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女词五首 文翻注译赏
送友人寻越中山水 文注
闻道稽山去,偏宜谢客才。
千岩泉洒落,万壑树萦回。
东海横秦望,西陵绕越台。
湖清霜镜晓,涛白雪山来。
八月枚乘笔,三吴张翰杯。
此中多逸兴,早晚向天台。
闻道稽山去,偏宜谢客才。
稽山:会稽山,在今浙江绍兴。
谢客:即谢灵运,浙江会稽人,东晋名将谢玄之孙,小名“客”,人称谢客。
千岩泉洒落,万壑树萦回。
东海横秦望,西陵绕越台。
湖清霜镜晓,涛白雪山来。
八月枚乘笔,三吴张翰杯。
枚乘:西汉辞赋家,古淮阴人。
因在七国叛乱前后两次上谏吴王而显名。
张翰:西晋文学家,吴郡吴县人。
齐王执政,辟为大司马东曹掾,见祸乱兴,以秋风起思鲈鱼为由辞官而归。
此中多逸兴,早晚向天台。
天台:天台山,在今浙江台州。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王右军 文注赏
右军本清真,潇洒出风尘。
山阴遇羽客,爱此好鹅宾。
扫素写道经,笔精妙入神。
书罢笼鹅去,何曾别主人。
右军本清真,潇洒出风尘。
右军:即晋朝王羲之。
因他曾任右将军,故称“王右军”。
本:原来,本来。
清真:纯洁质朴。
潇洒:洒脱,毫无拘束。
出:一本作“在”,超脱。
风尘:这里指污浊、纷扰的仕宦生活。
山阴遇羽客,爱此好鹅宾。
山阴:即今浙江绍兴。
遇:一本作“过”,不期而会。
羽客:亦称“羽士”。
羽,含有“飞升”的意思。
旧时因道士多求成仙飞升,故称道士为“羽士”。
要:通“邀”,中途相邀。
一本作“爱”。
好:喜爱。
鹅宾:鹅的宾客。
这里指王羲之。
扫素写道经,笔精妙入神。
扫素:素,白绢。
意为在白绢上飞快地书写。
道经:即“道德经”,“史记,老子列传”:“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
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
”西汉河上公作“老子章句”,分八十一章,前三十七章为“道经”,后四十四章为“德经”,合称为“道德经”。
笔精:笔的精魂,喻精通笔法。
这里指王羲之精湛的书法艺术。
入神:达到神妙的境界。
南朝梁武帝说:“王羲之书法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故历代宝之,永以为训。
”(“古今书人优劣评”)唐张怀瓘在“书断”中称王羲之的书法为“神品”。
书罢笼鹅去,何曾别主人。
罢:终。
笼鹅:把鹅装进笼里。
去:离开。
主人:指上句的羽客山阴道士。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右军本清真,潇洒出风尘。
山阴遇羽客,爱此好鹅宾。
扫素写道经,笔精妙入神。
书罢笼鹅去,何曾别主人。
本诗典出南朝宋虞和“论书表”:“羲之性好鹅。
山阴昙禳村有一道士,养好鹅十余。
右军清旦乘小艇故往,意大愿乐,乃告示求市易,道士不与,百方譬说不能得。
道士乃言性好‘道德’,久欲写河上公‘老子’,缣素早办,而无人能书。
府君若能自屈,书‘道德经“各两章,便合群以奉。
羲之便住半日,为写毕,笼鹅而归。
”诗人以简洁精炼的语言把上述故事诗化了,便于人们朗诵、歌唱。
从这首诗中,进一步说明了书法在晋代已成为一种令人神往的艺术品。
王羲之在当时已有很大的名气,墨迹已相当值钱。
这与诗人在“草书行歌”中说王羲之为“古来几许浪得名”是相矛盾的。
由此,“草书行歌”是否确系李白所写也可作为一个怀疑的佐证。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夜坐吟 文翻注译
冬夜夜寒觉夜长,沉吟久坐坐北堂。
冰合井泉月入闺,金缸青凝照悲啼。
金缸灭,啼转多。
掩妾泪,听君歌。
歌有声,妾有情。
情声合,两无违。
一语不入意,从君万曲梁尘飞。
冬夜夜寒觉夜长,沉吟久坐坐北堂。
