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麦
雀麦 释名:燕麦、杜姥草、牛星草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 主治(米)充饥滑肠,(苗)胞衣不下。
热汤
热汤 释名:亦名百沸汤、麻沸汤、太和汤。气味:甘、平、无毒。主治: 霍乱转筋(以器装汤熨烫患部,又把足底汤热,汤冷须换热),冻疮,痈肿,火眼赤乱,蝎虿咬伤等。 附方:热汤,就是白开水,以煮开多次者为好,所以叫百沸汤。纵然生水不好,多煎仍有好处。水沸腾多次,其中污浊之物,或下沉,或上散,水质就
人参
人参 释名:亦名黄参、血参、人衔、鬼盖、神草、土精、地精、海腴、皱面还丹。气味:(根)甘、微寒、无毒。 主治:1、阴亏阳绝之症(昏眩、自汗、痰鸣、脉大)。用人参十两细切,加水二十碗浸透,以桑柴火缓煎成膏。每服一至三碗。持续服至病愈。以方名“人参膏”。 2、胸中痞坚,胁下逆气抢心。用人参、白术、干姜、甘草各三两,加水八升,煎至三升。每服一升,一天服三次。此方名“治中汤”(理中汤)。 3、脾胃气虚......更多
人尿
人尿 释名:溲、小便、轮回酒、还元汤。气味:咸、寒、无毒。(入药以用童便为好) 主治: 1、久嗽涕唾,肺痿,时发寒热,颊赤气急。用童便(去头尾少许)五合,浸泡破开的大粉甘草一寸,露一夜,去掉甘草,清晨一次服下。或加甘草末一钱同服亦可。一天服一剂。儿童须忌食五辛热物。 2、吐血、鼻血。用人悄少姜汁调交服一升。 3、绞肠沙痛。用童便饮即止。 4、休息痢。用杏仁去皮、面炒,研为末;另以猪肝一具,......更多
忍冬
忍冬 释名:金银藤、鸳鸯藤、鹭鸶藤,老翁须、左缠藤、金钗股、通灵草、蜜桶藤、金银花。气味:甘、温、无毒。 主治:1、痔瘘。用忍冬全草(或根、茎、花、叶皆可)不拘多少,泡酒中,煨一夜,取出晒干,加甘草少许,共研为末,用泡药的酒调面和药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至百丸,开水或酒送下。此方名“忍冬丸”。 2、一切肿毒(不问已溃未溃,或是初起发热)。用忍冬的花及茎叶,取自然汁半碗煎至八成服下。同时用药......更多
三七
三七 释名:山漆、金不换。气味:(根)甘、微苦、温、无毒。 主治:1、吐血、务血不止。用三七一钱,口嚼烂,米汤送下。 2、赤痢血痢。用三七三钱,研细,淘米水调服。 3、大肠下血。用三七研细,淡白酒调一至二钱服。三服可愈。 4、妇女血崩。治法同上。 5、重度赤眼。用三七根磨汁,涂眼睛周围,很见效。 6、无名痈肿,疼痛不止。用三七根磨米醋调涂;如痈已破,则用三七研细干涂。 7、虎咬虫伤。用......更多
桑
桑 释名:子名椹气味:桑根白皮:甘寒、无毒。桑叶:苦、甘、寒、有小毒。桑枝:苦、平桑柴灰:辛、寒、有小毒。 主治:桑柴灰: 1、目赤肿痛。用桑灰一两、黄连半两,共研为末。每用一钱,铴汤澄清后洗眼。 2、青盲。用桑灰煎汤洗眼,坚持有效。 3、身、面水肿,坐卧不得。有桑枝烧灰淋汁煮赤小豆,每饥时即吃豆,不喝豆汤。 4、白癜风。用桑柴灰二斗,蒸于甑内,取锅中热汤洗患处。几次即愈。 5、头风白屑......更多
桑上寄生
桑上寄生 释名:寄屑、寓木、宛童、鸢。气味:苦、平、无毒。 主治:1、膈气。用生桑寄生捣汁一碗服 2、胎动腹痛。用桑寄生一两半、阿胶(炒)半两、艾叶半两,加水一碗半,煎成一碗,去渣温服。去艾叶亦可。 3、毒痢脓血。脉搏弱。用桑寄生二两,防风、川芎各二钱半、炙甘草三钱,共研为末。加水一碗,煎至八成。连渣服下。 4、下血后元所虚乏、腰膝无力。用桑寄生为末。每服一钱,开水冲下。附方:桑寄生有降压作......更多
莎草香附子
莎草香附子 释名:雀头香、草附子、水香棱、水巴戟、水莎、侯莎、莎结,夫须、续根草、地毛。气味:(根)甘、微寒、无毒。 主治:1、未老先衰。用香附子一斤,水浸一夜,取出,擦去毛,炒黄,加茯神(去皮)四两,共研为末,以炼蜜调末为丸,如弹子大。每晨服一丸,降气汤送下。降气汤是用香附子(如上法处理)半两、茯神二两、炙甘草一两半、合煎而成。此方名“交感丹”。除了治未老先衰之外,还能治胸痞、拒食、虚冷遗精等症......更多
山慈姑
山慈姑 释名:亦名金灯、鬼灯 、朱姑、鹿蹄草、无义草。气味:(根)甘、微辛、有小毒。 主治:1、面疱斑痣。用山慈母根每夜涂搽,早上洗去。 2、牙龈肿痛。用山慈姑的枝和根煎汤随时漱口,漱后吐出。 3、痈疽疔痛。用山慈姑(连根)、苍耳草等分,捣烂。取好酒一杯,滤出药汁温服。或将两药干研成末,每服三钱,酒送下。 4、风痰 疾。用山慈姑一个,滴茶磨成泥。中午时以茶调匀服下,躺着晒一会太阳,即有恶物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