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
bù①麻棉织品的总称。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衾多年冷似铁。
”②古代的一种货币。
《诗经•卫风•氓》:“氓之蚩蚩,抱~贸丝。
”③布施;分予。
《长恨歌》:“阳春~德泽。
”④。
《韩非子•难三》:“而~之于百姓者也。
”⑤表达;陈述。
《与陈伯之书》:“聊~往怀,君其详之。
”⑥分布;
布列。
《活板》:“乃密~字印,满铁范为一板。
”【布衣】1.布做的衣服,指衣着俭朴。
《史记•鲁周公世家》:“平子~跣行。
”2.平......更多
弁
biǎn①一种帽子。
古代吉礼之服戴冕,常礼之服戴弁,弁分皮弁(武冠)和爵弁(文冠),皮弁用于田猎或征伐,爵弁用于祭祀。
②古代男子二十岁要举行加冠礼,以示成人,称作弁。
③。
④放在前面。
龚自珍《送徐铁孙序》:“乃书是言,以~君之诗之端。
”⑤急;
快。
《礼记•玉藻》:“~行,剡剡起屦。
”⑥惊惧。
《汉书•王莽传下》:“有烈风雷雨发屋折木之变,予甚~焉,予甚栗焉。
”⑦用手搏斗。
《汉书•甘延寿传》:“试~,为期......更多
斥
chì①排斥,斥退。
《汉书•武帝纪》:“与闻国政而益于民者~。
”《盐铁论•利议》:“是孔丘~逐于鲁君,曾不用于世也”②责备,斥责(后起意义)。
王夫之《论秦始皇废分封立郡县》:“~秦之私,而欲私其子孙以长存,又岂天下之大公哉?
”③指。
柳宗元《六逆论》:“盖~言择嗣之道。
”(大概指的是选择继承人的道理。
)④开拓。
《盐铁论•非鞅》:“~地千里。
”⑤侦察,探测。
《左传•襄公十八年》:“晋人使司马~山泽之险......更多
板
bǎn①木板。
《狱中杂记》:“求脱械居监外~屋,费亦数十金。
”【又】泛指扁而平的片状物。
《活板》:“先设一铁~。
”②通“版”,印刷的字版。
《活板》:“~印书籍,唐人尚未为之。
”③乐器中打节拍的板。
《柳敬亭传》:“亡国之恨顿生,檀~之声无色。
”④板子,旧时笞刑刑具。
关汉卿《金线池》:“既然韩解元在此替你哀告,这四十~便饶.。
”⑤呆板;不灵活。
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者,腕弱笔痴。
”⑥板结。
宋应星《......更多
裒
póu①聚集。
《陈书•侯安都传》:“~敛无厌。
”②减少。
《周易•谦卦•象传》:“君子以~多益寡。
”bāo衣襟宽大。
《盐铁论•利议》:“文学~衣博带。
”
称
chēng①称量;
衡量。
《汉书•枚乘传》:“夫铢铢而~之,至石必差。
”(铢、石:皆重量单位。
铢: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
石:一百二十斤。
)②举;
举起。
《诗经•七月》:“~彼兕觥,万寿无疆。
”(兕觥:犀牛角制做的酒杯。
)③称赞;
赞许。
《原毁》:“彼虽能是,其人不足~也。
”④称述;
称说;
说。
《屈原列传》:“上~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
”⑤称作;
号称;
称为。
《陈涉世家》:“乃诈~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端
duān①事物的一头或一方。
《核舟记》:“东坡右手执卷~,左手抚鲁直背。
”②缘由。
陆机《君子行》:“祸集非无~。
”③端正。
《核舟记》:“其人视~容寂。
”④玄端。
古代的一种玄色的礼服。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章甫,愿为小相焉。
”⑤布帛的长度单位。
桓宽《盐铁论》:“中国,~之缦。
”⑥双手捧物。
《红楼梦》:“只有伺侯~菜的几个人。
”⑦终究;
果真。
苏轼《水龙吟》:“料多情梦里,~来见我,也参......更多
粲
càn①上等白米。
《诗经•郑风•缁衣》:“适子之兮,还,予授子之~兮。
”【引】美丽。
【又】特指美女。
陆云《为顾彦先赠妇往返》诗:“皎皎彼姝子,灼灼怀春~。
”②众多。
《国语•周语上》:“夫兽三为群,人三为众,女三为~。
”③开口笑。
范成大《蛇倒退》诗:“我乃不能答,付以一笑~。
”cān通“餐”。
柳宗元《天对》:“益革民艰,咸~厥粒。
”【粲粲】光彩鲜明。
《诗经•小雅•大东》:“西人之子,~衣服。
”【粲烂......更多
脩
xiū①干肉。
《周礼•天官•膳夫》:“凡肉~之颁赐,皆掌之。
”②通“修”。
修饰;
装饰。
《楚辞•九辩》:“今~饰而窥镜兮。
”③通“修”。
研究;
学习。
《三国志•吴书•吕蒙传》:“蒙少不~书传。
”④通“修”。
治理;
整治。
诸葛亮《草庐对》:“内~政理。
”【引】修建。
《盐铁论•备胡》:“~城郭。
”⑤通“修”。
高,长。
《战国策•齐策一》:“邹忌~八尺有余。
”⑥通“修”。
善;
美好。
《离骚》:“恐~名之不立。
”【......更多
遇
yù①遇到。
《陈涉世家》:“公等~雨,皆已失期。
”②会面;
会见。
《大铁椎传》:“北平陈子灿省兄河南,与~宋将军家。
”③接触;
感触。
《庖丁解牛》:“臣以神~而不以目视。
”④看到。
《赤壁赋》:“目~之而成色。
”⑤遇合;
投合。
指相遇而受到赏识。
《战国策•秦策》:“王何不与寡人~。
”⑥对待;
招待。
《鸿门宴》:“不如因善~之。
”⑦际遇;
机会。
《五人墓碑记》:“斯固百世之~也。
”⑧嫁。
《祭妹文》:“汝以一念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