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íng①山脉中断的地方。

《史记•赵世家》:“赵与之~合军曲阳。

”②灶边放东西的土台。

《礼记•月令》郑玄注:“东面设主于灶~。

”③地名,在今河南。

líng①大土山。

《柳毅传》:“龙以水为神,举一滴可包~谷。

”②帝王的陵墓,泛指一般的坟墓。

《促织》:“执图诣寺后,有古~蔚起。

”③通“凌”。

侵犯;

欺侮。

《荆轲刺秦王》:“而燕国见~之耻除矣。

”《后序》:“贾家庄几为巡缴所~迫死。

gé①去毛的兽皮。

【又】泛指兽皮。

《察变》:“此自未有记载以前,~衣石斧之民所采撷践踏者。

”②皮革制成的甲胄。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兵~非不坚利也。

”③皮革制成的鼓类乐器,八音之一。

韩愈《送孟东野序》:“金石丝匏土~木八者,物之盖鸣者也。

”④变革;

改革。

《察变》:“是当前之所见,经廿年卅年而~焉可也,更二万年三万年而~亦可也。

”⑤革除;

除掉。

《六国论》:“且燕赵处秦~灭殆尽之际。

”【革车】兵车......更多

qiū①土堆;

小土山。

《愚公移山》:“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

”②坟墓。

《史记•吴王濞列传》:“烧残民家,掘其~冢。

”③丘墟;

废墟。

屈原《哀郢》:“曾不知夏之为~兮。

”④即垄,田亩耕作单位。

古代以九夫为一井,四井为一邑,四邑为一丘。

《采草药》:“一~之禾,则后种者晚实。

”【辨】岭,山,陵,丘。

见“陵”字。

【丘墟】⒈废墟;

荒地。

⒉坟墓。

【丘壑】⒈深山幽谷。

常指隐居处。

⒉画家的构思布局。

jiè①界线;

边界。

《诗经•周颂•思文》:“无此疆尔~。

”②边;

畔。

屈原《哀郢》:“哀州土之平乐兮,悲江~之遗风。

”③间隔;

隔开。

《汉书•翼奉传》:“前向崧高,后~大河。

”④居……之间。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敝邑褊小,~于大国。

”⑤介绍;

引见。

《后汉书•符融传》:“融一见嗟服,因以~于李膺。

”⑥介绍人;

居中引见的人。

《荀子•大略》:“诸侯相见,卿为~。

”⑦甲;

铠甲。

贾谊《陈政事疏》:“将士被~......更多

chōng①向上冲。

《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冠。

”②虚;

空虚。

《老子》:“大盈若~,其用不穷。

”③谦虚。

《谏太宗十思疏》:“念高危则思谦~而自牧。

”④交通要道。

《失街亭》:“今令汝接应街亭,当阳平关~要道路,总守汉中咽喉。

”⑤快速向前冲。

《雁荡山》:“原其理,当是为谷中大水~激,沙土尽去。

”⑥碰撞;

冲击。

《黔之驴》:“稍近,益狎,荡倚~冒。

”⑦侵袭;

侵犯。

《教战守策》:......更多

liáng①稍冷;

微寒。

李陵《答苏武书》:“~秋九月,塞外草衰。

”②凉爽;

凉快。

《芙蕖》:“纳~而~逐之生。

”③薄;

少。

《左传•庄公三十二年》:“虢多~德,其何土之能得?

”【凉德】薄德。

xuē①古代刮削竹简木札的书刀。

《考工记•筑氏》:“筑氏为~长尺,博寸。

”②用刀削。

《孔雀东南飞》:“指如~葱根,口如含朱丹。

”③削减;

削弱。

《屈原列传》:“其后楚日~。

”④分割土地。

《六国论》:“日~月割,以趋于亡。

”⑤陡峭。

《游黄山记》:“石崖侧~侧援崖。

”【削籍】官吏被革职,在官籍中除名。

查询

lì①历书;

历法。

《孔雀东南飞》:“视~复开书,便利此月内。

”②经过;

经历。

《后序》:“~吴门,毗陵,渡瓜洲,复还京口。

”③越过;

度过。

《游黄山记》:“石块丛起则~块。

”④指时间上的经历。

《隆中对》:“孙权据有江东,已~三世。

”⑤各个;

逐个。

《谭嗣同》:“先遣内侍持~朝圣训授君。

”⑥屡次;

连续。

《陈情表》:“~职郎署。

”【历块】⒈跨过土地,形容急速。

⒉良马,比喻良才。

【历历】形容清晰分明。

【历数】......更多

qí①天子都城周围千里之地。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且昔天子之地一~。

”【引】地方千里为圻。

《左传•昭公二十三年》:“今土数~,而郢是城,不亦难乎?

”②通“碕”。

岸。

王维《送沈子福之江东》诗:“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浆向临~。

”yín同“垠”。

边界。

《淮南子•俶真》:“四达无境,通于无~。

1112131415 共185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