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牌

招牌的同义词反义词
zhāo pái1.店家﹑医家与艺人等挂在门前标明名号与经营内容等的牌子。 2.比喻骗人的幌子。

排优

排优的同义词反义词
pái/pǎi yōu1.亦称"排儿"。 2.以乐舞谐戏为业的艺人。

歌伶

歌伶的同义词反义词
gē líng1.歌唱艺人。

河市

河市的同义词反义词
hé shì1.指宋代开封城南到汴河之间的沿河市区,为乐舞谐戏艺人聚集的地方。 2.指河市乐。唐已有之。

滴笃班

滴笃班的同义词反义词
dī dǔ bān1.越剧形成初期的一种俗称。浙江省馀姚县农村说唱艺人把"落地唱书"搬上舞台,演变成为戏剧形式时,因脚色从后台先有一声"叫头",然后在笃鼓﹑尺板的"滴笃"声中出场,故称"滴笃班"。

绳伎

绳伎的同义词反义词
shéng jì/qí1.亦作"绳技"。亦作"绳妓"。 2.杂技之一种。俗称走索。 3.指绳技艺人。

纽元子

纽元子的同义词反义词
niǔ yuán zǐ1.宋杂剧的散段。由杂扮艺人扮演,内容多为未进过城﹑见过世面的乡下人闹的笑话。

老郎神

老郎神的同义词反义词
lǎo láng/làng shén1.旧时戏曲艺人所奉祀的祖师。其神像大都白面无须﹐头戴王帽﹐身穿黄袍。所奉祀者传说不一:据明汤显祖《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为清源妙道真君;清代则多谓为唐明皇﹐亦有谓为后唐庄宗﹑南唐后主或翼宿星君者。

能乐

能乐的同义词反义词
néng/nài lè/yuè日本剧种之一。源于日本古代戏剧猿乐。初名“猿乐之能”。后经观阿弥及其子世阿弥等艺人加以改革,发展为歌舞剧,称“能乐”。其脚本称“谣曲”。大多演出武将、美人或佛教故事。角色很少,往往戴面具,有浓厚的宫廷艺术色彩。

艺名

艺名的同义词反义词
yì míng1.亦作"萟名"。 2.从事艺术活动中获得的名望。 3.艺人演出时所用的别名。
1617 共166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