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侍

拼音:chánɡ shì 首字母大写:CS五笔:ipk wffy 常侍的同义词反义词
1.官名。皇帝的侍从近臣。秦汉有中常侍,魏晋以来有散骑常侍,隋唐内侍省有内常侍,均简称常侍。

散骑常侍

拼音:sàn qí chánɡ shì 首字母大写:SQCS五笔:aety cgdk ipk wffy 散骑常侍的同义词反义词
1.官名。秦汉设散骑(皇帝的骑从)和中常侍,三国魏时将其并为一官,称"散骑常侍"。在皇帝左右规谏过失,以备顾问。晋以后,增加员额,称员外散骑常侍,或通直散骑常侍,往往预闻要政。南北朝时属集书省,隋代属门下省,唐代分属门下省和中书省,在门下省者称左散骑常侍,在中书省者称右散骑常侍。虽无实际职权,仍为尊贵之官,多用为将相大臣的兼职。宋代不常置,金元以后废。参阅《宋书.百官志下》﹑《通典.职官三》﹑《续......更多

内常侍

拼音:nèi chánɡ shì 首字母大写:NCS五笔:mw ipk wffy 内常侍的同义词反义词
1.宫廷内官名。秦称中常侍官,由宦者担任,间用士人。汉沿称中常侍。至隋改称内常侍。唐置内侍省,设内侍四人,内常侍六人。内常侍掌管掖廷﹑宫闱﹑奚官﹑内仆﹑内府等五局。

十常侍

拼音:shí chánɡ shì 首字母大写:SCS五笔:fg ipk wffy 十常侍的同义词反义词
1.东汉灵帝时宦官张让﹑赵忠等十二人,都任中常侍,故称。十,取其成数。

常伯

拼音:chánɡ bó 首字母大写:CB五笔:ipk wrg 常伯的同义词反义词
1.周官名。君主左右管理民事的大臣。以从诸伯中选拔,故名。《书.立政》:"王左右常伯﹑常任﹑准人﹑缀衣﹑虎贲。"蔡沈集传:"有牧民之长曰常伯。"后因以称皇帝的近臣,如侍中﹑散骑常侍等。

东省

拼音:dōnɡ shěnɡ 首字母大写:DS五笔:ai ith 东省的同义词反义词
1.古代中央官署之一。南朝齐指集书省,为皇帝的侍从顾问机构。以散骑常侍为长官。 2.古代中央官署之一。唐指门下省,与中书省同掌机要,共议国政。 3.古代中央官署之一。宋指秘书省。掌图籍。宋杨万里有《早入东省残月初上》诗。按,杨曾任秘书监。 4.清代对山东省的省称。 5.民国时期对东三省的省称。

顾恺之(约345-406)

拼音:ɡù kǎi zhī ( yuē 345-406)首字母大写:GKZ(Y345-406)五笔:dbd nmn pp ( xq 345-406) 顾恺之(约345-406)的同义词反义词
东晋画家。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今属江苏)人。士族出身。官至散骑常侍。人谓其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善画人物,特别强调眼睛传神。画风绵密,画史上称为“密体”。撰《论画》等文,倡“以形写神”。兼工诗文书法。有《女史箴图》存世。

貂蝉

拼音:diāo chán 首字母大写:DC五笔:evk jujf 貂蝉的同义词反义词
1.貂尾和附蝉,古代为侍中﹑常侍等贵近之臣的冠饰。 2.借指貂蝉冠。 3.指侍中﹑常侍之官。亦泛指显贵的大臣。 4.《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司徒王允家的歌伎。王允欲除奸臣董卓,无计可施,貂蝉请自献身,以博董卓欢心,后又故意勾引其义子吕布,离间两人关系,终借吕布之手,杀死董卓。唯此事不见于正史。

貂行

拼音:diāo xínɡ 首字母大写:DX五笔:evk tgs 貂行的同义词反义词
1.谓身居高位。貂,貂尾,侍中﹑常侍的冠饰;行,朝官的行列。

附蝉

拼音:fù chán 首字母大写:FC五笔:bwf jujf 附蝉的同义词反义词
1.汉侍中﹑中常侍﹐唐散骑常侍冠饰。金质﹐蝉形。金取坚刚﹐蝉取居高饮洁义。 2.借指尊官。
12345 共5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