寒冷的冬夜,觉得特别漫长。
一个女子久久地坐在北堂沉吟。
冰合井泉月入闺,金缸青凝照悲啼。
寒泉结冰,冷月入闺,一灯如豆。
发出清冷的寒光,缭着女子的满面泪痕。
金缸灭,啼转多。
掩妾泪,听君歌。
灯火忽被寒风吹灭,她更感凄凉,哭得更加悲切。
忽然听见了一个男子的歌声,她擦干了脸上的眼泪,停住了悲泣,专注地听着。
歌有声,妾有情。
情声合,两无违。
歌声有深意,妾心有深情,情与声相合,两情无违背。
一语不入意,从君万曲梁尘飞。
若有一言不合妾之意,任你余音绕梁歌万曲,也不动心。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384 2、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91-92
冬夜夜寒觉夜长,沉吟久坐坐北堂。
觉夜长:语出《古诗十九首》:“愁多知夜长。
”北堂:谓妇人居处。
《诗经·卫风·伯兮》孔颖达疏:“妇人所常处者,堂也。
……房半以北为堂。
堂者,房室所居之地。
” 冰合井泉月入闺,金缸青凝照悲啼。
冰合井泉:谓天寒井水结冰。
闺:女子住室。
金缸:铜制之灯盏。
《文选》班固《西都赋》:“金缸衔璧。
”吕延济注:“金缸,灯盏也。
”青凝:一作“凝明”,灯之青光凝止不动貌。
金缸灭,啼转多。
掩妾泪,听君歌。
金缸:一作“青缸”。
歌有声,妾有情。
情声合,两无违。
无违:没有违背。
一语不入意,从君万曲梁尘飞。
从:通“纵”。
梁尘飞:《太平御览》卷五七引刘向《别录》:“汉兴以来,善歌者鲁人虞公,发由清哀,盖动梁尘。
”《文选》陆机《拟古·东城一何高》:“一唱万夫叹,再唱梁尘飞。
”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384 2、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91-92
冬夜夜寒觉夜长,沉吟久坐坐北堂。
寒冷的冬夜,觉得特别漫长。
一个女子久久地坐在北堂沉吟。
觉夜长:语出《古诗十九首》:“愁多知夜长。
”北堂:谓妇人居处。
《诗经·卫风·伯兮》孔颖达疏:“妇人所常处者,堂也。
……房半以北为堂。
堂者,房室所居之地。
” 冰合井泉月入闺,金缸青凝照悲啼。
寒泉结冰,冷月入闺,一灯如豆。
发出清冷的寒光,缭着女子的满面泪痕。
冰合井泉:谓天寒井水结冰。
闺:女子住室。
金缸:铜制之灯盏。
《文选》班固《西都赋》:“金缸衔璧。
”吕延济注:“金缸,灯盏也。
”青凝:一作“凝明”,灯之青光凝止不动貌。
金缸灭,啼转多。
掩妾泪,听君歌。
灯火忽被寒风吹灭,她更感凄凉,哭得更加悲切。
忽然听见了一个男子的歌声,她擦干了脸上的眼泪,停住了悲泣,专注地听着。
金缸:一作“青缸”。
歌有声,妾有情。
情声合,两无违。
歌声有深意,妾心有深情,情与声相合,两情无违背。
无违:没有违背。
一语不入意,从君万曲梁尘飞。
若有一言不合妾之意,任你余音绕梁歌万曲,也不动心。
从:通“纵”。
梁尘飞:《太平御览》卷五七引刘向《别录》:“汉兴以来,善歌者鲁人虞公,发由清哀,盖动梁尘。
”《文选》陆机《拟古·东城一何高》:“一唱万夫叹,再唱梁尘飞。
”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384 2、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91-92
哭晁卿衡 文翻注译赏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日本友人晁衡卿,辞别长安回家乡,乘坐帆船远去东方回蓬莱群岛。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晁卿如同明月沉大海一去不返,思念你的心情如同苍白的云彩笼罩着云台山。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年12月版 :第118页 .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晁卿衡:即晁衡,日本人,原名阿倍仲麻吕(又作安陪仲麻吕),《旧唐书·东夷·日本国传》音译作仲满。
