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岸

口岸的同义词反义词
kǒu àn1.对外通商的港口,也泛指两国边境设立的过境或贸易的地点。如:通商口岸。2.堤岸。如:邻省水涨,洪泽湖倒灌,上段口岸冲决,我可有什么法子呢?——《儿女英雄传》。

通商口岸

通商口岸的同义词反义词
tōng shāng kǒu àn1. 以前作为互不往来的总政策的例外而开放,根据条约与其他国家进行商业交往的中国、日本和朝鲜的海港、河流港口和内陆城市。

莫桑比克港

莫桑比克港的同义词反义词
mò/mù sāng bǐ kè gǎng/jiǎng莫桑比克重要港市。人口1万多(1990年)。全国最古老的对外通商口岸。有烟草加工、榨油等小型工业。多历史文物,以古碉堡、教堂、殿宇等闻名。

中美望厦条约

中美望厦条约的同义词反义词
zhōnɡ měi wànɡ shà tiáo yuē美国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1844年7月在澳门附近望厦村签订。共三十四款。规定美国享有协定关税、五口通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等特权,并准许美国军舰可以任意出入中国沿海各港口,美国人可以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楼,设立教堂、医院。

子口

子口的同义词反义词
zǐ kǒu1.瓶﹑罐﹑箱﹑匣等器物上跟盖相密合的部分。 2.旧中国海关征收国内关税,以内地常关﹑厘卡所在地为"子口",与"母口"(海关所在口岸)相对。

总税务司

总税务司的同义词反义词
zǒng shuì wù sī1.旧中国各口岸主管海关税务的官员称税务司;统管全国海关的官员称总税务司。咸丰九年(1859年)英国人李泰国任总税务司,此后九十年间,总税务司一职始终为帝国主义分子所把持。解放后,中国人民自己掌握了海关,取消总税务司和税务司。

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的同义词反义词
mǎ guān tiáo yuē日本通过甲午战争强迫清政府订立的不平等条约。1895年春清政府议和全权大臣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日本马关签订。主要内容为:清政府割让台湾、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中国的半殖民地化和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中俄密约

中俄密约的同义词反义词
zhōnɡ é mì yuē即《御敌互相援助条约》。沙俄以中俄共同防止日本侵略为名,引诱清政府订立的密约。1896年在莫斯科签订。主要内容为:日本如侵犯俄国或中国、朝鲜时,中俄共同出兵互相援助;开战时,俄国军舰可驶入中国所有口岸;允许俄国在黑龙江、吉林两省修筑铁路直达海参崴。从此沙俄势力进一步侵入中国东北地区。

中巴公路

中巴公路的同义词反义词
zhōnɡ bā ɡōnɡ lù从新疆喀什到巴基斯坦塔科特。因翻越喀喇昆仑山脉,又称喀喇昆仑公路。全长1036千米,中国境内喀什至红其拉甫达坂口岸长420千米。1979年建成通车。是联系中国和巴基斯坦的国际公路干线。

中法黄埔条约

中法黄埔条约的同义词反义词
zhōnɡ fǎ huánɡ pǔ tiáo yuē法国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1844年10月在广州黄埔的法舰上签订。共三十六款。规定法国享有协定关税、五口通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特权,准许法国人在通商口岸建造教堂,中国有保护教堂的义务。
1234 共37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