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女词五首

作者: 李白 朝代: 唐代
长干吴儿女,眉目艳新月。屐上足如霜,不著鸦头袜。 吴儿多白皙,好为荡舟剧。卖眼掷春心,折花调行客。 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 东阳素足女,会稽素舸郎。相看月未堕,白地断肝肠。 镜湖水如月,耶溪女似雪。新妆荡新波,光景两奇绝。
长干吴儿女,眉目艳新月。长干里吴地的姑娘,眉目清秀,娇艳可比明月。 屐上足如霜,不著鸦头袜。木屐上那双不穿袜子的脚,细白如霜。 吴儿多白皙,好为荡舟剧。吴地的女孩白皙如玉,好做荡田的游戏。 卖眼掷春心,折花调行客。投去含情的目光,掷去春心,折来鲜花嘲弄行路客。 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若耶溪中采莲的少女,见到行客,唱着歌儿把船划回。 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嘻笑着藏入荷花丛,假装怕羞不出来。 东阳素足女,会稽素舸郎。东阳那儿有个白皙如玉的女孩,会稽这儿有个划木船的情郎。 相看月未堕,白地断肝肠。看那明月高悬未落,平白地愁断肝肠。 镜湖水如月,耶溪女似雪。镜瑚的水清明如月,若耶溪的少女洁白如雪。 新妆荡新波,光景两奇绝。新妆荡漾湖水,水光倒影,奇美两绝。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988-991
长干吴儿女,眉目艳新月。长干:地名,浙江北部一带。吴:吴地,今长江下游江苏南部。儿女:此指女儿。 屐上足如霜,不著鸦头袜。鸦头袜:即叉头袜。 吴儿多白皙,好为荡舟剧。吴儿:此指吴地女子。剧:游戏。 卖眼掷春心,折花调行客。卖眼:王琦注:“卖眼,即楚《骚》‘目成’之意。梁武帝《子夜歌》:‘卖眼操长袖,含笑留上客。’” 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耶溪:即若耶溪,在今浙江绍兴市南。棹歌:划船时所唱之歌。 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 东阳素足女,会稽素舸郎。东阳:唐县名。即今浙江金华市。素舸:木船。 相看月未堕,白地断肝肠。白地:犹俚语所谓“平白地”。 镜湖水如月,耶溪女似雪。镜湖:一名鉴湖、庆湖,在今浙江绍兴市会稽山北麓,周围三百里若耶溪北流入于镜湖。 新妆荡新波,光景两奇绝。景:同“影”。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988-991
长干吴儿女,眉目艳新月。长干里吴地的姑娘,眉目清秀,娇艳可比明月。长干:地名,浙江北部一带。吴:吴地,今长江下游江苏南部。儿女:此指女儿。 屐上足如霜,不著鸦头袜。木屐上那双不穿袜子的脚,细白如霜。鸦头袜:即叉头袜。 吴儿多白皙,好为荡舟剧。吴地的女孩白皙如玉,好做荡田的游戏。吴儿:此指吴地女子。剧:游戏。 卖眼掷春心,折花调行客。投去含情的目光,掷去春心,折来鲜花嘲弄行路客。卖眼:王琦注:“卖眼,即楚《骚》‘目成’之意。梁武帝《子夜歌》:‘卖眼操长袖,含笑留上客。’” 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若耶溪中采莲的少女,见到行客,唱着歌儿把船划回。耶溪:即若耶溪,在今浙江绍兴市南。棹歌:划船时所唱之歌。 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嘻笑着藏入荷花丛,假装怕羞不出来。 东阳素足女,会稽素舸郎。东阳那儿有个白皙如玉的女孩,会稽这儿有个划木船的情郎。东阳:唐县名。即今浙江金华市。素舸:木船。 相看月未堕,白地断肝肠。看那明月高悬未落,平白地愁断肝肠。白地:犹俚语所谓“平白地”。 镜湖水如月,耶溪女似雪。镜瑚的水清明如月,若耶溪的少女洁白如雪。镜湖:一名鉴湖、庆湖,在今浙江绍兴市会稽山北麓,周围三百里若耶溪北流入于镜湖。 新妆荡新波,光景两奇绝。新妆荡漾湖水,水光倒影,奇美两绝。景:同“影”。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988-991
