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1899-1966)
拼音:lǎo shě (1899-1966)首字母大写:LS(1899-1966)五笔:ftx wfk (1899-1966) 老舍(1899-1966)的同义词反义词
小说家,剧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1924年去英国任教,后参加文学研究会。回国后任山东大学教授。1936年起专事创作。1946年去美国讲学。建国后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曾获北京市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称号。著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龙须沟》、《茶馆》等。有《老舍文集》。
林纾(1852-1924)
拼音:lín shū (1852-1924)首字母大写:LS(1852-1924)五笔:ss xcn (1852-1924) 林纾(1852-1924)的同义词反义词
文学家、翻译家。原名群玉,字琴南,号畏庐、冷红生,福建闽县(今闽侯)人。光绪年间举人。曾在京师大学堂任教。早年参加戊戌变法,后思想转向保守,晚年反对新文化运动。曾依靠他人口述,用古文译出《巴黎茶花女遗事》等外国小说一百八十余种。有《畏庐文集》等。
孙犁(1913- )
拼音:sūn lí (1913- )首字母大写:SL(1913- )五笔:bi tjtg (1913- ) 孙犁(1913- )的同义词反义词
小说家。河北安平人。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冀中抗战学院、华北联大任教,并任《晋察冀日报》编辑。建国后曾任中国作协天津分会副主席。著有短篇小说《荷花淀》、《嘱咐》,长篇小说《风云初记》,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等。
托物寓兴
围城
拼音:wéi chénɡ 首字母大写:WC五笔:lfnh fd 围城的同义词反义词
长篇小说。钱钟书作。1946年发表。抗战初期,江南某县大绅士之子方鸿渐在国外混了几年回国。因在情场上失意,不得已赴湖南三闾大学任教。三闾大学派系对立,明争暗斗,方终被解聘。后与女教师孙柔嘉匆匆结婚。回沪后两人虽都找到职业,但为了生活琐事又闹翻。书名象征着方鸿渐等人无法突破生活困境。
萧友梅(1884-1940)
拼音:xiāo yǒu méi (1884-1940)首字母大写:XYM(1884-1940)五笔:avh dc stx (1884-1940) 萧友梅(1884-1940)的同义词反义词
音乐教育家,作曲家。广东中山人。曾留学日本和德国,1916年获博士学位。回国后,先后任教于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音乐科及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1927年在蔡元培支持下,创办国立音乐院(后改名为国立上海音乐专科学校)。论著有《普通乐学》、《中西音乐的比较研究》等。作有《问》、《五四纪念爱国歌》等一百余首歌曲以及大型合唱曲、弦乐四重奏、钢琴曲、大提琴曲等。
严文井(1915- )
拼音:yán wén jǐnɡ (1915- )首字母大写:YWJ(1915- )五笔:got yygy fjk (1915- ) 严文井(1915- )的同义词反义词
作家。湖北武昌(今武汉)人。1938年入延安抗大学习。后在鲁艺任教。曾任《东北日报》副总编辑、《人民文学》主编、作家出版社社长、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等。著有长篇小说《一个人的烦恼》,童话《丁丁的一次奇怪的旅行》、《蚯蚓和蜜蜂的故事》,童话集《小溪流的歌》等。
谢园(1959- )
拼音:xiè yuán (1959- )首字母大写:XY(1959- )五笔:ytm lfq (1959- ) 谢园(1959- )的同义词反义词
电影演员。北京市人。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毕业后留校任教。因主演《孩子王》而成名。后相继主演《棋王》和《大喘气》,获金鸡奖最佳男主角奖。
叶剑英(1897-1986)
拼音:yè jiàn yīnɡ (1897-1986)首字母大写:YJY(1897-1986)五笔:kf wgi amd (1897-1986) 叶剑英(1897-1986)的同义词反义词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广东嘉应(今梅县)人。云南陆军讲武堂毕业。后追随孙中山从事民主革命。1924年参与筹备黄埔军校,任教授部副主任。曾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参谋长,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领导广州起义。1928年赴苏联莫斯科劳动大学学习。1930年回国后,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部部长、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参谋长、中央军委副总参谋长。曾协助周恩来参加解决西安......更多
余上沅(1897-1970)
拼音:yú shànɡ yuán (1897-1970)首字母大写:YSY(1897-1970)五笔:wgs h ifq (1897-1970) 余上沅(1897-1970)的同义词反义词
戏剧教育家、理论家。湖北沙市人。早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参加爱美剧运动。1923年赴美国学习戏剧。1925年回国,在北京国立艺术专门学校主持戏剧系。后任上海光华、暨南等大学教授,南京国立戏剧专科学校校长。建国后在复旦大学、上海戏剧学院任教。论著有《国剧运动》、《余上沅戏剧论文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