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亭大鼓
拼音:lè tínɡ dà ɡǔ 首字母大写:LTDG五笔:tn yps dd fkuc 乐亭大鼓的同义词反义词
1.又名乐亭调。曲艺的一种。清中叶起源于乐亭县(今属河北省)。表演者左手击铁板,右手击鼓,另一人以三弦伴奏﹑以唱为主,有时插入说白。后来因流行地区不同而分成两派:一派以唐山农村为中心,也叫唐山大鼓,有说有唱,小段,长篇并重,一派流行于北京天津,也叫铁板大鼓,只唱不说,专演短篇。
昆剧
拼音:kūn jù 首字母大写:KJ五笔:jx ndj 昆剧的同义词反义词
也称“昆曲”、“昆腔”。戏曲剧种。起源于元末明初流行于昆山(今属江苏)一带的昆山腔。明嘉靖年间,经魏良辅改革,成为一种婉转、柔和的新腔,称“水磨调”,逐渐成为流行于全国的剧种,并派生出北昆、湘昆、川昆等许多支派,形成昆腔这一声腔系统,在戏剧文学、表演艺术、舞台美术等方面,对中国许多剧种有过深远影响。
罗马大角斗场
拼音:luó mǎ dà jué dòu chǎnɡ 首字母大写:LMDJDC五笔:lq cg dd qe uf fnrt 罗马大角斗场的同义词反义词
古罗马建筑文化古迹。在意大利罗马市中心东南。建于公元70-82年。古罗马帝国统治者用作驱使奴隶彼此角斗或与猛兽搏斗取乐的场所;亦作露天剧场,故又称“圆形露天剧场”。平面呈椭圆形,四周为看台,可容纳观众五万(一说八万)人。外墙高485米,分为四层。中央为椭圆形表演区。今仅存残迹。
刘毓中(1896-1984)
拼音:liú yù zhōnɡ (1896-1984)首字母大写:LYZ(1896-1984)五笔:yj txy k (1896-1984) 刘毓中(1896-1984)的同义词反义词
秦腔演员。陕西临潼人。十七岁入西安易俗社学艺,演生脚。表演稳健优美,演唱淳厚朴实。擅演《游龟山》、《周仁回府》、《卖画劈门》等剧。曾任西安易俗社社长、西安市秦腔剧院副院长。
马解
卖解
锣经
拼音:luó jīnɡ 首字母大写:LJ五笔:qlq x 锣经的同义词反义词
“锣鼓经”的简称。戏曲打击乐的谱式。戏曲演出组合运用各种打击乐器(鼓、锣、钹、板等),配合唱念、表演、舞蹈、武打等,以增强演唱的节奏感和动作的准确性。不同音响节奏、组合结构,形成不同套数,如京剧的[急急风]、[四击头]等。现行记谱方法一般用代字表示各种乐器的音响,如“大”表示鼓,“仓”表示大锣等。
亮相
拼音:liànɡ xiànɡ 首字母大写:LX五笔:yp sh 亮相的同义词反义词
①戏曲演员上下场时或表演舞蹈时由动的身段变为短时的静止的姿势,目的是突出角色情绪,加强戏剧气氛。
②比喻公开露面或表演:刚刚结束冬训的国家女排,今晚在福建省体育馆首次~。
③比喻公开表示态度,亮明观点。
翎子
拼音:línɡ zi 首字母大写:LZ五笔:wycn bb 翎子的同义词反义词
1.清代官吏礼帽上装饰的孔雀翎或鹖尾翎。
2.戏曲中武将盔头上装饰的雉羽。作用在于加强表演的舞蹈性,表达剧中人物的感情,并增加装饰的美观。
庙会
拼音:miào huì 首字母大写:MH五笔:omd wfc 庙会的同义词反义词
中国城乡在寺庙节日或规定日期举办的集市形式。一般设在寺庙内或其附近地段。以交易日常生活用品和农副产品为主,并配以各种文艺表演和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