之笑。
天笑时,流火闪耀,即为闪电。
三时:早、午、晚。
倏烁:电光闪耀。
晦冥:昏暗。
这两句暗指皇帝整天寻欢作乐,权奸和宦官弄权,朝廷政令无常。
阊阖九门不可通,以额扣关阍者怒。
可是你周围的人却不容许我警告你,还责怪我打扰了你的雅兴。
说我是杞国之人无事担忧天倾塌。
阊阖:神话中的天门。
阍者:看守天门的人。
《离骚》:“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
”这两句指唐玄宗昏庸无道,宠信奸佞,使有才能的人报国无门。
白日不照我精诚,杞国无事忧天倾。
白日啊,你整天被乌云蒙蔽着啊,你怎么可以照到我忠诚忧国的心肠?
杞国无事忧天倾:《列子·天瑞》:“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二句意谓皇帝不理解我,还以为我是杞人忧天。
此自嘲之意。
猰貐磨牙竞人肉,驺虞不折生草茎。
现在各地的军阀官僚一个个如同吃人的野兽——猰貐,阴险残暴。
我却是驺虞样的猛虎,羞与合流。
猰貐:古代神话中一种吃人的野兽。
这里比喻阴险凶恶的人物。
竞人肉:争吃人肉。
驺虞:古代神话中一种仁兽,白质黑纹,不伤人畜,不践踏生草。
这里李白以驺虞自比,表示不与奸人同流合污。
手接飞猱搏雕虎,侧足焦原未言苦。
目前形势危险如同焦原——周围深渊高千丈而方圆才几十米。
接:搏斗。
飞揉、雕虎:比喻凶险之人。
焦原:传说春秋时莒国有一块约五十步方圆的大石,名叫焦原,下有百丈深渊,只有无畏的人才敢站上去。
智者可卷愚者豪,世人见我轻鸿毛。
我却可以象姜太公和俪食其一样,斡旋处置游刃有余。
智者二句:智者可忍一时之屈,而愚者只知一味骄横。
世俗人看不起我。
力排南山三壮士,齐相杀之费二桃。
别看他们力可拔山的外表,我要去除他们却只需要两三个桃子,知道晏婴杀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等三人的故事吗?
其关键是要利用他们之间的矛盾,别硬碰硬的乱整。
力排二句:《晏子春秋》内篇卷二《谏》下载:齐景公手下有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三勇士,皆力能搏虎,却不知礼义。
相国晏婴便向齐景公建议除掉他们。
他建议景公用两只桃子赏给有功之人。
于是三勇士争功,然后又各自羞愧自杀。
李白用此典意在讽刺当时权相李林甫陷害韦坚、李邕、裴敦复等大臣。
吴楚弄兵无剧孟,亚夫咍尔为徒劳。
我可是去探过安禄山的虚实,他手下根本没有象剧孟一样的智谋之士,匹夫一个,根本成不了什么大事。
吴楚句:汉景帝时,吴楚等七国诸侯王起兵反汉。
景帝派大将周亚夫领兵讨伐。
周到河南见到剧孟(著名侠士),高兴地说:吴楚叛汉,却不用剧孟,注定要失败。
咍尔:讥笑。
梁甫吟,声正悲。
梁甫吟啊梁甫吟,心事重啊声音悲。
张公两龙剑,神物合有时。
古之名剑——干将和莫邪什么时候可以相合呢?
张公:指西晋张华。
据《晋书·张华传》载:西晋时丰城(今江西省丰城)县令雷焕掘地得双剑,即古代名剑干将和莫邪。
雷把干将送给张华,自己留下莫邪。
后来张华被杀,干将失落。
雷焕死后,他的儿子雷华有一天佩带着莫邪经过延平律(今福建南平市东),突然,剑从腰间跳进水中,与早已在水中的干将会合,化作两条蛟龙。
这两句用典,意谓总有一天自己会得到明君赏识。
风云感会起屠钓,大人臲屼当安之。
那时候就会天下无敌,我什么时候才可以与皇上风云际会呢?
那时候天下将平安无事。
等待吧,安心地等待,等待最好的时机!
风云感会:即风云际会。
古人认为云从龙,风从虎,常以风云际会形容君臣相得,成就大业。
大人:有才干的人。
□(左山右皃)屼:不安。
此指暂遇坎坷。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长啸梁甫吟,何时见阳春?
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八十西来钓渭滨。
宁羞白发照清水,逢时壮气思经纶。
广张三千六百钓,风期暗与文王亲。
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
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揖山东隆准公。
入门不拜逞雄辩,两女辍洗来趋风。
东下齐城七十二,指挥楚汉如旋蓬。
狂客落魄尚如此,何况壮士当群雄!
