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有光(1507-1571)
拼音:ɡuī yǒu ɡuānɡ (1507-1571)首字母大写:GYG(1507-1571)五笔:jv e ig (1507-1571) 归有光(1507-1571)的同义词反义词
明代散文家。字熙甫,号项脊生,人称震川先生,昆山(今属江苏)人。嘉靖年间进士。官至南京太仆寺丞。为“唐宋派”代表作家之一。有《项脊轩志》、《先妣事略》等名篇。有《震川先生集》。
济农
拼音:jì nónɡ 首字母大写:JN五笔:iy pe 济农的同义词反义词
1.汉语"亲王"的蒙古语译音。也写作吉囊﹑吉能。意为"副王"或"副汗"。明代蒙古贵族首领称号之一。一般由汗王的兄弟或儿子充任。明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脱脱不花被立为岱总汗后,以其弟阿噶巴尔济为济农辅政。至清代,凡任伊克昭盟盟长者均有此称,其它蒙古各部贵族则不再使用这一称号。
老先生
拼音:lǎo xiān shenɡ 首字母大写:LXS五笔:ftx tfq tgd 老先生的同义词反义词
1.对年高望重者的敬称。
2.旧时官场中的称呼。宋时已有之﹐但非仕途常称;元时始称于官场;明代﹐三司见督抚称老先生﹐见巡抚称先生大人﹐虽行而犹有分别;清康熙以后渐滥﹐京官通称老先生。
三希堂法帖
拼音:sān xī tánɡ fǎ tiè 首字母大写:SXTFT五笔:dg rdm ipkf ifc mhhk 三希堂法帖的同义词反义词
全称《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汇刻丛帖。三十二册。1747年,清高宗敕命梁诗正、蒋溥、汪由敦等主持选编内府所藏魏晋至明代一百三十余家法帖书迹三百四十余件,由宋璋等人摹刻而成,为丛帖中之巨制。三希堂为清高宗室名,以其征得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王fda6《伯远帖》三件稀世东晋墨迹,故名。
神机营
拼音:shén jī yínɡ 首字母大写:SJY五笔:pyj sw apk 神机营的同义词反义词
1.军队名。明代京城禁卫军中三大营之一。较早使用火枪武器。清沿明制,于咸丰十一年选八旗满洲﹑蒙古﹑汉军及前锋﹑护军﹑步军﹑火器﹑健锐诸营之精锐者充之。常守卫于紫禁城及三海,皇帝巡行时亦扈从。
十三陵
拼音:shí sān línɡ 首字母大写:SSL五笔:fg dg bfw 十三陵的同义词反义词
1.明代十三个皇帝陵墓的总称。陵名为:长陵(成祖)﹑献陵(仁宗)﹑景陵(宣宗)﹑裕陵(英宗)﹑茂陵(宪宗)﹑泰陵(孝宗)﹑康陵(武宗)﹑永陵(世宗)﹑昭陵(穆宗)﹑定陵(神宗)﹑庆陵(光宗)﹑德陵(熹宗)﹑思陵(思宗)。位于北京市昌平县天寿山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其中长陵规模最大。
使相
拼音:shǐ xiānɡ 首字母大写:SX五笔:wgk sh 使相的同义词反义词
1.唐代中期凡为宰相者必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故称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官衔的节度使为使相。宋初因之,以亲王﹑留守﹑节度使加侍中﹑中书令﹑同平章事者皆谓之使相,实际上不主政事。如王安石罢相后以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即其例。明代官场中用以称以辅臣身分督师者,清代用以称呼兼大学士的总督。
皖派
拼音:wǎn pài 首字母大写:WP五笔:rpf ire 皖派的同义词反义词
篆刻流派之一。明代安徽人何震创立。成员另有苏宣、梁b033、程朴等后继者。宗尚秦、汉印,风格朴茂。清代中期邓石如的篆刻蔚为大家,世称“邓派”,因其为安徽人,故也称为“皖派”,承其风者有吴熙载、徐三庚等。
文渊阁
拼音:wén yuān ɡé 首字母大写:WYG五笔:yygy itoh utk 文渊阁的同义词反义词
1.明代宫内贮藏典籍及皇帝讲读之所。明太祖始建于南京奉天门东。成祖迁都北京﹐又于宫内东庑南建文渊阁。后置文渊阁大学士。
2.清代专藏《四库全书》的书阁之一。乾隆四十年(1775年)修建﹐在北京旧紫禁城内。《四库全书》第一份写成﹐即藏其中。后归故宫博物院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