公元717年(日本灵龟二年,唐开元五年),来中国求学。
改姓名为朝衡。
朝通“晁”。
卿:尊称。
帝都:指唐朝京城长安。
蓬壶:指蓬莱、方壶,都是神话传说中东方大海上的仙山。
此指晁衡在东海中航行。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明月:喻品德高洁才华出众之士,一说是月明珠,此喻晁衡。
沉碧海:指溺死海中。
白云:据说有白云出自苍梧入大梁。
苍梧:本指九嶷山,此指传说中东北海中的郁州山(郁洲山)。
相传郁州山自苍梧飞来,故亦称苍梧(见《一统志》)。
此句意谓:悲愁的云雾笼罩着大海和苍梧山。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年12月版 :第118页 .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日本友人晁衡卿,辞别长安回家乡,乘坐帆船远去东方回蓬莱群岛。
晁卿衡:即晁衡,日本人,原名阿倍仲麻吕(又作安陪仲麻吕),《旧唐书·东夷·日本国传》音译作仲满。
公元717年(日本灵龟二年,唐开元五年),来中国求学。
改姓名为朝衡。
朝通“晁”。
卿:尊称。
帝都:指唐朝京城长安。
蓬壶:指蓬莱、方壶,都是神话传说中东方大海上的仙山。
此指晁衡在东海中航行。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晁卿如同明月沉大海一去不返,思念你的心情如同苍白的云彩笼罩着云台山。
明月:喻品德高洁才华出众之士,一说是月明珠,此喻晁衡。
沉碧海:指溺死海中。
白云:据说有白云出自苍梧入大梁。
苍梧:本指九嶷山,此指传说中东北海中的郁州山(郁洲山)。
相传郁州山自苍梧飞来,故亦称苍梧(见《一统志》)。
此句意谓:悲愁的云雾笼罩着大海和苍梧山。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年12月版 :第118页 .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一百八十四。
下面是中国屈原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常振国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诗的标题“哭”字,表现了诗人失去好友的悲痛和两人超越国籍的真挚感情,使诗歌笼罩着一层哀惋的气氛。
“日本晁卿辞帝都”,帝都即唐代京都长安,诗用赋的手法,一开头就直接点明人和事。
诗人回忆起不久前欢送晁衡返国时的盛况:唐玄宗亲自题诗相送,好友们也纷纷赠诗,表达美好的祝愿和殷切的希望。
晁衡也写诗答赠,抒发了惜别之情。
“征帆一片绕蓬壶”,紧承上句。
作者的思绪由近及远,凭借想象,揣度着晁衡在大海中航行的种种情景。
“征帆一片”写得真切传神。
船行驶在辽阔无际的大海上,随着风浪上下颠簸,时隐时现,远远望去,恰如一片树叶飘浮在水面。
“绕蓬壶”三字放在“征帆一片”之后更是微妙。
“蓬壶”即传说中的蓬莱仙岛,这里泛指海外三神山,以扣合晁衡归途中岛屿众多的特点,与“绕”字相应。
同时,“征帆一片”,飘泊远航,亦隐含了晁衡的即将遇难。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这两句,诗人运用比兴的手法,对晁衡作了高度评价,表达了他的无限怀念之情。
前一句暗指晁衡遇难,明月象征着晁衡品德的高洁,而晁衡的溺海身亡,就如同皓洁的明月沉沦于湛蓝的大海之中,含意深邃,艺术境界清丽幽婉,同上联中对征帆远航环境的描写结合起来,既显得自然而贴切,又令人无限惋惜和哀愁。