我欲攀龙见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
帝旁投壶多玉女,三时大笑开电光,倏烁晦冥起风雨。
阊阖九门不可通,以额扣关阍者怒。
白日不照我精诚,杞国无事忧天倾。
猰貐磨牙竞人肉,驺虞不折生草茎。
手接飞猱搏雕虎,侧足焦原未言苦。
智者可卷愚者豪,世人见我轻鸿毛。
力排南山三壮士,齐相杀之费二桃。
吴楚弄兵无剧孟,亚夫咍尔为徒劳。
梁甫吟,声正悲。
张公两龙剑,神物合有时。
风云感会起屠钓,大人臲屼当安之。
李白这首也有“力排南山三壮士,齐相杀之费二桃”之句,显然是袭用了诸葛亮那首的立意。
诗大概写在李白“赐金放还”,刚离开长安之后。
诗中抒写遭受挫折以后的痛苦和对理想的期待,气势奔放,感情炽热,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开头两句:“长啸梁甫吟,何时见阳春?
”“长啸”是比高歌更为凄厉激越的感情抒发。
诗一上来就单刀直入,显示诗人此时心情极不平静,为全诗定下了感情的基调。
宋玉《九辩》中有“恐溘死而不得见乎阳春”之句,故“见阳春”有从埋没中得到重用、从压抑中得以施展抱负的意思。
以下诗句,全是由此生发。
接着,连用两组“君不见”提出两个历史故事。
一是说西周吕望(即姜太公)长期埋没民间,五十岁在棘津当小贩,七十岁在朝歌当屠夫,八十岁时还垂钓于渭水之滨,钓了十年(每天一钓,十年共三千六百钓),才得遇文王,遂展平生之志。
一是说秦末的郦食其,刘邦原把他当作一个平常儒生,看不起他,但这位自称“高阳酒徒”的儒生,不仅凭雄辩使刘邦改变了态度,以后还说服齐王率七十二城降汉,成为楚汉相争中的风云人物。
诗人引用这两个历史故事,实际上寄寓着自己的理想与抱负:“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平常人”,“狂客落魄尚如此,何况壮士当群雄”。
他不相信自己会长期沦落,毫无作为。
诗人对前途有着坚定的信念,所以这里声调高亢昂扬,语言节奏也较爽利明快,中间虽曾换过一次韵,但都押平声韵,语气还是舒展平坦的。
自“我欲攀龙见明主”句起,诗人一下子从乐观陷入了痛苦。
加上改用了仄声韵,语气拗怒急促,更使人感到犹如一阵凄风急雨劈面打来。
这一段写法上很象屈原的《离骚》,诗人使自己置身于惝恍迷离、奇幻多变的神话境界中,通过描写奇特的遭遇来反映对现实生活的感受。
你看,他为了求见“明主”,依附着夭矫的飞龙来到天上。
可是,凶恶的雷公擂起天鼓,用震耳欲聋的鼓声来恐吓他,他想求见的那位“明主”,也只顾同一班女宠作投壶的游戏。
他们高兴得大笑时天上闪现出耀眼的电光,一时恼怒又使天地昏暗,风雨交加。
尽管如此,诗人还是不顾一切以额叩关,冒死求见。
不料竟触怒了守卫天门的阍者。
在这段描写中,诗人的感情表现得那么强烈,就象浩荡江水从宽广的河床突然进入峡谷险滩一样,旋涡四起,奔腾湍急,不可抑止。
诗人在天国的遭遇,实际上就是在现实生活中的遭遇,他借助于幻设的神话境界,尽情倾诉了胸中的忿懑与不平。
自“白日不照吾精诚”以下十二句又另作一段,在这段中,诗人通过各种典故或明或暗地抒写了内心的忧虑和痛苦,并激烈地抨击了现实生活中的不合理现象:上皇不能体察我对国家的一片精诚,反说我是“杞人忧天”。
权奸们象恶兽猰?那样磨牙厉齿残害人民,而诗人的理想则是以仁政治天下。
他自信有足够的才能和勇气去整顿乾坤,就象古代能用左手接飞猱、右手搏雕虎的勇士那样,虽置身于危险的焦原仍不以为苦。
诗意象是宕起,可是马上又重重地跌了下来。
在现实的生活中,只有庸碌之辈可以趾高气扬,真有才能的人反而只能收起自己的聪明才智,世人就把我看得轻如鸿毛。
古代齐国三个力能排山的勇士被相国晏子设计害死,可见有才能的人往往受到猜疑。
明明有剧孟这样的能人而摒弃不用,国家的前途真是不堪设想了。
这一段行文的显著特点是句子的排列突破了常规。
如果要求意思连贯,那么“手接飞猱”两句之后,应接写“力排南山”两句,“智者可卷”两句之后,应接写“吴楚弄兵”两句。
可是诗人却故意把它们作上下错落的排列,避免了平铺直叙。
诗人那股汹涌而来的感情激流,至此一波三折,成迂回盘旋之势,更显得恣肆奇横,笔力雄健。
这段的语气节奏也随着感情发展而跌宕起伏,忽而急促,忽而舒展,忽而押平声韵,忽而换仄声韵,短短十二句竟三易其韵,极尽变化之能事。
