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逝世

斯大林逝世1953年3月5日,苏联党和国家以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和工人运动 的杰出领导人、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斯大林逝世。

斯大林逝世后,中国举行的哀悼活动不亚于苏联:毛泽东主席发布命令:自3月7日至9日,全国下半旗致哀;

致哀期间,全国各工矿、企业、部队、机关、学校及人民团体一律停止宴会、娱乐活动。

毛主席亲往苏联大使馆吊唁。

3月8日,周恩来总理率我国党政代表团前往莫斯科参加葬礼。

首都3月9日举行追......更多

以色列“死脑筋”总理沙米尔诞辰

1915年10月15日,伊扎克·耶斯特尼茨基(即沙米尔)生于波兰东部一个名叫库兹纳伊的小村庄。

耶斯特尼茨基的早期教育,是在波兰犹太人开办的学校里度过的。

耶斯特尼茨基上中学时,就加入了“贝塔”(犹太复国主义运动 的青少年组织),为宣传犹太复国主义思想、重新建立犹太国而积极奔波。

为表明自己誓死不渝的犹太复国主义决心,他将自己的名字改为“沙米尔”,希伯莱语的意思是“石块”、“坚硬的物体”。

1935年,为......更多

国家有杰出贡献的电影艺术家夏衍逝世

夏衍原名沈乃熙,1900年生于浙江杭州。

1919年在家乡参加“五四”运动 。

1920年,他赴日本留学,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

1924年,他经孙中山先生介绍加入中国国民党,担任国民党驻日总支部常委兼组织部部长。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他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工人运动 及翻译工作,译有高尔基的《母亲》等外国名著。

1929年,他参加筹备左翼作家联盟,次年当选“左联”执行委员。

1933年以后,他担任中共上海文......更多

美国金融家摩根诞辰

摩根,1837年4月17日生于美国哈特福德。

自幼体弱多病,学习一般。

上中学后,为了增强体质,他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身体好了,学习也有长进,后来考入大学。

1861年10月,他结婚,4个月后,其夫人病逝,这对他的打击太大了。

他的父亲帮助他建立了一家商行,使他重新振作起来。

由于美国南北战争爆发,他也因此“暴富”起来。

他再次成家,并体会到婚姻的快乐。

当他看到一股铁路热正在形成之时,并没有将资金投入进去,而是......更多

法国著名科学幻想小说家凡尔纳诞辰

凡尔纳,1828年生于法国南特市一个法官家庭。

19岁到巴黎学习法律。

毕业后不愿当法官,为剧院创作剧本。

凡尔纳的作品有66部小说和若干剧本,以及一部6卷本《伟大的旅行家和伟大的旅行史》。

他的主要成就是总名为《在已知和未知世界中奇妙的漫游》的一套科学幻想和冒险小说,所写范围从地球到宇宙空间,从地质、地理到航海、航天,包罗万象。

著名的三部曲《格兰特船长的儿女》(1868)、《海底两万里》(1870)和《......更多

田汉诞辰

田汉1898年生,湖南长沙人。

早年留学日本,1921年回国,与郭沫若等组织创造社,后创办南国艺术学院、南国社,主编《南国月刊》,并从事话剧创作与演出实践,是中国现代话剧的开拓者之一。

曾参加民权保障大同盟、左翼作家联盟和左翼戏剧家联盟。

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左翼剧联”党团书记,中共上海中央局文化工作委员会委员。

抗日战争时期,参加郭沫若主持的军委政治部第三厅。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文学......更多

著名电影艺术家司徒慧敏逝世

1987年4月4日,著名电影艺术家司徒慧敏在北京逝世。

司徒慧敏出生在广东省开平县一个华侨家庭。

1925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转为中共党员,并参加了广州起义。

1928年,他赴日本,进东京上野美术学校学习,同时从事电影和无线电的研究。

1930年,司徒慧敏回到上海,参加党领导的上海艺术剧社。

1932年起从事电影工作,是我党的电影小组成员之一。

他联合了一批左翼和进步的艺术工作者,共同拍摄了《桃李......更多

电影艺术家王人美逝世

1987年4月12日,中国电影家协会名誉理事、著名电影艺术家王人美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

王人美生于湖南长沙一个教员家庭,13岁在上海进入中华歌舞团的前身——美美女校学习,从此便活跃在舞台上。

1931年,她在孙瑜编导的故事片《野玫瑰》中第一次饰演主角,之后连续拍摄了《芭蕉叶上诗》、《都会的早晨》、《渔光曲》等影片。

其中,《渔光曲》曾于1935年在苏联第一届国际电影节上获得“荣誉奖”金牌,第一次为我......更多

电影演员白杨出生

白杨,女,原名杨成芳,又名杨君莉。

1920年4月22日生于北平。

湖南汨罗人。

1932年考入联华影业公司北平分厂演员养成所,随即在影片《故宫新怨》中饰演角色。

同年参加左翼戏剧运动 ,因主演《梅萝香》、《茶花女》等剧,在剧坛显露头角。

1936年入上海明星影片公司二厂,与赵丹联合主演《十字街头》,一举成名。

抗战爆发后,在上海参与组织影人剧团,辗转武汉等地进行抗日宣传工作。

1938年到重庆、主演《中华儿女......更多

艾格妮丝·史沫特莱逝世

1892年2月23日,史沫特莱出生在美国科罗拉多州南部的一个矿工之家。

她从小家境困难,做过工、务过农,学业时断时续。

1928年底,她以德国《法兰克福报》特派记者的身份来到中国,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取道香港返回美国,12年间,访问了我国广大地区,接触过各阶层人士。

抗日战争时期,她又作为英国《曼彻斯特卫报》特派记者和中国红十字会志愿工作人员,随八路军、新四军出没在各大战区的最前线,活跃在敌后游击区。

......更多

1234 共4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