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广平逝世

许广平,笔名景宋,广东番禺人,1898年2月12日出生在广州。

1919年五四运动 的消息传到天津,在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学习的许广平立刻投身到如火如荼的反帝反封建运动 中。

1925年3月,在北平女师大学习的许广平以“受教的一个小学生”的身份,第一次给教过她两年书的老师鲁迅写信,请求给她以“真切的明白的指引”。

鲁迅当天就热情地给她写了回信,希望她用“壕堑战”的方式,跟旧社会进行战斗。

从此,许广平经常......更多

英国小说家、戏剧家毛姆诞辰

毛姆,1874年1月25日生于巴黎,中学毕业后在德国海德堡大学肄业。

1892年至1897年在伦敦学医,并取得外科医师资格。

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兰贝斯的丽莎》(1897)即根据他作为贝可医生在贫民区为产妇接生时的见闻用自由主义写法写成。

1903-1933年,他创作了近30部剧本,深受观众欢迎。

1908年,伦敦有4家剧院同时演出他的4部剧作,在英国形成空前盛况。

他的喜剧受五尔德的影响较深,一般以家庭、......更多

相声大师侯宝林留下永恒的畅笑

1993年2月4日,相声艺术大师侯宝林逝世。

在侯宝林60年艺术生涯中,他潜心研究并发展相声艺术,把欢笑带给观众,他与以他为代表的一批相声艺术家使这个艺术样式真正走进千家万户,达到一个令人瞩目的艺术高峰。

侯宝林为中国相声艺术献出了毕生精力,除创作和表演了大量脍炙人口的相声名段而外,他还对相声和曲艺的源流、原理和技巧进行理论研究,撰写和与人合作写了《相声表演艺术》、《曲艺概论》、《相声溯源》等专著。

......更多

刑场上的婚礼——共产党员陈铁军与周文雍英勇就义

在那长夜漫漫、风雨如晦日的岁月里,有多少忠贞的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壮怀激烈,视死如归,以自己的鲜血和生命去捍卫党的事业。

1928年2月6日,在广州红花岗畔的刑场上,两个青年男女革命者,面对敌人的枪口,从容不迫地举行结婚典礼。

就是广州起义行动委员会负责人之一周文雍同志和当时中共两广区委妇女委员陈铁军同志。

陈铁军出身于华侨商人家庭,在“五卅”运动 革命浪潮的冲击下,她由一个追求个人上进的大学生,转变为......更多

美国总统里根遇刺

罗纳德·威尔逊·里根1911年2月6日出生。

1932年,里根从伊利诺斯州尤里卡学院毕业,获得经济学和社会学学位。

但后来他却当上了广播电台的体育节目播音员,并成为中西部最有名的体育节目播音员之一。

后经一位朋友介绍,里根步入影坛。

里根一生共拍过54部电影,担任过美国电影演员协会主席和电影工业理事会主席。

1966年,里根当选为加利福尼亚州州长,并连任两届。

在作州长的8年时间里,他最大的两项成就是州预算支......更多

莎士比亚诞辰

威廉·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

他的作品,使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思想表现得最充分,艺术性也最高。

莎士比亚1564年4月23日出生在英国中部斯特拉特福镇一个商人家庭。

他7岁上学,16岁时因家境渐趋穷困而辍学。

此后,他先在一个屠户家学徒,又在乡间教过书。

后来因为他在当地富豪兼保安官的地里偷猎鹿兔而获罪,因此,他撇下家庭逃到伦敦,在剧场里看马、做杂役,并开始创作剧本。

起初,一些专业编剧......更多

丹麦作家安徒生逝世

1805年,安徒生诞生在菲英岛欧登塞市一个贫困的鞋匠家里。

他11岁那年,父亲不幸去世。

14岁时,他只身远离家乡到首都哥本哈根,进了歌唱学校。

但贫寒的生活使他得了病,嗓子受到极大的损害,没有希望继续唱歌了。

后来安徒生进了文法学校,但常常受到轻视和嘲弄。

幸亏学校里有个小图书馆,成了他精神上唯一的慰藉,同时也激起他生活和写作的热情。

1829年他的《从霍尔曼运河到阿玛东部步行记》一书出版。

不久,他写的一部......更多

中共中央通知认真贯彻执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2001年10月20日,中共中央发出通知指出,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各地区、各部门一定要把公民道德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来抓,认真贯彻执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通知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公民道德建设入手,继承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美德,发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与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道德,借鉴世界各国道德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文明成果,努力建立与发展社......更多

德国剧作家席勒诞辰

《强盗》是德国18世纪末一部影响极大的剧本,1782年初次在曼海木上演时,立即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应。

剧本的主人公卡尔·摩尔是个纯洁的青年,爱读卢梭的文章,为腐朽的社会环境所迫,加入强盗队伍,杀富济贫,对当时的封建社会、不合理的法律和虚伪宗教进行了全面抨击。

他公开宣布自己的崇高理想;

“德国将成为一个共和国,罗马和斯巴达与之相比,都不过是些尼姑庵。

”当时,德国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而是分裂成300个封建小......更多

英国作家奥斯丁诞辰

奥斯丁,1775年12月16日生于斯蒂文顿乡一教区牧师家庭。

受到较好的家庭教育,主要教材就是父亲的文学藏书。

奥斯丁一家爱读流行小说,多半是庸俗的消遣品。

她少女时期的习作就是对这类流行小说的滑稽模仿,这样就形成了她作品中嘲讽的基调。

她的六部小说《理智与感伤》1811、《傲慢与偏见》1813、《曼斯斐尔德花园》1814、《爱玛》1815以及作者逝世以后出版的《诺桑觉修道院》1818和《劝导》1818,......更多

1234 共33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