最后一段开头,“梁甫吟,声正悲”,直接呼应篇首两句,语气沉痛而悲怆。
突然,诗人又笔锋一折,“张公两龙剑”以下四句仍是信心百倍地回答了“何时见阳春”这一设问。
诗人确信,正如干将、莫邪二剑不会久没尘土,我同“明主”一时为小人阻隔,终当有会合之时。
既然做过屠夫和钓徒的吕望最后仍能际会风云,建立功勋,那自己也就应该安时俟命,等待风云感会的一天到来。
饱经挫折的诗人虽然沉浸在迷惘和痛苦之中,却仍在用各种办法自我慰藉,始终没有放弃对理想的追求。
写长篇歌行最忌呆滞平板,这首诗最大的艺术特色正在于布局奇特,变化莫测。
它通篇用典,但表现手法却不时变换。
吕望和郦食其两个故事是正面描写,起“以古为鉴”的作用,接着借助于种种神话故事,寄寓自己的痛苦遭遇,第三段则把几个不相连属的典故交织在一起,正如清人沈德潜说的“后半拉杂使事,而不见其迹”,因而诗的意境显得奇幻多姿,错落有致:它时而和风丽日,春意盎然,时而浊浪翻滚,险象纷呈;
时而语浅意深,明白如话,时而杳冥惝恍,深不可测。
加上语言节奏的不断变化起伏,诗人强烈而又复杂的思想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望木瓜山 文翻注译赏
早起见日出,暮见栖鸟还。
客心自酸楚,况对木瓜山。
早起见日出,暮见栖鸟还。
早晨起来看见太阳升起,傍晚时分看见归鸟还巢。
客心自酸楚,况对木瓜山。
身在异乡内心本已酸楚,何况还面对着木瓜山。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 .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795 .
早起见日出,暮见栖(qī)鸟还。
客心自酸楚,况对木瓜山。
木瓜山:在贵阳县木瓜铺。
木瓜:蔷薇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果实长椭圆形,其味酸。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 .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795 .
早起见日出,暮见栖(qī)鸟还。
早晨起来看见太阳升起,傍晚时分看见归鸟还巢。
客心自酸楚,况对木瓜山。
身在异乡内心本已酸楚,何况还面对着木瓜山。
木瓜山:在贵阳县木瓜铺。
木瓜:蔷薇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果实长椭圆形,其味酸。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 .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795 .
早起见日出,暮见栖鸟还。
客心自酸楚,况对木瓜山。
“早起见日出,暮见栖鸟还”运用铺叙手法,描绘出一幅早见蒸蒸日出、晚见归鸟还巣的忧伤感怀图,诗人触景生情:见日出,见栖鸟,不见众鸟,不见孤云,表达出诗人无可奈何的孤寂心声。
正如白居易《夜雨》:“我有所感人,隔在远远乡。
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的无限向往和百结愁肠。
“客心自酸楚,况对木瓜山”写诗人客居他乡,内心本已酸楚,再看到木瓜山,想起酸涩的木瓜,心中就更酸了。
“客心”、“酸楚”是诗歌中的意境情感,“木瓜山”,是诗歌中的形象事物。
这三个诗词,有清晰有模糊,有实体有虚象,有眼里的更有心中感悟的,使得诗歌的语言凝练,渲染氛围,加深诗人客居酸楚之感。
此诗语极平常,而意甚含蓄,字字辛酸。
诗人触景生情:早见蒸蒸日出,而悲自已穷途潦倒,想要过神仙那样的无拘无束的生活,然而真当他处于寂寞境地的时候,又难免生出许多忧伤和悲愁。
晚见归鸟还巣,而悲自已去国离乡,看透了现实世界的混沌,想起各种人情世故,更增一份凄楚。
木瓜味酸苦,诗人望见木瓜山而感怀身世,感触漂泊生活的孤寂,内心倍感酸楚,流露出李白忧伤悲愁的情感。
参考资料: 1、 常秀峰 .李白在安徽 :安徽人民出版社 ,1980年09月第1版 :181-182 .
