衅
xìn①古代的一种祭祀仪式,用牲畜的血涂在新制的器物上。
《韩非子•说林下》:“缚之,杀以~鼓。
”【引】涂抹。
贾谊《治安策》:“豫让~面吞炭。
”②缝隙;
间隙;
破绽。
《三国志•吴书•吴主传》:“逆臣乘~。
”③罪过;
灾祸。
《后汉书•李固传》:“固之过~。
”④征兆。
《国语•鲁语上》:“恶有~,虽贵,罚也。
”⑤冲动。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于勇。
”
香
xiāng①谷物煮熟后的香味。
《左传•僖公五年》:“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神其吐之乎?
”②香气;
芳香的气味。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稻花~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③气味好闻;
芳香。
《醉翁亭记》:“野芳发而幽~。
”④香甜;
甘美。
《醉翁亭记》:“酿泉为酒,泉~而酒冽。
”⑤香料。
《促织》:“问者爇~于鼎。
”【香火】⒈祭祀鬼神的香烟灯火。
⒉指结盟。
俎
zǔ①古代祭祀时盛牛羊等祭品的礼器。
《左传•隐公五年》:“鸟兽之肉不登于~……则公不射。
”②切肉用的案板。
《鸿门宴》:“如今人方为刀~,我为鱼肉,何辞为?
”【俎豆】⒈古代祭祀、宴客用的器具。
俎是放肉的几案,豆是盛干肉类食物的器皿。
⒉引申为祭祀崇奉之意。
【俎食】俎上盛的食物。
刍
chú①割草。
《汉书•赵充国传》:“~牧田中。
”②牲口吃的草。
《李愬雪夜入蔡州》:“民争负薪~助之。
”③用草喂养的牲口。
《史记•货殖列传序》:“口欲穷~豢之味。
”【刍狗】古代束草为狗,供祭祀用,祭后弃掉。
比喻轻贱无用的东西。
《老子•五章》:“圣人不仁,以百姓为~。
”【刍豢】泛指牛羊犬豕之类的家畜。
《庄子•齐物论》:“民食~,麋鹿食荐。
”也指供祭祀用的牺牲。
《吕氏春秋•季冬》:“乃命同姓之国,供寝庙......更多
嘉
jiā①美好;
美好的。
柳宗元《愚溪诗序》:“~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
”②赞美;
嘉奖。
《师说》:“余~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③感激;
感谢。
《叔向贺贫》:“非起也敢专承之,其自桓叔以下,~吾子之赐。
”④欢乐;
高兴;
喜悦。
《促织》:“上大~悦,诏赐抚臣名马衣缎。
”【嘉惠】对他人所给予的恩惠的敬称。
【嘉玉】祭祀用的玉。
【嘉乐】⒈古代钟鼓之乐。
⒉嘉美喜乐。
噍
jiào嚼,吃东西。
《荀子•荣辱》:“呥呥而~,乡乡而饱。
”jiāo急促。
《礼祀•乐记》:“其声~以杀。
”jiū见“噍噍”。
【噍类】能吃东西的动物,特指活着的人。
【噍噍】鸟叫声。
思
sī①思考;
想。
《论语》:“学而不~则罔。
”②希望;
盼望。
《隆中对》:“智能之士,~得明君。
”③想念;
思念。
《触龙说赵太后》:“已行,非弗~也,祭祀必祝之。
”④思绪;
心情。
《孔雀东南飞》:“晻晻日欲暝,愁~出门啼。
”【思理】思辨能力。
【思致】思想情趣。
教
jiào①教化;
教育。
《礼祀•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然后知困。
”②教导;
教诲。
《师说》:“爱其子,择师而~之。
”【又】教诲;
指教。
《荆轲刺秦王》:“此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
”③指示;
指点。
《促织》:“得无~我猎虫所耶?
”jiāo①教授;
传授知识技能。
《孔雀东南飞》:“十三~汝织,十四能裁衣。
”②使;
令;
让。
《琵琶行》:“曲罢曾~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王昌龄《出塞》:“但使龙城......更多
春
chūn①春。
四季的第一季。
《曹刿论战》:“十年~,齐师伐我。
”《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泛指年。
②年岁,年龄。
《苏武》:“且陛下~秋高,法令亡常。
”③春意,生机。
刘禹锡《酬乐天杨州初逢席上见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
”【春晖】1.春阳,春光。
李白《惜馀春赋》:“见游丝之横路,网~以留人。
”2.喻母爱。
孟郊《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谁寸草心,报得三......更多
歆
xīn①祭祀时“鬼神”来享受祭品的香气。
《论衡•祀义》:“人之死也,口鼻腐朽,安能复~?
”②欣喜。
《国语•周语下》:“民~而德之,则归心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