长干吴儿女,眉目艳新月。屐上足如霜,不著鸦头袜。 吴儿多白皙,好为荡舟剧。卖眼掷春心,折花调行客。 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 东阳素足女,会稽素舸郎。相看月未堕,白地断肝肠。 镜湖水如月,耶溪女似雪。新妆荡新波,光景两奇绝。  第一首诗写吴越女子相貌的妩媚可爱与穿着的异样。首句的“长干”是地名。王琦注云:“建邺南五里有山冈,其间平地,吏民杂居,号长干。”但应当指出,此诗只是借用此语,以“长干”代指一般的“吏民杂居”的里巷,以区别于名门贵宅,其作用仅在于说明“吴儿女”的身份是普通民间女子而非达官望族的贵妇与闺秀,不必拘泥。“眉目艳星月”形容女子眉清目朗,比星月还要美丽。“艳星月”是艳于星月,即比星星月亮还明朗可爱之意。“眉目”与“星月”对举,在理解上要分开,实际是说秀眉若弯月,眼似明星的意思,语言十分洗炼精确。后两句写女子穿着的特殊。她们竟光着脚丫穿着木屐,连双袜子也没有穿。一双素足裸露于外,肤色哲白,若霜雪一般。展是木制鞋,中国自晋代时女子便已穿用木屐了。《晋书·五行志》:“初作屐者,妇人头圆,男子头方,圆者顺之义,所以别男女也。至太康初,妇人屐乃头方,与男无别。则知古妇人亦著屐也。”可见李诗中所写是实景。   第二首诗写吴越女子天真活泼的姿态及调皮卖俏的开放型性格。大意是说,吴地的女子皮肤白嫩,她们都爱好做荡舟这种游乐。荡舟之时,她们还不时地朝水面上往来船只中的客人眉目传情暗送秋波,或者拿着折来的花枝向对方调侃戏谑。四句小诗把吴地女郎姣好的容貌和活泼开朗的性格描绘得栩栩如生。“卖眼”就是递眼神,俗语谓之飞眼,是年青女子向人传达情意的一种表示,这里用来表现吴地女子活泼泼辣的性格,很生动传神。   第三首诗所写则是另一种性格的劳动妇女。耶溪即若耶溪,唐时在越,州会稽县南。这位在若耶溪上采撷莲藕的女子与前一首诗中的吴儿大不相同,当她看见别的船上的客人时便唱着歌掉转船头,伴随着欢乐的歌声将小船划入荷花丛中,并假装怕羞似的不再出来。这位女子性格内向,虽然也怀有春心,却把这种情感深藏在内心,有点羞羞答答的。但其内心荡漾的春潮还是无法全部掩饰住的,诗人早已窥破其内心的隐秘,否则怎能写出“佯羞不出来”的诗句呢?“佯羞”二字极精彩,将少女欲看青年男子又羞涩不好意思的心理与情态刻画得惟妙惟肖。透过这两个字,仿佛可以看到在密密层层的荷花丛中,那位采莲的姑娘正从荷花荷叶的缝隙中偷偷地窥视着客人。鲜艳的花朵与美人的脸庞相互映衬,这和谐美妙的景象真令人魂梦心醉。于此可以看出,这首小诗虽很浅白,但蕴味却很隽永。   第四首诗写一对素不相识的青年男女一见钟情,互相倾慕,又无缘接近,难以倾述衷肠的怅恨。这里的“东阳”、“会稽”均是地名。东阳唐时属婺州(今浙江东阳),会稽属越州(今浙江绍兴),二地相距起码在一百公里以上。诗人在这里写出这两个地名无非是说这一对小青年素昧平生,原来并不相识,不必拘泥理解为东阳的姑娘遇到了会稽的小伙。“白地”是当时俚语,今天依然沿用于民间,即“平白地”,无缘无故的意思。全诗大意是说,一位肤色白净的姑娘与一位荡着白色小舟的小伙子不期而遇,二人一见钟情,眉来眼去中似乎有许多心曲要倾吐,但因天色尚早,无由进行交谈幽会,不禁现出肝肠欲断,非常焦急的神色。“月未堕”是明月在天,可望而不可即之意。还应指出,李白在此诗中为何偏偏拈出“东阳”、“会稽”这两个地名呢?这可能与他化用前人诗意有关。王琦认为李白此诗由谢灵运《东阳溪中赠答》二诗中化出,是有道理的。谢诗其一曰:“可怜谁家妇,缘流洗素足。明月在云间,迢迢不可得。”其二曰:“可怜谁家郎,缘流乘素舸。但问情若何,月就云中堕。”无论从词语的相同还是从意境的相似,都可以看出李白此诗确是由这两首诗概括点化而出。   第五首诗写越女顾影自怜的娇媚姿态。唐时镜湖在会稽、山阴两县交界处,如今此湖已不复存在。诗的大意说,镜湖的水面澄澈,如皎洁的月光,耶溪地方的姑娘皮肤洁白,似晶莹的霜雪。穿着新妆的姑娘在明净澄清的水面上荡舟戏耍,那婀娜妩媚的倩影倒映在水间,显得更加娇妖可爱;那明净的湖水中滉漾着美的身影,增添了无限的色彩与情趣。人因水而更美,水因人而益清,相得益彰,这种情景不正是所谓的“两奇绝”吗?把人和景物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相互映衬,构成一副美丽动人的艺术画面,确实可谓是“别有情致”的。   这五首小诗虽总题名为越女词,但所咏实非一时一地之事,当是诗人初游吴越时所见的几个情景的个别记录。因吴越疆域毗连,自然地理状貌与民情风俗相似,而且这五首小诗的形式与语言风格亦颇相近,故统而言之也未尝不可。还应指出,五首诗选择的角度不同,塑造的人物性格各异,但组合在一起却可以给人一个总的印象,即吴越女子相貌美丽,肤色皙白,性格淳真开朗,朴素大方。她们挚爱人生,热烈大胆地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眉目艳星月”的“吴儿女”也好,“卖眼掷春心”的“吴儿”也好,“佯羞不出来”的“采莲女”也好,都能给读者留下很强烈的印象。在表现方法上,作者善用白描的笔法,抓住带有特征的景物和富有典型性的生活细节,寥寥数语便勾画出一个生动逼真的人物形象,笔墨很洗炼简洁。语言方面自然流畅,毫无雕琢板滞之感,清新可爱。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988-991