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文翻注译赏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
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
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
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
我寄宿在五松山下的农家,心中感到十分苦闷而孤单。
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
农家秋来的劳作更加蒙忙,邻家的女子整夜在舂米,不怕秋夜的清寒。
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
房主荀媪给我端来菰米饭,盛满像月光一样皎洁的素盘。
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这不禁使我惭愧地想起了接济韩信的漂母,一再辞谢而不敢进餐。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 .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814-815 . 2、 裴 斐 .李白诗歌赏析集 .成都 :巴蜀书社 ,1988 :384-386 .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
五松山:在今安徽省铜陵市南。
媪(ǎo):老妇人。
寂寥:(内心)冷落孤寂。
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
秋作:秋收劳动。
田家:农家。
秋作:秋天的劳作。
苦:劳动的辛苦,心中的悲苦。
夜舂寒:夜间舂米寒冷。
舂:将谷物或药倒进器具进行捣碎破壳。
此句中“寒”与上句“苦”,既指农家劳动辛苦,亦指家境贫寒。
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
跪进:古人席地而坐,上半身挺直,坐在足跟上。
雕胡饭:即菰米饭。
雕胡:就是“菰”,俗称茭白,生在水中,秋天结实,叫菰米,可以做饭,古人当做美餐。
素盘:白色的盘子。
一说是素菜盘。
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惭:惭愧。
漂母:在水边漂洗丝絮的妇人。
《史记·淮阴侯列传》载:汉时韩信少时穷困,在淮阴城下钓鱼,一洗衣老妇见他饥饿,便给他饭吃。
后来韩信助刘邦平定天下,功高封楚王,以千金报答漂母。
此诗以漂母比荀媪。
三谢:多次推托。
不能餐:惭愧得吃不下。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 .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814-815 . 2、 裴 斐 .李白诗歌赏析集 .成都 :巴蜀书社 ,1988 :384-386 .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
我寄宿在五松山下的农家,心中感到十分苦闷而孤单。
五松山:在今安徽省铜陵市南。
媪(ǎo):老妇人。
寂寥:(内心)冷落孤寂。
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
农家秋来的劳作更加蒙忙,邻家的女子整夜在舂米,不怕秋夜的清寒。
秋作:秋收劳动。
田家:农家。
秋作:秋天的劳作。
苦:劳动的辛苦,心中的悲苦。
夜舂寒:夜间舂米寒冷。
舂:将谷物或药倒进器具进行捣碎破壳。
此句中“寒”与上句“苦”,既指农家劳动辛苦,亦指家境贫寒。
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
房主荀媪给我端来菰米饭,盛满像月光一样皎洁的素盘。
跪进:古人席地而坐,上半身挺直,坐在足跟上。
雕胡饭:即菰米饭。
雕胡:就是“菰”,俗称茭白,生在水中,秋天结实,叫菰米,可以做饭,古人当做美餐。
素盘:白色的盘子。
一说是素菜盘。
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这不禁使我惭愧地想起了接济韩信的漂母,一再辞谢而不敢进餐。
惭:惭愧。
漂母:在水边漂洗丝絮的妇人。
《史记·淮阴侯列传》载:汉时韩信少时穷困,在淮阴城下钓鱼,一洗衣老妇见他饥饿,便给他饭吃。
后来韩信助刘邦平定天下,功高封楚王,以千金报答漂母。
此诗以漂母比荀媪。
三谢:多次推托。
不能餐:惭愧得吃不下。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 .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814-815 . 2、 裴 斐 .李白诗歌赏析集 .成都 :巴蜀书社 ,1988 :384-386 .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
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
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