末句以景写情,寄兴深微。
苍梧,指郁洲山,据《一统志》,郁洲山在淮安府海州朐山东北海中。
晁衡的不幸遭遇,不仅使诗人悲痛万分,连天宇也好似愁容满面。
层层白色的愁云笼罩着海上的苍梧山,沉痛地哀悼晁衡的仙去。
诗人这里以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写白云的愁来表达自己的愁,使诗句更加迂曲含蓄,这就把悲剧的气氛渲染得更加浓厚,令人回味无穷。
诗忌浅而显。
李白在这首诗中,把友人逝去、自己极度悲痛的感情用优美的比喻和丰富的联想,表达得含蓄、丰富而又不落俗套,体现了非凡的艺术才能。
李白的诗歌素有清新自然、浪漫飘逸的特色,在这首短诗中,读者也能体味到他所特有的风格。
虽是悼诗,却是寄哀情于景物,借景物以抒哀情,显得自然而又潇洒。
李白用“明月”比喻晁衡品德非常纯净;
用“白云愁色”表明他对晁衡的仙去极度悲痛。
他与晁衡的友谊,不仅是盛唐文坛的佳话,也是中日两国人民友好交往历史的美好一页。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年12月版 :第363-363页 .
独漉篇 文注
独漉水中泥,水浊不见月。
不见月尚可,水深行人没。
越鸟从南来,胡鹰亦北渡。
我欲弯弓向天射,惜其中道失归路。
落叶别树,飘零随风。
客无所托,悲与此同。
罗帏舒卷,似有人开。
明月直入,无心可猜。
雄剑挂壁,时时龙鸣。
不断犀象,绣涩苔生。
国耻未雪,何由成名。
神鹰梦泽,不顾鸱鸢。
为君一击,鹏抟九天。
独漉水中泥,水浊不见月。
“独漉”四句:《独漉篇》古辞:“独漉独漉,水深泥浊。
泥浊尚可,水深杀我。
”李诗拟之,喻安禄山所统治下的人民,在水深火热之中。
漉:使水干涸之意。
独漉:亦为地名。
此乃双关语也。
不见月尚可,水深行人没。
越鸟从南来,胡鹰亦北渡。
“越鸟”四句:陈沆《诗比兴笺》云:“越鸟四句言(李)希言等处在南来,而璐兵亦欲北度。
中道相逢,本非仇敌,纵弯弓射杀之,亦止自伤其类,无济于我。
” 我欲弯弓向天射,惜其中道失归路。
落叶别树,飘零随风。
“落叶”四句:言自己无所依托,飘零之苦。
客无所托,悲与此同。
罗帏舒卷,似有人开。
“罗帷”四句:以明月之磊落光明,以自喻心迹也。
帏:帐子。
舒卷:屈伸开合,形容帷帘掀动的样子。
明月直入,无心可猜。
雄剑挂壁,时时龙鸣。
“雄剑”二句:以雄剑挂壁闲置,以喻己之不为所用也。
《太平御览》:“颛顼高阳氏有画影腾空剑。
若四方有兵,此剑飞赴,指其方则克,未用时在匣中,常如龙虎啸吟。
” 不断犀象,绣涩苔生。
断犀象:言剑之利也。
《文选》曹植《七启》:“步光之剑,华藻繁缛,陆断犀象,未足称隽。
”李周翰注:“言剑之利也,犀象之兽,其皮坚。
” 国耻未雪,何由成名。
国耻:指安禄山之乱。
神鹰梦泽,不顾鸱鸢。
“神鹰”四句:《太平广记》卷四六〇引《幽明录》:“楚文王好猎,有人献一鹰,王见其殊常,故为猎于云梦之泽。
毛群羽族,争噬共搏,此鹰瞪目,远瞻云际。
俄有一物,鲜白不辨,共鹰竦翮而升,矗若飞电。
须臾羽堕如雪,血洒如雨。
良久有一大鸟堕地而死。
度其两翅广数十里,喙边有黄。
众莫能知。
时有博物君子曰:‘此大鹏雏也。
’文王乃厚赏之。
”梦泽:古泽薮名,亦与云泽合称云梦泽。
鸱鸢:指凡鸟。
为君一击,鹏抟九天。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108-110 2、 潘啸龙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132-134 3、 裴 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234-239
登峨眉山 文翻注赏
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
周流试登览,绝怪安可悉?