送友人寻越中山水

作者: 李白 朝代: 唐代

闻道稽山去,偏宜谢客才。

千岩泉洒落,万壑树萦回。

东海横秦望,西陵绕越台。

湖清霜镜晓,涛白雪山来。

八月枚乘笔,三吴张翰杯。

此中多逸兴,早晚向天台。

闻道稽山去,偏宜谢客才。

稽山:会稽山,在今浙江绍兴。

谢客:即谢灵运,浙江会稽人,东晋名将谢玄之孙,小名“客”,人称谢客。

千岩泉洒落,万壑树萦回。

东海横秦望,西陵绕越台。

湖清霜镜晓,涛白雪山来。

八月枚乘笔,三吴张翰杯。

枚乘:西汉辞赋家,古淮阴人。

因在七国叛乱前后两次上谏吴王而显名。

张翰:西晋文学家,吴郡吴县人。

齐王执政,辟为大司马东曹掾,见祸乱兴,以秋风起思鲈鱼为由辞官而归。

此中多逸兴,早晚向天台。

天台:天台山,在今浙江台州。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王右军

作者: 李白 朝代: 唐代

右军本清真,潇洒出风尘。

山阴遇羽客,爱此好鹅宾。

扫素写道经,笔精妙入神。

书罢笼鹅去,何曾别主人。

右军本清真,潇洒出风尘。

右军:即晋朝王羲之。

因他曾任右将军,故称“王右军”。

本:原来,本来。

清真:纯洁质朴。

潇洒:洒脱,毫无拘束。

出:一本作“在”,超脱。

风尘:这里指污浊、纷扰的仕宦生活。

山阴遇羽客,爱此好鹅宾。

山阴:即今浙江绍兴。

遇:一本作“过”,不期而会。

羽客:亦称“羽士”。

羽,含有“飞升”的意思。

旧时因道士多求成仙飞升,故称道士为“羽士”。

要:通“邀”,中途相邀。

一本作“爱”。

好:喜爱。

鹅宾:鹅的宾客。

这里指王羲之。

扫素写道经,笔精妙入神。

扫素:素,白绢。

意为在白绢上飞快地书写。

道经:即“道德经”,“史记,老子列传”:“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

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

”西汉河上公作“老子章句”,分八十一章,前三十七章为“道经”,后四十四章为“德经”,合称为“道德经”。

笔精:笔的精魂,喻精通笔法。

这里指王羲之精湛的书法艺术。

入神:达到神妙的境界。

南朝梁武帝说:“王羲之书法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故历代宝之,永以为训。

”(“古今书人优劣评”)唐张怀瓘在“书断”中称王羲之的书法为“神品”。

书罢笼鹅去,何曾别主人。

罢:终。

笼鹅:把鹅装进笼里。

去:离开。

主人:指上句的羽客山阴道士。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右军本清真,潇洒出风尘。

山阴遇羽客,爱此好鹅宾。

扫素写道经,笔精妙入神。

书罢笼鹅去,何曾别主人。

  本诗典出南朝宋虞和“论书表”:“羲之性好鹅。

山阴昙禳村有一道士,养好鹅十余。

右军清旦乘小艇故往,意大愿乐,乃告示求市易,道士不与,百方譬说不能得。

道士乃言性好‘道德’,久欲写河上公‘老子’,缣素早办,而无人能书。

府君若能自屈,书‘道德经“各两章,便合群以奉。

羲之便住半日,为写毕,笼鹅而归。

”诗人以简洁精炼的语言把上述故事诗化了,便于人们朗诵、歌唱。

  从这首诗中,进一步说明了书法在晋代已成为一种令人神往的艺术品。

王羲之在当时已有很大的名气,墨迹已相当值钱。

这与诗人在“草书行歌”中说王羲之为“古来几许浪得名”是相矛盾的。

由此,“草书行歌”是否确系李白所写也可作为一个怀疑的佐证。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夜坐吟

作者: 李白 朝代: 唐代

冬夜夜寒觉夜长,沉吟久坐坐北堂。

冰合井泉月入闺,金缸青凝照悲啼。

金缸灭,啼转多。

掩妾泪,听君歌。

歌有声,妾有情。

情声合,两无违。

一语不入意,从君万曲梁尘飞。

冬夜夜寒觉夜长,沉吟久坐坐北堂。

寒冷的冬夜,觉得特别漫长。

一个女子久久地坐在北堂沉吟。

冰合井泉月入闺,金缸青凝照悲啼。

寒泉结冰,冷月入闺,一灯如豆。

发出清冷的寒光,缭着女子的满面泪痕。

金缸灭,啼转多。

掩妾泪,听君歌。

灯火忽被寒风吹灭,她更感凄凉,哭得更加悲切。

忽然听见了一个男子的歌声,她擦干了脸上的眼泪,停住了悲泣,专注地听着。

歌有声,妾有情。

情声合,两无违。

歌声有深意,妾心有深情,情与声相合,两情无违背。

一语不入意,从君万曲梁尘飞。

若有一言不合妾之意,任你余音绕梁歌万曲,也不动心。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384 2、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91-92

冬夜夜寒觉夜长,沉吟久坐坐北堂。

觉夜长:语出《古诗十九首》:“愁多知夜长。

”北堂:谓妇人居处。

《诗经·卫风·伯兮》孔颖达疏:“妇人所常处者,堂也。

……房半以北为堂。

堂者,房室所居之地。

” 冰合井泉月入闺,金缸青凝照悲啼。

冰合井泉:谓天寒井水结冰。

闺:女子住室。

金缸:铜制之灯盏。

《文选》班固《西都赋》:“金缸衔璧。

”吕延济注:“金缸,灯盏也。

”青凝:一作“凝明”,灯之青光凝止不动貌。

金缸灭,啼转多。

掩妾泪,听君歌。

金缸:一作“青缸”。

歌有声,妾有情。

情声合,两无违。

无违:没有违背。

一语不入意,从君万曲梁尘飞。

从:通“纵”。

梁尘飞:《太平御览》卷五七引刘向《别录》:“汉兴以来,善歌者鲁人虞公,发由清哀,盖动梁尘。

”《文选》陆机《拟古·东城一何高》:“一唱万夫叹,再唱梁尘飞。

”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384 2、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91-92

