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九渊(1139-1193)
拼音:lù jiǔ yuān (1139-1193)首字母大写:LJY(1139-1193)五笔:bgb vt itoh (1139-1193) 陆九渊(1139-1193)的同义词反义词
南宋哲学家。字子静,人称象山先生,抚州金溪(今属江西)人。为“心学”创始人。以“心”为构成宇宙万物的本源。认为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其学说由明代王守仁继承发展,世称“陆王心学”。著作编为《象山先生全集》。
南京大学
拼音:nán jīnɡ dà xué 首字母大写:NJDX五笔:fm yiu dd ipb 南京大学的同义词反义词
中国的综合性大学。校址在南京。创建于1902年,初名三江师范学堂,后校名屡经变更,1928年改称中央大学,1949年改现名。设有医学院、国际商学院、法政学院以及哲学、大地海洋科学、大气科学、历史学、地球科学等系。
齐物
拼音:qí wù 首字母大写:QW五笔:yjj cq 齐物的同义词反义词
1.春秋﹑战国时老庄学派的一种哲学思想。认为宇宙间一切事物,如生死寿夭,是非得失,物我有无,都应当同等看待。这一思想,集中反映在庄子的《齐物论》中。
2.使万物生长齐整。
强力意志
拼音:qiánɡ lì yì zhì 首字母大写:QLYZ五笔:xk en ujn fn 强力意志的同义词反义词
德国哲学家尼采用语。他认为强力意志是宇宙的本原,也是最高的道德原则与生活原则,因而主张弱肉强食就是道德,战争是强力意志的最高实现等。
天人之分
拼音:tiān rén zhī fēn 首字母大写:TRZF五笔:gd w pp wv 天人之分的同义词反义词
1.中国哲学中关于天人关系的一种观点。与"天人合一"说相对立。强调"天道"与"人道"之别﹐亦即自然与人为的区分﹐认为"天"是自然﹐既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能主宰人间的治乱吉凶。战国时荀子首先提出这种理论。
王守仁(1472-1529)
拼音:wánɡ shǒu rén (1472-1529)首字母大写:WSR(1472-1529)五笔:ggg pf wfg (1472-1529) 王守仁(1472-1529)的同义词反义词
明代哲学家、教育家。人称阳明先生,余姚(今属浙江)人。发展了陆九渊的心学,用以对抗程朱学派。提出“致良知”的学说,把封建伦理道德说成是人生而具有的“良知”。提出“知行合一”说。教育方法上强调言传身教,启发诱导,循序渐进等。他的学说在明代中期以后影响很大,还流行到日本。著作有《传习录》、《大学问》等。
意识流
拼音:yì shí liú 首字母大写:YSL五笔:ujn ykw iyc 意识流的同义词反义词
原为心理学和哲学术语。指意识并不是一段一段衔接起来的东西,而是不断流动的。后成为西方文艺领域中广泛运用的一种特殊表现手法和技巧,如“意识流小说”、“意识流电影”。
知行统一观
拼音:zhī xínɡ tǒnɡ yī ɡuān 首字母大写:ZXTYG五笔:td tgs xyc g cm 知行统一观的同义词反义词
毛泽东用中国哲学范畴对认识和实践统一理论的概括。1937年在《实践论》中提出。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认识和实践统一的理论总结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主观世界
拼音:zhǔ ɡuān shì jiè 首字母大写:ZGSJ五笔:y cm anv lw 主观世界的同义词反义词
与“客观世界”相对。哲学上指人的意识、思想领域。通常称精神世界。是人类独有的。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能动反映,其对象和内容由客观世界决定。有时也用以指人的反映和认识能力。
自我意识
拼音:zì wǒ yì shí 首字母大写:ZWYS五笔:thd q ujn ykw 自我意识的同义词反义词
通常指人对自身意识活动本质的认识。由康德最早提出,后成为西方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黑格尔以及现代存在主义哲学都对此有所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