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制

兵制的同义词反义词
bīng zhì1.关于军队建制及平时﹑战时指挥管理军队的制度。

兵役制度

兵役制度的同义词反义词
bīng yì zhì dù国家关于公民参加武装组织或在武装组织之外承担军事任务,接受军事训练的制度。参见“义务兵役制”(201页)、“志愿兵役制”。

农经

农经的同义词反义词
nóng jīng1.古代关于农业的典籍。

列宁主义

列宁主义的同义词反义词
liè níng zhǔ yì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列宁(Владимир Ильич Ленин)在领导俄国革命的实践中,在同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的斗争中,继承、捍卫了马克思主义,并在关于帝国主义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一国取得胜利,关于建立无产阶级新型政党,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等问题上,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包公

包公的同义词反义词
bāo gōng包拯(zhěng),北宋时进士,曾任开封府知府,以执法严正著称。民间关于他断案的传说很多,尊称他为包公或包青天。小说戏曲中把他描写成刚正严明、不畏权势的清官的典型。

包干制

包干制的同义词反义词
bāo gān zhì1.我国在革命战争时期和解放初期实行的一种关于干部生活待遇的制度。每人每月除按一定标准供给伙食外﹐再发给若干实物或货币。 2.泛指对某一范围的工作负责到底﹐损益均由自己承担的办法。

北京条约

北京条约的同义词反义词
běi jīng tiáo yuē英、法、俄强迫清政府订立的关于结束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不平等条约。1860年10月在北京签订。主要内容为:增开天津为通商口岸;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给英、法两国的赔款各增至八百万两。11月,沙俄也强迫清政府订立《北京条约》。规定:开放喀什噶尔(今喀什市)为商埠;割取乌苏里江以东约40万平方千米的中国领土。

医书

医书的同义词反义词
yī shū1.关于医学的书。

印制

印制的同义词反义词
yìn zhì1.古代指关于印信的制度。

司铎

司铎的同义词反义词
sī duó1.谓掌管文教。相传古代宣布教化的人必摇木铎以聚众,故称。 2.古代军中负责击钲铎以传令的人。 3.春秋鲁国宫名。 4.天主教神父的正式品位职称。也称司祭。译自拉丁文Sacerdotes(单数作Sacerdos)。中国天主教最初音译"撒责尔铎德",简称"铎德",后来用儒家关于"施政教时振木铎"的说法,改为"司铎"。
1617181920 共33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