冬夜夜寒觉夜长,沉吟久坐坐北堂。

寒冷的冬夜,觉得特别漫长。

一个女子久久地坐在北堂沉吟。

觉夜长:语出《古诗十九首》:“愁多知夜长。

”北堂:谓妇人居处。

《诗经·卫风·伯兮》孔颖达疏:“妇人所常处者,堂也。

……房半以北为堂。

堂者,房室所居之地。

” 冰合井泉月入闺,金缸青凝照悲啼。

寒泉结冰,冷月入闺,一灯如豆。

发出清冷的寒光,缭着女子的满面泪痕。

冰合井泉:谓天寒井水结冰。

闺:女子住室。

金缸:铜制之灯盏。

《文选》班固《西都赋》:“金缸衔璧。

”吕延济注:“金缸,灯盏也。

”青凝:一作“凝明”,灯之青光凝止不动貌。

金缸灭,啼转多。

掩妾泪,听君歌。

灯火忽被寒风吹灭,她更感凄凉,哭得更加悲切。

忽然听见了一个男子的歌声,她擦干了脸上的眼泪,停住了悲泣,专注地听着。

金缸:一作“青缸”。

歌有声,妾有情。

情声合,两无违。

歌声有深意,妾心有深情,情与声相合,两情无违背。

无违:没有违背。

一语不入意,从君万曲梁尘飞。

若有一言不合妾之意,任你余音绕梁歌万曲,也不动心。

从:通“纵”。

梁尘飞:《太平御览》卷五七引刘向《别录》:“汉兴以来,善歌者鲁人虞公,发由清哀,盖动梁尘。

”《文选》陆机《拟古·东城一何高》:“一唱万夫叹,再唱梁尘飞。

”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384 2、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91-92

哭晁卿衡

作者: 李白 朝代: 唐代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日本友人晁衡卿,辞别长安回家乡,乘坐帆船远去东方回蓬莱群岛。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晁卿如同明月沉大海一去不返,思念你的心情如同苍白的云彩笼罩着云台山。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年12月版 :第118页 .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晁卿衡:即晁衡,日本人,原名阿倍仲麻吕(又作安陪仲麻吕),《旧唐书·东夷·日本国传》音译作仲满。

公元717年(日本灵龟二年,唐开元五年),来中国求学。

改姓名为朝衡。

朝通“晁”。

卿:尊称。

帝都:指唐朝京城长安。

蓬壶:指蓬莱、方壶,都是神话传说中东方大海上的仙山。

此指晁衡在东海中航行。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明月:喻品德高洁才华出众之士,一说是月明珠,此喻晁衡。

沉碧海:指溺死海中。

白云:据说有白云出自苍梧入大梁。

苍梧:本指九嶷山,此指传说中东北海中的郁州山(郁洲山)。

相传郁州山自苍梧飞来,故亦称苍梧(见《一统志》)。

此句意谓:悲愁的云雾笼罩着大海和苍梧山。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年12月版 :第118页 .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日本友人晁衡卿,辞别长安回家乡,乘坐帆船远去东方回蓬莱群岛。

晁卿衡:即晁衡,日本人,原名阿倍仲麻吕(又作安陪仲麻吕),《旧唐书·东夷·日本国传》音译作仲满。

公元717年(日本灵龟二年,唐开元五年),来中国求学。

改姓名为朝衡。

朝通“晁”。

卿:尊称。

帝都:指唐朝京城长安。

蓬壶:指蓬莱、方壶,都是神话传说中东方大海上的仙山。

此指晁衡在东海中航行。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晁卿如同明月沉大海一去不返,思念你的心情如同苍白的云彩笼罩着云台山。

明月:喻品德高洁才华出众之士,一说是月明珠,此喻晁衡。

沉碧海:指溺死海中。

白云:据说有白云出自苍梧入大梁。

苍梧:本指九嶷山,此指传说中东北海中的郁州山(郁洲山)。

相传郁州山自苍梧飞来,故亦称苍梧(见《一统志》)。

此句意谓:悲愁的云雾笼罩着大海和苍梧山。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年12月版 :第118页 .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一百八十四。

下面是中国屈原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常振国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诗的标题“哭”字,表现了诗人失去好友的悲痛和两人超越国籍的真挚感情,使诗歌笼罩着一层哀惋的气氛。

  “日本晁卿辞帝都”,帝都即唐代京都长安,诗用赋的手法,一开头就直接点明人和事。

诗人回忆起不久前欢送晁衡返国时的盛况:唐玄宗亲自题诗相送,好友们也纷纷赠诗,表达美好的祝愿和殷切的希望。

晁衡也写诗答赠,抒发了惜别之情。

  “征帆一片绕蓬壶”,紧承上句。

作者的思绪由近及远,凭借想象,揣度着晁衡在大海中航行的种种情景。

“征帆一片”写得真切传神。

船行驶在辽阔无际的大海上,随着风浪上下颠簸,时隐时现,远远望去,恰如一片树叶飘浮在水面。

“绕蓬壶”三字放在“征帆一片”之后更是微妙。

“蓬壶”即传说中的蓬莱仙岛,这里泛指海外三神山,以扣合晁衡归途中岛屿众多的特点,与“绕”字相应。

同时,“征帆一片”,飘泊远航,亦隐含了晁衡的即将遇难。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这两句,诗人运用比兴的手法,对晁衡作了高度评价,表达了他的无限怀念之情。

