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子足球队成立
1983年12月15日,中国女子足球队正式成立。
女子足球历史悠久,早在东汉二年,河南嵩山的中岳之阙上即绘有形象生动的女子踢足球壁画。
唐和五代时,女足游戏日趋普遍,当时出现了“殿前铺设两边楼,寒时宫人步打球……。
”等诗赋。
北宋时,女足更为蓬勃,目前珍藏的宋朝纹铜镜上,栩栩如生地记录了当时女子踢球的情景。
现代女足最早在我国露面是在本世纪20—30年代。
当时上海出现了第一支女子足球队。
她们常在现在的沪南......更多
谢军摘取女子国际象棋皇冠
20岁的中国女棋手谢军在马尼拉举行的女子国际象棋世界冠军争夺战中经过15盘比赛,战胜三次蝉联世界冠军的前苏联棋手玛雅·齐布尔达尼泽,成为新的世界冠军。
1991年10月29日,挑战者谢军在女子国际象棋世界冠军争夺赛关键性的第十五盘比赛中,战和苏联选手玛雅·齐布尔达尼泽,以总分8.5∶6.5夺取桂冠。
比赛在当地时间下午三时开始,21岁的谢军在5小时零8分钟的激战中,以残兵和王逼和原世界冠军的残车和王。
我国女子大学的第一位女校长吴贻芳逝世
吴贻芳是我国最早的女子大学的第一位女校长。
早在本世纪初,吴贻芳就读于维新派人士创办的杭州女校时,就受到爱国主义的启蒙教育,明确主张读书的目的是救国。
以后,她在苏州、南京的教会学校读书,又到美国密执安大学深造,始终不改初衷,一心爱国。
她认为世界上最大的事莫过于祖国的强大。
“五·四”运动 时,吴贻芳作为金陵女子大学学生会会长,毅然带领同学走上街头,投入反对北洋军阀政府卖国投降的斗争。
1926年,她在美......更多
中国女子羽毛球队首获尤伯杯
1984年5月14日,中国女子羽毛球队首获尤伯杯。
1984年5月,吉隆坡点燃国际羽毛球男女团体锦标赛汤姆斯杯和尤伯杯决赛阶段的战火,这是世界最高水平的角逐。
中国女队首次参加尤伯杯赛,就以秋风扫落叶之势连克丹麦队、韩国队、英格兰队,以及上届冠亚军日本队和印度尼西亚队,夺得冠军。
尤其难得的是每场比赛均以5:0获胜,显示了中国在女子羽毛球运动 上的卓越实力。
从这届开始直至1992年,中国实现了尤伯杯五连冠。
中国第一所女子学校招生
1902年10月29日,中国第一所女子学校招生满族贵族少女。
她们所受到的教育是在家庭中完成的。
1902年10月,吴馨将家塾迁至上海小南门内,扩大规模,改名务本女塾。
由吴综理、陆仲炳、陈菊生等任专任教员,沈颂平、沈叔逵、沈硕庵、王季贞、陈景韩等任义务教员。
女塾首次招生,学生仅7人。
该校以培养学生成为贤母良妻为宗旨,注重家政,认为“女子为国民之母,欲陶冶健全国民,根本须提倡女教”,故该校取名“务本”。
我国运动员郑凤荣创女子跳高世界纪录
1957年11月17日上午11点23分,郑凤荣(现年20岁,身高1.70米)在北京先农坛体育场参加了北京市运动 会的女子跳高比赛时,跳过了1.77米的高度,打破了美国黑人运动 员麦克丹尼尔1956年12月1日在墨尔本创造的、保持了还不到一年的1.76米的世界纪录。
这是继陈镜开、戚烈云之后,我国创造世界纪录的第三人。
11月17日,穿着白色短裤的郑凤荣做了约半个钟头的准备活动以后,就用“剪式”动作非常......更多
陈露获中国首枚世界花样滑冰金牌
1995年3月11日,中国选手陈露在英国伯明翰举行的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上夺得女子单人滑冠军,为中国在世界大赛中赢得第一枚花样滑冰金牌。
陈露,1976年11月24日出生在吉林长春一个体育之家。
父亲原是冰球运动 员,母亲曾是乒乓球高手。
她身高1米62,1980年入长春市南关区业余体校,开始花样滑冰基础训练。
9岁起在教练李明珠的指导下进行3周跳训练,当时国内能完成3周跳的都是14岁以上的运动 员。
198......更多
国际主义战士、日本作家绿川英子逝世
茫茫四野弥(黮)暗,历历群星丽九天。
映雪终嫌光太远,照书还喜一灯妍。
这是郭沫若同志于1941年题赠国际主义战士、世界语学者、日本作家绿川英子的一首七言绝句。
绿川英子(在日本时叫长谷川照子)1912年生于日本山梨县一个知识分子的家庭。
1929年,当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席卷日本、军国主义者加强思想控制时,在奈良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的绿川英子,开始接触为人类谋解放的进步事业,并爱上了世界语,参加了以著名进步作家......更多
许寿裳被害于台北
1948年2月18日,现代传记作家、学者许寿裳被国民党杀害于台北寓所。
许寿裳字季弗,号上遂,浙江人,1909年由日本毕业后回国,先后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参事兼译学馆教授,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江西教育厅长,北京女师大校长等职。
1925年支持女师大学生运动 ,因遭段祺瑞政府通缉,到中山大学任教,1943年任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院长。
抗战期间,任西北联大等校教授、系主任。
1946年赴台湾任省......更多
日本作家小林多喜二殉难
小林多喜二生于1903年10月13日。
他家祖辈是村里的地主,到了父亲这一代,一个颇为富有的家庭竟不可挽回地败落下来,变成佃户。
小林多喜二在小樽度过了他的童年。
人民的苦难给这位未来作家的心灵刻下了永不消失的印记。
他不仅在《龙介和乞丐》、《杀人的狗》等作品中真切地再现了童年的一幕,而且这一时期的生活,对他的全部创作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1929年,小林多喜二完成了猛烈抨击天皇制国家本质的杰作《蟹工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