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

拼音:dǎi zú 首字母大写:DZ五笔:wdw ytt 傣族的同义词反义词
分布于云南等地的少数民族。约1025万人(1990年)。用傣语,有文字。信小乘佛教。有本族的数学、天文、历法、医药。存有五百部左右长篇叙事诗。流行民间曲艺“赞哈”。传统节日有泼水节。主要从事农业,善种水稻。

大酺三日

拼音:dà pú sān rì 首字母大写:DPSR五笔:dd sgsy dg jjjj 大酺三日的同义词反义词
?O聚饮。封建帝王为表示欢庆,特许民间举行大聚饮三天。后用以表示大规模庆贺。

灯节

拼音:dēnɡ jié 首字母大写:DJ五笔:osh ab 灯节的同义词反义词
元宵节,民间习俗张灯游乐,故称灯节。

大鼓书

拼音:dà ɡǔ shū 首字母大写:DGS五笔:dd fkuc nnh 大鼓书的同义词反义词
1.曲艺的一种。由一人自击鼓﹑板演唱﹐一至数人用三弦等乐器伴奏。唱词多采用民间流传的历史故事等﹐用韵文编成。一般认为清初形成于山东﹑河北的农村。主要流行于北方﹐兼及长江和珠江流域的部分地区。因地区﹑方言和曲调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如京韵大鼓﹑乐亭大鼓﹑东北大鼓﹑山东大鼓﹑湖北大鼓﹑广西大鼓等﹐总称为大鼓书﹐简称大鼓。

抖空竹

拼音:dǒu kōnɡ zhú 首字母大写:DKZ五笔:ruf pw tht 抖空竹的同义词反义词
杂技节目。源于民间游戏。江南一带称为“扯铃”。演员将一根绳子系在两根短竿上,双手握竿,将空竹(形如车轮,中有短轴)扯动,使之旋转,做出抛高、承接、串绕、过桥等动作。也有耍单头空竹,乃至壶盖、花瓶的。

单皮

拼音:dān pí 首字母大写:DP五笔:ujfj bnty 单皮的同义词反义词
1.打击乐器名。因系单面蒙皮,故名。是戏曲及民间吹打乐中的重要乐器。戏曲乐队打击乐和管弦乐中用以指挥其它乐器,演员歌唱时辅助板按节拍。

大三弦

拼音:dà sān xián 首字母大写:DSX五笔:dd dg xyx 大三弦的同义词反义词
彝族的民间拨弦乐器。流行于云南弥勒、宜良、魏山地区。琴身木制,筒面蒙羊皮。有筋弦三根,一根弹曲调,两根伴奏。弦下端系小铁片若干,随弦振动发声。演奏时,斜挎肩上,边弹边舞;有时也用以伴奏。

大弦子戏

拼音:dà xián zi xì 首字母大写:DXZX五笔:dd xyx bb ca 大弦子戏的同义词反义词
1.亦称"大弦戏"。 2.戏曲剧种。流行于山东西南部和河南滑县一带。渊源于元明以来中原地区的俗曲小令﹐部分剧目﹑曲调同柳子戏近似﹐但风格较粗犷﹐当地民间有"粗弦子﹐细柳子"的说法。也保存了一些高腔﹑青阳﹑罗罗等古老腔调。伴奏乐器以三弦为主﹐笙笛为辅。

邸报

拼音:dǐ bào 首字母大写:DB五笔:qay rb 邸报的同义词反义词
封建王朝的官报。约始于唐代。当时称为“进奏院状报”、“报状”等,主要刊载皇帝的谕旨、臣僚奏章、边防战报等。宋代始称“邸报”,后世并有“邸抄”、“朝报”、“京报”等名称。初为手抄,宋代起已有雕版印刷,明代有木活字版印刷,并有民间自设报房印刷出售。

端午节

拼音:duān wǔ jié 首字母大写:DWJ五笔:um tfj ab 端午节的同义词反义词
中国汉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在每年夏历五月初五。这一节日的由来有多种说法,其中之一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楚国的爱国诗人屈原。这一天,民间有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门上挂菖蒲的习俗。
678910 共819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