前一句暗指晁衡遇难,明月象征着晁衡品德的高洁,而晁衡的溺海身亡,就如同皓洁的明月沉沦于湛蓝的大海之中,含意深邃,艺术境界清丽幽婉,同上联中对征帆远航环境的描写结合起来,既显得自然而贴切,又令人无限惋惜和哀愁。

末句以景写情,寄兴深微。

苍梧,指郁洲山,据《一统志》,郁洲山在淮安府海州朐山东北海中。

晁衡的不幸遭遇,不仅使诗人悲痛万分,连天宇也好似愁容满面。

层层白色的愁云笼罩着海上的苍梧山,沉痛地哀悼晁衡的仙去。

诗人这里以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写白云的愁来表达自己的愁,使诗句更加迂曲含蓄,这就把悲剧的气氛渲染得更加浓厚,令人回味无穷。

  诗忌浅而显。

李白在这首诗中,把友人逝去、自己极度悲痛的感情用优美的比喻和丰富的联想,表达得含蓄、丰富而又不落俗套,体现了非凡的艺术才能。

李白的诗歌素有清新自然、浪漫飘逸的特色,在这首短诗中,读者也能体味到他所特有的风格。

虽是悼诗,却是寄哀情于景物,借景物以抒哀情,显得自然而又潇洒。

李白用“明月”比喻晁衡品德非常纯净;

用“白云愁色”表明他对晁衡的仙去极度悲痛。

他与晁衡的友谊,不仅是盛唐文坛的佳话,也是中日两国人民友好交往历史的美好一页。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年12月版 :第363-363页 .

独漉篇

作者: 李白 朝代: 唐代

独漉水中泥,水浊不见月。

不见月尚可,水深行人没。

越鸟从南来,胡鹰亦北渡。

我欲弯弓向天射,惜其中道失归路。

落叶别树,飘零随风。

客无所托,悲与此同。

罗帏舒卷,似有人开。

明月直入,无心可猜。

雄剑挂壁,时时龙鸣。

不断犀象,绣涩苔生。

国耻未雪,何由成名。

神鹰梦泽,不顾鸱鸢。

为君一击,鹏抟九天。

独漉水中泥,水浊不见月。

“独漉”四句:《独漉篇》古辞:“独漉独漉,水深泥浊。

泥浊尚可,水深杀我。

”李诗拟之,喻安禄山所统治下的人民,在水深火热之中。

漉:使水干涸之意。

独漉:亦为地名。

此乃双关语也。

不见月尚可,水深行人没。

越鸟从南来,胡鹰亦北渡。

“越鸟”四句:陈沆《诗比兴笺》云:“越鸟四句言(李)希言等处在南来,而璐兵亦欲北度。

中道相逢,本非仇敌,纵弯弓射杀之,亦止自伤其类,无济于我。

” 我欲弯弓向天射,惜其中道失归路。

落叶别树,飘零随风。

“落叶”四句:言自己无所依托,飘零之苦。

客无所托,悲与此同。

罗帏舒卷,似有人开。

“罗帷”四句:以明月之磊落光明,以自喻心迹也。

帏:帐子。

舒卷:屈伸开合,形容帷帘掀动的样子。

明月直入,无心可猜。

雄剑挂壁,时时龙鸣。

“雄剑”二句:以雄剑挂壁闲置,以喻己之不为所用也。

《太平御览》:“颛顼高阳氏有画影腾空剑。

若四方有兵,此剑飞赴,指其方则克,未用时在匣中,常如龙虎啸吟。

” 不断犀象,绣涩苔生。

断犀象:言剑之利也。

《文选》曹植《七启》:“步光之剑,华藻繁缛,陆断犀象,未足称隽。

”李周翰注:“言剑之利也,犀象之兽,其皮坚。

” 国耻未雪,何由成名。

国耻:指安禄山之乱。

神鹰梦泽,不顾鸱鸢。

“神鹰”四句:《太平广记》卷四六〇引《幽明录》:“楚文王好猎,有人献一鹰,王见其殊常,故为猎于云梦之泽。

毛群羽族,争噬共搏,此鹰瞪目,远瞻云际。

俄有一物,鲜白不辨,共鹰竦翮而升,矗若飞电。

须臾羽堕如雪,血洒如雨。

良久有一大鸟堕地而死。

度其两翅广数十里,喙边有黄。

众莫能知。

时有博物君子曰:‘此大鹏雏也。

’文王乃厚赏之。

”梦泽:古泽薮名,亦与云泽合称云梦泽。

鸱鸢:指凡鸟。

为君一击,鹏抟九天。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108-110 2、 潘啸龙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132-134 3、 裴 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234-239

登峨眉山

作者: 李白 朝代: 唐代

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

周流试登览,绝怪安可悉?

青冥倚天开,彩错疑画出。

泠然紫霞赏,果得锦囊术。

云间吟琼箫,石上弄宝瑟。

平生有微尚,欢笑自此毕。

烟容如在颜,尘累忽相失。

倘逢骑羊子,携手凌白日。

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

蜀国有很多仙山,但都难以与绵邈的峨眉相匹敌。

周流试登览,绝怪安可悉?

试登此峨眉山周游观览,其绝特奇异的风光景致哪里能全部领略。

青冥倚天开,彩错疑画出。

青苍的山峰展列于天际,色彩斑烂如同出自画中。

泠然紫霞赏,果得锦囊术。

飘然登上峰顶赏玩紫霞,恰如真得到了修道成仙之术。

云间吟琼箫,石上弄宝瑟。

我在云间吹奏玉箫,在山石上弹起宝瑟。

平生有微尚,欢笑自此毕。

我平生素有修道学仙的愿望,自此以后将结束世俗之乐。

烟容如在颜,尘累忽相失。

我的脸上似已充满烟霞之气,尘世之牵累忽然间已消失。

倘逢骑羊子,携手凌白日。

倘若遇上仙人骑羊子,就与他相互携手凌跨白日。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 .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764-765 .

