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他主义
拼音:lì tā zhǔ yì 首字母大写:LTZY五笔:tjh wb y yr 利他主义的同义词反义词
一种道德原则和道德理论。历史上有仁爱的利他主义和利己的利他主义两种形式。前者主张把仁爱心作为道德的基础和标准,要求人们无私地去利他人。后者认为人都以追求私利作为行为的出发点,但人又有利他人的本能,使人以利他人和社会作为行为的目标,但最终的结果则使个人利益得以实现。是利己主义的另一种表现。
敛后疏前
拼音:liǎn hòu shū qián 首字母大写:LHSQ五笔:wgit rg nhy ue 敛后疏前的同义词反义词
指列阵周密则牢固,前锋队形疏朗则利于战斗。后世将我国古代这一陆战列阵原则概括成“敛后疏前”四字。
六术
联合国宪章
拼音:lián hé ɡuó xiàn zhānɡ 首字母大写:LHGXZ五笔:bu wgkf l ptf ujj 联合国宪章的同义词反义词
联合国的章程。1945年6月26日由五十个国家代表在美国旧金山签署。共十九章,一百十一条。阐明联合国的宗旨,规定联合国组织及会员国应该遵循的原则等。参见“联合国”。
民事诉讼法
拼音:mín shì sù sònɡ fǎ 首字母大写:MSSSF五笔:n gk yry ywcy ifc 民事诉讼法的同义词反义词
规定民事诉讼程序的法律。中国于1991年制订民事诉讼法,内容包括任务、适用范围和基本原则,管辖,审判组织,回避,诉讼参加人,证据,期间、送达,调解,财产保全和先予执行,强制措施,诉讼费用,审判程序,执行程序,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特别规定等。
民族平等
拼音:mín zú pínɡ děnɡ 首字母大写:MZPD五笔:n ytt guf tf 民族平等的同义词反义词
各民族不分大小、强弱,一律平等,不享有任何特权。是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最初由资产阶级提出,在反对封建主义和民族压迫的斗争中,曾起过进步作用。在中国,孙中山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首次作了规定。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民族平等,从法律上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在国际交往中,反对大国沙文主义。
民族主义
拼音:mín zú zhǔ yì 首字母大写:MZZY五笔:n ytt y yr 民族主义的同义词反义词
①把本民族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并将这种利益置于其他民族利益之上。是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处理民族关系、民族问题的原则、纲领和政策。是资产阶级民族观的核心。它以民族矛盾掩盖阶级矛盾,搞民族压迫和民族分裂,是一种民族利己主义。
②孙中山提出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三民主义”的内容之一。原义是主张“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后在十月革命的影响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提出对外反对帝国主义、自求解放,对内各民族......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