青冥倚天开,彩错疑画出。
泠然紫霞赏,果得锦囊术。
云间吟琼箫,石上弄宝瑟。
平生有微尚,欢笑自此毕。
烟容如在颜,尘累忽相失。
倘逢骑羊子,携手凌白日。
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
蜀国有很多仙山,但都难以与绵邈的峨眉相匹敌。
周流试登览,绝怪安可悉?
试登此峨眉山周游观览,其绝特奇异的风光景致哪里能全部领略。
青冥倚天开,彩错疑画出。
青苍的山峰展列于天际,色彩斑烂如同出自画中。
泠然紫霞赏,果得锦囊术。
飘然登上峰顶赏玩紫霞,恰如真得到了修道成仙之术。
云间吟琼箫,石上弄宝瑟。
我在云间吹奏玉箫,在山石上弹起宝瑟。
平生有微尚,欢笑自此毕。
我平生素有修道学仙的愿望,自此以后将结束世俗之乐。
烟容如在颜,尘累忽相失。
我的脸上似已充满烟霞之气,尘世之牵累忽然间已消失。
倘逢骑羊子,携手凌白日。
倘若遇上仙人骑羊子,就与他相互携手凌跨白日。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 .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764-765 .
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
邈:渺茫绵远。
周流试登览,绝怪安可悉?
周流:周游。
绝怪:绝特怪异。
青冥倚天开,彩错疑画出。
青冥:青而暗昧的样子。
泠然紫霞赏,果得锦囊术。
泠然:轻举貌。
《文选·江淹〈杂体诗〉》:“冷然空中赏。
”锦囊术:成仙之术。
《汉武内传》载:汉武帝曾把西王母和上元夫人所传授的仙经放在紫锦囊中。
云间吟琼箫,石上弄宝瑟。
琼箫:即玉箫,箫的美你。
平生有微尚,欢笑自此毕。
微尚:指学道求仙之愿。
烟容如在颜,尘累忽相失。
烟容:古时以仙人托身云烟,因而称仙人为烟容。
此处烟容即指脸上的烟霞之气。
尘累:尘世之烦扰。
倘逢骑羊子,携手凌白日。
骑羊子:即葛由。
《列仙传》卷上:“葛由者。
羌人也。
周成王时,好刻木羊卖之。
一旦骑羊而入西蜀,蜀中王侯贵人追之上绥山。
山在峨眉山西南,高无极也。
随之者不复还,皆得仙道。
”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 .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764-765 .
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
周流试登览,绝怪安可悉?
青冥倚天开,彩错疑画出。
泠然紫霞赏,果得锦囊术。
云间吟琼箫,石上弄宝瑟。
平生有微尚,欢笑自此毕。
烟容如在颜,尘累忽相失。
倘逢骑羊子,携手凌白日。
此诗为五言古体,全篇十六句可分四段,每段四句。
用入声质韵,一韵到底。
四段的首句,皆用平声字作结,在音调上有振音激响的作用。
虽是一首五言古诗,但在结构层次上是非常严整的。
首段“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
周流试登览,绝怪安可悉?