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

邈:渺茫绵远。

周流试登览,绝怪安可悉?

周流:周游。

绝怪:绝特怪异。

青冥倚天开,彩错疑画出。

青冥:青而暗昧的样子。

泠然紫霞赏,果得锦囊术。

泠然:轻举貌。

《文选·江淹〈杂体诗〉》:“冷然空中赏。

”锦囊术:成仙之术。

《汉武内传》载:汉武帝曾把西王母和上元夫人所传授的仙经放在紫锦囊中。

云间吟琼箫,石上弄宝瑟。

琼箫:即玉箫,箫的美你。

平生有微尚,欢笑自此毕。

微尚:指学道求仙之愿。

烟容如在颜,尘累忽相失。

烟容:古时以仙人托身云烟,因而称仙人为烟容。

此处烟容即指脸上的烟霞之气。

尘累:尘世之烦扰。

倘逢骑羊子,携手凌白日。

骑羊子:即葛由。

《列仙传》卷上:“葛由者。

羌人也。

周成王时,好刻木羊卖之。

一旦骑羊而入西蜀,蜀中王侯贵人追之上绥山。

山在峨眉山西南,高无极也。

随之者不复还,皆得仙道。

”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 .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764-765 .

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

周流试登览,绝怪安可悉?

青冥倚天开,彩错疑画出。

泠然紫霞赏,果得锦囊术。

云间吟琼箫,石上弄宝瑟。

平生有微尚,欢笑自此毕。

烟容如在颜,尘累忽相失。

倘逢骑羊子,携手凌白日。

  此诗为五言古体,全篇十六句可分四段,每段四句。

用入声质韵,一韵到底。

四段的首句,皆用平声字作结,在音调上有振音激响的作用。

虽是一首五言古诗,但在结构层次上是非常严整的。

  首段“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

周流试登览,绝怪安可悉?

”四句突出峨眉山在蜀中尤为名胜,无与伦比,为登览游山,伏下线索。

接着写初到名山、亲历奇景。

“周流”说登览游赏当遍及峨眉古迹名区。

“试登览”即初次登临。

“绝怪”指峨眉山岩壑幽深,群峰险怪,阴晴变化,景象万千。

“安可悉”极言峨眉山深邃,林泉胜迹,难以尽觅。

  第二段首二句“青冥倚天开,彩错疑画出”具体写峨眉山之高峻磅礴,秀丽无俦,奇光异彩,分列杂陈。

让人感到一登峨眉山,顿入清境,仿佛置身于图画之中。

后二句“泠然紫霞赏,果得锦囊术”进一步写登山以后的感受。

言登临峨眉山,沉浸于丹霞翠霭之间,心与天和,似能参天地之奥秘,赏宇宙之奇观,得到了仙家的锦囊之术。

  第三段“云间吟琼箫,石上弄宝瑟”接着描述诗人在这样的山光掩映,云霞飘拂的景象下面,欢快无极。

弄琼箫于云霄,响彻群峰;

弹宝瑟于石上,声动林泉。

怡情于物外,乃得偿平生之夙愿。

“平生有微尚,欢笑自此毕”说明诗人早已绝情荣利,不慕纷华,在漫游峨眉,饱览山光之际,快慰平生,欢情已偿。

  末段前二句“烟容如在颜,尘累忽相失”:云烟万态,晴光霞影,呈于眉睫之前,大略指峨眉山顶的“佛光奇景”。

在晴光的折射之下,人影呈现于云影光环之间,不禁有羽化登仙之感,尘世百虑因而涤尽。

末二句“倘逢骑羊子,携手凌白日”。

“骑羊子”,指峨眉山传说中的仙人葛由,传说他骑着自己刻的木羊入山成仙。

诗人说:假如得遇骑羊子葛由,亦当与之携手仙去,上凌白日,辞谢人间。

  陆文华《诗酒李太白》中说,此诗极写峨眉之雄奇无匹,真令人有人间仙境之感,这就难怪诗人会飘飘然有出世之思了。

他甚至幻想能遇到仙人葛由,跟着他登上绝顶,得到成仙。

当然,当时的李白实际上并不想出世,他有着远大的抱负,正想干一番经国济世的大业,峨眉奇景只是暂时淡化了他的现实功利心。

不过,由此也不难看出,名山之游对李白超功利审美情趣的形成有着不容低估的影响。

  此诗写寻仙访道,虽然是受时代环境的影响,更多的则是李白追求纯真善美,反对虚伪丑恶的表现。

参考资料: 1、 裴 斐 .李白诗歌赏析集 .成都 :巴蜀书社 ,1988 :6-10 .

