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家诗

千家诗的同义词反义词
qiān jiā/gū/jie shī①总集名。《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的简称。南宋刘克庄编。二十二卷,分十四门。录唐宋人诗一千二百多首,以宋诗为多。②总集名。旧时坊刻之书,有《新镌五言千家诗》和《重订千家诗》两种。前者题王相选注。后者所选都是七言,题谢枋得选(估计系伪托)。此两种《千家诗》各分绝诗、律诗两部分,大都为唐宋作品。

卢照邻(约630-680后)

卢照邻(约630-680后)的同义词反义词
lú zhào lín (yuē/yāo 630-680hòu )唐代诗人。字升之,号幽忧子,范阳(今河北涿州)人。曾任益州新都尉。后因贫病交加,投颍水死。为“初唐四杰”之一。长于七言歌行,格调较高。《长安古意》为其名篇。有《幽忧子集》。

古体诗

古体诗的同义词反义词
gǔ tǐ/tī/bèn shī唐代以后指区别于近体诗(律诗、绝句)的一种诗体,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等形式,句数没有限制,每句的字数也可以不齐,平仄和用韵都比较自由。也叫古诗或古风。

四季调

四季调的同义词反义词
sì jì tiáo/diào1.民间曲调。也叫孟姜女调﹑唱春调。常为十二叠,每月一叠,也可按四季分为四叠。每叠七言四句,除第三句外,均押平韵。清代流行至今。今被有些戏曲剧种﹑曲艺曲种收为曲牌。

岑参(约715-770)

岑参(约715-770)的同义词反义词
cén cān唐代诗人。早岁孤贫,博览经史。原籍南阳(今属河南),后迁居荆州江陵(今属湖北)。天宝年间进士。曾两次出塞,往来于安西、北庭。后入朝任右补阙。官至嘉州刺史。是唐代边塞诗派代表,与高齐名,并称“高岑”。其诗雄健奔放,想象奇特,色彩瑰丽,尤长于七言古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为其代表作。有《岑嘉州诗集》。

己亥杂诗

己亥杂诗的同义词反义词
jǐ hài zá shī组诗名。清代龚自珍作。指1839年作者辞官回乡途中所作的诗。均为七言绝句,涉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方面,表达了作者对政府腐败、国家衰亡、社会黑暗的深切担忧和强烈不满,诗作大多感情沉郁、气势恢宏。“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等名句,历来被人传诵。

律诗

律诗的同义词反义词
lǜ shī诗体名。近体诗的一种。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代初期。八句,四韵或五韵。中间两联必须对仗。双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五言、七言两体较常见,简称五律、七律。偶有六言体,简称六律。每首十句以上的,称为排律。

急就篇

急就篇的同义词反义词
jí jiù piān1.古代字书名。为学童识字之书。汉史游作。今本三十四章,二千一百四十四字(末一百二十八字为汉以后人所加),按姓名﹑衣服﹑饮食﹑器用等分类,成三言﹑四言﹑七言韵语。首句有"急就"二字,因以名篇。一说如遇难字,缓急可就而求,故名。

拗句

拗句的同义词反义词
ào jù1.格律诗中不合常规平仄格律的句子叫拗句。出现拗句,一般应采取补救的办法,即在本句或对句的适当位置上改变其他字的平仄安排。如"红颜弃轩冕",第三字按格律应该平声而用了仄声,就把第四字应仄而改用平。又如"雨中草色緑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上句第五字该平而用了仄,就把下句第五字该仄改为平。拗句经过拗救,就算合律。否则,会出现犯孤平﹑失黏等毛病。做格律诗旧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口诀,这......更多

拟行路难

拟行路难的同义词反义词
nǐ xíng/háng lù nán/nàn/nuó乐府组诗名。南朝宋鲍照作。共十八首。主要抒发对人生艰难的感慨,表达出身寒门的士人在仕途中的坎坷和痛苦。也有描写游子和思妇之作。大多感情强烈,语言遒劲,辞藻华丽。有五言、七言及杂言句。
12345 共76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