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黄河公路大桥建成通车
洛阳黄河公路大桥是跨越黄河的重要桥梁。
大桥位于黄河中下游交界处的河南省洛阳市北黄河孟津渡口和孟县之间。
1974年春,开始动工兴建,建设中时停时建,于1977年1月2日建成,并胜利通车。
大桥全长3428.9米,共有69孔,68个桥墩,采用跨度为50米的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简支架架设桥面,桥面宽度为11米,行车道宽9米。
它成为当时中国最长的公路桥。
杨联康徒步考察黄河
1982年5月31日,我国地质工作者杨联康,徒步考察完黄河全程后到达黄河入海口。
杨联康是从1981年7月21日开始从黄河发源地徒步考察黄河的,历时315天,行程5500多公里,经过了7个省、2个自治区的108个县,收集了有关黄河的大量第一手资料。
是我国徒步考察完黄河全程的亘古第一人。
黄河决口
1887年9月30日,黄河在郑州下汛十堡处决口,初30余丈,越三日至300余丈,夺溜南趋灌入贾鲁河,又东会涡河,南注周家口,入淮河,全河继流,灾情严重。
由于清政府政治腐败,长期水利不兴,河道管理不善,1887年除北运河在通州平定(山童)决口数十丈、永定河在下游南七工东安境、芦沟桥、直隶武清、霸州等处先后决口外,黄河从7月21日已在开州决口,但并未引起统治者的重视。
9月30日郑州黄河大决口后,统治者......更多
黄河大合唱在延安首演
1939年春,诗人光未然应作曲家冼星海之约,在延安完成《黄河大合唱》的歌词,冼星海于3月31日完成了大合唱全部音乐的创作。
1939年4月13日在延安陕北公学礼堂由抗敌演出队第3队首次演出。
邬析零指挥,作品由《序曲》、《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水谣》、《河边对口曲》、《黄河怨》、《保卫黄河》和《怒吼吧!
黄河》9个乐章组成,热情讴歌了中华民族渊源流长的灿烂历史,赞美了中国人民......更多
郑州黄河新大桥通车
1959年4月21日上午,数千建桥职工和河南盛郑州市各界代表,汇集在桥头,举行了隆重的通车典礼。
郑州黄河大桥是我国桥梁队伍在党的领导下,继武汉长江大桥之后。
在黄河上建成的最大一座永久性的铁路复线桥。
这座大桥长近三公里,全部是由我国自己设计和修建的。
大桥在1958年5月动工兴建后,建设者充分发挥了敢想敢干的风格,成功地运用和发展了武汉长江大桥管柱基础的施工方法,并且通过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创造了在黄......更多
黄河首次调水调沙
2002年7月4日上午九时整,随着一声令下,黄河小浪底水库多个闸门依次徐徐升起,不同层面导流洞喷涌出的巨大水流,奔向黄河下游河床。
黄河首次进行的规模宏大的调水调沙试验正式开始。
这是迄今为止世界水利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人工原型试验。
这次试验,是通过小浪底水库调控水沙,变水沙不平衡为水沙平衡,形成有利于河床冲刷的水势,为小浪底水库今后长期运用和下游河道减淤提供科学的数据,从而实现“河床不抬高”的治黄目标......更多
黄河小浪底工程胜利截流
1997年10月28日,中国治黄历史上最大的工程——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胜利截流。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鹏,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国务院副总理姜春云观看了截流合龙的最后阶段施工。
上午10时28分,小浪底截流戗堤南、北两岸的大型翻斗车同时向龙口口门倒入巨大的石块,黄河水被拦腰截断,从北岸山中的导流洞奔泄而出。
黄河从此彻底改道。
一面巨大的五星红旗同时被激动的建设者挂上了北岸山坡,水利部副部长......更多
《黄河大合唱》首次演唱
1939年5月11日,在延安陕北公学礼堂庆祝会上,鲁艺师生首次演唱《黄河大合唱》,冼星海亲自指挥。
中华民族的怒吼声,更加强劲地传遍了全中国、乃至全世界。
这部作品是音乐家冼星海与诗人光未然(张光年)合作而成的。
两人1936年就相识于上海,曾经合作过《高尔基逝世纪念歌》。
抗战爆发后,两人先后参加了救亡演剧队来到武汉,同在政治部共事。
光未然途径黄河时,亲眼见到了这条养育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的伟大风采,加之船......更多
隋炀帝下令开凿大运河
隋炀帝修建大运河的工程分4段进行。
公元605年4月14日(隋大业元年三月二十一日)隋炀帝“命尚书右丞皇甫议发河南、淮北诸郡民,前后百余万,开通济渠”。
通济渠起于洛阳城,西引榖(即涧水)、洛水入黄河;
又从极清(今河南荥阳县把水镇东北周黄河水向东到洋州(今河南开封),再顺汴水经商丘,折向东南,接通蕲水,经皖北至淮阴入淮水。
第一段工程沟通了洛水、黄河和淮河。
同年,隋扬帝又征发淮南民十几万开邢沟。
608年......更多
著名音乐家冼星海在莫斯科病逝
1945年10月30日,著名音乐家冼星海在莫斯科病逝,年40岁(1905年生)。
冼星海,广东番禺人。
他继聂耳之后,以广泛的题材和体裁,表现中国人民的解放斗争,对全国抗日军民起了巨大鼓舞作用。
其作品《黄河》大合唱,歌曲《游击军歌》、《在太行山上》等至今仍为人们喜爱。
《人民日报》1983年2月8日发表冼星海女儿冼妮娜写的文章《父亲回来了》。
文中说:1月25日上午,我和大家肃立在首都机场的大厅里,迎接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