王昭君二首

作者: 李白 朝代: 唐代
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燕支长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生乏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冢使人嗟。 昭君拂玉鞍,上马啼红颊。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
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汉家秦地上空的明月,飘光流影照耀着明妃王昭君。 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一日出嫁,登上玉关道,天涯一去不复归。 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汉月还可以从东海升起,明妃西嫁,没有回归之日。 燕支长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燕支山天地冻寒,好将雪花当作鲜花,蛾眉憔悴埋没胡沙之中。 生乏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冢使人嗟。就因为生前没有黄金,以至被画工画成为丑八怪,只有死后埋葬沙漠的青冢,使人悲叹。 昭君拂玉鞍,上马啼红颊。王昭君拍拂着玉鞍,上马后啼哭污染面颊红装。 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今日汉朝宫人,明天就成为胡人的妻妾。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秦地:指原秦国所辖的地域。此处指长安。明妃:汉元帝宫人王嫱,字昭君,晋代避司马昭(文帝)讳,改称明君,后人又称之为明妃。 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玉关:即玉门关。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时取道于此而得名。汉时为通往西域各地的门户。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唐王维有“春风不度玉门关”(《送元二使安西》)。 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 燕支长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燕支:指燕支山,汉初以前曾为匈奴所据。山上生长一种燕支草,匈奴女子用来化妆,故名。蛾眉:细长而弯的眉毛,多指美女。胡沙:西方和北方的沙漠或风沙。 生乏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冢使人嗟。枉图画:昭君曾作为掖庭待诏,被选入汉元帝的后宫。当时其他宫女为了早日博得恩宠,都用黄金贿赂宫廷画师毛延寿,希望把自己画美,被皇上选中。独有王昭君自恃貌美,不愿行贿,所以毛延寿便在她的画像上点上丧夫落泪痣。昭君便被贬入冷宫3年,无缘面君。青冢:即昭君墓。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南。据说入秋以后塞外草色枯黄,惟王昭君墓上草色青葱一片,所以叫“青冢”。 昭君拂玉鞍,上马啼红颊。 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汉家秦地上空的明月,飘光流影照耀着明妃王昭君。秦地:指原秦国所辖的地域。此处指长安。明妃:汉元帝宫人王嫱,字昭君,晋代避司马昭(文帝)讳,改称明君,后人又称之为明妃。 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一日出嫁,登上玉关道,天涯一去不复归。玉关:即玉门关。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时取道于此而得名。汉时为通往西域各地的门户。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唐王维有“春风不度玉门关”(《送元二使安西》)。 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汉月还可以从东海升起,明妃西嫁,没有回归之日。 燕支长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燕支山天地冻寒,好将雪花当作鲜花,蛾眉憔悴埋没胡沙之中。燕支:指燕支山,汉初以前曾为匈奴所据。山上生长一种燕支草,匈奴女子用来化妆,故名。蛾眉:细长而弯的眉毛,多指美女。胡沙:西方和北方的沙漠或风沙。 生乏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冢使人嗟。就因为生前没有黄金,以至被画工画成为丑八怪,只有死后埋葬沙漠的青冢,使人悲叹。枉图画:昭君曾作为掖庭待诏,被选入汉元帝的后宫。当时其他宫女为了早日博得恩宠,都用黄金贿赂宫廷画师毛延寿,希望把自己画美,被皇上选中。独有王昭君自恃貌美,不愿行贿,所以毛延寿便在她的画像上点上丧夫落泪痣。昭君便被贬入冷宫3年,无缘面君。青冢:即昭君墓。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南。据说入秋以后塞外草色枯黄,惟王昭君墓上草色青葱一片,所以叫“青冢”。 昭君拂玉鞍,上马啼红颊。王昭君拍拂着玉鞍,上马后啼哭污染面颊红装。 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今日汉朝宫人,明天就成为胡人的妻妾。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燕支长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生乏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冢使人嗟。 昭君拂玉鞍,上马啼红颊。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  汉朝宫女王昭君远嫁匈奴单于呼韩邪的故事,因为故事精彩、寓意丰富,自汉代以来就在民间广泛流传,不仅赢得了老百姓的喜爱,也成为历朝历代文人墨客经久不衰的一个创作题材。千百年来,产生了许多动人的民间传说,而且以王昭君故事为题材创作的诗歌、小说、戏剧也多得数不清。唐朝大诗人李白的《王昭君二首》,就是这方面有代表性的作品。   公元752、753年(唐天宝十一、二年)间,李白继幽州之行又有一次漠北之行,他离开幽州南下魏郡又沿太行北上,入河东道,至云中郡,而后北行至单于都护府凭吊昭君墓,写下《王昭君二首》。因为对于昭君出塞,李白满怀惋惜之情,所以诗歌通篇都弥漫着一种伤怀、伤感的气氛。   第一首诗一开头就用一个“月”字,来烘托昭君远嫁匈奴的伤感主题:中原汉家的月亮,那光华跟随着远嫁匈奴的昭君。然而她一踏上通往玉门关的路,就如同去了天涯,永不回归。“月”在这里既代表家乡的月亮,也代表故乡、故国。然而一个小小的玉门关,竟会把这一切无情阻隔。回望家乡那轮圆月,就要在眼前永久消失,这种生离死别的感觉,不能不让人平添几分惆怅。   接着诗人又以“月”字发出忧伤的慨叹:汉家的月亮到了明天又会从东海升起,但昭君西嫁,却是一去不返。这种别离,让诗人既感到无奈,又感到无望,所以更加重了忧伤的思绪。诗人又提到了燕支山,在诗人看来,匈奴那里的燕支山,终年酷寒,不生草木,只有落雪作花,所以诗人想象,昭君嫁到匈奴,就连曾经倾国倾城的美貌,也憔悴衰老,埋没在黄沙滚滚的塞外。而造成这一切的罪魁,却是汉代后宫的画师,昭君她生前没有黄金送给后宫的画师,死后也只留下一座青冢,令后人凭吊,扼腕叹息。   关于“枉图画”,有一个传说,昭君曾作为掖庭待诏,被选入汉元帝的后宫。当时其他宫女为了早日博得恩宠,都用黄金贿赂宫廷画师毛延寿,希望把自己画美,被皇上选中。独有王昭君自恃貌美,不愿行贿,所以毛延寿便在她的画像上点上丧夫落泪痣。昭君便被贬入冷宫三年,无缘面君。把昭君所谓的“悲剧”和宫廷画师相联系,尽管有些牵强,却更能加深悲伤的主题。   第二首诗写昭君拂净了马鞍,流着眼泪上马向西而去.。“今日”还是汉朝的宫里人,“明朝”就是匈奴单于的妻妾了。按照丁启阵先生的说法,当诗人到写第二首时,似乎情无以堪,只能勉强完成一首五言绝句,不同于第一首的五联十句。   昭君出塞的故事,历来都被人写作多种主题。李白的这两首诗尽管走的是悲悯伤情路线,读来仍然让人伤怀、感动。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秋登巴陵望洞庭