”四句突出峨眉山在蜀中尤为名胜,无与伦比,为登览游山,伏下线索。
接着写初到名山、亲历奇景。
“周流”说登览游赏当遍及峨眉古迹名区。
“试登览”即初次登临。
“绝怪”指峨眉山岩壑幽深,群峰险怪,阴晴变化,景象万千。
“安可悉”极言峨眉山深邃,林泉胜迹,难以尽觅。
第二段首二句“青冥倚天开,彩错疑画出”具体写峨眉山之高峻磅礴,秀丽无俦,奇光异彩,分列杂陈。
让人感到一登峨眉山,顿入清境,仿佛置身于图画之中。
后二句“泠然紫霞赏,果得锦囊术”进一步写登山以后的感受。
言登临峨眉山,沉浸于丹霞翠霭之间,心与天和,似能参天地之奥秘,赏宇宙之奇观,得到了仙家的锦囊之术。
第三段“云间吟琼箫,石上弄宝瑟”接着描述诗人在这样的山光掩映,云霞飘拂的景象下面,欢快无极。
弄琼箫于云霄,响彻群峰;
弹宝瑟于石上,声动林泉。
怡情于物外,乃得偿平生之夙愿。
“平生有微尚,欢笑自此毕”说明诗人早已绝情荣利,不慕纷华,在漫游峨眉,饱览山光之际,快慰平生,欢情已偿。
末段前二句“烟容如在颜,尘累忽相失”:云烟万态,晴光霞影,呈于眉睫之前,大略指峨眉山顶的“佛光奇景”。
在晴光的折射之下,人影呈现于云影光环之间,不禁有羽化登仙之感,尘世百虑因而涤尽。
末二句“倘逢骑羊子,携手凌白日”。
“骑羊子”,指峨眉山传说中的仙人葛由,传说他骑着自己刻的木羊入山成仙。
诗人说:假如得遇骑羊子葛由,亦当与之携手仙去,上凌白日,辞谢人间。
陆文华《诗酒李太白》中说,此诗极写峨眉之雄奇无匹,真令人有人间仙境之感,这就难怪诗人会飘飘然有出世之思了。
他甚至幻想能遇到仙人葛由,跟着他登上绝顶,得到成仙。
当然,当时的李白实际上并不想出世,他有着远大的抱负,正想干一番经国济世的大业,峨眉奇景只是暂时淡化了他的现实功利心。
不过,由此也不难看出,名山之游对李白超功利审美情趣的形成有着不容低估的影响。
此诗写寻仙访道,虽然是受时代环境的影响,更多的则是李白追求纯真善美,反对虚伪丑恶的表现。
参考资料: 1、 裴 斐 .李白诗歌赏析集 .成都 :巴蜀书社 ,1988 :6-10 .
王昭君二首 文翻注译赏
秋登巴陵望洞庭 文翻注
清晨登巴陵,周览无不极。
明湖映天光,彻底见秋色。
秋色何苍然,际海俱澄鲜。
山青灭远树,水绿无寒烟。
来帆出江中,去鸟向日边。
风清长沙浦,山空云梦田。
瞻光惜颓发,阅水悲徂年。
北渚既荡漾,东流自潺湲。
郢人唱白雪,越女歌采莲。
听此更肠断,凭崖泪如泉。
清晨登巴陵,周览无不极。
清晨登上巴丘山,极目远眺,四方的景物无不尽收眼底。
明湖映天光,彻底见秋色。
湖面明净倒映着天光,湖水清澈见底可以映现秋色。
秋色何苍然,际海俱澄鲜。
秋天的物色多么苍茫,岸上与水色都明丽清朗。
山青灭远树,水绿无寒烟。
山色青翠掩映了远处的林木,水色碧绿没有清冷的烟气。
来帆出江中,去鸟向日边。
帆船轻漂,自江中向这里驶来,小鸟远去飞向日边。
风清长沙浦,山空云梦田。
长沙浦边秋风清朗,云梦田上霜迹已空。
瞻光惜颓发,阅水悲徂年。
观览秋光使人叹惜头发脱落,注目湖水流过又令人悲悯流年已逝。
北渚既荡漾,东流自潺湲。
北边的小洲随波荡漾,湖水向东潺潺而流。
郢人唱白雪,越女歌采莲。
郢人唱起《白雪》,江南美女歌唱《采莲曲》。
听此更肠断,凭崖泪如泉。
听到这些歌声更让人肠断,凭靠山崖泪如泉涌。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 .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788-789 .