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五松山下住着一位姓荀的农民妇女。
一天晚上李白借宿在她家,受到主人诚挚的款待。
这首诗就是写诗人当时的心情。
开头两句“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写出诗人寂寞的情怀。
这偏僻的山村里没有什么可以引起他欢乐的事情,他所接触的都是农民的艰辛和困苦。
这就是三四句所写的:“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
”秋作,是秋天的劳作。
“田家秋作苦”的“苦”字,不仅指劳动的辛苦,还指心中的悲苦。
秋收季节,本来应该是欢乐的,可是在繁重赋税压迫下的农民竟没有一点欢笑。
农民白天收割,晚上舂米,邻家妇女舂米的声音,从墙外传来,一声一声,显得十分凄凉。
这个“寒”字,十分耐人寻味。
它既是形容舂米声音的凄凉,也是推想邻女身上的寒冷。
五六句写到主人荀媪:“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
”古人席地而坐,屈膝坐在脚跟上,上半身挺直,叫跪坐。
因为李白吃饭时是跪坐在那里,所以荀媪将饭端来时也跪下身子呈进给他。
“雕胡”,就是“菰”,俗称茭白,生在水中,秋天结实,叫菰米,可以做饭,古人当做美餐。
姓荀的女主人特地做了雕胡饭,是对诗人的热情款待。
“月光明素盘”,是对荀媪手中盛饭的盘子突出地加以描写。
盘子是白的,菰米也是白的,在月光的照射下,这盘菰米饭就像一盘珍珠一样地耀目。
在那样艰苦的山村里,主人端出这盘雕胡饭,诗人被深深地感动了,最后两句说:“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漂母”用西汉淮阴侯韩信的典故。
这里的漂母指荀媪。
荀媪这样诚恳地款待李白,使他很过意不去,又无法报答她,更感到受之有愧。
李白再三地推辞致谢,实在不忍心享用她的这一顿美餐。
李白的性格本来是很高傲的,他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常常“一醉累月轻王侯”,在王公大人面前是那样地桀骜不驯。
可是,对一个普通的山村妇女却是如此谦恭,如此诚挚,充分显示了李白的可贵品质。
李白的诗以豪迈飘逸著称,但这首诗却没有一点纵放。
风格极为朴素自然。
诗人用平铺直叙的写法,像在叙述他夜宿山村的过程,谈他的亲切感受,语言清淡,不露雕琢痕迹而颇有情韵,是李白诗中别具一格之作。
参考资料: 1、 裴 斐 .李白诗歌赏析集 .成都 :巴蜀书社 ,1988 :384-386 . 2、 袁行霈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339-340 .
戏赠杜甫 文翻注译赏
饭颗山头逢杜甫,顶戴笠子日卓午。
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
饭颗山头逢杜甫,顶戴笠子日卓午。
至今记得,在饭颗山上遇到老朋友杜甫,头上戴着竹笠日头刚好是中午。
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
请问老兄自从分别以后为何如此消瘦?
恐怕都因为这一段岁月里作诗太费辛苦。
参考资料: 1、 刘开扬 周维扬 陈子健.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读 李白诗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09月第1版:217-218 2、 杨钟岫.唐诗译赏:重庆出版社,1983年12月第1版:56-57 3、 王志远等.禅诗今译百首.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1992:6-7
饭颗山头逢杜甫,顶戴笠子日卓午。
饭颗山:山名。
相传在长安一带。
“饭颗山头”一作“长乐坡前”。
长乐坡也在长安附近。
笠子:用竹箬或棕皮等编成的笠帽,用来御雨遮阳。
日卓午:指正午太阳当顶。
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
借问:请问的意思。
太瘦生:消瘦、瘦弱。
生为语助词,唐时习语。
总为:怕是为了。
作诗苦:杜甫曾自言:“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这里所指的正是杜甫一丝不苟的创作精神。
参考资料: 1、 刘开扬 周维扬 陈子健.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读 李白诗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09月第1版:217-218 2、 杨钟岫.唐诗译赏:重庆出版社,1983年12月第1版:56-57 3、 王志远等.禅诗今译百首.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1992:6-7
饭颗山头逢杜甫,顶戴笠子日卓午。
至今记得,在饭颗山上遇到老朋友杜甫,头上戴着竹笠日头刚好是中午。
饭颗山:山名。
相传在长安一带。
“饭颗山头”一作“长乐坡前”。
长乐坡也在长安附近。
笠子:用竹箬或棕皮等编成的笠帽,用来御雨遮阳。
日卓午:指正午太阳当顶。
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
请问老兄自从分别以后为何如此消瘦?
