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俗
梵俗的同义词反义词
fàn sú1.古印度风俗。
梵我一如
梵我一如的同义词反义词
fàn wǒ yī rú1.印度教的基本教义。谓作为世界主宰的"梵"和个体灵魂的"我"在本质上是统一的,亲自证入"梵我一如"便是解脱。一如,谓等同﹑无差别。
梵树
梵树的同义词反义词
fàn shù1.指菩提树。原产印度,故称。
梵表
梵表的同义词反义词
fàn biǎo1.指印度。
毗富
毗富的同义词反义词
pí fù1.亦作"毘富"。 2.梵语。毗富罗山的省称。在今印度比哈尔邦南部。佛经中常以形容广大无际。
毗舍
毗舍的同义词反义词
pí shè/shě1.佛教语。梵文Ve?a的译音。又译作"吠舍"﹑"吠奢"。古印度四种姓之一。指从事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等级。 2.邻舍。
沙门
沙门的同义词反义词
shā/shà mén①原为古印度各教派出家修道者的通称,佛教盛行后,专指依照戒律出家修道的男性僧侣。②指佛门:秉教沙门,皈依善果。
法显(约337-约422)
法显(约337-约422)的同义词反义词
fǎ xiǎn东晋旅行家,高僧。本姓龚,平阳武阳(今山西临汾县境)人。为求佛法,于公元399年西行取经,从长安(今西安)出发,经西域,前后十五年游历天竺、狮子国(今斯里兰卡)、耶婆提国(今印尼爪哇)。然后经南海、东海回国,于412年到青州牢山(今青岛崂山)登陆。是中国经陆路到达印度并由海上回国而留下记载的第一人。所著《佛国记》(又称《法显传》)是研究南亚各国古代史地的重要资料。
法相宗
法相宗的同义词反义词
fǎ xiàng zōng1.中国佛教主要宗派之一。唐代玄奘及其弟子窥基继承古印度瑜伽行派学说所创立。该宗严密分析诸法之相而阐述"万法唯识"之理,也称为法相唯识宗﹑唯识宗。窥基常住长安慈恩寺,世称慈恩大师,故又称慈恩宗。主要著作有窥基的《成唯识论述记》等。
泰卢固人
泰卢固人的同义词反义词
tài lú gù rén也称“安得拉人”。印度的民族之一。约6340万人(1985年)。讲泰卢固语。信印度教。实行种姓制度和种姓内婚。主要从事农业和畜牧业,部分从事捕鱼业。