清晨登巴陵,周览无不极。
巴陵:指巴陵郡(今湖南岳阳)的巴丘山。
巴丘山,位于岳阳南。
又名巴蛇冢。
传说后羿屠巴蛇于洞庭,蛇骨久积成丘,故得名。
周览:纵览,四面瞭望。
明湖映天光,彻底见秋色。
秋色何苍然,际海俱澄鲜。
际海:岸边与水中。
山青灭远树,水绿无寒烟。
来帆出江中,去鸟向日边。
风清长沙浦,山空云梦田。
长沙浦:指由长沙而入洞庭之湘水。
云梦:古代泽薮名,位于南郡华容县(今湖南潜江县)西南。
古云梦泽,跨江之南北,自岳州外,凡江夏、汉阳、沔阳、安陆、德安、荆州,皆其兼亘所及。
《艺文类聚》:宋玉《小言赋》曰:楚襄王登阳云之台,命诸大夫景差、唐勒、宋玉等并造《大言赋》。
赋毕,而宋玉受赏。
曰:有能为《小言赋》者,赐之云梦之田。
瞻光惜颓发,阅水悲徂年。
瞻光:瞻日月之光。
阅水:阅逝去之水。
徂年:流年、年华。
《后汉书·马援传》:徂年已流,壮情方勇。
北渚既荡漾,东流自潺湲。
渚:小洲,水中小块陆地。
潺湲:水流动貌。
《汉书》:“河荡荡兮激潺湲。
”颜师古注:“潺湲,激流也。
” 郢人唱白雪,越女歌采莲。
郢人: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
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也。
”郢:春秋时楚国国都。
采莲:梁武帝所制乐府《江南弄》,七曲中有《采莲曲》。
此指江南女子采莲时所唱之歌。
听此更肠断,凭崖泪如泉。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 .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788-789 .
灞陵行送别 文注
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
上有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
我向秦人问路歧,云是王粲南登之古道。
古道连绵走西京,紫阙落日浮云生。
正当今夕断肠处,骊歌愁绝不忍听。
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
灞陵亭:古亭名,据考在长安东南三十里处。
灞陵,也作“霸陵”,汉文帝陵寝之地,因有灞水,遂称灞陵。
浩浩:形容水势广大的样子。
上有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
我向秦人问路歧,云是王粲南登之古道。
王粲: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由于其文才出众,被称为“七子之冠冕”。
他曾为避难南下荆州,途中作《七哀诗》,表现战乱之祸害,诗中有“南登灞陵岸,回首望长安”句。
古道连绵走西京,紫阙落日浮云生。
西京:即唐朝都城长安。
紫阙:紫色的宫殿,此指帝王宫殿。
一作“紫关”。
正当今夕断肠处,骊歌愁绝不忍听。
骊歌:指《骊驹》,《诗经》逸篇名,古代告别时所赋的歌词。
《汉书·儒林传·王式》:“谓歌吹诸生曰:‘歌《骊驹》。
’”颜师古注:“服虔曰:‘逸《诗》篇名也,见《大戴礼》。
客欲去歌之。
’”后因以为典,指告别。
一作“黄鹂”。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0月版:第411页 2、 作品注释主要内容由朝阳山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