恐怕都因为这一段岁月里作诗太费辛苦。
借问:请问的意思。
太瘦生:消瘦、瘦弱。
生为语助词,唐时习语。
总为:怕是为了。
作诗苦:杜甫曾自言:“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这里所指的正是杜甫一丝不苟的创作精神。
参考资料: 1、 刘开扬 周维扬 陈子健.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读 李白诗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09月第1版:217-218 2、 杨钟岫.唐诗译赏:重庆出版社,1983年12月第1版:56-57 3、 王志远等.禅诗今译百首.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1992:6-7
饭颗山头逢杜甫,顶戴笠子日卓午。
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
《戏赠杜甫》是李白赠杜甫的诗。
李白和杜甫,这两位唐代大诗家,虽然在年龄上李大杜小,相差了十一岁,他们却成了忘年之交。
对诗歌艺术的狂热喜好和高深造诣,促使他们成为志同道合的知交,而共同的远大抱负、正义立场以及在政治上的失意境遇,更使他们情同骨肉,终身不逾。
这高尚的友情,和他们美妙的诗歌一样,垂诸千古。
在李白和杜甫的诗歌交往中,相互赠和很多。
李白的这首《戏赠杜甫》,引起过前人的误解,都出在这个“戏”字上。
郭沫者对此有过精辟的辨析。
自从唐人孟棨解说为李白讥笑杜甫作诗拘束之后,似乎成了定论。
郭沫若不然其说,是高明的见解。
郭对诗的末两句解释为李问杜答,信增亲切,不失为一说。
其实,“戏”字并不都是讥笑的含义,也可以解作“开玩笑”。
古人写诗题为“戏赠”,并不都是嘲弄,有许多都表示善意的玩笑语,而玩笑语之中,往往是些真情实话,倍觉亲切可爱。
此诗幽默诙谐,甚至滑稽梯突,类似于打油诗。
其实这并不是李白嘲讽杜甫作诗拘束迟缓,更不能说李白看不起杜甫。
《戏赠杜甫》是朋友间的游戏文字,谑而不虐,体现了李白对杜甫的知己和关爱。
一方面,杜甫“穷年忧黎元”,写作极认真,“语不惊人死不休”,正如宋人葛立方在《韵语阳秋》里说的那样,“杜诗思苦而语奇”(接下来的一句是“李诗思疾而语豪”)。
另一方面,他又仕途坎坷,穷困潦倒,可能营养不良。
李白显然了解这些,而自己的处境也不比他好,不过达观些,随便些,又大了十一岁。
因此,李白实际上是以此诗劝慰杜甫,诗歌当不了饭吃,不要为了写诗太苦了自己,太瘦了不好,要注意自己的健康。
而李白作诗比较洒脱,信口拈来即是诗,而杜甫作诗向来是苦费心思的,苦用心的结果在李白的眼里便成了身体消瘦的原因,这样不仅作诗苦的“苦”字有了着落,连太瘦生的“瘦”字也有了来历。
诗的后两句采用了一问一答的形式,新颖别致,给人以亲切之感。
这末两句,即使解作都是李白的话,也未尝不显痛切关怀之情。
要知道,李白也是专心致意于诗创作的,也一样“为作诗苦”。
共同的爱好,共同的习性,共同的甘苦,才有这共同理解的似是玩笑之话而实为肺腑之言,多么亲切感人!
李白是把人生的诗情揉得最好的人之一,从《戏赠杜甫》这首诗中可见一斑。
参考资料: 1、 杨钟岫.唐诗译赏:重庆出版社,1983年12月第1版:56-57 2、 王志远等.禅诗今译百首.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1992:6-7
战城南 文翻注译赏
去年战,桑干源,今年战,葱河道。
洗兵条支海上波,放马天山雪中草。
万里长征战,三军尽衰老。
匈奴以杀戮为耕作,古来唯见白骨黄沙田。
秦家筑城避胡处,汉家还有烽火燃。
烽火燃不息,征战无已时。
野战格斗死,败马号鸣向天悲。
乌鸢啄人肠,衔飞上挂枯树枝。
士卒涂草莽,将军空尔为。
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去年战,桑干源,今年战,葱河道。
去年在桑干源打仗,今年转战葱河河畔。
洗兵条支海上波,放马天山雪中草。
曾经在条支海中洗过兵器上的污秽,也在天山草原上牧放过疲惫的战马。
万里长征战,三军尽衰老。
这些年不断地万里奔驰南征北战,使我三军将士皆老于疆场。
匈奴以杀戮为耕作,古来唯见白骨黄沙田。
要知道匈奴是以杀戮为职业的,就像我们种庄稼一样。
在他们领域中的旷野里,自古以来就只能见到白骨和黄沙。
秦家筑城避胡处,汉家还有烽火燃。
秦朝的筑城备胡之处,汉朝依然有烽火在燃烧。
烽火燃不息,征战无已时。
从古至今,边疆上就烽火不息,征战没完没了。
野战格斗死,败马号鸣向天悲。
战土在野战的格斗中而死,败马在疆场上向天低徊悲鸣。
乌鸢啄人肠,衔飞上挂枯树枝。
乌鸦叼着死人的肠子,飞到枯树枝上啄食。
