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都拉人
拼音:mǎ dōu lā rén 首字母大写:MDLR五笔:cg ftjb ru w 马都拉人的同义词反义词
印度尼西亚的民族之一。约920万人(1985年)。讲马都拉语。多信伊斯兰教。主要从事农业,部分从事畜牧业、盐业和渔业。
婆罗浮屠
拼音:pó luó fú tú 首字母大写:PLFT五笔:ibv lq ieb nft 婆罗浮屠的同义词反义词
印度尼西亚佛教艺术古建筑。梵文意为“山丘上的佛塔”。建于公元8-9世纪。用石块砌成。有十层平台:一至七层方形,共有四百三十二个神龛;八至十层为圆形,中央有高7米的主佛塔,周围环绕七十二座小塔,气势雄伟。
雅加达
拼音:yǎ jiā dá 首字母大写:YJD五笔:ahty ek dp 雅加达的同义词反义词
印度尼西亚首都,东南亚最大城市。人口8254万(1990年)。全国最大的工业中心,有造船、机械、纺织等工业。海陆空交通枢纽。外港丹戎不碌为全国最大港口。有中央博物馆、水族馆、植物园、印尼缩影公园等,为东南亚旅游胜地。
爪哇人
拼音:zhǎo wā rén 首字母大写:ZWR五笔:rhyi kff w 爪哇人的同义词反义词
印度尼西亚人数最多的民族。另有少数在马来半岛等地。约7 633万人(1985年)。讲爪哇语。多信伊斯兰教,部分信基督教新教。男女均行割礼。主要从事农业,部分从事渔业和工业。
爪哇猿人
拼音:zhǎo wā yuán rén 首字母大写:ZWYR五笔:rhyi kff qtf w 爪哇猿人的同义词反义词
也称“直立猿人”,简称“爪哇人”。世界上最早发现的猿人化石。其头盖骨、臼齿和左侧股骨化石,于1891年在印度尼西亚爪哇的更新世中期地层中被发现。根据形态特征判断,介于猿与人之间。
阇婆婆达
拼音:shé pó pó dá 首字母大写:SPPD五笔:uftj ibv ibv dp 阇婆婆达的同义词反义词
1.亦称"阇婆达"。亦称"阇婆"。
2.古国名。地在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或苏门答腊岛,或兼称这两岛。
婆罗洲
拼音:pó luó zhōu 首字母大写:PLZ五笔:ibv lq iyt 婆罗洲的同义词反义词
亚洲东南部岛屿。面积736万平方千米,为世界第三大岛。南部约三分之二地区为印度尼西亚领土,称为“加里曼丹岛”,意思是“大河之岛”。北部为马来西亚的沙捞越和沙巴两州及文莱达鲁萨兰国。
万隆
拼音:wàn lónɡ 首字母大写:WL五笔:gq btg 万隆的同义词反义词
印度尼西亚重要城市。人口150万(1981年)。海拔719米。气候凉爽,风景秀丽,为著名避暑和游览胜地。1955年亚非国家在此举行会议。有火山博物馆、温泉、瀑布等胜迹。爪哇岛重要的工业、文化中心,铁路和空运枢纽。
万隆会议
拼音:wàn lónɡ huì yì 首字母大写:WLHY五笔:gq btg wfc yyr 万隆会议的同义词反义词
也称“亚非会议”。1955年4月,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非洲二十九个国家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的会议。讨论有关摆脱了殖民统治的新兴国家加强团结,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维护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等问题。会上提出尊重一切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等和平相处十项原则。会议反映的原则精神被称为“万隆精神”。
巽他人
拼音:xùn tā rén 首字母大写:XTR五笔:nna wb w 巽他人的同义词反义词
印度尼西亚的民族之一。约2100万人(1985年)。讲巽他语。多信伊斯兰教,部分信基督教新教。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也很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