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èn①搓绳;

捻线。

《楚辞•惜誓》:“伤诚是之不察兮,并~茅丝以为索。

”②连缀。

《离骚》:“~秋兰以为佩。

”③缝纫。

《记王忠肃公翱事》:“公受珠,内所著披袄中,~之。

”④通“韧”,柔软而结实。

《孔雀东南飞》:“蒲苇~如丝,磐石无转移。

jì①缉麻,把麻搓成绳或线。

《诗经•陈风•东门之枌》:“不~其麻。

”②继续;

继承。

《左传•昭公元年》:“子盍亦远~禹功而大庇民乎?

”③成绩;

功绩。

《谷梁传•成公五年》:“伯尊其无~乎?

”【又】吞吐丝。

《论衡•无形》:“蚕食桑老,~而为茧。

”④成。

《史记•夏本纪》:“女言致可~行。

wén①线条交错的图形;

花纹。

后写作“纹”。

《公输》:“荆有长松~梓楩楠豫章。

”②华美;

有文彩的。

《冯谖客孟尝君》:“黄金千斤,~车二驷,服剑一。

”③文章。

《醉翁亭记》:“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者,太守也。

”④文字。

《游褒禅山记》:“独其~犹可识。

”⑤非军事的,与“武”相对。

《谏太宗十思疏》:“~武并用,垂拱而治。

”⑥在身上刺花纹,叫“文身”。

《庄子•逍遥遊》:“越人断发~身。

”⑦文化;

文教。

《论......更多

bǎn①木板。

《狱中杂记》:“求脱械居监外~屋,费亦数十金。

”【又】泛指扁而平的片状物。

《活板》:“先设一铁~。

”②通“版”,印刷的字版。

《活板》:“~印书籍,唐人尚未为之。

”③乐器中打节拍的板。

《柳敬亭传》:“亡国之恨顿生,檀~之声无色。

”④板子,旧时笞刑刑具。

关汉卿《金线池》:“既然韩解元在此替你哀告,这四十~便饶.。

”⑤呆板;不灵活。

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者,腕弱笔痴。

”⑥板结。

宋应星《......更多

jī捉拿,搜捕。

如“缉拿”、“缉获”。

沈德符《万历野获编•锦衣卫镇抚司》:“至本卫,则东西两司房访~之。

”jí①聚集。

顔延之《阳给事诔》:“立乎将卒之间,以~华裔之众。

”②和睦。

《后汉书•蔡茂传》:“以厌远近不~之情。

”qí(又读jī)①把麻搓捻成线。

《管子•事语》:“女勤于~绩徽织。

”②(今读qī)横缝衣服下面的边。

《仪礼•丧服》:“斩者何?

不~也。

jiū①用三股线拧成绳子。

《说文解字》:“~,绳三合也。

”②纠合;

集聚。

《后汉书•臧洪传》:“~合义兵,并赴国难。

”③绞;

缠绕。

《九章•悲回风》:“~思心以纕兮,编愁苦以为膺。

”④督察;

约束。

《左传•昭公六年》:“犹不可禁御,是故闲之以义,~之以政,行之以礼,守之以信。

”⑤纠正。

《荀子•王制》:“严刑罚以~之。

”⑥检举。

《后汉书•桓潭传》:“今可令诸商贾自相~告。

”⑦曲折。

何逊《渡连圻》:“洑流自......更多

wěi①织物上的横线。

《文心雕龙•情采》:“经正而后~成,理定而后辞畅。

”【引】道路以南北为经,东西方纬。

《考工记•匠人》:“国中九经九~。

”②编织。

《庄子•列御寇》:“河上有家贫恃~萧而者。

”③纬书,汉朝人附会儒家经典所作的书。

④行星。

“五纬”指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

mò①写字用的墨;

黑颜料。

沈括《石油》:“试扫其煤以为~,黑光如漆。

”成语有“近~者黑”【又】沾黑。

《石油》:“石炭烟亦大,~人衣。

”【又】用墨染黑。

《殽之战》:“子~衰经。

”【又】穿上黑色丧服。

《殽之战》:“遂~以葬文公。

”【又】用黑色衣服作为丧服。

《殽之战》:“晋于是始~。

”②黑色。

《核舟记》:“钩画了了,其色~。

”③绳墨,木工用来校正曲直的墨斗线。

【引】准则;

法度。

扬雄《太玄经•法》:“物仰......更多

háo①长而尖的细毛。

《齐桓晋文之事》:“明足以察秋~之末。

”②比喻极其细微的东西。

《老子•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合之木,生于~末。

”《赤壁赋》:“苟非吾之所有,虽一~而莫取。

”③毛笔。

袁宏道《答王百谷》:“方且挥~命楮,恣意著述。

”④长度单位。

十丝为一毫,十毫为一厘。

【毫光】光线四射如毫毛。

jiè①边界;

疆界。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域民不以封疆之~。

”②界限;

界线。

《后汉书•马融传》:“奢俭之中,以礼为~。

”③地域;

境域。

干宝《搜神记》:“今在汝南北宜春县~。

”④指一定的范围。

刘沧《宿题天霁寺》:“蓬莱仙~海门通。

”【界画】以宫殿楼台等为主要题材的传统画。

因作画时用界尺作线,故称界画。

【界纸】画有方格的纸。

123 共3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