士卒涂草莽,将军空尔为。
士卒的鲜血涂红了野草,将军们在战争中也是空无所获。
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要知道兵者是凶器啊,圣人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用它的。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383 2、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1003-1004 3、 孙静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223-225
去年战,桑干源,今年战,葱河道。
桑干源:即桑干河,为今永定河之上游。
在今河北省西北部和山西省北部,源出山西管滓山。
唐时此地常与奚、契丹发生战事。
葱河道:葱河即葱岭河。
今有南北两河。
南名叶尔羌河,北名喀什噶尔河。
俱在新疆西南部。
发源于帕米尔高原,为塔里木河支流。
洗兵条支海上波,放马天山雪中草。
洗兵:指战斗结束后,洗兵器。
条支:汉西域古国名。
在今伊拉克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之间。
此泛指西域。
天山:一名白山。
春夏有雪,出好木及金铁,匈奴谓之天山。
过之皆下马拜。
在今新疆境内北部。
万里长征战,三军尽衰老。
匈奴以杀戮为耕作,古来唯见白骨黄沙田。
秦家筑城避胡处,汉家还有烽火燃。
秦家筑城:指秦始皇筑长城以防匈奴。
避:一作“备”。
汉家烽火:《后汉书·光武帝纪》:“骠骑大将军杜茂将众郡施刑屯北边,筑亭候,修烽燧。
”李贤注:“边方告警,作高土台,台上作桔槔,桔槔头上有笼。
中置薪草,有寇即举火燃之以相告,曰烽;
又多积薪,寇至即燔之以望其烟,曰燧。
昼则燔燧,夜乃举烽。
” 烽火燃不息,征战无已时。
野战格斗死,败马号鸣向天悲。
乌鸢啄人肠,衔飞上挂枯树枝。
上挂枯树枝:一作“衔飞上枯枝”。
士卒涂草莽,将军空尔为。
空尔为:即一无所获。
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383 2、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1003-1004 3、 孙静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223-225
去年战,桑干源,今年战,葱河道。
去年在桑干源打仗,今年转战葱河河畔。
桑干源:即桑干河,为今永定河之上游。
在今河北省西北部和山西省北部,源出山西管滓山。
唐时此地常与奚、契丹发生战事。
葱河道:葱河即葱岭河。
今有南北两河。
南名叶尔羌河,北名喀什噶尔河。
俱在新疆西南部。
发源于帕米尔高原,为塔里木河支流。
洗兵条支海上波,放马天山雪中草。
曾经在条支海中洗过兵器上的污秽,也在天山草原上牧放过疲惫的战马。
洗兵:指战斗结束后,洗兵器。
条支:汉西域古国名。
在今伊拉克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之间。
此泛指西域。
天山:一名白山。
春夏有雪,出好木及金铁,匈奴谓之天山。
过之皆下马拜。
在今新疆境内北部。
万里长征战,三军尽衰老。
这些年不断地万里奔驰南征北战,使我三军将士皆老于疆场。
匈奴以杀戮(lù)为耕作,古来唯见白骨黄沙田。
要知道匈奴是以杀戮为职业的,就像我们种庄稼一样。
在他们领域中的旷野里,自古以来就只能见到白骨和黄沙。
秦家筑城避胡处,汉家还有烽(fēng)火燃。
秦朝的筑城备胡之处,汉朝依然有烽火在燃烧。
秦家筑城:指秦始皇筑长城以防匈奴。
避:一作“备”。
汉家烽火:《后汉书·光武帝纪》:“骠骑大将军杜茂将众郡施刑屯北边,筑亭候,修烽燧。
”李贤注:“边方告警,作高土台,台上作桔槔,桔槔头上有笼。
中置薪草,有寇即举火燃之以相告,曰烽;
又多积薪,寇至即燔之以望其烟,曰燧。
昼则燔燧,夜乃举烽。
” 烽火燃不息,征战无已时。
从古至今,边疆上就烽火不息,征战没完没了。
野战格斗死,败马号鸣向天悲。
战土在野战的格斗中而死,败马在疆场上向天低徊悲鸣。
乌鸢(yuān)啄人肠,衔(xián)飞上挂枯树枝。
乌鸦叼着死人的肠子,飞到枯树枝上啄食。
上挂枯树枝:一作“衔飞上枯枝”。
士卒涂草莽,将军空尔为。
士卒的鲜血涂红了野草,将军们在战争中也是空无所获。
空尔为:即一无所获。