作者: 李白 朝代: 唐代

清晨登巴陵,周览无不极。

明湖映天光,彻底见秋色。

秋色何苍然,际海俱澄鲜。

山青灭远树,水绿无寒烟。

来帆出江中,去鸟向日边。

风清长沙浦,山空云梦田。

瞻光惜颓发,阅水悲徂年。

北渚既荡漾,东流自潺湲。

郢人唱白雪,越女歌采莲。

听此更肠断,凭崖泪如泉。

清晨登巴陵,周览无不极。

清晨登上巴丘山,极目远眺,四方的景物无不尽收眼底。

明湖映天光,彻底见秋色。

湖面明净倒映着天光,湖水清澈见底可以映现秋色。

秋色何苍然,际海俱澄鲜。

秋天的物色多么苍茫,岸上与水色都明丽清朗。

山青灭远树,水绿无寒烟。

山色青翠掩映了远处的林木,水色碧绿没有清冷的烟气。

来帆出江中,去鸟向日边。

帆船轻漂,自江中向这里驶来,小鸟远去飞向日边。

风清长沙浦,山空云梦田。

长沙浦边秋风清朗,云梦田上霜迹已空。

瞻光惜颓发,阅水悲徂年。

观览秋光使人叹惜头发脱落,注目湖水流过又令人悲悯流年已逝。

北渚既荡漾,东流自潺湲。

北边的小洲随波荡漾,湖水向东潺潺而流。

郢人唱白雪,越女歌采莲。

郢人唱起《白雪》,江南美女歌唱《采莲曲》。

听此更肠断,凭崖泪如泉。

听到这些歌声更让人肠断,凭靠山崖泪如泉涌。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 .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788-789 .

清晨登巴陵,周览无不极。

巴陵:指巴陵郡(今湖南岳阳)的巴丘山。

巴丘山,位于岳阳南。

又名巴蛇冢。

传说后羿屠巴蛇于洞庭,蛇骨久积成丘,故得名。

周览:纵览,四面瞭望。

明湖映天光,彻底见秋色。

秋色何苍然,际海俱澄鲜。

际海:岸边与水中。

山青灭远树,水绿无寒烟。

来帆出江中,去鸟向日边。

风清长沙浦,山空云梦田。

长沙浦:指由长沙而入洞庭之湘水。

云梦:古代泽薮名,位于南郡华容县(今湖南潜江县)西南。

古云梦泽,跨江之南北,自岳州外,凡江夏、汉阳、沔阳、安陆、德安、荆州,皆其兼亘所及。

《艺文类聚》:宋玉《小言赋》曰:楚襄王登阳云之台,命诸大夫景差、唐勒、宋玉等并造《大言赋》。

赋毕,而宋玉受赏。

曰:有能为《小言赋》者,赐之云梦之田。

瞻光惜颓发,阅水悲徂年。

瞻光:瞻日月之光。

阅水:阅逝去之水。

徂年:流年、年华。

《后汉书·马援传》:徂年已流,壮情方勇。

北渚既荡漾,东流自潺湲。

渚:小洲,水中小块陆地。

潺湲:水流动貌。

《汉书》:“河荡荡兮激潺湲。

”颜师古注:“潺湲,激流也。

” 郢人唱白雪,越女歌采莲。

郢人: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

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也。

”郢:春秋时楚国国都。

采莲:梁武帝所制乐府《江南弄》,七曲中有《采莲曲》。

此指江南女子采莲时所唱之歌。

听此更肠断,凭崖泪如泉。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 .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788-789 .

灞陵行送别

作者: 李白 朝代: 唐代

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

上有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

我向秦人问路歧,云是王粲南登之古道。

古道连绵走西京,紫阙落日浮云生。

正当今夕断肠处,骊歌愁绝不忍听。

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

灞陵亭:古亭名,据考在长安东南三十里处。

灞陵,也作“霸陵”,汉文帝陵寝之地,因有灞水,遂称灞陵。

浩浩:形容水势广大的样子。

上有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

我向秦人问路歧,云是王粲南登之古道。

王粲: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由于其文才出众,被称为“七子之冠冕”。

他曾为避难南下荆州,途中作《七哀诗》,表现战乱之祸害,诗中有“南登灞陵岸,回首望长安”句。

古道连绵走西京,紫阙落日浮云生。

西京:即唐朝都城长安。

紫阙:紫色的宫殿,此指帝王宫殿。

一作“紫关”。

正当今夕断肠处,骊歌愁绝不忍听。

骊歌:指《骊驹》,《诗经》逸篇名,古代告别时所赋的歌词。

《汉书·儒林传·王式》:“谓歌吹诸生曰:‘歌《骊驹》。

’”颜师古注:“服虔曰:‘逸《诗》篇名也,见《大戴礼》。

客欲去歌之。

’”后因以为典,指告别。

一作“黄鹂”。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0月版:第411页 2、 作品注释主要内容由朝阳山人提供

3637383940 共814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