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ì①对;

正确。

《归去来兮辞》:“实迷途其未远,觉今~而昨非。

”【又】认为……正确;

肯定。

《问说》:“~己而非人,俗之同病。

”②这;

这个;

这样。

《石钟山记》:“~说也,人常疑之。

”③凡是;

所有的。

《游园》:“~花都放了,那牡丹还早。

”④表判断。

《琵琶行》:“同~天涯沦落人。

yuē①说。

《劝学》:“君子~:学不可以已。

”②称为。

《赵威后问齐使》:“齐有处士~钟离子。

”③是,举例时用。

《五人墓碑记》:“按诸五人,~颜佩伟,杨念如……”④为。

《出师表》:“先帝称之~能。

”⑤用于句首。

《诗经•七月》:“~为改岁,入此室处。

fú鼓槌。

《国殇》:“援玉~兮击鸣鼓。

”《石钟山记》:“~止响腾,余韵徐歇。

”【枹鼓】⒈鼓槌和鼓。

⒉战鼓。

⒊比喻军旅。

fū①悬挂钟磬木架的脚。

②花托(花萼的底部)。

《山海经•西山经》:“有木焉,员叶而白~。

”fǔ①凭依;

倚仗。

《管子•轻重戊》:“父老~枝而论,终日不归。

”②通“弣”,弓把。

《周礼•考工记•弓人》:“于挺臂中~焉,故剽。

gé①树木的长枝条。

庚信《小园赋》:“枝~相交。

”【引】栅栏。

杜甫《潼关吏》诗:“连云列战~。

”【引】格子。

沈括《梦溪笔谈》卷一:“窗~上有火燃处。

”②格式;

标准。

龚自珍《己亥杂诗》:“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降人才。

” 【又】特指法律条文。

【又】风格。

沈括《梦溪笔谈》卷十七:“徐熙至京师,送图画院品其画~。

”成语有“别具一格”③阻止;

阻碍。

《史记•孙宾传》:“形~势禁”(被形势所阻止。

)成语有“......更多

làng①波浪。

《石钟山记》:“虽大风~不能鸣也。

”②任纵;

放纵。

《兰亭集序》:“或因寄所托,放~形骸之外。

yǒng钟柄。

《考工记•凫氏》:“凫氏为钟……舞上谓之~。

”【甬道】⒈两旁有墙的驰道或通道。

⒉高楼间有棚顶的通道。

zhé古代祭祀时,分裂牲畜的肢体。

《庄子•盗跖》:“~犬流豕。

”【引】一种分裂肢体的刑法。

《韩非子•内储说上》:“采金之禁,得而辄辜~于市。

”③鸟鸣声。

《石钟山记》:“~~云霄间。

kōng①没有东西;

空的。

《石钟山记》:“~中而多窍。

”【又】使……没有东西;

使……空。

《中山狼传》:“乃出图书,~囊橐。

”②天空;

空中。

《岳阳楼记》:“阴风怒号,浊浪排~。

”③空洞;

不实在。

《廉颇蔺相如列传》:“秦贪,负其强,以~言求璧。

”④徒然;

白白地。

《滕王阁序》:“孟尝高洁,~余报国之情。

”kòng①贫穷;

穷困。

《论语•先进》:“回也其庶乎,屡~。

”【又】使……穷困。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更多

zhě①用动词、形容词和动词性词组、形容词性词组的后面,组成一个名词性结构,相当于“……的人(人、事、情况等)”。

《归去来兮辞》:“悟已往之不谏,知来~之可追。

”②用在数词后面,往往总指上文所提到的人、事、物。

翻译时在人、事、物名称前加“个”、“件”、“种”等。

《赤壁之战》:“此数~用兵之患也。

”③用在名词名词性词组后面,起区别作用,可译作“这样的”、“这个”等,有时不必译出。

《齐桓晋文之事》:“......更多

678910 共116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