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要知道兵者是凶器啊,圣人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用它的。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383 2、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1003-1004 3、 孙静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223-225
去年战,桑干源,今年战,葱河道。
洗兵条支海上波,放马天山雪中草。
万里长征战,三军尽衰老。
匈奴以杀戮为耕作,古来唯见白骨黄沙田。
秦家筑城避胡处,汉家还有烽火燃。
烽火燃不息,征战无已时。
野战格斗死,败马号鸣向天悲。
乌鸢啄人肠,衔飞上挂枯树枝。
士卒涂草莽,将军空尔为。
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这首诗用的是汉代乐府诗的题目,有意学习乐府诗的传统,但比汉代那首《战城南》写得更形象,更深刻。
这首诗是抨击封建统治者穷兵黩武的。
“桑干”、“葱河”、“条支”、“天山”都是边疆地名。
整首诗大体可分为三段和一个结语。
第一段共八句,先从征伐的频繁和广远方面落笔。
前四句写征伐的频繁。
以两组对称的句式出现,不仅音韵铿锵,而且诗句复沓的重叠和鲜明的对举,给人以东征西讨、转旆不息的强烈印象,有力地表达了主题。
“洗兵”二句写征行的广远。
左思《魏都赋》描写曹操讨灭群雄、威震寰宇的气势时说:“洗兵海岛,刷马江洲。
”此二句用其意。
洗兵,洗去兵器上的污秽;
放马,牧放战马,在条支海上洗兵,天山草中牧马,其征行之广远自见。
由战伐频繁进至征行广远,境界扩大了,内容更深厚了,是善于铺排点染的笔墨。
“万里”二句是此段的结语。
“万里长征战”,是征伐频繁和广远的总括,“三军尽衰老”是长年远征的必然结果,广大士兵在无谓的战争中耗尽了青春的年华和壮盛的精力。
有了前面的描写,这一声慨叹水到渠成,自然坚实,没有一点矫情的喧呶叫嚣之感。
“匈奴”以下六句是第二段,进一步从历史方面着墨。
如果说第一段从横的方面写,那么,这一段便是从纵的方面写。
西汉王褒《四子讲德论》说,匈奴“业在攻伐,事在射猎”,“其耒耜则弓矢鞍马,播种则扞弦掌拊,收秋则奔狐驰兔,获刈则颠倒殪仆。
”以耕作为喻,生动地刻画出匈奴人的生活与习性。
李白将这段妙文熔冶成“匈奴”两句诗。
耕作的结果会是禾黍盈畴,杀戮的结果却只能是白骨黄沙。
语浅意深,含蓄隽永。
并且很自然地引出“秦家”二句。
秦筑长城防御胡人的地方,汉时仍然烽火高举。
二句背后含有深刻的历史教训和诗人深邃的观察与认识,成为诗中警策之句。
没有正确的政策,争斗便不可能停息。
“烽火燃不息,征战无已时!
”这深沉的叹息是以丰富的历史事实为背景的。
“野战”以下六句为第三段,集中从战争的残酷性上揭露不义战争的罪恶。
“野战”二句着重勾画战场的悲凉气氛,“乌鸢”二句着重描写战场的凄惨景象,二者相互映发,交织成一幅色彩强烈的画面。
战马独存犹感不足,加以号鸣思主,更增强物在人亡的悲凄;
乌啄人肠犹以不足,又加以衔挂枯枝,更见出情景的残酷,都是带有夸张色彩的浓重的笔墨。
“士卒”二句以感叹结束此段。
士卒作了无谓的牺牲,将军也只能一无所获。
《六韬》说:“圣人号兵为凶器,不得已而用之。
”全诗以此语意作结,点明主题。
这一断语属于理语的范围,而非形象的描写。
运用不当,易生抽象之弊。
这里不同。
有了前三段的具体描写,这个断语是从历史和现实的惨痛经验中提炼出来,有画龙点睛之妙,使全诗意旨豁然。
有人怀疑这一句是批注语误入正文,可备一说,实际未必然。
这是一首叙事诗,却带有浓厚的抒情性,事与情交织成一片。
三段的末尾各以两句感叹语作结,每一段是叙事的一个自然段落,也是感情旋律的一个自然起伏。
事和情配合得如此和谐,使全诗具有鲜明的节奏感,有“一唱三叹”之妙。
汉《战城南》古辞主要是写战争的残酷,相当于李白这首诗的第三段。
李白不拘泥于古辞,从思想内容到艺术形式都表现出很大的创造性。
内容上发展出一、二两段,使战争性质一目了然,又以全诗结语表明自己的主张。
艺术上则揉合唐诗发展的成就,由质朴无华变为逸宕流美。
如古辞“水深激激,蒲苇冥冥。
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和“野死不葬乌可食,为我谓乌,且为客豪,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此诗锤炼为两组整齐的对称句,显得更加凝炼精工,更富有歌行奔放的气势,显示出李白的独特风格。
参考资料: 1、 孙静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223-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