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教
印度教的同义词反义词
yìn dù/duó jiào/jiāo印度的传统宗教。公元8-9世纪,由婆罗门教吸收佛教、耆那教的某些教义,经商羯罗等改革后形成。也称“新婆罗门教”。主要经典为《吠陀》等。主要教义仍是善恶有因果、人生有轮回之说。主要教派有湿婆派、毗湿奴派和性力派等。近代以来又相继出现梵社、圣社、罗摩克里希那教会等组织,并传布到世界各地。
印象派
印象派的同义词反义词
yìn xiàng pài1.西方的一个重要画派,十九世纪下半叶产生于法国,因莫奈的《日出印象》一画遭到学院派攻击而得名。印象派在绘画技法上进行了革新,对光和色进行了探讨,研究出用外光描写对象的方法,对欧洲绘画技法的改进有一定贡献。代表画家有莫奈﹑毕沙罗﹑西斯莱﹑雷诺阿等。
合法马克思主义
合法马克思主义的同义词反义词
hé/gě fǎ mǎ kè sī/sāi zhǔ yì也称“司徒卢威主义”。19世纪末产生于俄国。因其代表人物司徒卢威等常在沙皇批准的合法报刊上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个别观点而得名。他们利用马克思主义的个别词句来赞扬资本主义制度,抹煞阶级矛盾,反对无产阶级革命。
后工业社会
后工业社会的同义词反义词
hòu gōng yè shè huì/kuài也称“工业化后社会”。在西方未来学和社会学中指20世纪后期将在最富有的资本主义国家中出现的一种新型社会。其特征是:(1)大多数劳动力从第一、二产业转向第三产业;(2)专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在就业人员中比重迅速增长;(3)技术的重大发展主要靠科学家进行理论探索等。
吏读式
吏读式的同义词反义词
lì dú/dòu shì1.朝鲜从七世纪新罗时代至二十世纪初李朝末年所用的一种汉语朝鲜语混合文字。形式上都是汉字,文句中实词多用汉语,虚词多用朝鲜语(以汉字记音),句法从朝鲜语。
吐蕃(-bō)
吐蕃(-bō)的同义词反义词
tǔ bō1.公元七至九世纪,我国古代藏族所建政权。据有今西藏地区全部,盛时辖有青藏高原诸部,势力达到西域﹑河陇地区。其赞普松赞干布﹑弃隶缩赞先后与唐文成公主﹑金成公主联姻,与唐经济文化联系至为密切。吐蕃政权崩溃后,宋﹑元﹑明史籍仍习惯沿称青藏高原及当地土著族为吐蕃,一作吐番。元中统间改称乌斯藏。
吴哥
吴哥的同义词反义词
wú gē柬埔寨古都,世界著名文化遗址和游览胜地。9-15世纪是高棉王国都城。主要由吴哥城和吴哥寺组成。共有建筑六百余座,分布在45平方千米的森林中,有石造宫殿、佛寺和宝塔。
周武王
周武王的同义词反义词
zhōu wǔ wáng西周王朝建立者。姬姓,名发。周文王之子。命吕尚负责军事,命弟周公旦负责政务,继承父志,准备伐商。公元前11世纪中,亲率周军,联合西南各族军队,在牧野(今河南淇县南)打败商军。灭商后建立周朝,并建都于镐(今陕西西安西南)。
哲学
哲学的同义词反义词
zhé xué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人们对整个世界(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根本观点的体系。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对这些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哲学史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派别以及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人类历史上最科学最先进的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参见“马克思主义哲学”。
唯美主义
唯美主义的同义词反义词
wéi měi zhǔ yì1.十九世纪末流行于欧洲的资产阶级文艺思潮。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反对文艺的社会教育作用,美化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颓废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