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利之辨
义利之辨的同义词反义词
yì lì zhī biàn中国古代关于道德行为与物质利益的关系问题的争辩。义,指思想行为符合一定的道德标准;利,指利益、功利。孔子重义轻利,反对不讲道德而获得富贵,把义利两者分离。韩非则注重功利,认为人与人之间首先是利害关系。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儒家重义轻利的道义论基本上占据着统治地位。
九烈三贞
九烈三贞的同义词反义词
jiǔ liè sān zhēn贞:贞操;烈:节烈。封建社会用来赞誉妇女的贞烈。
人伦
人伦的同义词反义词
rén lún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道德关系以及应当遵守的道德规范。孟子提出。指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后人又称为“五伦”。
仕女图
仕女图的同义词反义词
shì nǚ tú1.亦称"仕女画"。以中国封建社会中上层妇女生活为题材的图画。 2.旧时比喻大家闺秀安闲舒适的生活环境。
六纪
六纪的同义词反义词
liù/lù jì/jǐ1.指封建社会中的六种伦常关系。 2.传说自遂人氏至伏羲氏凡六纪。
刑统
刑统的同义词反义词
xíng tǒng1.我国封建社会刑法和刑律统类的简称。犹刑事法规的汇编兼训释。以《唐律疏议》为体例,结合当时施行的格﹑敕法令分类编成,自唐至宋,历代沿袭。始于唐宣宗大中年间的《大中刑法统类》,现仅存《宋刑统》。
刑部
刑部的同义词反义词
xíng bù1.我国封建社会掌管刑法﹑狱讼事务的官署,属六部之一。
周情孔思
周情孔思的同义词反义词
zhōu qíng kǒng sī周公、孔子的思想感情。封建社会奉之为思想情操的楷模、典范。
商品经济
商品经济的同义词反义词
shāng pǐn jīng jì/jǐ“自然经济”的对称。为交换而生产的经济形式。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中是自然经济的补充形式,不占主导地位。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是绝对的、占统治地位的形式。社会主义仍然实行商品经济形式。参见“市场经济”。
地主阶级
地主阶级的同义词反义词
dì zhǔ jiē jí占有土地,自己不劳动,或只有附带劳动,依靠剥削农民为生的阶级。剥削的方式主要是收取地租,此外还有雇工、无偿的劳役和高利贷等。在封建社会中掌握政权,对农民阶级进行残酷的政治压迫。在中国,经过土地改革运动,地主阶级已被消灭,绝大多数地主分子逐步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